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对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进行观察,并对其特征进行总结,以探讨其对肿瘤良恶性判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到我院就诊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共80例,所有的患者均经过手术获取肿瘤的样本,进行HE染色并观察。 结果 61例患者的细胞形态主要为梭形,11例患者的细胞呈现出上皮样的细胞,8例患者的细胞形态为两种细胞形态的混合,都具有明显的特点。不同肿瘤恶性程度之间的肿瘤大小进行两两比较,均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恶性程度越大的患者肿瘤的直径也越大。 结论 不同恶性程度的肿瘤之间存在一定的特点,可以通过肿瘤的大直径和切面的细腻程度来进行肿瘤恶性程度的辅助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免疫组化染色 临床病理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胃肠道间叶组织中生长的一种肿瘤[1],这种类型在消化道肿瘤中比较常见,但是往往早期不会表现出临床症状,临床诊断时也需要结合肿瘤的大小、位置以及包块、腹痛等症状进行辅助诊断[2],但是这些临床症状在早期往往不明显,而且不具有特异性,患者治疗后比较容易复发,给患者的预后造成的不利的影响[3]。因此,胃肠道间质瘤的病理特征成为临床上研究的热点,对疾病的及早诊断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主要对我院的胃肠道间质瘤的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2年1月-2014年12月到我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共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其中有男性患者51例,女性患者29例,年龄25-78岁,平均年龄53.98±4.32岁。肿瘤位置在胃部的有43例,在小肠的27例,在结直肠的有10例。
1.2 检查方法
所有的患者均经过手术获取肿瘤的样本,并用甲醛(4%)进行固定,然后使用脱水石蜡进行包埋,使用HE染色,并标本的细胞形态进行观察和记录,并对肿瘤的直径大小和恶化程度进行记录。并对各项特点进行总结。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软件对本次研究的结果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的方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多组间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胃肠道间质瘤的病理组织学特点
在肉眼下对标本组织进行观察,发现镜下的胃肠道间质瘤的体积比较小,直径的大小为0.5~2.5cm,平均直径1.56±0.35cm,肿瘤一般比较坚实,呈现出灰白色的切面,和周围的组织表现出明显的界限。也有的肿瘤是交界性的,体积比较大,直径为3.0~4.5cm,平均直径为3.67±0.72cm。如果肿瘤是恶性的,会具有更大的直径,可以达到5.0cm~12.5cm,平均直径可达8.65±1.22cm,肿瘤的切面比较细腻或者类似于鱼肉的症状,可能会有出血或者是坏死的部分,同样与周围的组织具有明显的界限。在光镜下对标本进行观察,61例患者的细胞形态主要为梭形,梭形细胞的大小比较均一,细胞浆的含量比较少,细胞核呈现红染的特点,具有不明显的核仁,细胞核较长,有的两端细长也有的两端钝圆,染色质比较分散,有的表现出深染。细胞排列比较松散,胶原纤维区域表现比较明显,一部分的细胞核下横线短梭形,呈现出密集的排列规律,细胞呈弥漫性的分布。11例患者的细胞呈现出上皮样的细胞,肿瘤的形态变化多端,可能为圆形或者是卵圆形,具有明显的核仁,细胞排列呈现巢状或者是片状,具有丰富的胞浆。其余8例患者的细胞形态为两种细胞形态的混合。
2.2 肿瘤恶性程度与肿瘤大小的关系
不同肿瘤恶性程度之间的肿瘤大小进行两两比较,均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恶性程度越大的患者肿瘤的直径也越大。
3 讨论
胃肠道间质瘤在手术前一般不能进行确诊,往往需要在手术后留取患者的肿瘤标本,进一步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才能够对肿瘤恶性程度进行诊断。本文主要对患者的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进行观察,并对临床特点进行总结。
从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良性、恶性以及交界性肿瘤的主要差异表现在直径大小以及切面的形态,尤其是不同恶化程度的肿瘤的直径大小具有较大的差异,恶性肿瘤的之间最大,其次是交界性肿瘤,而良性肿瘤的直径最小。可以初步通过肿瘤的直径大小来判断肿瘤的恶化程度。切面的形态也可以辅助判断肿瘤的恶化程度,恶性肿瘤的呈现鱼肉样或者比较细腻,而良性肿瘤的切面则呈现灰白色比较坚实的表面,有的还存在明显的出血和坏死现象。但是肿瘤细胞的形态和排列方式与肿瘤的恶性程度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有学者还对肿瘤标本的免疫组化进行了研究,发现CD117、CD34以及DOG1三者在肠道间质瘤中均存在特异性的表现,可以用于提高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准确性,另外SMA、Desmin以及S100则可以用于肠道间质瘤的鉴别诊断。本研究仅对肿瘤的临床病理进行了研究,可以在以后的研究中对免疫组化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以弥补本次研究的不足,获得更加准确的临床诊断指标。
综上所述,不同恶性程度的肿瘤之间存在一定的特点,肿瘤直径的大小和切面的形态是最主要的差异表现,可以通过肿瘤的大直径和切面的细腻程度来进行肿瘤恶性程度的辅助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徐玉婷,张琳.10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J].徐州医学院学报,2013,33(1):27-30.
