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以“中国知网”为数据源,对2011至2015年期间我国口述档案研究文献的年代分布、来源期刊、被引用情况、论文主题等进行计量分析,通过学习最近五年我国口述档案研究的热点,指出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适当的建议,为我国口述档案接下来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口述档案;计量分析
“口述档案”这一概念最早是在1984年由国际档案理事会出版的《档案术语词典》提出,该词典将“口述档案”定义为“为研究利用而对个人进行有计划采访的结果,通常为录音或录音的逐字记录形式。”而我国,对口述档案研究的热潮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最初各界学者对口述档案的概念产生了激烈的争辩,可谓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随着研究的深入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我国学者对口述档案研究的方向逐步产生了转移。文章运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分析近五年我国口述档案研究的热点,对研究现状做出评价并指出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后续口述档案的研究提供合理有效的参考。
一、数据来源与总体研究状况
文章以“口述档案”为检索词,“主题”为检索项,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检索出 2011—2015年文献数据180条,其中“档案与博物馆”学科有147条,除去会议和报纸以及主题不符的文献37条,最后统计出口述档案相关论文139篇,其中硕士论文13篇,期刊论文126篇。
二、对统计结果的分析
(一)论文数量及年代分布计量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2011年至2015年,我国口述档案研究的文献数量逐年增加,这说明,越来越多的相关工作者注意到口述档案的研究,并推动了这项研究的发展。另外,每年均有硕士论文涉及口述档案研究,由数据可知,最多的是2014年有4篇硕士论文,但是这与口述档案研究整个大环境相比,数量微乎其微。也就意味着,近五年,我国系统化研究口述档案的学者较少。
(二)论文来源期刊计量分析
总体分布情况如下:有36篇发表于《兰台世界》,11篇于《北京档案》,9篇于《云南档案》,6篇于《档案》,《档案学通讯》6篇,《档案学研究》、《中国档案》和《云南大学》各有5篇,其余则零散分布在相关期刊或学位论文集中。其中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文献共38篇,约占总量的27.34%。略高于四分之一的数量分布在核心期刊上,这说明近五年我国口述档案的研究质量有待提高,得到知名专家认可的成果有待增加。而《兰台世界》是吸收口述档案数量最多的期刊,在口述档案研究方面是影响力相对较大的期刊。
(三)论文被引用情况计量分析
论文的被引频次是评价论文质量的有效指标之一,同时该指标也能反映出论文作者的学术影响力和受关注程度。通过表2可知,有56.83%的文献是一次都没有被引的,被引1-2次的占25.90%,引用三次(包括三次)以上的文献占17.27%。其中,上海大学图书情报档案系的潘玉民,2012年刊登于《档案学通讯》上的《再论口述历史档案资源建设》一文被引13次,有同等引用次数的另一篇文献则是云南大学子志月的博士论文《云南少数民族口述档案开发利用研究》。分析这些数据可知,经典的口述档案研究著作较少,现有的研究角度比较分散,各研究之间的关联度有待提高。
(四)研究单位计量分析
根据统计,研究者来自高校的文献数量为88篇,占文献总量的63.31%,其中云南大学发文25篇,在众多高校中排名第一。研究者来自档案馆(局)的文献有10篇,占总量的7.19%。可以看出,高校是口述档案研究的中坚力量,是研究队伍中的主导者。而档案馆(局)在口述档案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远远没有发挥机构的优势。
(五)论文主题计量分析
1.口述档案概念属性研究
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陈子丹在其《口述档案及其相关概念辨析》中提到我国史学者将采访者与受访者“双方合作谈话的录音整理成文字稿”,或将历史事件“当事人或知情人的口头资料,经与文字档案核实,整理成文字稿”视为口述档案,应当说还是比较恰当的。丽水市档案局的毛清英与王正媛在《历史的见证 永恒的记录——关于“口述档案”档案属性的探讨》中谈到,由于“口述档案”的形成与所记录的历史活动具有不同步性。因此无论是在形成目的还是形成过程上,档案似乎都不宜作为“口述档案”的属概念。毛清英与王正媛认为“口述档案”具有参考价值,我们不必争论口述内容是否具有凭证作用,而应该探究其中的文化价值。他们也提出口述档案只是对对口述者这一口述行为具有凭价价值。严永官的看法也大致如此,他认为“口述档案”没有必要也并不能够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提出并加以研究。尽管口述史料在凭证作用方面有其特殊性,但仍然并不排除它可以进入档案行列,只是需要经过一定的手续。
2.“口述档案”价值、作用方面相关研究
