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元代花鸟画的审美意趣

来源 :收藏与投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p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元代绘画发展时间不长,但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的三大画科之一,在元代有了充分的发展。在元代,文人士大夫作为花鸟画创作的主体,强调了花鸟画的抒情性,通过作者感情的流露,体现时代精神,反映时代背景,重点强调花鸟画的笔墨趣味。
  关键词:花鸟画;审美意趣;文人士大夫
  随着南宋政权的消失,元代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元代仅存近百年,但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是至关重要的时期。由于蒙古族统治政权在政策上抵制汉文化,画院制度被废除,许多汉人画家仕途无门,选择归隐山林。南宋遗民中的文人士大夫深处社会矛盾之中,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绘画成为他们的精神寄托。在较为宽松的文化背景下,文人士大夫成为花鸟画创作的主力军,对元代花鸟画的发展起到了变革性的作用。花鸟画在唐代独立成科,经过五代的发展变革,到宋朝已经发展成熟。元代,文人画取代院体花鸟画占据主流,元代花鸟画继承北宋以来的两大体系,一种为设色淡雅的工笔花鸟画,在宋代精工写实的基础上有进步,表现为清丽淡雅的花鸟画面貌。另一种为追求意趣的写意花鸟画,在宋代文人绘画的基础上产生变革,表现为水墨写意的花鸟画面貌。受到南宋绘画的影响,元代花鸟画更加注重情感的表达,文人花鸟画成为画坛主流,影响了后世花鸟画的审美意趣,推动了花鸟画的发展。
  一、元代工笔花鸟画
  元代花鸟画的发展离不开宋代花鸟画的影响,说到元代工笔画必然要了解宋代花鸟画的审美特征。宋代是中国美术史上花鸟画发展的关键时期,如郑午昌在《中国画学全史》说:“花鸟,至宋实为最盛之时代,亦可为宋代绘画之中心。”宋代工笔花鸟画受到统治者的推崇,工笔花鸟画成为画院画家绘画的主要内容,院体花鸟画在宋代花鸟画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元朝的建立推動了各民族文化的交融,画院制度的废除使绘画阶层开始融合,促进了绘画理论的交流,为元代花鸟画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元初绘画的创作主体是宋遗的汉族文人,宫廷画家与文人群体的交流,使元初的花鸟画面貌既有宋代院体花鸟画精工写实的特点,又加入了文人士大夫的艺术观,使元代工笔花鸟画展现出文人气质,彰显出元代工笔花鸟画的独特之美。
  元代工笔花鸟画以及写意花鸟画审美意趣的改变离不开绘画媒介的改变。宋代统治者对绘画极其重视,因此,宋代画院制度建立并且不断扩大、完善,宫廷绘画呈现朝气蓬勃的景象。院体花鸟画画家多用绢来绘画,凸显出花鸟画的精美。元代宫廷对汉人文化的抵制以及经济的发展,促使文人士大夫多用纸来绘画。宋代工笔花鸟画多用绢,元代工笔花鸟画多用纸,绢和纸作为花鸟画创作的主要材料,材质属性不同,表现出来的画面效果也大不相同。绘画创作方式受到材料的限制,纸比绢更加吸水、更加脆弱,在纸上不能多次施色,所以元代工笔花鸟画在色彩上不同于北宋黄筌以来院体花鸟画赋色浓重的特点,而是用淡墨作底色,淡彩附之。画面效果也不似宋代追求富贵气象,而是追求清丽淡雅的工笔花鸟画面貌。
