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采用体外反搏辅助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45例,均为我院2015年1月至12月收治,按照高血压1级、2级、3级划分为三组各15例,均用药物将血压降至130/80mmHg,再联合体外反搏辅助治疗每天一次,一次1小时,30天为一疗程,共2个疗程观察临床效果。结果:高血压1级组中有3例可将药量减少2/3左右,4例可将药量减少1/2左右,3例可将药量减少1/3左右,4例可将药量减少1/4,1例临界高血压病患者(140/90mmHg左右)可以完全停药。高血压2级组中有3例可将药量减少1/2左右,4例可将药量减少1/3左右,5例可将药量减少1/4左右,另3例不能减量。高血压3级组中有1例可将药量减少1/2,3例可将药量减少1/3左右,6例可以将药量减少1/4左右,另5位不能减量。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体外反搏装置辅助治疗,可增强降压效果,减少降压药物的用量,对促患者预后改善意义显著。
【关键词】 体外反搏装置 原发性高血压 效果
临床心血管疾病领域,原发性高血压有较高发生率,且近年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进程加剧及公众不健康生活行为增多,病发人群呈上升趋势[1]。长期高血压可严重损害患者心、脑、肾等靶器官,对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如何有效治疗是临床研究重点[2]。体外反搏装置是对心脑血管疾病无创治疗的高科技产品,是用患者心电讯号R波对触发驱动装置控制,使收缩压降低,以减轻心脏后负荷,进而促预后改善。本次就选取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例,就用此装置治疗效果展开探讨,现回顾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原发性高血压45例,均与《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0年制定)诊断标准符合。男28例,女17例,年龄40-60岁,平均(53.5±7.2)岁。依据WHO分类标准,按高血压1级(140-159/90-99mmHg)、高血压2级(160-169/100-109mmHg)、高血压3级(≥180/110mmHg)分为三组,各15例。就诊前2周无降血压药物应用史,无严重心力衰竭、急慢性疾病、肝肾功能衰竭,无心脑肾等脏器器质性病变,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组间年龄、性别无差异(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相应药物使血压降至130/80mmHg,开始做体外反搏治疗(降压药物不停),每天一次,一次1小时,30天为一疗程,共2个疗程,治疗过程中酌情减少降压药剂量,使血压仍能维持原有达标水平,不能维持者不减量。
2 结果
高血压1级组中有3例可将药量减少2/3左右,4例可将药量减少1/2左右,3例可将药量减少1/3左右,4例可将药量减少1/4,1例临界高血压病患者(140/90mmHg左右)可以完全停药。高血压2级组中有3例可将药量减少1/2左右,4例可将药量减少1/3左右,5例可将药量减少1/4左右,另3例不能减量。高血压3级组中有1例可将药量减少1/2,3例可将药量减少1/3左右,6例可以将药量减少1/4左右,另5位不能减量。
3 讨论
分析体外反搏装置工作原理,是用患者心电讯号R波对触发驱动装置控制,在心脏舒张早、中期在患者臀部及四肢包裹的气囊依次由远而近充气,促相应部位肢体有压强产生,加压深埋在内部的动脉,使动脉内血流由臀部、四肢反流至主动脉,提高主动脉舒张压力[3],进而显著增加躯干内各脏器和头部血流灌注量,而在心脏舒张末期,迅速对气囊排气,解除臀部及四肢压迫,开放血管,使收缩压下降,以使主动脉射血输出阻力减少,心脏后负荷减轻,进而发挥治疗作用[4]。
总结体外反搏装置辅助降压机制,具体包括:(1)体外反搏能减轻心肌后负荷,使心排血量增加,后负荷的降低会导致血压下降;(2)由于心排血量增加,使肾动脉血流增加,促使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分泌减少,使升压物质分泌减少,导致血压下降;(3)体外反搏不仅使冠状动脉的侧支开放增加,而且使心脏以外其他器官侧支开放增加,促使其管径增大,使总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导致血压下降[1];(3)体外反搏使回心血量增加,可能使右心房压力升高,刺激右心房,使心钠素分泌和释放增加;由于心钠素具有明显的利钠、利尿和降压作用,导致血压下降[5]。另一方面,右心房压的增加可兴奋心肺感受器,使迷走神经紧张性升高,导致血压下降;(4)体外反搏引起主动脉舒张压升高,刺激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使交感神经抑制、迷走神经兴奋,致使升高的血压受到抑制;(5)体外反搏使PGI2分泌增加,PGI2可明显扩张血管,导致血压下降。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示,高血压患者采用体外反搏装置辅助治疗后,可明显减少降压药物用量,且病情较轻者,临床作用越明显,对保障患者治疗安全意义重大[6]。
综上,针对临床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体外反搏装置辅助治疗,可增强降压效果,减少降压药物的用量,对促患者预后改善意义显著。
参考文献
[1] 余琴,郑舒展,杨悠,等. 增强型体外反搏对高血压并糖耐量减低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11, 09(1): 11-13.
[2] 杜健航,伍贵富,郑振声,等. 增强型体外反搏对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局部应力环境影响的实验与仿真研究[J].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2014, 33(2): 246-251.
[3] 李江. 体外反搏对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减低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J].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13, 11(3): 187-189.
