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从而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2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8-0158-01
一 创设探索性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理论曾提出过“三主”观点:即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为主体,以教师创造性的教为主导。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个探索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各个侧面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教学重点,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又是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难点,在课堂教学中做了这样的设计。先出示长方形框架并告诉学生长方形长3分米,宽2分米,请学生说出它的面积,然后教师捏住长方形框架的一组对角向外拉,长方形变成了平行四边形。这时提问:它的面积有没有变化吗?学生l:它的面积不变,还是6平方分米。学生2:它的面积变了,比6平方分米小。此刻,不必急于肯定或否定这两位学生的回答,给学生留一个悬念,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到底是多少?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他们一定会探索其中的缘由,而教师就应该给学生创设这种情境,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自己得出结论。这样,学生求知欲望就被有力地激发出来,这种学习效果要比教师硬塞现成的公式要好得多。
二 强化兴趣,在“练”中学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要善于自我学习,不断充实更新自己,使自己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渊博的文化知识,高尚的人格品质,丰富的情感世界,广泛的兴趣爱好和较高的教学水平。使自己的课堂得心应手,妙趣横生,左右逢源,充满生机。让学生在想、做、玩、练中,理解新知,扩展思维,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并受到正确的数学思维的熏陶。
1.游戏中的数学
数的计算比较枯燥无味,学生常常不感兴趣,我在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经常采用“开火车”、“夺红旗”、“挑战自己”、“数学门诊”等喜爱的游戏引进课堂,使学生在喜悦中求知。
2.让课堂贴近现实生活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和他们所见所闻的具体事例,丰富他们学习数学的具体材料。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课前先让学生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课堂上学生观察自己带的物体,了解面、棱、顶点的特征,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并掌握它们的联系与区别。通过学数学、用数学、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数学就在他们身边。
三 保持学习兴趣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于渔”。《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展示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方法。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
1.展示思维方法,保持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求两个数的最小的公倍数”这节课时,教材上由例1引出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然后例2讲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那么为了给学生的一个整体的结构认识,我在教学中把法则和概念放在一个例题中去教学。让学生先按找最大公约数的方法找出4和6倍数、公倍数以及公倍数的方法。这样不仅使学生把概念和法则揉合到一起,而且将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三种方法归到一个例题中,这样对比明显,学生易于掌握,从而让学生分析归纳,比较推理中突破了难点。然后将例2作为一个练习题让学生讨论,强化难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在教学中,还把求最小公倍数的三种方法告知于学生,让学生在做题中观察比较分析得出,用短除法的求法最简单。这样不仅让学生弄清了知识的来龙去脉,不至于今后盲目去做题,也为以后的学习做准备,从而使学生产生的浓厚的学习兴趣。
2.开辟第二课堂,保持学习兴趣
数学的自然性、实用性,决定了开辟第二课堂的重要性。根据新教材的提示与要求,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数学兴趣小组活动,举办数学知识猜谜、小制作比赛、拼图游戏等等。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生动有趣、吸引力强,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创造力,也可以挖掘学生的潜能,在他们的闪光点上做文章,让他们领略成功的喜悦,感觉路就在脚下。这样他们就会兴趣盎然、信心百倍地去继续追求成功。特别要给学生多打气,多鼓励他们,要充分肯定其动手能力,找到成功的地方给予表扬,使其心理在表扬中受到振动,保持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这时就要趁热打铁,教导他们上课要认真听讲、行为要规范,做个好学生,引导他们逐步学好数学。
四 创设操作性情境,调动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例如,在讲“轴对称图形”内容时,教师提前让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几种三角形的纸片。让学生试做每个图形的对折,使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操作后发现有些图形能完全重合有些图形不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从儿童生理、心理特点出发,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了解数学世界的奇妙,感知数学学习的精彩,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唤醒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渴求欲,让他们做学习的主人,使每节数学课都能情贯其中,趣寓其里,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从而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质,培养我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今后我还要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数学教学内容,学习的心理规律和认知过程进一步探索和总结。让学生喜欢数学,才能获得学习的动力,才能真正学好数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2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8-0158-01
