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冬的一个星期天上午,我和上小学一年级的儿子在大街上散步。儿子看到树上被风吹落下来的梧桐果,捡起来惊叫道:“爸爸,桂圆!”我笑眯眯地指着大树对儿子说,“这树叫梧桐树”,接着指着儿子手中的东西说,“这个叫——”儿子脱口答道:“这个叫梧桐果!”我点点头,又从地上捡了几个说:“好,你带路,我们去超市买桂圆。”
点评:教育无处不在,一堂“分辨梧桐果和桂圆果”的课开始了。而由孩子带路,是在培养孩子识别地理方位的能力。
到了超市门口,我拉住儿子:“丁丁(儿子的小名),你看看,桂圆应该到什么地方买?”儿子思考了一下说:“到食品柜台买。”我松开了手:“好,你带我去!”儿子一蹦三跳地在前面找。
点评:孩子虽然不知道逻辑学中“概念”的含义,但初步明白概念有大小之分,“食品”与“桂圆”是包含关系。问问题、让孩子在前面找是在培养他抽象概念和具体物品相对应的能力。
儿子找到桂圆货架,我给了他20元钱。一斤装的要34元钱,半斤的17元。儿子犹豫一下说:“只能买半斤装的。”儿子拿了一盒桂圆去交款,找回3元,他扳了一下手指说:“不错,17+3=20。”
点评:让孩子买东西,是培养他的理财能力,也培养他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的能力。
到家里,学习的内容可多了,围绕“桂圆与梧桐果”我让儿子通过一系列环节自主学习探究:
比一比。观察“桂圆果和梧桐果”的形状和颜色。
点评: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
剖一剖。用小刀分别剖开桂圆果肉和梧桐果肉,再观察它们里面的不同之处。
点评: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尝一尝。发现它们的味道有什么不同。并告诉孩子,不是所有的果子都可以品尝。
点评:培养孩子的味觉能力,同时对孩子进行食品安全教育。
说一说。让孩子把比、剖、尝的发现说一说。
点评:“比、剖、尝”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说一说”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说话有条理的思维能力。
查一查。我和孩子一同上网,查阅更多关于“桂圆与梧桐”、“桂圆果与梧桐果”的知识。
点评:学习使用网络,拓宽孩子的知识面。
画一画。让孩子为刚才的描述配上插图,为了画好梧桐树,儿子还特地去“写生”呢。
点评:习作和美术教学相结合。
摄一摄。现场“写生”后,我让孩子把梧桐树、梧桐果拍摄下来。
点评:美术和摄影学习相结合。
写一写。让孩子用汉语拼音写话。在我的启发下,孩子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写出了6篇短文,分别是:《桂圆果的话》、《梧桐果的话》、《桂圆树》、《家乡的梧桐树》、《它们不是孪生兄弟》、《桂圆果和梧桐果旅行记》。
点评:生活是孩子习作的源泉,投身于生活,习作之水取之不尽,用之不完!
制一制。让孩子把梧桐果做成标本,和桂圆一起放在自制的标本盒里,连同系列习作和摄影一起放在书橱里。
点评:培养孩子的制作能力,收藏会增强孩子的学习信心,激发孩子取得更多的成就。
创一创。到了四年级的时候,丁丁还把《它们不是孪生兄弟》改编成《并非孪生兄弟》的小品剧本。
点评:培养孩子学以致用、新旧知识相结合的联系能力;通过创作,孩子习作水平更上一层楼。
演一演。《并非孪生兄弟》代表班级参加了学校的演出(两个小朋友分别扮演桂圆果和梧桐果,道具做成大桂圆果和梧桐果,演出的孩子就站在里面),很受小朋友们的喜爱。小品还获得学校的最佳创作奖。
以上文字摘自江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丁骥良先生教育丛书——《现代家庭教育方法大全》。初次读到这样的文字,我内心不断感叹:这是一位多么有智慧、有学识善于引导孩子成长的家长!他把孩子的教育融入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引导孩子多渠道、多学科、多方式及跨时空地学习,有效地提高了孩子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认识丁骥良先生很多年,知道他一直在为推广素质教育孜孜以求,曾在《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等报刊发表500多篇教育类文章,出版教育专著20部,先后为20多个省市的教育同行或家长们做现代家庭教育方法义务宣讲500多场;他用自己的教育理念培养儿子也取得很好的效果,儿子小学六年级跳级,高中二年级就考入大学,19岁时以超过分数线近60分的优异成绩成为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品德与能力俱佳。
《现代家庭教育方法大全》首次提出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现代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全书3000多条教育方法给父母切实有用的指导,相信一定会对孩子的成人成才有所帮助。
