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父母语言虐待影响孩子心理健康
在体罚逐渐减少的当今社会,父母的言语虐待反而在增加。这是一个很值得注意的问题。在一个逐渐限制父母体罚权的现代社会里,父母很可能将失落的体罰权改成语言虐待,通过粗暴的、羞辱性的、威胁性的语言来“管教”自己的孩子,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一、奴隶主式威胁
父母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剥夺孩子的自主可能。比如,父母对很小的孩子说:“你再不听话,把你扔掉。”这种威胁会导致小孩子产生严重的不安全感。对年龄较大的孩子,父母说:“你吃我的,用我的,你有什么资格对我说话。”“这个家里我说了算,你给我闭嘴。”
二、死亡威胁
有些父母口无遮拦,似乎不说出“死”字就不过瘾似的,让孩子极度恐慌。比如,“你再哭,我一巴掌打死你”;“看你这么不争气,我一头撞死算了”;“你这么不听话,我不想活了。”这种语言虐待很容易催生孩子“走极端”的病态心理。
三、羞辱式贬低
某些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当期望无法满足时,便说出刻薄挖苦的话来贬低羞辱自己的孩子,比如:“你自己去照照镜子看,一副白痴相”;“我也不知道上辈子作了什么孽,生出你这么一个低能儿”;“你考那点分数,还有脸回家”;“你现在的脸皮怎么比脚底皮还厚呢”。
四、嘲讽式贬低
某些父母毫无顾忌地讽刺嘲笑自己的孩子,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比如:“瞧你那德性,一脸熊样,简直就像一只蛤蟆”;“我怎么看你怎么不顺眼,你是不是哪里缺根筋”;“你小孩子懂个屁,先把自己的鼻涕擦干净再说。”
父母的这种态度是极不负责任的,那些连大人都无法承受的语言虐待,孩子怎么可能承受得起?面对无法承受又不得不承受的语言虐待,孩子必然会通过各种病态心理将内心的委屈反映出来,而最后的苦果还是要父母来承担。因此,作为父母,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巴。否则,等到将来自己的孩子出问题,再找心理医生时,你就会体会到加倍的麻烦和折磨。
婚庆礼仪——答谢红娘的礼仪
“红娘”在婚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对促进青年男女结为伉俪起着积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新婚夫妻的组成中“红娘”牵线搭桥联姻的占65~75%。因此答谢红娘也成了新婚夫妇必须遵循的礼仪。
一般而言对红娘的答谢应该区别对待。如果是报刊或者婚姻介绍所,答谢时要重情不重礼,新郎新娘可在结婚前或者婚后带些喜糖喜烟向热心为他们服务的“红娘”致谢也可赠结婚照片,让他分享新婚的喜悦之情,最起码,也要递一封感谢信以表牵红之恩。而大多数夫妻的“红娘”,是新娘与新郎的亲戚朋友同事同学。对于他们的答谢从礼上要分三步。
第一步 男女双方一旦确立了结婚日期,就应该双双前往看望,正式邀请他们参加自己的婚礼,并诚恳地与他们商量婚姻事宜,向他介绍婚礼准备情况,并征询红娘的意见。以示对他们的尊重。
第二步 在婚礼上,要以贵宾的礼节招待他们。并向亲朋好友介绍他们。表达对他们的感谢之情。
第三步 在婚后,新郎新娘则应前往红娘家中正式道谢,这次可不能空手而来,要做到情礼并重。至于送什么样的礼物要因人而异。如果红娘有小孩,可赠一些书包、文具、玩具给其孩子;如果红娘是年轻女子,可赠一些香水、衣服表示情谊;如果红娘是文人,可以书、笔等文具赠之……礼品未必要昂贵,但要做到“礼轻情义重”。
