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村学生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思维等方面的限制,导致生物学科的学习不尽人意,本文就农村薄弱初中生物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问题展开讨论,从多方面入手,各个击破,提高生物学习的效率,让学习不再是“纸上谈兵”。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物;学习习惯;培养
很多学生认为学习就是“时间+汗水”,以为埋头苦学便是出路,其实不然,努力固然重要,但也需要一定的技巧,错误的学习方式无异于浪费时间,徒劳无功。然而这种现象并不是个例,尤其在农村等偏远地区更为明显,由于环境、思维以及意识等方面的影响,使得农村学生在学习生物方面处于劣势,经研究发现,农村学生在各门学科的学习中,生物等副科成绩较为薄弱,原因在于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意识,没有真正认清生物学习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学习技巧方面没有形成正确的思路。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应当为学生灌输正确的学习方法,掌握学习生物的技巧,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掌握了核心的技巧,才能真正事半功倍。本文就这一问题展开研究和讨论,首先从课前预习方面着手,帮助学生缕顺思路,建立清晰、正确的学习思维;其次,从课堂入手,通过“读、写、思”进一步贯彻学习要领;最后,从课后复习入手,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构建完整的学习框架,最终实现生物学科成绩的突飞猛进。
一、课前预习,奠定学习思维
我们都知道“预习”的重要性,通过合理的预习,能为我们展现大体的知识框架,为接下来的课堂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对所学知识有大概的了解,能够帮助学生更快更好的吸收知识点,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设定合理的预习方案,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在学习《探索生命的方法》这一课之前,教师提出几个有趣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比方说问题1:蜜蜂采集花蜜酿制蜂蜜,就蜜蜂而言,花是赖以生存的必需品,但对于花而言,蜜蜂是否是多余的?问题2:我们都知道蜜蜂酿制的蜂蜜对人体有意,但是蜜蜂有时会蜇人,我们是否该杀死蜜蜂?为什么?问题3:俗话讲“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个母亲生下来的几个孩子长像各不相同,这说明了一个怎样的生命现象?……学生们在课下就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并试着在书中寻找答案,以证实自己的观点,让学生有清晰的学习思路。或者教师事先就知识内容列出大体的框架,学生根据这个框架进行学习,将框架进行完善,日复一日的练习中,学生掌握了构建框架的技巧,教师放手让学生自行罗列知识框架,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思维。
二、书声琅琅,激发感官共舞
在课前的几分钟内,学生的精力一般很难集中,常常出现发呆、走思等现象,这时就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而吸引的手段则需要教师下功夫,以简短的开场白或者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或者通过朗读的方式让学生的思路回归课堂。
例如,在学习《探索生命的方法》这一课时,教师让学生们翻开书本进行齐声朗读,通过朗朗的书声拉回学生的注意力,或者教师为学生朗读课文,学生们拿着书本一起默读,教师有意的读错或者适当的留白,让学生们纠正错误,回答问题,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要经常采用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将课文、课后问题朗读出来,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感官系统,让学生眼、耳、口、脑并用,提高对中课本知识的理解力,巩固知识。另外,不论是在课下预习还是复习,都要让学生养成朗读的习惯,培养良好的学习方式。
三、勤于动笔,培养手脑协调
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是一句不变的真理,单纯的朗读或者默读,无法真正达到记忆效果,很多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依然会走神,这不仅浪费时间,也容易漏掉一些重要内容,教师在课堂中要督促学生勤用笔,将课堂知识点进行记录,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随时用手中的笔进行勾画,培养正确的学习行为,培养手脑的协调性。
例如,教师让学生们准备不同颜色的笔,红色用来写重难点内容或错题,用荧光笔勾画书中的重点段落,用蓝色的水笔写拓展知识,用黑色的碳素笔写知识框架,教师在课堂中要时刻的要求学生进行记录,并不断的锻炼学生的速度,提升课堂的效率。在课下预习和复习的时候,也要一边学习一边在本上书写,以更好的巩固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更快的掌握知识,养成勤于动笔的好习惯。
四、积极思考,促进思维飞跃
爱思考的人往往看待问题都更加的理性,也更加的接近于实事的真相,学生在学习中具有冷静的分析能力,对其学习具有巨大的益处,同样,在课堂中,积极地思考能够使课堂氛围更加的活跃,更容易激发学习的热情,从而促进课堂的效率。
例如,在学习《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这一课时,教师说到“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的时候,学生们会提出很多的问题,有的学生问:“植物光合作用需要的光是阳光还是什么光都可以?”还有学生问道:“为什么植物必须在光合作用下才能够生长?如果在天黑的时候,植物还会生长吗?”有的学生还会问:“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什么地方?”……这些问题恰巧是文章的重点,学生们提出问题必然会有“求知欲”,教师就这些问题为学生们一一解答,帮助学生们掌握知识,并且利用实验、视频等手段详细解释,加深学生的理解,促进思维的发展。
五、错题分析,端正学习态度
测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最佳途径,错题是帮助学生认清自己学习成果的最直接方式,教师让学生们准备一个专门的错题本,将课上练习、课后作业以及测试中的错题誊录下来,方便今后的复习,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率。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學习能力,教师每隔一段时间让学生将错题本上交,教师在这些错题本中抽出一些具有争议性或典型的例子,编制一份试卷,测试学生的掌握情况,随后根据这些错题举一反三,让学生改变题型,或者让学生们自行编制一份试卷,在课堂中互换解答,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做题量。
综上所述,课堂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殿堂,更是发展思维、培养创造力的工坊,作为教师要重视学习技巧的传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技巧,这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也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而言将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1]高玉娥.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中国校外教育,2012(13):112.