  在元代,工笔花鸟画的创作相对较少,水墨写意花鸟画逐渐盛行起来,工笔花鸟画的代表人物有钱选、赵孟頫等。钱选与赵孟頫都是由宋入元的遗民,钱选善诗书画,性格温和,一生隐居在江南一带。钱选师从北宋画家赵昌,他博才多艺,花鸟画成就最高,从他的花鸟画作品《花鸟图》中可以看到宋代院体花鸟画的影子。钱选的花鸟创作题材丰富多样,有牡丹、草虫、禽鸟等,代表作品《八花图》分段式绘画了八种不同的花,画面柔细清淡,文人气息浓重。另一位工笔花鸟画的代表人物赵孟頫是元代花鸟画坛承前启后的一位大画家,诗书画印样样精通,在朝廷身居高位。他提倡“作画贵有古意”,受到众多文人士大夫的响应和支持,他们崇尚北宋以及唐代花鸟画的稚拙,影响了整个画坛。赵孟頫的花鸟画作品分为工笔设色和水墨写意两种风格,他的工笔花鸟画在继承南宋画风的基础上融入书法,设色雅淡。我们从赵孟頫的工笔花鸟画代表作品《幽篁戴胜图》中可以看到,赵孟頫将北宋黄派与徐派的绘画特点相结合,并加入个人的审美。元代工笔花鸟画表现出的特征是将宋代院体花鸟画变革的结果。
  二、元代写意花鸟画
  元代政权的变化深深影响了写意花鸟画画家的情感表达,对元代写意花鸟画的繁荣起到了变革性的作用。宋元交替,江山易主,由宋入元的画家需要接受新的朝廷,画家心里的丧国之痛,丰富了创作情感。元代画院制度废除,许多画家仕途无门,选择退隐避世,用花鸟画来表达他们的抱负,抒发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情感。此时,画家的创作形式以及内容也更加自由,不再依附于贵族的喜好,开发出更多的可能。作为画家的南宋遗民在花鸟画创作中,继承了宋代写实的绘画技巧,使元代花鸟画呈现出的画面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宋代绘画思想、宋代文人画论的浸染,又不断尝试将绘画理论加入自己的创作中,并加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因此,花鸟画在写实的基础上,注重意象的表达。元代文人创作花鸟画时,在写意花鸟画中不设色彩,而是用墨色的变化来描绘,运用强劲的线条和水墨的晕染来体现文人的淡泊情怀。梅竹兰成为元代写意花鸟画的主要内容,墨花墨禽成为元代花鸟画的主要面貌。元代写意花鸟的代表画家有郑思肖、赵孟頫等。
  历史是由文人书写的,拥有政治地位或是饱读诗书的文人在历史上拥有话语权和号召力。赵孟頫是元代朝廷重臣,同时热爱绘画、书法,在书法方面造诣极高,是元代著名的大书法家、画家。赵孟頫曾提出“书画本来同”,认为书法和绘画是相通的。自古以来书法讲究笔法、墨法,赵孟頫强调在绘画中从诸多方面表现线条的张力,他的写意花鸟画作品《疏林秀石图》中,可以看到“以书入画”表现出的独特画面趣味。赵孟頫的绘画观念影响了许多文人士大夫,文人画家在花鸟画创作中更加重视线条的艺术表现。线条不仅可以用来丰富画面,也能用来表达自我情绪,扩充绘画表现的内容。元代文人在绘画中结合书法笔法,书画融合在元代达到高峰。古人常用毛笔和墨水写字,我们也常用墨形容一个人的知识储备。水墨受到文人的喜爱,水墨在绘画创作中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文人的清高品格。元代文人绘画创作多用水墨,墨色也不是单一的,墨加水调和可以分五色,分别为焦、浓、重、淡、清,运用水墨依然可以绘画出画面丰富的写意花鸟画。元代写意花鸟画中线条的刚柔和墨色的浓淡具有丰富的笔墨韵味,文人画家赋予线条、墨色特定的含义,用来抒发胸臆、张扬个性。   元代写意花鸟画的题材不再是宋代花鸟画中的自然花鸟,而是以竹、梅、兰为主题,元代写意花鸟画题材的变化是文人追求个性化的体现。在宋代绘画为统治阶级服务,起到了“存教化,助人伦”的作用。宋代花鸟画题材以珍奇异兽、奇花名草为主,它们体现了皇家的尊贵气质,符合贵族的审美价值。在文人画流行的元代,花鸟画家将文人的精神气度与绘画相结合,梅、竹、兰不仅是花卉,更象征着文人清冷孤傲、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在古代,画家画画是分主题的,竹、梅、兰画起来比较简单,容易上手,为文人的绘画创作提供了便利。同时,竹、梅、兰符合文人的气质,有书法功底的文人纷纷尝试绘画墨竹墨梅,水墨写意花鸟画的可能性被充分激发。“唐人尚巧,北宋尚法,南宋尚体,元人尚意。”宋代画家重视描绘事物的“真实”,细致入微地观察,刻画逼真。元代花鸟画更加“尚意”,简括形体,重视意蕴的传达,写意花鸟画创作成为心境的表达途径。文人写意花鸟画成为元代画坛主流,元代花鸟画面貌以水墨写意为主。