另外,平时逢年过节,夫妇俩也可以登门造访,备一些礼品,以报牵线搭桥之恩。
不该要的奖励
日本著名的文化人类学学者高桥敷先生,在他《丑陋的日本人》一书中,曾详细记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当年,高桥敷先生在秘鲁一所大学任客座教授,曾与一对来自美国的教授夫妇比邻而居。有一天,这对夫妇的小儿子不小心将足球踢到了高桥先生家的门上,一块花玻璃被打碎了。
发生了这样的事情,高桥先生和他的夫人按照东方人的思维习惯,估计那对美国夫妇会很快登门赔礼道歉。然而,他们想错了。那对美国教授在儿子闯祸之后,根本就没有出现。
第二天一大早,是那个孩子自己在出租车司机的帮助下,送来了一块玻璃。小家伙彬彬有礼地说:“叔叔,对不起。昨天我不留神打碎了您家的玻璃,因为商店已经关门了,所以没能及时赔偿。今天商店一开门,我就去买了这块玻璃。请您收下它,也希望您能原谅我的过失。这种事情再也不会发生了,请您相信我。”
理所当然地,高桥夫妇不仅原谅,而且喜欢上了这个通情达理的孩子,他们款待孩子吃了早饭,还送他一袋日本糖果。
原以为事情划上了“句号”。出人意料的是,当孩子拿着那袋糖果回家之后,那对美国教授夫妇却出面了。他们将那袋还没有开封的糖果还给了高桥夫妇,并且解释了不能接受的理由:一个孩子在闯了祸的时候,不应该得到奖励。
在他们看来,这个小“男子汉”应当学会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负担起他能负的责任,这孩子打碎了邻居家的玻璃,为了赔偿这块玻璃,他几乎花掉了自己存折上所有的零花钱。但是,他决不会因此得到父母一分钱的“财政补贴”,如果钱不够的话,父母可以考虑借钱给他,但他必须有自己的还款计划。比如,早晨为附近的邻居送牛奶、取报纸,周末为别人修剪草坪,节约自己每周的零花钱,等等。之所以这样做,是让他为自己的过失付出代价。只有付出这种代价之后,他才能接受这个宝贵的人生教训。
在体罚逐渐减少的当今社会,父母的言语虐待反而在增加。这是一个很值得注意的问题。在一个逐渐限制父母体罚权的现代社会里,父母很可能将失落的体罰权改成语言虐待,通过粗暴的、羞辱性的、威胁性的语言来“管教”自己的孩子,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一、奴隶主式威胁
父母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剥夺孩子的自主可能。比如,父母对很小的孩子说:“你再不听话,把你扔掉。”这种威胁会导致小孩子产生严重的不安全感。对年龄较大的孩子,父母说:“你吃我的,用我的,你有什么资格对我说话。”“这个家里我说了算,你给我闭嘴。”
二、死亡威胁
有些父母口无遮拦,似乎不说出“死”字就不过瘾似的,让孩子极度恐慌。比如,“你再哭,我一巴掌打死你”;“看你这么不争气,我一头撞死算了”;“你这么不听话,我不想活了。”这种语言虐待很容易催生孩子“走极端”的病态心理。
三、羞辱式贬低
某些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当期望无法满足时,便说出刻薄挖苦的话来贬低羞辱自己的孩子,比如:“你自己去照照镜子看,一副白痴相”;“我也不知道上辈子作了什么孽,生出你这么一个低能儿”;“你考那点分数,还有脸回家”;“你现在的脸皮怎么比脚底皮还厚呢”。
四、嘲讽式贬低
某些父母毫无顾忌地讽刺嘲笑自己的孩子,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比如:“瞧你那德性,一脸熊样,简直就像一只蛤蟆”;“我怎么看你怎么不顺眼,你是不是哪里缺根筋”;“你小孩子懂个屁,先把自己的鼻涕擦干净再说。”