[2]胡玲丽.浅谈生物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J].成功(教育),2008(10):118.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物;学习习惯;培养
很多学生认为学习就是“时间+汗水”,以为埋头苦学便是出路,其实不然,努力固然重要,但也需要一定的技巧,错误的学习方式无异于浪费时间,徒劳无功。然而这种现象并不是个例,尤其在农村等偏远地区更为明显,由于环境、思维以及意识等方面的影响,使得农村学生在学习生物方面处于劣势,经研究发现,农村学生在各门学科的学习中,生物等副科成绩较为薄弱,原因在于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意识,没有真正认清生物学习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学习技巧方面没有形成正确的思路。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应当为学生灌输正确的学习方法,掌握学习生物的技巧,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掌握了核心的技巧,才能真正事半功倍。本文就这一问题展开研究和讨论,首先从课前预习方面着手,帮助学生缕顺思路,建立清晰、正确的学习思维;其次,从课堂入手,通过“读、写、思”进一步贯彻学习要领;最后,从课后复习入手,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构建完整的学习框架,最终实现生物学科成绩的突飞猛进。
一、课前预习,奠定学习思维
我们都知道“预习”的重要性,通过合理的预习,能为我们展现大体的知识框架,为接下来的课堂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对所学知识有大概的了解,能够帮助学生更快更好的吸收知识点,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设定合理的预习方案,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在学习《探索生命的方法》这一课之前,教师提出几个有趣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比方说问题1:蜜蜂采集花蜜酿制蜂蜜,就蜜蜂而言,花是赖以生存的必需品,但对于花而言,蜜蜂是否是多余的?问题2:我们都知道蜜蜂酿制的蜂蜜对人体有意,但是蜜蜂有时会蜇人,我们是否该杀死蜜蜂?为什么?问题3:俗话讲“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个母亲生下来的几个孩子长像各不相同,这说明了一个怎样的生命现象?……学生们在课下就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并试着在书中寻找答案,以证实自己的观点,让学生有清晰的学习思路。或者教师事先就知识内容列出大体的框架,学生根据这个框架进行学习,将框架进行完善,日复一日的练习中,学生掌握了构建框架的技巧,教师放手让学生自行罗列知识框架,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思维。
二、书声琅琅,激发感官共舞
在课前的几分钟内,学生的精力一般很难集中,常常出现发呆、走思等现象,这时就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而吸引的手段则需要教师下功夫,以简短的开场白或者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或者通过朗读的方式让学生的思路回归课堂。
例如,在学习《探索生命的方法》这一课时,教师让学生们翻开书本进行齐声朗读,通过朗朗的书声拉回学生的注意力,或者教师为学生朗读课文,学生们拿着书本一起默读,教师有意的读错或者适当的留白,让学生们纠正错误,回答问题,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要经常采用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将课文、课后问题朗读出来,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感官系统,让学生眼、耳、口、脑并用,提高对中课本知识的理解力,巩固知识。另外,不论是在课下预习还是复习,都要让学生养成朗读的习惯,培养良好的学习方式。
三、勤于动笔,培养手脑协调
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是一句不变的真理,单纯的朗读或者默读,无法真正达到记忆效果,很多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依然会走神,这不仅浪费时间,也容易漏掉一些重要内容,教师在课堂中要督促学生勤用笔,将课堂知识点进行记录,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随时用手中的笔进行勾画,培养正确的学习行为,培养手脑的协调性。
例如,教师让学生们准备不同颜色的笔,红色用来写重难点内容或错题,用荧光笔勾画书中的重点段落,用蓝色的水笔写拓展知识,用黑色的碳素笔写知识框架,教师在课堂中要时刻的要求学生进行记录,并不断的锻炼学生的速度,提升课堂的效率。在课下预习和复习的时候,也要一边学习一边在本上书写,以更好的巩固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更快的掌握知识,养成勤于动笔的好习惯。
四、积极思考,促进思维飞跃
爱思考的人往往看待问题都更加的理性,也更加的接近于实事的真相,学生在学习中具有冷静的分析能力,对其学习具有巨大的益处,同样,在课堂中,积极地思考能够使课堂氛围更加的活跃,更容易激发学习的热情,从而促进课堂的效率。
例如,在学习《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这一课时,教师说到“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的时候,学生们会提出很多的问题,有的学生问:“植物光合作用需要的光是阳光还是什么光都可以?”还有学生问道:“为什么植物必须在光合作用下才能够生长?如果在天黑的时候,植物还会生长吗?”有的学生还会问:“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什么地方?”……这些问题恰巧是文章的重点,学生们提出问题必然会有“求知欲”,教师就这些问题为学生们一一解答,帮助学生们掌握知识,并且利用实验、视频等手段详细解释,加深学生的理解,促进思维的发展。
五、错题分析,端正学习态度
测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最佳途径,错题是帮助学生认清自己学习成果的最直接方式,教师让学生们准备一个专门的错题本,将课上练习、课后作业以及测试中的错题誊录下来,方便今后的复习,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率。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學习能力,教师每隔一段时间让学生将错题本上交,教师在这些错题本中抽出一些具有争议性或典型的例子,编制一份试卷,测试学生的掌握情况,随后根据这些错题举一反三,让学生改变题型,或者让学生们自行编制一份试卷,在课堂中互换解答,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做题量。
综上所述,课堂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殿堂,更是发展思维、培养创造力的工坊,作为教师要重视学习技巧的传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技巧,这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也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而言将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1]高玉娥.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中国校外教育,2012(13):112.
[2]胡玲丽.浅谈生物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J].成功(教育),2008(1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