一 创设探索性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理论曾提出过“三主”观点:即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为主体,以教师创造性的教为主导。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个探索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各个侧面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教学重点,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又是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难点,在课堂教学中做了这样的设计。先出示长方形框架并告诉学生长方形长3分米,宽2分米,请学生说出它的面积,然后教师捏住长方形框架的一组对角向外拉,长方形变成了平行四边形。这时提问:它的面积有没有变化吗?学生l:它的面积不变,还是6平方分米。学生2:它的面积变了,比6平方分米小。此刻,不必急于肯定或否定这两位学生的回答,给学生留一个悬念,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到底是多少?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他们一定会探索其中的缘由,而教师就应该给学生创设这种情境,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自己得出结论。这样,学生求知欲望就被有力地激发出来,这种学习效果要比教师硬塞现成的公式要好得多。
二 强化兴趣,在“练”中学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要善于自我学习,不断充实更新自己,使自己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渊博的文化知识,高尚的人格品质,丰富的情感世界,广泛的兴趣爱好和较高的教学水平。使自己的课堂得心应手,妙趣横生,左右逢源,充满生机。让学生在想、做、玩、练中,理解新知,扩展思维,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并受到正确的数学思维的熏陶。
1.游戏中的数学
数的计算比较枯燥无味,学生常常不感兴趣,我在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经常采用“开火车”、“夺红旗”、“挑战自己”、“数学门诊”等喜爱的游戏引进课堂,使学生在喜悦中求知。
2.让课堂贴近现实生活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和他们所见所闻的具体事例,丰富他们学习数学的具体材料。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课前先让学生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课堂上学生观察自己带的物体,了解面、棱、顶点的特征,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并掌握它们的联系与区别。通过学数学、用数学、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数学就在他们身边。
三 保持学习兴趣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于渔”。《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展示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方法。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
1.展示思维方法,保持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求两个数的最小的公倍数”这节课时,教材上由例1引出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然后例2讲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那么为了给学生的一个整体的结构认识,我在教学中把法则和概念放在一个例题中去教学。让学生先按找最大公约数的方法找出4和6倍数、公倍数以及公倍数的方法。这样不仅使学生把概念和法则揉合到一起,而且将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三种方法归到一个例题中,这样对比明显,学生易于掌握,从而让学生分析归纳,比较推理中突破了难点。然后将例2作为一个练习题让学生讨论,强化难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在教学中,还把求最小公倍数的三种方法告知于学生,让学生在做题中观察比较分析得出,用短除法的求法最简单。这样不仅让学生弄清了知识的来龙去脉,不至于今后盲目去做题,也为以后的学习做准备,从而使学生产生的浓厚的学习兴趣。
2.开辟第二课堂,保持学习兴趣
数学的自然性、实用性,决定了开辟第二课堂的重要性。根据新教材的提示与要求,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数学兴趣小组活动,举办数学知识猜谜、小制作比赛、拼图游戏等等。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生动有趣、吸引力强,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创造力,也可以挖掘学生的潜能,在他们的闪光点上做文章,让他们领略成功的喜悦,感觉路就在脚下。这样他们就会兴趣盎然、信心百倍地去继续追求成功。特别要给学生多打气,多鼓励他们,要充分肯定其动手能力,找到成功的地方给予表扬,使其心理在表扬中受到振动,保持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这时就要趁热打铁,教导他们上课要认真听讲、行为要规范,做个好学生,引导他们逐步学好数学。
四 创设操作性情境,调动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例如,在讲“轴对称图形”内容时,教师提前让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几种三角形的纸片。让学生试做每个图形的对折,使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操作后发现有些图形能完全重合有些图形不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从儿童生理、心理特点出发,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了解数学世界的奇妙,感知数学学习的精彩,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唤醒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渴求欲,让他们做学习的主人,使每节数学课都能情贯其中,趣寓其里,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从而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质,培养我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今后我还要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数学教学内容,学习的心理规律和认知过程进一步探索和总结。让学生喜欢数学,才能获得学习的动力,才能真正学好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