父母的这种态度是极不负责任的,那些连大人都无法承受的语言虐待,孩子怎么可能承受得起?面对无法承受又不得不承受的语言虐待,孩子必然会通过各种病态心理将内心的委屈反映出来,而最后的苦果还是要父母来承担。因此,作为父母,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巴。否则,等到将来自己的孩子出问题,再找心理医生时,你就会体会到加倍的麻烦和折磨。
婚庆礼仪——答谢红娘的礼仪
“红娘”在婚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对促进青年男女结为伉俪起着积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新婚夫妻的组成中“红娘”牵线搭桥联姻的占65~75%。因此答谢红娘也成了新婚夫妇必须遵循的礼仪。
一般而言对红娘的答谢应该区别对待。如果是报刊或者婚姻介绍所,答谢时要重情不重礼,新郎新娘可在结婚前或者婚后带些喜糖喜烟向热心为他们服务的“红娘”致谢也可赠结婚照片,让他分享新婚的喜悦之情,最起码,也要递一封感谢信以表牵红之恩。而大多数夫妻的“红娘”,是新娘与新郎的亲戚朋友同事同学。对于他们的答谢从礼上要分三步。
第一步 男女双方一旦确立了结婚日期,就应该双双前往看望,正式邀请他们参加自己的婚礼,并诚恳地与他们商量婚姻事宜,向他介绍婚礼准备情况,并征询红娘的意见。以示对他们的尊重。
第二步 在婚礼上,要以贵宾的礼节招待他们。并向亲朋好友介绍他们。表达对他们的感谢之情。
第三步 在婚后,新郎新娘则应前往红娘家中正式道谢,这次可不能空手而来,要做到情礼并重。至于送什么样的礼物要因人而异。如果红娘有小孩,可赠一些书包、文具、玩具给其孩子;如果红娘是年轻女子,可赠一些香水、衣服表示情谊;如果红娘是文人,可以书、笔等文具赠之……礼品未必要昂贵,但要做到“礼轻情义重”。
另外,平时逢年过节,夫妇俩也可以登门造访,备一些礼品,以报牵线搭桥之恩。
不该要的奖励
日本著名的文化人类学学者高桥敷先生,在他《丑陋的日本人》一书中,曾详细记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当年,高桥敷先生在秘鲁一所大学任客座教授,曾与一对来自美国的教授夫妇比邻而居。有一天,这对夫妇的小儿子不小心将足球踢到了高桥先生家的门上,一块花玻璃被打碎了。
发生了这样的事情,高桥先生和他的夫人按照东方人的思维习惯,估计那对美国夫妇会很快登门赔礼道歉。然而,他们想错了。那对美国教授在儿子闯祸之后,根本就没有出现。
第二天一大早,是那个孩子自己在出租车司机的帮助下,送来了一块玻璃。小家伙彬彬有礼地说:“叔叔,对不起。昨天我不留神打碎了您家的玻璃,因为商店已经关门了,所以没能及时赔偿。今天商店一开门,我就去买了这块玻璃。请您收下它,也希望您能原谅我的过失。这种事情再也不会发生了,请您相信我。”
理所当然地,高桥夫妇不仅原谅,而且喜欢上了这个通情达理的孩子,他们款待孩子吃了早饭,还送他一袋日本糖果。
原以为事情划上了“句号”。出人意料的是,当孩子拿着那袋糖果回家之后,那对美国教授夫妇却出面了。他们将那袋还没有开封的糖果还给了高桥夫妇,并且解释了不能接受的理由:一个孩子在闯了祸的时候,不应该得到奖励。
在他们看来,这个小“男子汉”应当学会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负担起他能负的责任,这孩子打碎了邻居家的玻璃,为了赔偿这块玻璃,他几乎花掉了自己存折上所有的零花钱。但是,他决不会因此得到父母一分钱的“财政补贴”,如果钱不够的话,父母可以考虑借钱给他,但他必须有自己的还款计划。比如,早晨为附近的邻居送牛奶、取报纸,周末为别人修剪草坪,节约自己每周的零花钱,等等。之所以这样做,是让他为自己的过失付出代价。只有付出这种代价之后,他才能接受这个宝贵的人生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