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现当代城市公共艺术的审美发展趋势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tao2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公共艺术,作为一门包括建筑、景观、壁画、雕刻等多方面内容的综合性艺术表现形式具有非常鲜明的公共性,它较传统的艺术形式显得更为复杂。公共艺术的审美发展必须摒弃千篇一律毫无特色的艺术塑造模式,在展示其美感的同时,也要注重实际功能,不能流于形式。公共艺术是一门复杂的艺术形式,要求我们从内心深处去领会它的审美价值。抛弃浅表化审美体验,给公众提供有深刻内涵、独有启发性的审美创作。让公共艺术作品与公众进行交流,激发人们的内心情感。只有这样,公共艺术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关键词:公共艺术;审美;发展趋势
  公共艺术起源于美国,指的是对公共环境从满足群众的内心所需出发进行的文化、艺术设计以及用公共设施作为主要对象,利用综合性的现代设计手段实施的创造美的方式。现阶段,公共艺术的蓬勃发展依赖于政府的促进作用以及公众对美的最求对生活质量提高的内心诉求。公共艺术在现代社会对改善环境,创造公共空间,美化日常生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公共艺术的定义及其发展
  广义的公共艺术,指设置在公共空间中一切艺术品和艺术美化活动,可包括影视、网络、表演、音乐、节庆活动、等等;狭义的公共艺术,指设置在公共空间中的视觉艺术。公共艺术包含艺术创作、公共空间和民众参与三项要素,是在政府及专业人员指导下开展的艺术化的社会运动。在现实中,一切位于公共环境中的永久性或临时性的艺术陈列、经过美化的公共环境和艺术活动,都可以称为公共艺术。
  根据这个定义,我们可以对公共艺术的可能性形式做出描述:它可以是一个具体存在于空间的物体,如雕塑、绘画、实体造型、墙、柱等;也可以是一个活动的过程,如舞蹈、表演、装置、游行、聚会,等等。但在上述这些艺术活动中,有一些是自成体系的,所以目前我们对公共艺术的关注点也还多侧重于造型艺术领域,这个欣赏课的内容暂且也限定在视觉艺术范围内。
  现代社会公共艺术在城市中起到改善环境、美化日常生活、创造公共空间的作用。也在城市的形象工程构建,以及传达历史脉络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当今社会对公共艺术的研究旨在探索公共艺术在现代社会的大背景下,利用自己综合的艺术形式来为公众进行服务。
  公共艺术这个词独立出现的时间并不长,在现代社会大部分研究起源于美国。随着人们对公共艺术加深了认识,公共艺术设计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对城市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公共艺术的研究需要建立在公共艺术为现代社会提供的帮助和服务的基础上,如果脱离了这个大的时代背景,对于公共艺术的研究也就失去了意义。
  二、审美的内涵
  所谓审美一般指的是主体与客体之间发生的美学关系。即人作为审美的主体通过实践活动从客体上感知和发现美,在欣赏的过程中认识它的美学特征。事实上,根本不存在不同程度的美,存在的只是人们在感知美的过程中所用的不同方法,从而得到了不同层次的美学感受。公共艺术的审美是积极的永恒存在的。
  公共艺术的审美包括个人审美和社会审美两个不同方面的含义。个人审美指的是单独的个体对于事物的审美体验水平和品味,社会审美指的是全体社会成员对审美的总体评委和水平。它们相互补充、相互作用。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只有社会上的每个个体的审美能力得到了提升,整个社会的审美水平才会得到改善。反过来,如果社会总体审美水平上升,那么个人也会受到感染,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修养。公共艺术的审美研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旨在找到公共艺术对现实生活上实现的超越,要让公共艺术审美研究为人们日常生活提供服务。
  三、公共艺术所具有的审美价值
  公共艺术的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在通过对公共艺术的欣赏,在让公众得到审美享受的同时,进而使公众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陶冶公众情操,塑造审美境界,推动公众的文化心理建设。
  (一)公共艺术可以给公众带来审美愉悦
  公共艺术是具有开放空间、使艺术创造与所处环境相结合的艺术设计,是一种视觉艺术,给公众带来视觉上的享受,使公众在体会视觉美感的同时得到审美愉悦。
  (二)公共艺术可以培养公众的审美能力
  首先,公共艺术近距离的接触大宗,对公众审美敏感力的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 意义。公众将公共艺术作为感知、把握的情感对象,充分培养了公众感知美的能力。其次,公共艺术培养了公众的审美创造力。公共艺术近距离密切接触公众,人们在充满公共艺术的空间逐渐的被感化,形成艺术造型能力,从而从根本上提高了公众的审美创造力。
  (三)公共艺术有利于公众审美境界的塑造
  审美境界是通过公众对公共艺术进行情感上的自我陶冶和锻炼培养产生的自由境界。公共艺术不但可以使公众获得审美愉悦,同时也可以把感性的欲望、情绪、冲动在审美形式中体现出来。通过疏导、规范和精华,将公众引向审美境界,使公众完成审美塑造。
  四、公共艺术审美发展的作用
  (一)公共艺术审美发展趋势反应了国家和民族的发展