[2] 史景丽,常晓燕,陈杰等.CD117阴性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J].中华病理学杂志,2011,40(5):310-314.
[3] 应大钦,苏春梅.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4,23(12):1489-1491.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免疫组化染色 临床病理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胃肠道间叶组织中生长的一种肿瘤[1],这种类型在消化道肿瘤中比较常见,但是往往早期不会表现出临床症状,临床诊断时也需要结合肿瘤的大小、位置以及包块、腹痛等症状进行辅助诊断[2],但是这些临床症状在早期往往不明显,而且不具有特异性,患者治疗后比较容易复发,给患者的预后造成的不利的影响[3]。因此,胃肠道间质瘤的病理特征成为临床上研究的热点,对疾病的及早诊断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主要对我院的胃肠道间质瘤的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2年1月-2014年12月到我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共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其中有男性患者51例,女性患者29例,年龄25-78岁,平均年龄53.98±4.32岁。肿瘤位置在胃部的有43例,在小肠的27例,在结直肠的有10例。
1.2 检查方法
所有的患者均经过手术获取肿瘤的样本,并用甲醛(4%)进行固定,然后使用脱水石蜡进行包埋,使用HE染色,并标本的细胞形态进行观察和记录,并对肿瘤的直径大小和恶化程度进行记录。并对各项特点进行总结。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软件对本次研究的结果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的方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多组间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胃肠道间质瘤的病理组织学特点
在肉眼下对标本组织进行观察,发现镜下的胃肠道间质瘤的体积比较小,直径的大小为0.5~2.5cm,平均直径1.56±0.35cm,肿瘤一般比较坚实,呈现出灰白色的切面,和周围的组织表现出明显的界限。也有的肿瘤是交界性的,体积比较大,直径为3.0~4.5cm,平均直径为3.67±0.72cm。如果肿瘤是恶性的,会具有更大的直径,可以达到5.0cm~12.5cm,平均直径可达8.65±1.22cm,肿瘤的切面比较细腻或者类似于鱼肉的症状,可能会有出血或者是坏死的部分,同样与周围的组织具有明显的界限。在光镜下对标本进行观察,61例患者的细胞形态主要为梭形,梭形细胞的大小比较均一,细胞浆的含量比较少,细胞核呈现红染的特点,具有不明显的核仁,细胞核较长,有的两端细长也有的两端钝圆,染色质比较分散,有的表现出深染。细胞排列比较松散,胶原纤维区域表现比较明显,一部分的细胞核下横线短梭形,呈现出密集的排列规律,细胞呈弥漫性的分布。11例患者的细胞呈现出上皮样的细胞,肿瘤的形态变化多端,可能为圆形或者是卵圆形,具有明显的核仁,细胞排列呈现巢状或者是片状,具有丰富的胞浆。其余8例患者的细胞形态为两种细胞形态的混合。
2.2 肿瘤恶性程度与肿瘤大小的关系
不同肿瘤恶性程度之间的肿瘤大小进行两两比较,均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恶性程度越大的患者肿瘤的直径也越大。
3 讨论
胃肠道间质瘤在手术前一般不能进行确诊,往往需要在手术后留取患者的肿瘤标本,进一步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才能够对肿瘤恶性程度进行诊断。本文主要对患者的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进行观察,并对临床特点进行总结。
从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良性、恶性以及交界性肿瘤的主要差异表现在直径大小以及切面的形态,尤其是不同恶化程度的肿瘤的直径大小具有较大的差异,恶性肿瘤的之间最大,其次是交界性肿瘤,而良性肿瘤的直径最小。可以初步通过肿瘤的直径大小来判断肿瘤的恶化程度。切面的形态也可以辅助判断肿瘤的恶化程度,恶性肿瘤的呈现鱼肉样或者比较细腻,而良性肿瘤的切面则呈现灰白色比较坚实的表面,有的还存在明显的出血和坏死现象。但是肿瘤细胞的形态和排列方式与肿瘤的恶性程度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有学者还对肿瘤标本的免疫组化进行了研究,发现CD117、CD34以及DOG1三者在肠道间质瘤中均存在特异性的表现,可以用于提高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准确性,另外SMA、Desmin以及S100则可以用于肠道间质瘤的鉴别诊断。本研究仅对肿瘤的临床病理进行了研究,可以在以后的研究中对免疫组化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以弥补本次研究的不足,获得更加准确的临床诊断指标。
综上所述,不同恶性程度的肿瘤之间存在一定的特点,肿瘤直径的大小和切面的形态是最主要的差异表现,可以通过肿瘤的大直径和切面的细腻程度来进行肿瘤恶性程度的辅助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徐玉婷,张琳.10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J].徐州医学院学报,2013,33(1):27-30.
[2] 史景丽,常晓燕,陈杰等.CD117阴性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J].中华病理学杂志,2011,40(5):310-314.
[3] 应大钦,苏春梅.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4,23(12):1489-1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