点评:教育无处不在,一堂“分辨梧桐果和桂圆果”的课开始了。而由孩子带路,是在培养孩子识别地理方位的能力。
到了超市门口,我拉住儿子:“丁丁(儿子的小名),你看看,桂圆应该到什么地方买?”儿子思考了一下说:“到食品柜台买。”我松开了手:“好,你带我去!”儿子一蹦三跳地在前面找。
点评:孩子虽然不知道逻辑学中“概念”的含义,但初步明白概念有大小之分,“食品”与“桂圆”是包含关系。问问题、让孩子在前面找是在培养他抽象概念和具体物品相对应的能力。
儿子找到桂圆货架,我给了他20元钱。一斤装的要34元钱,半斤的17元。儿子犹豫一下说:“只能买半斤装的。”儿子拿了一盒桂圆去交款,找回3元,他扳了一下手指说:“不错,17+3=20。”
点评:让孩子买东西,是培养他的理财能力,也培养他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的能力。
到家里,学习的内容可多了,围绕“桂圆与梧桐果”我让儿子通过一系列环节自主学习探究:
比一比。观察“桂圆果和梧桐果”的形状和颜色。
点评: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
剖一剖。用小刀分别剖开桂圆果肉和梧桐果肉,再观察它们里面的不同之处。
点评: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尝一尝。发现它们的味道有什么不同。并告诉孩子,不是所有的果子都可以品尝。
点评:培养孩子的味觉能力,同时对孩子进行食品安全教育。
说一说。让孩子把比、剖、尝的发现说一说。
点评:“比、剖、尝”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说一说”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说话有条理的思维能力。
查一查。我和孩子一同上网,查阅更多关于“桂圆与梧桐”、“桂圆果与梧桐果”的知识。
点评:学习使用网络,拓宽孩子的知识面。
画一画。让孩子为刚才的描述配上插图,为了画好梧桐树,儿子还特地去“写生”呢。
点评:习作和美术教学相结合。
摄一摄。现场“写生”后,我让孩子把梧桐树、梧桐果拍摄下来。
点评:美术和摄影学习相结合。
写一写。让孩子用汉语拼音写话。在我的启发下,孩子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写出了6篇短文,分别是:《桂圆果的话》、《梧桐果的话》、《桂圆树》、《家乡的梧桐树》、《它们不是孪生兄弟》、《桂圆果和梧桐果旅行记》。
点评:生活是孩子习作的源泉,投身于生活,习作之水取之不尽,用之不完!
制一制。让孩子把梧桐果做成标本,和桂圆一起放在自制的标本盒里,连同系列习作和摄影一起放在书橱里。
点评:培养孩子的制作能力,收藏会增强孩子的学习信心,激发孩子取得更多的成就。
创一创。到了四年级的时候,丁丁还把《它们不是孪生兄弟》改编成《并非孪生兄弟》的小品剧本。
点评:培养孩子学以致用、新旧知识相结合的联系能力;通过创作,孩子习作水平更上一层楼。
演一演。《并非孪生兄弟》代表班级参加了学校的演出(两个小朋友分别扮演桂圆果和梧桐果,道具做成大桂圆果和梧桐果,演出的孩子就站在里面),很受小朋友们的喜爱。小品还获得学校的最佳创作奖。
以上文字摘自江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丁骥良先生教育丛书——《现代家庭教育方法大全》。初次读到这样的文字,我内心不断感叹:这是一位多么有智慧、有学识善于引导孩子成长的家长!他把孩子的教育融入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引导孩子多渠道、多学科、多方式及跨时空地学习,有效地提高了孩子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认识丁骥良先生很多年,知道他一直在为推广素质教育孜孜以求,曾在《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等报刊发表500多篇教育类文章,出版教育专著20部,先后为20多个省市的教育同行或家长们做现代家庭教育方法义务宣讲500多场;他用自己的教育理念培养儿子也取得很好的效果,儿子小学六年级跳级,高中二年级就考入大学,19岁时以超过分数线近60分的优异成绩成为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品德与能力俱佳。
《现代家庭教育方法大全》首次提出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现代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全书3000多条教育方法给父母切实有用的指导,相信一定会对孩子的成人成才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