  公共艺术的审美发展,是整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繁荣、进步的标志,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具体体现。公共艺术在我国出现初期是20世纪60年代,在当时的时代背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出现了大批量的映衬当时社会现象的作品。那时候毛主席雕像,工农兵雕像等都是具有社会意义的公共艺术作品,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体现了那个时代的审美特征和审美趣味。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下,80年代,则出现了反应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的特定历史时期公共艺术产物,这个时期,大多是体现改革开放、人文思想等主题的公共艺术作品,从一个侧面反应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主人翁意识的提高。
  (二)公共艺术的发展揭示了公众的内心情感
  公共艺术审美品位在彰显时代特征的同时,也是对公众内心情感的展示。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看出,公众的审美品位是随着特定的社会、文化、历史的改变而转变的,内心感受和内心所想也随着这个时期的公共艺术作品充分的得以充分展露。   五、公共艺术审美发展中体现的问题
  (一)公共艺术发展中使公众审美疲劳
  近年来,很多的公共艺术作品存在着重复性和普遍性,让公众在视觉上产生了审美疲劳。审美疲劳主要反映了公共艺术作品的创作者缺乏审美品位,一味的照搬照抄,使大批量的公共艺术作品都千篇一律,致力于模仿国内外的知名艺术作品,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模仿照抄,使公共艺术作品失去了艺术美感和感染力。让人们觉得厌倦、乏味、缺乏感召力,长此以往,必定导致公众的审美能力受到影响。
  (二)公共艺术发展中过于追求审美特征忽略了实用性
  公共艺术设计不能只基于公众视觉上和形式上的审美体验,还应当在美的基础上体现其功能性。那种只注重审美而忽略其实用价值的公共艺术设计,只能存在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在当今社会是不可取的。单纯为了审美而产生的公共艺术设计忽略了公众的参与性和使用性,只适合封建王朝。如今,公共艺术作品更加重要的价值体现是在给予人们美的享受的同时,提供人们完善的设施,给予公众参与的机会,提高大众的审美品位的同时,为公众的生活提供便利。
  六、公共艺术审美发展的方向
  (一)公共艺术应具有深刻的审美体验
  公共艺术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为公众提供更加有深度的审美体验。深刻的审美体验式公共艺术作品给公众带来的一种内心情感的涌动,这种情感的感召力是深层次的,使公众不仅停留在对公共艺术表层美感的观赏中。如果公众被公共艺术的颜色、材料所吸引,从中得到的审美感受是没有持续性的。这种浅表化的审美是肤浅的,这种美是千篇一律的,对公众感官的刺激也只停留在初级阶段。然而,公众只有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公共艺术的审美内涵,才不会很快的失去兴趣。所以,当今社会,用用艺术的审美发展趋势是摒弃美艳的表面化审美,创作更多的富有内涵的能够冲击公众内心的公共艺术作品,创造更多公众可以亲自参与审美体验的机会,借以提高公众的审美能力。
  (二)公共作品的审美需要广度
  公共艺术作品需要给公众一个宽广的审美体验维度。公共艺术要像一个城市一样给公众复杂、多维的审美感受,使公众获得宽广的艺术思维体验,开启公众更加宽广的视野。公众在欣赏公共艺术的同时把公共艺术与整个环境结合起来,感受城市的历史脉络。公共艺术还可以用自身的创作激起公众的内心反思,使公众对公共艺术创作的价值得到充分的认识。公共艺术也为公众提供了生态与艺术相融合的新的审美感受。公共艺术的不同审美维度体现了公共艺术的不同艺术特质和艺术价值。
  现代社会公共艺术创作很容易走进一个误区,那就是过于注重审美表现的形式,忽略了艺术的真实情感和内涵。公共艺术要求我们从内心深处去体验和领会其深层的艺术价值。所以,必须抛弃形式主义的审美体验方式。提高公共艺术的深度和广度。让公共艺术带给人们多维度的丰富体验。公共艺术的本质就是用来直观的给予公众丰富的世界体验。所有公共艺术的设计和创作都必须围绕为公众提供审美体验进行。
  七、结语
  综合以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公共艺术的研究也不断深入,由于公共艺术自身的复杂性,在实践中还存在着许多需要改善的问题。公共艺术的审美发展必须摒弃千篇一律毫无特色的艺术塑造模式,在展示其美感的同时,也要注重实际功能,不能流于形式。公共艺术是一门复杂的艺术形式,要求我们从内心深处去领会它的审美价值。抛弃浅表化审美体验,给公众提供有深刻内涵、独有启发性的审美创作。让公共艺术作品与公众进行交流,激发人们的内心情感。只有这样,公共艺术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法]德拉克洛瓦. 德拉克洛瓦论美术和美术学[M].平野译,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10
  [2][德]席勒. 美育书简[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3]孙振华. 公共艺术时代[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2
  [4][法]卡特林·格鲁. 艺术介入空间:都会里的艺术创作[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5]孙振华,鲁虹,公共艺术在中国[M],香港:香港心源出版社,2004
  [6]翁剑青:公共艺术的观念与取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7]马钦忠:雕塑.空间.公共艺术[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刘珊珊,海南师范大学,副教授。
