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源型城市,如何摆脱市场潮起潮落带来的眩晕?
工业化进程,怎样处理GDP数字与产业链的平衡?
资本化生存,何以从“风险区”跃至“信用高地”?
内需拉动期,怎样实现促增长与稳民生的双驱动?
本刊特邀主编杨建国,对话三门峡市市长杨树平,为您解码:一个城市该如何跨越产业风险与信用低谷。
“一锨煤要卖出六锨煤的价钱”
杨建国:资源型城市给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高能耗、高污染。由此,一些资源型城市在发展中提出“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三门峡也是一个资源型城市,您如何处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问题?
杨树平:在我看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我们最为关注的就是节能减排和生态文明。
杨建国:这种发展理念有政策保障吗?
杨树平:我们相继出台了《节能降耗实施方案》和《节能目标考核办法》,明确提出节能减排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强化重点高耗能行业企业的节能监管,在审批、核准和备案过程中严把关口,控制高耗能企业规模扩张。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淘汰落后,实施节能工程。节能减排是一项硬任务,淘汰落后产能不能手软。
杨建国:这项工作推进得顺利吗?
杨树平:截至目前,三门峡市已关闭并销毁了所有5万千瓦及以下小火电机组,全面完成了“压小”任务,并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淘汰30万千瓦以下的火电机组。三门峡市新上节能改选项目36个,有27个循环经济工业项目得到省政府的重点扶持。
杨建国:看来,三门峡对产业的调控及企业的改革力度还是挺大的。
杨树平: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认为企业改革不能仅局限在所有制层面,要积极探索新的体制机制,不断把改革推向更深层次。要改进投融资体制,完善企业发展机制,以资本为纽带,促使上下游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向技术创新要效益,向体制机制要效益,向产业链延伸要效益,要继续推进循环经济模式。
杨建国:循环经济给三门峡带来了什么?
杨树平:循环经济带来了生态环境的明显改善。如今每年的冬天,都会有近2万只白天鹅飞临三门峡,在市区上空、在黄河水面上翩翩飞舞。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三门峡因此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特色魅力城市”和“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城市”等多项荣誉。
生态环境的改善,不仅引来了游客,还招来了大批投资商。义煤集团、东方希望集团、大唐集团及英国开曼集团等国内外大企业纷纷落户三门峡,带来了越来越多的环保型项目。中央党校教授刘俊杰来这里调研过后称赞三门峡为“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典范”。三门峡市在经济发展中,变“有水快流”为“细水长流”,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建立了良性循环。
杨建国:实施循环经济,对企业的经营成本影响大吗?因为循环经济也是要投入资金,这会不会影响企业的竞争力?
杨树平:三门峡是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目前发现矿藏66种,已探明储量的有50种,其中黄(金)、白(银)、黑(煤)是三大优势矿产资源。但是,在最初,我们的开发方式过于粗犷,有些资源浪费得心痛,对环境也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后来我们就提出要拉长产业开发链条,通过循环经济模式,实现对化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增值。有一个最形象的说法,就是“一掀煤要卖出六掀煤的价钱”。
杨建国:这个目标实现了吗?
杨树平:三门峡义马气化厂的投产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过去在义马,一吨煤只能卖到几百元,现在把它转化成气,就能卖到几千元;以前转化为气的过程中要白白扔掉的13种废料,如今通过拉长产业链,废料变成了甲醇、甲酸、醋酸等值钱的宝贝。
在三门峡灵宝市,我们围绕黄金产业建起了铜箔厂、金银加工厂和金银珠宝首饰厂等;在产金的同时,年采选硫酸50万吨、磷复肥30万吨、精铁粉20万吨、合成氨10万吨,可实现利税十几亿元。
三门峡如今已建成煤电铝一体化、黄金、化工、建材和农副产品等支柱产业,打造出“采矿-冶炼-精深加工-废弃矿石利用”、“煤-气-化工”等九大产业链,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循环经济发展体系。各类资源基本被“吃干榨净”,实现了资源梯次增值转化。
从金融高风险区到信用高地
杨建国:要恭喜一下,听说不久前的第五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上,三门峡获得了“十佳新锐金融生态城市”称号。但是,据我了解,过去三门峡一度被河南省银行业协会列为金融信贷高风险区。
杨树平:是这样的。三门峡市的金融信用环境一度不容乐观,一些企业逃废银行债务行为影响恶劣,不仅两次被媒体点名报道,省银行业协会曾于2004年底把三门峡定为“高风险区”。
杨建国:这对三门峡意味着什么?