[4] 郑欣,李秋凤,卢吉锋. 体外反搏联合养阴活血方治疗老年高血压肾虚血瘀证40例[J]. 中医研究. 2015(5): 32-35.
[5] 余琴,郑舒展,熊英. 增强型体外反搏对高血压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11, 34(2): 153-156.
[6] 段小嬿,张树锋,陈英,等. 增强型体外反搏对难治型心绞痛患者血压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4): 876-878.
【关键词】 体外反搏装置 原发性高血压 效果
临床心血管疾病领域,原发性高血压有较高发生率,且近年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进程加剧及公众不健康生活行为增多,病发人群呈上升趋势[1]。长期高血压可严重损害患者心、脑、肾等靶器官,对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如何有效治疗是临床研究重点[2]。体外反搏装置是对心脑血管疾病无创治疗的高科技产品,是用患者心电讯号R波对触发驱动装置控制,使收缩压降低,以减轻心脏后负荷,进而促预后改善。本次就选取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例,就用此装置治疗效果展开探讨,现回顾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原发性高血压45例,均与《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0年制定)诊断标准符合。男28例,女17例,年龄40-60岁,平均(53.5±7.2)岁。依据WHO分类标准,按高血压1级(140-159/90-99mmHg)、高血压2级(160-169/100-109mmHg)、高血压3级(≥180/110mmHg)分为三组,各15例。就诊前2周无降血压药物应用史,无严重心力衰竭、急慢性疾病、肝肾功能衰竭,无心脑肾等脏器器质性病变,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组间年龄、性别无差异(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相应药物使血压降至130/80mmHg,开始做体外反搏治疗(降压药物不停),每天一次,一次1小时,30天为一疗程,共2个疗程,治疗过程中酌情减少降压药剂量,使血压仍能维持原有达标水平,不能维持者不减量。
2 结果
高血压1级组中有3例可将药量减少2/3左右,4例可将药量减少1/2左右,3例可将药量减少1/3左右,4例可将药量减少1/4,1例临界高血压病患者(140/90mmHg左右)可以完全停药。高血压2级组中有3例可将药量减少1/2左右,4例可将药量减少1/3左右,5例可将药量减少1/4左右,另3例不能减量。高血压3级组中有1例可将药量减少1/2,3例可将药量减少1/3左右,6例可以将药量减少1/4左右,另5位不能减量。
3 讨论
分析体外反搏装置工作原理,是用患者心电讯号R波对触发驱动装置控制,在心脏舒张早、中期在患者臀部及四肢包裹的气囊依次由远而近充气,促相应部位肢体有压强产生,加压深埋在内部的动脉,使动脉内血流由臀部、四肢反流至主动脉,提高主动脉舒张压力[3],进而显著增加躯干内各脏器和头部血流灌注量,而在心脏舒张末期,迅速对气囊排气,解除臀部及四肢压迫,开放血管,使收缩压下降,以使主动脉射血输出阻力减少,心脏后负荷减轻,进而发挥治疗作用[4]。
总结体外反搏装置辅助降压机制,具体包括:(1)体外反搏能减轻心肌后负荷,使心排血量增加,后负荷的降低会导致血压下降;(2)由于心排血量增加,使肾动脉血流增加,促使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分泌减少,使升压物质分泌减少,导致血压下降;(3)体外反搏不仅使冠状动脉的侧支开放增加,而且使心脏以外其他器官侧支开放增加,促使其管径增大,使总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导致血压下降[1];(3)体外反搏使回心血量增加,可能使右心房压力升高,刺激右心房,使心钠素分泌和释放增加;由于心钠素具有明显的利钠、利尿和降压作用,导致血压下降[5]。另一方面,右心房压的增加可兴奋心肺感受器,使迷走神经紧张性升高,导致血压下降;(4)体外反搏引起主动脉舒张压升高,刺激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使交感神经抑制、迷走神经兴奋,致使升高的血压受到抑制;(5)体外反搏使PGI2分泌增加,PGI2可明显扩张血管,导致血压下降。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示,高血压患者采用体外反搏装置辅助治疗后,可明显减少降压药物用量,且病情较轻者,临床作用越明显,对保障患者治疗安全意义重大[6]。
综上,针对临床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体外反搏装置辅助治疗,可增强降压效果,减少降压药物的用量,对促患者预后改善意义显著。
参考文献
[1] 余琴,郑舒展,杨悠,等. 增强型体外反搏对高血压并糖耐量减低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11, 09(1): 11-13.
[2] 杜健航,伍贵富,郑振声,等. 增强型体外反搏对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局部应力环境影响的实验与仿真研究[J].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2014, 33(2): 246-251.
[3] 李江. 体外反搏对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减低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J].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13, 11(3): 187-189.
[4] 郑欣,李秋凤,卢吉锋. 体外反搏联合养阴活血方治疗老年高血压肾虚血瘀证40例[J]. 中医研究. 2015(5): 32-35.
[5] 余琴,郑舒展,熊英. 增强型体外反搏对高血压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11, 34(2): 153-156.
[6] 段小嬿,张树锋,陈英,等. 增强型体外反搏对难治型心绞痛患者血压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4): 87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