郭波认为口述档案可以拯救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填补历史空白、为史学研究提供准确的文献资料,改善和充实档案馆馆藏,更好地发挥档案馆的服务功能,也可以对青少年进行有效的形象教育。张威认为,与文献史料相比,口述档案的形成直接来源于具体口述者,由于他们的社会地位、价值取向、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生活环境等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地体现在他们的口述史料中,对同一历史事件的视觉角度和感受程度是各不相同的,从而对同一件事情拥有不同的个人记忆。朱天梅和倪丽娟在其著作里提到,现有的馆藏档案和一些实物记录多是反映官方的活动,缺少普通民众的视角与声音,口述档案恰恰就是这部分文化情境的再现,它不仅可以作为历史的补充,更能相互印证,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陈维维除了提到口述档案有挽救文化遗产和研究参考价值外,提出口述档案的经济发展价值。这是在少数民族口述档案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视角下所提出的具有经济效益的价值。
3.口述档案开发利用研究
云南大学子志月提出了开发利用云南少数民族口述档案的一些措施:提高民族文化自觉意识和档案开发利用意识,建立开发利用的长效机制,加强档案资源、人才队伍及档案资源信息化建设,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云南民族旅游业和文化产业服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孙丽娜在对云南省佤族口述档案的开发利用研究中,提出口述档案开发利用应遵循的原则:开发利用需要有规划性;特色性;协同性以及物质性与精神性,同时提出有举办展览、出版口述历史书刊、拍摄纪录片等利用途径。马波粉提出口述档案保护机制:树立和提高口述档案意识;口述档案保护的政策倾斜和人文关怀;口述档案保护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体系建设。 4.高校与少数民族口述档案收集研究
吴雯在《高校口述档案征集工作述略》中对高校如何进行口述档案的收集步骤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叙述:制定访谈计划,查阅资料了解相关背景,预约口述者,访谈,加强与校内外及媒体的交流与合作,合影,整理,请口述者签字审核,归档。少数民族口述档案研究,主要涉及云南少数民族的有11篇,关于湘西地区和新疆地区各有1篇。比较系统化民族特色口述档案研究当推陈祖芬对妈祖信俗口述档案的收集研究,2011年、2012年和2013年均有相关研究成果发表。
5.其他问题的研究
有一篇论文涉及口述档案所有权问题,胡红霞认为:“青田华侨发展史口述档案著作权、所有权归研究者所有,与口述者有关,口述者有署名权,但没有所有权分配问题”。张敏在其硕士论文中关于口述档案的归档问题,提出口述档案可以按照项目主题对采访进行分类。归档重在“选择”,确定归档范围时,只需从已有文件中筛选确定需要长久保存的部分。访谈记录时“三级校核制”:第一级是转录者本人,第二级是访谈者,第三级是受访者。
三、存在的问题
综上所述,我国档案研究者的注意力更多的是在口述档案的开发利用上,这是我国口述档案研究近几年取得进步之处。但是总体上看,口述档案研究尚处于不成熟的阶段,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第一,目前我国研究者对口述档案的开发利用,更多的是在理论上进行分析,提出一系列的原则和方法。而真正在实践中分析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科学解决方法的研究太少,除了陈祖芬于2013年发表在《档案学通讯》的《妈祖信俗口述访谈记录的转录与档案整理》一文,没有在实践中较全面的分析口述档案转录与整理的文献。第二,少数民族口述档案的研究虽然占现有研究的比例相对较大,但是目前研究的少数民族个数依然是小部分,与我国丰厚的文化背景相比,只是冰山一角。第三,高校和档案馆(局)的投入精力差距太大,档案馆(局)没有充分发挥带头模范作用,研究成果较少。
四、建议
根据近五年的研究现状,提出以下建议:第一,政府制定系统的规章制度,督促档案馆(局),并鼓励高校研究者,深入社会深处,对口述档案展开实地收集工作。沈固朝曾说:“今天急迫的问题,不仅仅在于档案工作者应重视口述资料的搜集,而且应把它作为一项具有抢救知识财富性质的工作来做”[17]目前形势更加紧迫,我们要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现有理论指导下,不断修正口述档案收集体系,从而更好的拯救口述档案。第二,各省档案馆(局)应按各自所在的行政区域地理位置特色,对我国不同的民族特色进行系统的分析,明确各自的任务,做到一国之内整体规划,各省之下子目标明确。以此来保证少数民族口述档案的完整性,也能够确保提高收集效率。第三,档案馆(局)要统领口述档案研究工作,可以与高校合作,同心协力,资源共享。另外,要重视档案馆(局)内部工作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必要情况下可以将研究成果作为每年的工作考核指标。最后,档案工作者在口述档案工作中要谨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徐娜.西北五省区公共图书馆专业人员发表学术论文计量分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3(04):83-86.