杨树平:受不良信用环境的影响,各国有商业银行省分行纷纷上收贷款权限,严格贷款审批条件和审批程序。某个国有商业银行在三门峡的分行,曾有三年上报的48个项目全部被上级否决的记录;有的分行,各类业务除低风险业务外被全面叫停,下属某支行还被取消了法人客户经营资格;有的分行甚至连个人贷款业务权限也被上收省行。
随之而来的恶果就是各金融机构谈贷色变,我市贷款增长缓慢。同时上报的项目,我市的项目往后排;同样的项目,其他地市能通过而我市通不过,一大批较好的贷款项目上报后也被否决。
我市经济发展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突出表现在贷款增速与经济发展增速差距越来越大,经济、金融发展不匹配问题越来越突出。2005年,全市存款、贷款增速在全省排名分别是第6位、第15位;2005年、2006年,全市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增速分别为14.8%、16.5%,财政预算收入的增幅分别为39.5%、30.1%,而同期辖内银行业机构的贷款增幅分别仅为7.81%、12.52%。
杨建国:不过,那时证券市场也开始回暖,你们可以另辟蹊径呀。
杨树平:随着股市等融资渠道的增多,有人不太重视银行了。其实,融资的主渠道还是银行。而创造和谐持续稳定的经济环境必须由金融来支撑。
道德和诚信是联系在一起的,一个地区最大的问题就是诚信问题。道德崩溃,社会就完了。必须在诚信基础上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三门峡不能做一个不讲诚信的城市。所以我们提出要重建金融生态,打一场信用翻身仗。
杨建国:听说近年来,你对于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是逢会必讲。
杨树平:是这样的。但是光讲还是不行的,对不讲诚信的行为必须动用行政和法律手段。
2005年,我市出台了《三门峡市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实施意见》,提出要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在全市逐步形成一个共建、共有、共保、共享的金融生态链,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2006年,我市完善政银定期分析制度、银企联席会议制度和项目推介制度,组织全市金融机构签订了《三门峡市金融稳定公约》,建立了金融监管协调机制、评估预警机制和银企协作机制等一系列长效机制。2007年以来,我市把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纳入“十一五”规划,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纳入地方政府考核办法,要求各县(市)金融机构以无记名形式给当地金融生态环境打分。并且,我市公检法联手在全市集中开展了“百日清欠攻坚会战”活动,运用法律武器,依法制裁欠债者,维护银行权益。
通过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手段,联手打击恶意逃废银行债务行为,组织开展清欠风暴、金融胜诉案件集中执行等一系列活动,促进了打击逃废金融债务工作制度化、常态化,金融法制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杨建国:这方面有量化的数字吗?
杨树平:全市逃废银行债务企业由2005年的13家减少至2007年的5家,金额由5.7亿元降至0.9亿元。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最新推出的全国324个地级以上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估报告显示,我市银行业信贷资产质量在河南省列第6位。
杨建国:重建金融生态的过程中你们遇到过困难吗?
杨树平:政府发展经济的任务很迫切,但还是千方百计筹措资金落实了银行债务。例如在关闭和引爆小电厂时,市委市政府就提出,不能把银行贷款挂起来,必须落实债务。
杨建国:对于目前取得的成绩你满意吗?政府下来要做哪些工作?
杨树平:下一步任务其实还很重,要巩固有利局面,我们要进行持续的宣传,告诉企业法人当诚信的企业家、有责任的企业家。不能搞一锤子买卖。银企要共同遵守游戏规则,市场经济是无形的手,政府某种程度也是无形的手,可以在协调服务上做许多事情。
三门峡要跻身中原崛起第一梯队
杨建国:今年下半年开始,经济形势出现了变化。三门峡受影响大吗?
杨树平: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特别是沿海一些地区的影响已逐步显现,对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发展将带来较大冲击。今年三门峡市经济运行的总体趋势是向好的,整体上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增长速度。但也面临着同全国、全省一样的不利形势,同时,我市也存在着企业效益下滑、利用外资和外贸出口下降等问题。
杨建国:你们的对策是什么?
杨树平:受大形势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但也要直面危机,知难而上,紧急行动起来,共担责任,分担风险,形成共克时艰、应对危机的合力。
因此,我在会上不断讲,我们要认清形势,正确把握当前经济运行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正确处理好当前“扩内需、保增长”与长远“调结构、促转型”的关系,把“快跑”与“转弯”、“爬坡”紧密结合起来,在千方百计扩大需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强化节能减排,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在困境中捕捉机遇,在挑战中加快发展。
我们提出了三门峡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的总体要求,我们进一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主动性,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吃透上级精神,结合我市实际,认真细致地抓好落实。同时坚持特事特办,上下联动,把一个个项目和环节盯住不放,提高工作效率,并积极争取上级的项目和资金。
杨建国:具体到三门峡的实际情况,你们的思路是什么?