其他文献
摘要:  中共十八大上明确指出我国应走新型城镇化路线,在城镇化迅猛发展下,广大农村地区应如何发展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如何找到与城镇发展之间的结合点,与之形成良好的互动发展是关键。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集中居民点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所谓新型城镇化就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
期刊
摘要:  20世纪80年代,女作家迟子建带着她美丽而忧伤的北极村童话和中国北疆最原始的风景走上了文坛,给当代文坛注入了一股别样温情而感伤的气息。在她纷繁复杂的小说世界里,最引人注目的要数那些精心刻画的女性人物。迟子建一方面以充满诗意的叙述将她们描绘成从大自然中走来的纯美精灵,另一方面又感同身受着她们的忧伤,并以深邃的笔触探究着造成她们悲剧命运的原因,同时以其特有的叙述方式和故事建构消解着这种悲剧。
期刊
摘 要:吊脚楼是土家族人民独特的审美观和价值观的象征,其与众不同的象征符号,使得传统土家的民族文化能够以别样的方式展现出来。当人们看到吊脚楼的时候,就会联想到土家族,或者跟土家族相关的一些文化事项,随着时间的积累和历史文化的沉淀,吊脚楼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的标识,一个民族的象征物。  关键词:土家族;吊脚楼;文化内涵;象征意义  象征是用一些具体的事物来表现一种或者一些较为特殊的意义,并且将某物附加
期刊
摘 要:随着人们参与自然、人文审美需求的增加,旅游景观设计在挖掘、整合景区的文化资源方面,应该有更高要求。其中文学资源,是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文学资源的整合对于提升区域旅游景观的文化审美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文化资源整合;旅游景观;文学  一、文化历史资源整合之文学资源  旅游景观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是支撑景点的核心竞争力。文字是让受众理解地域文化、扩展景观点的游览内容最直接的方式
期刊
摘 要:当前社会发展日新月异,随着房地产行业的蓬勃发展,景观设计行业也得到了发展。景观设计在飞速前进的同时却也带来了一系列不可忽视的问题。如图纸精美化、形式丰富化、空间复杂化等等。总体来说就是对自然的不尊重,不爱护,没有做到真正的以人为本。景观设计师应日渐清醒,共同努力,创造出真正“以人为本”的艺术佳品。  关键词: 城市景观设计;问题;以人为本;寻找自然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景观设计在
期刊
摘 要:南京博物院在博物馆商品的开发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国外一些优秀的博物馆相比在商品种类、创意性等方面还是有很大差距,特别是缺乏有创意的系列化博物馆商品。优秀的博物馆商品并不是难以创造的,完全可以根据藏品的内涵、纹饰、造型等特点通过系统的博物馆商品的设计方法,快速有效地开发出丰富的衍生商品。只有分析客户的需求、结合系统的设计方法,才能更好地建立博物馆的品牌,促进博物馆经济的良性发展。  
期刊
作者简介:  石少平,广西北海市北海艺术设计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作品简介:  《东盟国际商贸城营销中心》  尺寸:700mm×1000mm  本方案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高校科研项目立项课题“体现地域特色的会展设计研究——以南宁举办的中国——东盟博览会为例”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LX2014631
期刊
作者简介:  李 凡,男,毕业于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就职于长江职业学院建工学院,讲师  李 婧,女,毕业于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就职于武汉交通职业学院艺术学院,讲师  康淑琴,女,毕业于武汉大学城市与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就职于武汉交通职业学院艺术学院,讲师。
期刊
摘 要:人们都有私密性的心理需求,因此,营造私密性空间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校园环境设计中,营造私密性较好的空间,能够为同学们户外学习和休闲活动提供好的去处,进而提升校园空间利用率。  关键词:西南交大犀浦校区;空间私密性;环境心理学  “私密”一词在《辞海》中的定义为:属于个人而比较隐秘的。这是作为个人而言的解释。那么在大学校园景观中,相对于室内环境和建筑空间环境,学校该怎样满足学生对于私
期刊
摘 要:艺术创作强调个体性,但公共艺术所要求的公众分享,与艺术本身的个体性相矛盾。公共空间艺术的个体创造与群体欣赏之间的关系,令艺术的真实性遭到质疑。随着现代公共空间的艺术化,在这个传统和现代交叠的时代,艺术的功能与价值以及评价的标准将重新定义变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真实性;公共空间;艺术;公共性;私密性  《淮南子·齐俗训》 中说,“往来古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其中“宇”字被用来指代一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