[2] 陈子担.口述档案及其相关概念辨析[J].云南档案,2012(07):24-25.
[3] 毛清英,王正媛.历史的见证永恒的记录——关于“口述档案”档案属性的探讨[J].黑龙江档案,2015(04):52-53.
[4] 郭波.谈谈口述档案的社会适用性[J].兰台世界,2013 (S2):72.
[5] 严永官.由档案凭证作用的异化看目前对“口述档案”的争议[J].档案管理,2013(03):20-22.
[6] 张威.浅谈档案馆口述档案的价值及征集途径[J].北京档案,2013(05):19-21.
[7] 朱天梅,倪丽娟.民族文化传承视阈下的口述档案价值研究[J].兰台世界,2015(05):18-19.
[8] 陈维维.试论广西口述档案的价值[J].兰台世界,2011 (24):14-15.
[9] 马波粉.我国口述档案保护机制的建立研究[J].黑龙江史志,2011(21):25-26+39.
[10] 子志月.云南少数民族口述档案开发利用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3.
[11] 孙丽娜.云南省佤族口述档案开发利用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4.
[12] 吴雯.高校口述档案征集工作述略[J].兰台世界,2013 (29):42-43.
[13] 胡红霞.口述档案的所有权研究——以青田华侨史口述档案为例[J].山西档案,2014(05):78-80.
[14] 张敏.口述档案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2.
[15] 陈祖芬.妈祖信俗口述档案建档范围的确定[J].档案学通讯,2011(06):97-100.
[16] 陈祖芬.妈祖信俗口述访谈记录的转录与档案整理[J].档案学通讯,2013(01):16-19.
[17] 沈固朝.档案工作要重视口述资料的搜集[J].档案学通讯,1995(06):24-26.
【关键词】口述档案;计量分析
“口述档案”这一概念最早是在1984年由国际档案理事会出版的《档案术语词典》提出,该词典将“口述档案”定义为“为研究利用而对个人进行有计划采访的结果,通常为录音或录音的逐字记录形式。”而我国,对口述档案研究的热潮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最初各界学者对口述档案的概念产生了激烈的争辩,可谓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随着研究的深入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我国学者对口述档案研究的方向逐步产生了转移。文章运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分析近五年我国口述档案研究的热点,对研究现状做出评价并指出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后续口述档案的研究提供合理有效的参考。
一、数据来源与总体研究状况
文章以“口述档案”为检索词,“主题”为检索项,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检索出 2011—2015年文献数据180条,其中“档案与博物馆”学科有147条,除去会议和报纸以及主题不符的文献37条,最后统计出口述档案相关论文139篇,其中硕士论文13篇,期刊论文126篇。
二、对统计结果的分析
(一)论文数量及年代分布计量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2011年至2015年,我国口述档案研究的文献数量逐年增加,这说明,越来越多的相关工作者注意到口述档案的研究,并推动了这项研究的发展。另外,每年均有硕士论文涉及口述档案研究,由数据可知,最多的是2014年有4篇硕士论文,但是这与口述档案研究整个大环境相比,数量微乎其微。也就意味着,近五年,我国系统化研究口述档案的学者较少。
(二)论文来源期刊计量分析
总体分布情况如下:有36篇发表于《兰台世界》,11篇于《北京档案》,9篇于《云南档案》,6篇于《档案》,《档案学通讯》6篇,《档案学研究》、《中国档案》和《云南大学》各有5篇,其余则零散分布在相关期刊或学位论文集中。其中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文献共38篇,约占总量的27.34%。略高于四分之一的数量分布在核心期刊上,这说明近五年我国口述档案的研究质量有待提高,得到知名专家认可的成果有待增加。而《兰台世界》是吸收口述档案数量最多的期刊,在口述档案研究方面是影响力相对较大的期刊。
(三)论文被引用情况计量分析