杨树平:三门峡要不断加快资源型、原材料型工业向制造型、精深加工型工业转换的步伐,加快煤、铝、电企业的整合,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大力发展深加工产品、高附加值产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特别是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同时要紧紧抓住国家宏观调控的机遇。要抓住国家宏观政策由年初的“两防”转为下半年的“一保一控”以及一系列政策机遇,高度重视依靠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把财政资金盘活,把金融资金盘活,把域外的资金吸引过来,并集中精力争取上级的政策资金。国家出台了拉动内需的政策,省政府出台的初步实施意见,这是我们进一步扩大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投资、拉动三门峡市经济增长的难得机遇
杨建国:这些思路,主要还是围绕工业在展开。
杨树平:现代城市是从工业发展起来的,没有工业支撑,城市发展就是空话。当然,城市品位的提高也在于文化、体育、娱乐、商业、物流等社会事业的同步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城市化、一体化。
杨建国:目前三门峡在河南省经济版图中的位置如何?
杨树平:人均收入和增长速度我们比较靠前,但总量还不够大。可以说是:前有标兵,渐行渐远;后有追兵,越来越近。所以我们都有危机感。
杨建国:你最大的担心是什么?
杨树平:你知道,三门峡地处豫西,位置比较偏僻,而且资源丰富。所以人们活得比较安逸,缺乏创业和吃苦的精神。如果长时间保持这种心态,会制约三门峡的下一步发展。所以我提出要把全民创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深挖内部潜能,激活民间资本,有大钱创“大业”,有小钱创“小业”,形成一个全民创业的氛围。
杨建国:那对未来你有信心吗?
杨树平:三门峡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具有良好的资源禀赋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我愿意与全市人民共同把三门峡的事情办好,让人民得到更多实惠。一个人的能力有限,但我相信,天道酬勤,有汗水就会有收获。我更相信,天道酬诚,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是无穷的。我想再造一个三门峡、并跻身中原崛起第一梯队也是可能的。
工业化进程,怎样处理GDP数字与产业链的平衡?
资本化生存,何以从“风险区”跃至“信用高地”?
内需拉动期,怎样实现促增长与稳民生的双驱动?
本刊特邀主编杨建国,对话三门峡市市长杨树平,为您解码:一个城市该如何跨越产业风险与信用低谷。
“一锨煤要卖出六锨煤的价钱”
杨建国:资源型城市给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高能耗、高污染。由此,一些资源型城市在发展中提出“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三门峡也是一个资源型城市,您如何处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问题?
杨树平:在我看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我们最为关注的就是节能减排和生态文明。
杨建国:这种发展理念有政策保障吗?
杨树平:我们相继出台了《节能降耗实施方案》和《节能目标考核办法》,明确提出节能减排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强化重点高耗能行业企业的节能监管,在审批、核准和备案过程中严把关口,控制高耗能企业规模扩张。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淘汰落后,实施节能工程。节能减排是一项硬任务,淘汰落后产能不能手软。
杨建国:这项工作推进得顺利吗?
杨树平:截至目前,三门峡市已关闭并销毁了所有5万千瓦及以下小火电机组,全面完成了“压小”任务,并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淘汰30万千瓦以下的火电机组。三门峡市新上节能改选项目36个,有27个循环经济工业项目得到省政府的重点扶持。
杨建国:看来,三门峡对产业的调控及企业的改革力度还是挺大的。
杨树平: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认为企业改革不能仅局限在所有制层面,要积极探索新的体制机制,不断把改革推向更深层次。要改进投融资体制,完善企业发展机制,以资本为纽带,促使上下游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向技术创新要效益,向体制机制要效益,向产业链延伸要效益,要继续推进循环经济模式。
杨建国:循环经济给三门峡带来了什么?
杨树平:循环经济带来了生态环境的明显改善。如今每年的冬天,都会有近2万只白天鹅飞临三门峡,在市区上空、在黄河水面上翩翩飞舞。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三门峡因此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特色魅力城市”和“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城市”等多项荣誉。
生态环境的改善,不仅引来了游客,还招来了大批投资商。义煤集团、东方希望集团、大唐集团及英国开曼集团等国内外大企业纷纷落户三门峡,带来了越来越多的环保型项目。中央党校教授刘俊杰来这里调研过后称赞三门峡为“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典范”。三门峡市在经济发展中,变“有水快流”为“细水长流”,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建立了良性循环。
杨建国:实施循环经济,对企业的经营成本影响大吗?因为循环经济也是要投入资金,这会不会影响企业的竞争力?
