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言文教学历来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但由于大多数学生对文言文缺乏兴趣,使文言文教学陷入僵局,那么如何打破这种僵局,提高教学效果,笔者在认真分析了中学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弊端,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提出几种改进方法,希望在实践过程中能给予提示和帮助。
关键词:文言文 教学 弊端 出路 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5(c)-0095-01
1 中学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1.1 文言文教学方法固步自封
传统的高中文言文教学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先是文学常识介绍,再是正音、断句、朗读课文,然后是落实字词、串讲文句,接下来是分析思想内容、赏析写作特色,最后讲解练习、做题巩固。这样教乍一看也无可厚非,知识点全了,练习也顾及到了,但是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当老师补充相关背景,疏通文意,解说词句时,学生们不以为然,而当教师进行口头对译时,学生们就奋笔疾书地记笔记,当教师进行复习检查时,学生们就照本宣科念笔记,流利地进行翻译,看着学生能翻译出来,老师也就很满足了。但是这种学法只能是生吞活剥,死记硬背,很难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而完全没有主动性和创造性,这种教学方法只能是固步自封。
1.2 教学改革流于形式
新课程改革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被老师们广泛采用。尤其是上公开课时,一节课的高潮在学生们展示合作讨论的结果中结束。但笔者发现,在很多时候,合作学习只是流于形式,收效甚微。如小组学习中热闹异常,但所讨论内容已偏离主题;有些小组成员默不作声,只有其中一两名成员发表高见,其他人则洗耳恭听;有些甚至是做给评委看的,学生们展示的答案早在课下就准备好了……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学生不仅学不到合作的精神,反而滋生一些不好的现象,比如欺骗等。
2 中学文言文教学方法
当今的文言文教学却不尽人意,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领土上仍然是一派荒凉景象。文言文教学成为语文教师最不愿深究的领域,公开课、评优课,极少有教师选择文言文教学。因此,教好文言文是个待解决而又棘手的问题。笔者认为教好文言文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2.1 熟读成诵,增强对文本的感性认识
熟读包括认读、朗读、背诵三方面。对文言课文要逐字逐句的认读,理解其中大意,再用普通话顺畅的有节奏有停顿的朗读,最终达到成诵的程度。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意思。在学生诵读感知的基础上,教师的疏导讲解必须及时跟上,变学生的机械性记忆为理解性记忆,严防笼统不落实处,误人子弟。所以背诵时可以抓住关键词句,放回联想和想象,辅之以默写增强记忆的方法。例如学习《〈论语〉十则》先认读课文,着重弄清实词虚词的含义,基本理解课文的意思;然后用普通话反复朗读;在抓住本文论述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道德修养这条线索,分组背诵,其中关键要造成背诵气氛解决背诵问题。
2.2 精思课文,加强思想教育
学习文言文必须深入挖掘课文所包含的思想文化教育因素,提炼主题。“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口”,达到了解和认识我国源远流长的古代灿烂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的目的。例如:学习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狼》,先熟读课文,再精思课文,可以领会到狼的贪婪、阴险、狡诈,更能认识到屠户在于狼的斗争所表现出来的机智勇敢。所以我们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要善于做一个机智勇敢的人。再如:韩非子《塞翁失马》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因为祸中往往隐藏着福的因素,福中也常常预伏着祸的先机。福与祸、得与失、好与坏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因此,应当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这些道理不正是我们思想教育的内容吗?