论文的被引频次是评价论文质量的有效指标之一,同时该指标也能反映出论文作者的学术影响力和受关注程度。通过表2可知,有56.83%的文献是一次都没有被引的,被引1-2次的占25.90%,引用三次(包括三次)以上的文献占17.27%。其中,上海大学图书情报档案系的潘玉民,2012年刊登于《档案学通讯》上的《再论口述历史档案资源建设》一文被引13次,有同等引用次数的另一篇文献则是云南大学子志月的博士论文《云南少数民族口述档案开发利用研究》。分析这些数据可知,经典的口述档案研究著作较少,现有的研究角度比较分散,各研究之间的关联度有待提高。
(四)研究单位计量分析
根据统计,研究者来自高校的文献数量为88篇,占文献总量的63.31%,其中云南大学发文25篇,在众多高校中排名第一。研究者来自档案馆(局)的文献有10篇,占总量的7.19%。可以看出,高校是口述档案研究的中坚力量,是研究队伍中的主导者。而档案馆(局)在口述档案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远远没有发挥机构的优势。
(五)论文主题计量分析
1.口述档案概念属性研究
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陈子丹在其《口述档案及其相关概念辨析》中提到我国史学者将采访者与受访者“双方合作谈话的录音整理成文字稿”,或将历史事件“当事人或知情人的口头资料,经与文字档案核实,整理成文字稿”视为口述档案,应当说还是比较恰当的。丽水市档案局的毛清英与王正媛在《历史的见证 永恒的记录——关于“口述档案”档案属性的探讨》中谈到,由于“口述档案”的形成与所记录的历史活动具有不同步性。因此无论是在形成目的还是形成过程上,档案似乎都不宜作为“口述档案”的属概念。毛清英与王正媛认为“口述档案”具有参考价值,我们不必争论口述内容是否具有凭证作用,而应该探究其中的文化价值。他们也提出口述档案只是对对口述者这一口述行为具有凭价价值。严永官的看法也大致如此,他认为“口述档案”没有必要也并不能够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提出并加以研究。尽管口述史料在凭证作用方面有其特殊性,但仍然并不排除它可以进入档案行列,只是需要经过一定的手续。
2.“口述档案”价值、作用方面相关研究
郭波认为口述档案可以拯救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填补历史空白、为史学研究提供准确的文献资料,改善和充实档案馆馆藏,更好地发挥档案馆的服务功能,也可以对青少年进行有效的形象教育。张威认为,与文献史料相比,口述档案的形成直接来源于具体口述者,由于他们的社会地位、价值取向、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生活环境等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地体现在他们的口述史料中,对同一历史事件的视觉角度和感受程度是各不相同的,从而对同一件事情拥有不同的个人记忆。朱天梅和倪丽娟在其著作里提到,现有的馆藏档案和一些实物记录多是反映官方的活动,缺少普通民众的视角与声音,口述档案恰恰就是这部分文化情境的再现,它不仅可以作为历史的补充,更能相互印证,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陈维维除了提到口述档案有挽救文化遗产和研究参考价值外,提出口述档案的经济发展价值。这是在少数民族口述档案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视角下所提出的具有经济效益的价值。
3.口述档案开发利用研究
云南大学子志月提出了开发利用云南少数民族口述档案的一些措施:提高民族文化自觉意识和档案开发利用意识,建立开发利用的长效机制,加强档案资源、人才队伍及档案资源信息化建设,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云南民族旅游业和文化产业服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孙丽娜在对云南省佤族口述档案的开发利用研究中,提出口述档案开发利用应遵循的原则:开发利用需要有规划性;特色性;协同性以及物质性与精神性,同时提出有举办展览、出版口述历史书刊、拍摄纪录片等利用途径。马波粉提出口述档案保护机制:树立和提高口述档案意识;口述档案保护的政策倾斜和人文关怀;口述档案保护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体系建设。 4.高校与少数民族口述档案收集研究
吴雯在《高校口述档案征集工作述略》中对高校如何进行口述档案的收集步骤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叙述:制定访谈计划,查阅资料了解相关背景,预约口述者,访谈,加强与校内外及媒体的交流与合作,合影,整理,请口述者签字审核,归档。少数民族口述档案研究,主要涉及云南少数民族的有11篇,关于湘西地区和新疆地区各有1篇。比较系统化民族特色口述档案研究当推陈祖芬对妈祖信俗口述档案的收集研究,2011年、2012年和2013年均有相关研究成果发表。