杨树平:三门峡是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目前发现矿藏66种,已探明储量的有50种,其中黄(金)、白(银)、黑(煤)是三大优势矿产资源。但是,在最初,我们的开发方式过于粗犷,有些资源浪费得心痛,对环境也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后来我们就提出要拉长产业开发链条,通过循环经济模式,实现对化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增值。有一个最形象的说法,就是“一掀煤要卖出六掀煤的价钱”。
杨建国:这个目标实现了吗?
杨树平:三门峡义马气化厂的投产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过去在义马,一吨煤只能卖到几百元,现在把它转化成气,就能卖到几千元;以前转化为气的过程中要白白扔掉的13种废料,如今通过拉长产业链,废料变成了甲醇、甲酸、醋酸等值钱的宝贝。
在三门峡灵宝市,我们围绕黄金产业建起了铜箔厂、金银加工厂和金银珠宝首饰厂等;在产金的同时,年采选硫酸50万吨、磷复肥30万吨、精铁粉20万吨、合成氨10万吨,可实现利税十几亿元。
三门峡如今已建成煤电铝一体化、黄金、化工、建材和农副产品等支柱产业,打造出“采矿-冶炼-精深加工-废弃矿石利用”、“煤-气-化工”等九大产业链,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循环经济发展体系。各类资源基本被“吃干榨净”,实现了资源梯次增值转化。
从金融高风险区到信用高地
杨建国:要恭喜一下,听说不久前的第五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上,三门峡获得了“十佳新锐金融生态城市”称号。但是,据我了解,过去三门峡一度被河南省银行业协会列为金融信贷高风险区。
杨树平:是这样的。三门峡市的金融信用环境一度不容乐观,一些企业逃废银行债务行为影响恶劣,不仅两次被媒体点名报道,省银行业协会曾于2004年底把三门峡定为“高风险区”。
杨建国:这对三门峡意味着什么?
杨树平:受不良信用环境的影响,各国有商业银行省分行纷纷上收贷款权限,严格贷款审批条件和审批程序。某个国有商业银行在三门峡的分行,曾有三年上报的48个项目全部被上级否决的记录;有的分行,各类业务除低风险业务外被全面叫停,下属某支行还被取消了法人客户经营资格;有的分行甚至连个人贷款业务权限也被上收省行。
随之而来的恶果就是各金融机构谈贷色变,我市贷款增长缓慢。同时上报的项目,我市的项目往后排;同样的项目,其他地市能通过而我市通不过,一大批较好的贷款项目上报后也被否决。
我市经济发展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突出表现在贷款增速与经济发展增速差距越来越大,经济、金融发展不匹配问题越来越突出。2005年,全市存款、贷款增速在全省排名分别是第6位、第15位;2005年、2006年,全市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增速分别为14.8%、16.5%,财政预算收入的增幅分别为39.5%、30.1%,而同期辖内银行业机构的贷款增幅分别仅为7.81%、12.52%。
杨建国:不过,那时证券市场也开始回暖,你们可以另辟蹊径呀。
杨树平:随着股市等融资渠道的增多,有人不太重视银行了。其实,融资的主渠道还是银行。而创造和谐持续稳定的经济环境必须由金融来支撑。
道德和诚信是联系在一起的,一个地区最大的问题就是诚信问题。道德崩溃,社会就完了。必须在诚信基础上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三门峡不能做一个不讲诚信的城市。所以我们提出要重建金融生态,打一场信用翻身仗。
杨建国:听说近年来,你对于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是逢会必讲。
杨树平:是这样的。但是光讲还是不行的,对不讲诚信的行为必须动用行政和法律手段。
2005年,我市出台了《三门峡市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实施意见》,提出要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在全市逐步形成一个共建、共有、共保、共享的金融生态链,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2006年,我市完善政银定期分析制度、银企联席会议制度和项目推介制度,组织全市金融机构签订了《三门峡市金融稳定公约》,建立了金融监管协调机制、评估预警机制和银企协作机制等一系列长效机制。2007年以来,我市把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纳入“十一五”规划,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纳入地方政府考核办法,要求各县(市)金融机构以无记名形式给当地金融生态环境打分。并且,我市公检法联手在全市集中开展了“百日清欠攻坚会战”活动,运用法律武器,依法制裁欠债者,维护银行权益。
通过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手段,联手打击恶意逃废银行债务行为,组织开展清欠风暴、金融胜诉案件集中执行等一系列活动,促进了打击逃废金融债务工作制度化、常态化,金融法制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杨建国:这方面有量化的数字吗?