2.3 品味课文,提高审美情趣。
学习文言文在熟读和精思之后,还要对课本从整体上加以品味,即细细体会、涵咏,含英咀华。其外外部形态表现为对作品的反复吟诵,若有所思,甚者如痴如醉。一旦与作者心神相通,就会发出会心的微笑,可谓“乐在其中”。其内部表现为形象思维特别活跃,口中吟咏的文字不再是单纯的概念,而变成一个个活生生的形象在脑海中源源不断地涌现。品味课文,沉浸在美的感受之中。例如:学习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一诗,可以先背诵诗歌,再精思其内容,最后为本市的意境美。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田园情趣的感受:一二句些朋友邀请作者作客,表现了老朋友之间的真挚感情:三四句写山村风光绿树环绕着村庄,郭外青山逶迤,一派清幽恬淡的气氛;五六句把酒闲话,风儿阵阵送来泥土和庄稼的气息,令人陶醉;七八句些重阳再来,诗人对田生活的热爱溢于言表。全诗的描述看似平淡,实则创设了深邃高远的意境。
3 中学文言文教学的出路
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进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效的大小,与教师的“导”有密切的关系。想要给文言文教学找到出路,最主要的,就是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力提高了,他们对文言文的理解加深,文言文教学就找到出路了。笔者在文言文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曾作过一些尝试,概括起来,有如下幾点粗浅体会。
3.1 以重点带一般,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
现编中学语文教材,文言文篇目的数量随着年级的增高而越来越多,字词句知识越来越丰富。由于反映古代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的词语、典故,学生不熟悉,表达方式与白话文也有较大差异,学生学习时有较大困难,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教师如果老担心学生不懂,讲课时不厌其烦,大包大揽、详之又详地给学生灌输,除会增添学生的厌倦情绪外,更严重的是学生的能力被灌走了。因此,要抓住重点,带动一般,教师“举一”,学生“反三”,学生学得灵活,自读能力也就逐渐提高了。
3.2 以提纲作指引,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很多知识是零碎而分散的,必须把这些知识归类,使它系统化,让学生有一全面的认识。学生年级不同,知识水平不同,要求也不尽相同,具体做法也不求一致。或在讲完一课后,或在讲完一个单元后,或在一个学段后,要求学生把该掌握的知识,有目的有重点地列成提纲,让学生按提纲要求,把相关的知识分门别类地归在一起,从中找出其规律,特点,使对知识有更全面的认识。学生通过找词找句,对课文内容有初步认识后,最后让学生分析引论部分作者提出的中心论点,本论部分正反两方面的论证内容,结论部分作者提出的解决办法。
4 总结
文言文是历史的瑰宝,也是当今社会的宝贵财富。文言文教学方法的改革不可能永远停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上的浅见只代表笔者个人观点,相信会有更多的语文教师能加入到文言文教学方法改革的大潮中,让文言文的芳香能飘散得更远。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S].
[2] 语文课程标准[S].
[3] 邓建烈.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从课内到课外(新版)[M].文汇出版社,2005,9.
关键词:文言文 教学 弊端 出路 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5(c)-0095-01
1 中学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1.1 文言文教学方法固步自封
传统的高中文言文教学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先是文学常识介绍,再是正音、断句、朗读课文,然后是落实字词、串讲文句,接下来是分析思想内容、赏析写作特色,最后讲解练习、做题巩固。这样教乍一看也无可厚非,知识点全了,练习也顾及到了,但是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当老师补充相关背景,疏通文意,解说词句时,学生们不以为然,而当教师进行口头对译时,学生们就奋笔疾书地记笔记,当教师进行复习检查时,学生们就照本宣科念笔记,流利地进行翻译,看着学生能翻译出来,老师也就很满足了。但是这种学法只能是生吞活剥,死记硬背,很难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而完全没有主动性和创造性,这种教学方法只能是固步自封。
1.2 教学改革流于形式
新课程改革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被老师们广泛采用。尤其是上公开课时,一节课的高潮在学生们展示合作讨论的结果中结束。但笔者发现,在很多时候,合作学习只是流于形式,收效甚微。如小组学习中热闹异常,但所讨论内容已偏离主题;有些小组成员默不作声,只有其中一两名成员发表高见,其他人则洗耳恭听;有些甚至是做给评委看的,学生们展示的答案早在课下就准备好了……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学生不仅学不到合作的精神,反而滋生一些不好的现象,比如欺骗等。
2 中学文言文教学方法
当今的文言文教学却不尽人意,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领土上仍然是一派荒凉景象。文言文教学成为语文教师最不愿深究的领域,公开课、评优课,极少有教师选择文言文教学。因此,教好文言文是个待解决而又棘手的问题。笔者认为教好文言文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2.1 熟读成诵,增强对文本的感性认识
熟读包括认读、朗读、背诵三方面。对文言课文要逐字逐句的认读,理解其中大意,再用普通话顺畅的有节奏有停顿的朗读,最终达到成诵的程度。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意思。在学生诵读感知的基础上,教师的疏导讲解必须及时跟上,变学生的机械性记忆为理解性记忆,严防笼统不落实处,误人子弟。所以背诵时可以抓住关键词句,放回联想和想象,辅之以默写增强记忆的方法。例如学习《〈论语〉十则》先认读课文,着重弄清实词虚词的含义,基本理解课文的意思;然后用普通话反复朗读;在抓住本文论述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道德修养这条线索,分组背诵,其中关键要造成背诵气氛解决背诵问题。
2.2 精思课文,加强思想教育
学习文言文必须深入挖掘课文所包含的思想文化教育因素,提炼主题。“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口”,达到了解和认识我国源远流长的古代灿烂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的目的。例如:学习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狼》,先熟读课文,再精思课文,可以领会到狼的贪婪、阴险、狡诈,更能认识到屠户在于狼的斗争所表现出来的机智勇敢。所以我们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要善于做一个机智勇敢的人。再如:韩非子《塞翁失马》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因为祸中往往隐藏着福的因素,福中也常常预伏着祸的先机。福与祸、得与失、好与坏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因此,应当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这些道理不正是我们思想教育的内容吗?
