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没有人不知道西施。西施是历史人物,是美女的代名词,是美的化身。连大自然的美景,在文人笔下也被比作了西施,苏东坡的千古绝句“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撩动了多少人的心怀。
然而中国人未必都清楚关于西施的故事。西施在哪里出生,在哪里长大,她的身世如何,她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美名,能把这一切说得头头是道的人并不多。西施生活的年代,离现在非常遥远,西施的身世和故事,在史书中并无太详尽的记载。现代人知道的故事,大多演绎自古书中的只字片言,是民间的传说,而文人的诗文,更使得西施美名远扬。在我的记忆中,李白那首题为《西施》的五言古风,是写西施的诗中情节具体、描述动人、情感深挚的一首:“西施越美女,出自苎萝山。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勾践征绝艳,扬蛾入吴关。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这首诗中,越女西施的出生、美色、职业,和她曲折而神秘的命运,都有了交代,虽然寥寥数十字,却让读者产生无尽遐想。西施的命运,其实充满了悲剧的色彩,尽管美若天仙,风华绝代,却命运多舛,沉浮跌宕,经历了现代人难以想象的生离死别。她所承担的使命,需要牺牲,需要隐忍,需要忍辱负重,绝非一般女子所能承受,然而这一切,却没有影响她作为一种美的象征在中国老百姓心里的地位。
和李白同时代的王维,也以《西施咏》为题写过诗:“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贱目岂殊众,贵来方悟稀。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此诗篇幅和李白相同,借咏西施,以喻为人,但对诗中西施的评价,显然和李白不同。李白对西施多赞美,而王维诗中的西施,似乎是一个贪恋富贵的忘本女子,这样的批判态度,大概也代表了很多人的看法。如果站在吴国的立场上看,西施当然是阴谋家,是亡国祸水。不过,普通老百姓大概都不会同意这种看法。另一位唐代诗人罗隐也以《西施》为题写过七绝:“家国兴亡自有诗,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王安石写过七绝《西施》,和罗隐观点类似:“谋臣本自系安危,贱妾何能作祸基。但愿君王诛宰嚭,不愁宫里有西施。”他认为谋臣该对国家安危负责,不能怪罪西施这样的女子。
游在西施故里,站在浣纱江畔遥想当年西施如何在这里“浣纱弄碧水”,一个纯朴的村姑,如何成了绝代美人,成了中国人心目中的美之象征,实在让人浮想联翩。时至今日,提起这话题,为什么大家还是有兴趣,我想原因大概还是人们对美的向往绵延不绝吧。
然而中国人未必都清楚关于西施的故事。西施在哪里出生,在哪里长大,她的身世如何,她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美名,能把这一切说得头头是道的人并不多。西施生活的年代,离现在非常遥远,西施的身世和故事,在史书中并无太详尽的记载。现代人知道的故事,大多演绎自古书中的只字片言,是民间的传说,而文人的诗文,更使得西施美名远扬。在我的记忆中,李白那首题为《西施》的五言古风,是写西施的诗中情节具体、描述动人、情感深挚的一首:“西施越美女,出自苎萝山。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勾践征绝艳,扬蛾入吴关。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这首诗中,越女西施的出生、美色、职业,和她曲折而神秘的命运,都有了交代,虽然寥寥数十字,却让读者产生无尽遐想。西施的命运,其实充满了悲剧的色彩,尽管美若天仙,风华绝代,却命运多舛,沉浮跌宕,经历了现代人难以想象的生离死别。她所承担的使命,需要牺牲,需要隐忍,需要忍辱负重,绝非一般女子所能承受,然而这一切,却没有影响她作为一种美的象征在中国老百姓心里的地位。
和李白同时代的王维,也以《西施咏》为题写过诗:“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贱目岂殊众,贵来方悟稀。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此诗篇幅和李白相同,借咏西施,以喻为人,但对诗中西施的评价,显然和李白不同。李白对西施多赞美,而王维诗中的西施,似乎是一个贪恋富贵的忘本女子,这样的批判态度,大概也代表了很多人的看法。如果站在吴国的立场上看,西施当然是阴谋家,是亡国祸水。不过,普通老百姓大概都不会同意这种看法。另一位唐代诗人罗隐也以《西施》为题写过七绝:“家国兴亡自有诗,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王安石写过七绝《西施》,和罗隐观点类似:“谋臣本自系安危,贱妾何能作祸基。但愿君王诛宰嚭,不愁宫里有西施。”他认为谋臣该对国家安危负责,不能怪罪西施这样的女子。
游在西施故里,站在浣纱江畔遥想当年西施如何在这里“浣纱弄碧水”,一个纯朴的村姑,如何成了绝代美人,成了中国人心目中的美之象征,实在让人浮想联翩。时至今日,提起这话题,为什么大家还是有兴趣,我想原因大概还是人们对美的向往绵延不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