杨树平:全市逃废银行债务企业由2005年的13家减少至2007年的5家,金额由5.7亿元降至0.9亿元。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最新推出的全国324个地级以上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估报告显示,我市银行业信贷资产质量在河南省列第6位。
杨建国:重建金融生态的过程中你们遇到过困难吗?
杨树平:政府发展经济的任务很迫切,但还是千方百计筹措资金落实了银行债务。例如在关闭和引爆小电厂时,市委市政府就提出,不能把银行贷款挂起来,必须落实债务。
杨建国:对于目前取得的成绩你满意吗?政府下来要做哪些工作?
杨树平:下一步任务其实还很重,要巩固有利局面,我们要进行持续的宣传,告诉企业法人当诚信的企业家、有责任的企业家。不能搞一锤子买卖。银企要共同遵守游戏规则,市场经济是无形的手,政府某种程度也是无形的手,可以在协调服务上做许多事情。
三门峡要跻身中原崛起第一梯队
杨建国:今年下半年开始,经济形势出现了变化。三门峡受影响大吗?
杨树平: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特别是沿海一些地区的影响已逐步显现,对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发展将带来较大冲击。今年三门峡市经济运行的总体趋势是向好的,整体上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增长速度。但也面临着同全国、全省一样的不利形势,同时,我市也存在着企业效益下滑、利用外资和外贸出口下降等问题。
杨建国:你们的对策是什么?
杨树平:受大形势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但也要直面危机,知难而上,紧急行动起来,共担责任,分担风险,形成共克时艰、应对危机的合力。
因此,我在会上不断讲,我们要认清形势,正确把握当前经济运行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正确处理好当前“扩内需、保增长”与长远“调结构、促转型”的关系,把“快跑”与“转弯”、“爬坡”紧密结合起来,在千方百计扩大需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强化节能减排,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在困境中捕捉机遇,在挑战中加快发展。
我们提出了三门峡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的总体要求,我们进一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主动性,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吃透上级精神,结合我市实际,认真细致地抓好落实。同时坚持特事特办,上下联动,把一个个项目和环节盯住不放,提高工作效率,并积极争取上级的项目和资金。
杨建国:具体到三门峡的实际情况,你们的思路是什么?
杨树平:三门峡要不断加快资源型、原材料型工业向制造型、精深加工型工业转换的步伐,加快煤、铝、电企业的整合,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大力发展深加工产品、高附加值产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特别是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同时要紧紧抓住国家宏观调控的机遇。要抓住国家宏观政策由年初的“两防”转为下半年的“一保一控”以及一系列政策机遇,高度重视依靠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把财政资金盘活,把金融资金盘活,把域外的资金吸引过来,并集中精力争取上级的政策资金。国家出台了拉动内需的政策,省政府出台的初步实施意见,这是我们进一步扩大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投资、拉动三门峡市经济增长的难得机遇
杨建国:这些思路,主要还是围绕工业在展开。
杨树平:现代城市是从工业发展起来的,没有工业支撑,城市发展就是空话。当然,城市品位的提高也在于文化、体育、娱乐、商业、物流等社会事业的同步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城市化、一体化。
杨建国:目前三门峡在河南省经济版图中的位置如何?
杨树平:人均收入和增长速度我们比较靠前,但总量还不够大。可以说是:前有标兵,渐行渐远;后有追兵,越来越近。所以我们都有危机感。
杨建国:你最大的担心是什么?
杨树平:你知道,三门峡地处豫西,位置比较偏僻,而且资源丰富。所以人们活得比较安逸,缺乏创业和吃苦的精神。如果长时间保持这种心态,会制约三门峡的下一步发展。所以我提出要把全民创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深挖内部潜能,激活民间资本,有大钱创“大业”,有小钱创“小业”,形成一个全民创业的氛围。
杨建国:那对未来你有信心吗?
杨树平:三门峡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具有良好的资源禀赋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我愿意与全市人民共同把三门峡的事情办好,让人民得到更多实惠。一个人的能力有限,但我相信,天道酬勤,有汗水就会有收获。我更相信,天道酬诚,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是无穷的。我想再造一个三门峡、并跻身中原崛起第一梯队也是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