2.3 品味课文,提高审美情趣。
学习文言文在熟读和精思之后,还要对课本从整体上加以品味,即细细体会、涵咏,含英咀华。其外外部形态表现为对作品的反复吟诵,若有所思,甚者如痴如醉。一旦与作者心神相通,就会发出会心的微笑,可谓“乐在其中”。其内部表现为形象思维特别活跃,口中吟咏的文字不再是单纯的概念,而变成一个个活生生的形象在脑海中源源不断地涌现。品味课文,沉浸在美的感受之中。例如:学习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一诗,可以先背诵诗歌,再精思其内容,最后为本市的意境美。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田园情趣的感受:一二句些朋友邀请作者作客,表现了老朋友之间的真挚感情:三四句写山村风光绿树环绕着村庄,郭外青山逶迤,一派清幽恬淡的气氛;五六句把酒闲话,风儿阵阵送来泥土和庄稼的气息,令人陶醉;七八句些重阳再来,诗人对田生活的热爱溢于言表。全诗的描述看似平淡,实则创设了深邃高远的意境。
3 中学文言文教学的出路
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进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效的大小,与教师的“导”有密切的关系。想要给文言文教学找到出路,最主要的,就是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力提高了,他们对文言文的理解加深,文言文教学就找到出路了。笔者在文言文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曾作过一些尝试,概括起来,有如下幾点粗浅体会。
3.1 以重点带一般,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
现编中学语文教材,文言文篇目的数量随着年级的增高而越来越多,字词句知识越来越丰富。由于反映古代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的词语、典故,学生不熟悉,表达方式与白话文也有较大差异,学生学习时有较大困难,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教师如果老担心学生不懂,讲课时不厌其烦,大包大揽、详之又详地给学生灌输,除会增添学生的厌倦情绪外,更严重的是学生的能力被灌走了。因此,要抓住重点,带动一般,教师“举一”,学生“反三”,学生学得灵活,自读能力也就逐渐提高了。
3.2 以提纲作指引,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很多知识是零碎而分散的,必须把这些知识归类,使它系统化,让学生有一全面的认识。学生年级不同,知识水平不同,要求也不尽相同,具体做法也不求一致。或在讲完一课后,或在讲完一个单元后,或在一个学段后,要求学生把该掌握的知识,有目的有重点地列成提纲,让学生按提纲要求,把相关的知识分门别类地归在一起,从中找出其规律,特点,使对知识有更全面的认识。学生通过找词找句,对课文内容有初步认识后,最后让学生分析引论部分作者提出的中心论点,本论部分正反两方面的论证内容,结论部分作者提出的解决办法。
4 总结
文言文是历史的瑰宝,也是当今社会的宝贵财富。文言文教学方法的改革不可能永远停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上的浅见只代表笔者个人观点,相信会有更多的语文教师能加入到文言文教学方法改革的大潮中,让文言文的芳香能飘散得更远。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S].
[2] 语文课程标准[S].
[3] 邓建烈.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从课内到课外(新版)[M].文汇出版社,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