5.其他问题的研究
有一篇论文涉及口述档案所有权问题,胡红霞认为:“青田华侨发展史口述档案著作权、所有权归研究者所有,与口述者有关,口述者有署名权,但没有所有权分配问题”。张敏在其硕士论文中关于口述档案的归档问题,提出口述档案可以按照项目主题对采访进行分类。归档重在“选择”,确定归档范围时,只需从已有文件中筛选确定需要长久保存的部分。访谈记录时“三级校核制”:第一级是转录者本人,第二级是访谈者,第三级是受访者。
三、存在的问题
综上所述,我国档案研究者的注意力更多的是在口述档案的开发利用上,这是我国口述档案研究近几年取得进步之处。但是总体上看,口述档案研究尚处于不成熟的阶段,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第一,目前我国研究者对口述档案的开发利用,更多的是在理论上进行分析,提出一系列的原则和方法。而真正在实践中分析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科学解决方法的研究太少,除了陈祖芬于2013年发表在《档案学通讯》的《妈祖信俗口述访谈记录的转录与档案整理》一文,没有在实践中较全面的分析口述档案转录与整理的文献。第二,少数民族口述档案的研究虽然占现有研究的比例相对较大,但是目前研究的少数民族个数依然是小部分,与我国丰厚的文化背景相比,只是冰山一角。第三,高校和档案馆(局)的投入精力差距太大,档案馆(局)没有充分发挥带头模范作用,研究成果较少。
四、建议
根据近五年的研究现状,提出以下建议:第一,政府制定系统的规章制度,督促档案馆(局),并鼓励高校研究者,深入社会深处,对口述档案展开实地收集工作。沈固朝曾说:“今天急迫的问题,不仅仅在于档案工作者应重视口述资料的搜集,而且应把它作为一项具有抢救知识财富性质的工作来做”[17]目前形势更加紧迫,我们要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现有理论指导下,不断修正口述档案收集体系,从而更好的拯救口述档案。第二,各省档案馆(局)应按各自所在的行政区域地理位置特色,对我国不同的民族特色进行系统的分析,明确各自的任务,做到一国之内整体规划,各省之下子目标明确。以此来保证少数民族口述档案的完整性,也能够确保提高收集效率。第三,档案馆(局)要统领口述档案研究工作,可以与高校合作,同心协力,资源共享。另外,要重视档案馆(局)内部工作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必要情况下可以将研究成果作为每年的工作考核指标。最后,档案工作者在口述档案工作中要谨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徐娜.西北五省区公共图书馆专业人员发表学术论文计量分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3(04):83-86.
[2] 陈子担.口述档案及其相关概念辨析[J].云南档案,2012(07):24-25.
[3] 毛清英,王正媛.历史的见证永恒的记录——关于“口述档案”档案属性的探讨[J].黑龙江档案,2015(04):52-53.
[4] 郭波.谈谈口述档案的社会适用性[J].兰台世界,2013 (S2):72.
[5] 严永官.由档案凭证作用的异化看目前对“口述档案”的争议[J].档案管理,2013(03):20-22.
[6] 张威.浅谈档案馆口述档案的价值及征集途径[J].北京档案,2013(05):19-21.
[7] 朱天梅,倪丽娟.民族文化传承视阈下的口述档案价值研究[J].兰台世界,2015(05):18-19.
[8] 陈维维.试论广西口述档案的价值[J].兰台世界,2011 (24):14-15.
[9] 马波粉.我国口述档案保护机制的建立研究[J].黑龙江史志,2011(21):25-26+39.
[10] 子志月.云南少数民族口述档案开发利用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3.
[11] 孙丽娜.云南省佤族口述档案开发利用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4.
[12] 吴雯.高校口述档案征集工作述略[J].兰台世界,2013 (29):42-43.
[13] 胡红霞.口述档案的所有权研究——以青田华侨史口述档案为例[J].山西档案,2014(05):78-80.
[14] 张敏.口述档案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2.
[15] 陈祖芬.妈祖信俗口述档案建档范围的确定[J].档案学通讯,2011(06):97-100.
[16] 陈祖芬.妈祖信俗口述访谈记录的转录与档案整理[J].档案学通讯,2013(01):16-19.
[17] 沈固朝.档案工作要重视口述资料的搜集[J].档案学通讯,1995(06):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