  宋代是诗词与绘画发展的繁荣时期,宋代出现了大量词意画和题画词,绘画和词关系紧密。宋代苏轼主张“诗画一律”,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将诗、书、画、印相结合表达共同的主题,构成有机的艺术整体,这也是元代文人画的特点之一。元代画家经常在花鸟画作品上题诗词,诗词成为绘画作品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诗、书、画、印相统一,大大丰富了作品的画面,加强了作品内容的表达。诗、书、画、印的结合成为元代绘画艺术的基本形式,提高了绘画的艺术高度,元代花鸟画的文学性也大大提升。
  三、元代花鸟畫的审美意趣及影响
  说起元代花鸟画,自然要说到宋代花鸟画。宋代是花鸟画的繁荣时期,元代花鸟画继承并发展了北宋以来的花鸟画面貌。宋朝宫廷笔法精工的花鸟画在元代继续发展,元代工笔花鸟画追求自然、清新。元代写意花鸟画蓬勃发展,画面追求水墨、写意的新突破。不同的社会背景使花鸟画表现出独特的风采,无论是在意境的建构,还是在艺术精神的追求方面,都可以看出元代水墨写意花鸟画的变革。元代复杂的社会背景促进了花鸟画的繁荣,元代花鸟画的突出特点表现为由宋代的丹青转化为水墨,创作方法由宋代花鸟画的重视写实转变为在写实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意趣的表达,花鸟画格调实现由“写实”到“写意”的转化。这种绘画风格的转化,体现出元代花鸟画特殊的审美意趣。元代花鸟画主要描绘的内容是梅、竹、兰等,但实际上反映的都是人,花鸟画家用梅、竹、兰来比喻自己的气宇、风度。花鸟画反映了人的道德品性、精神气质和理想追求,是内心的外化。元代花鸟画重点表现花鸟的生命之美,对生命进行讴歌,最终表达画家的情感精神。元初,钱选、赵孟頫等宋代遗民画家的绘画思想影响了元代中后期的绘画走向,北宋及之前的绘画思想为元人所推崇,在花鸟画中加入书法笔法,扩大了绘画表现的内容。水墨在花鸟画中的大量使用,是文人画的象征,丰富了花鸟画的艺术性。诗、书、画、印的组合方式,更深层次地传达了画家的情绪以及思想,强调了绘画的文学性。元代花鸟画的突破推动了明清花鸟画大写意的出现,在中国美术史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对现代花鸟画的创作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简介
  秦 静,1997年6月生,女,汉族,山西长治人,2019级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美术教育。
  胡侨文,1996年12月生,男,汉族,山西阳泉人,2020级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民间美术。
  参考文献
  [1]郑午昌.中国画学全史[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
其他文献
摘要:博物馆作为新时代公共文化非正式教育服务机构,履行教育与服务公众的社会职能。本文结合分众传播的理论观点,细分博物馆参展群体的差异化需求,梳理展示空间形式的演变过程,得出博物馆展示空间分众策略建议,从而提高博物馆文化信息传播效能,更好地实现博物馆教育公众、服务公众的社会职能。  关键词:分众传播;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受到公众关注,从而对博物馆提出了
期刊
摘要:文物有着非常浓厚的史学价值,体现了国家的演变过程,其考古价值和收藏价值非常高。每一个国家都应该保护自己国家的文物,国家必须重视文物保护工作,树立文物保护的意识。在此基础上,相关博物馆应该重视其保管以及陈列规定,按照相关准则对文物进行保护,让相关工作人员在具体工作的过程中有章可循。  关键词:文物保护意识;史学价值;陈列与保管策略;博物馆  我国历史源远流长,文物的数量巨大,经过长期流转,许多
期刊
摘要:装置艺术在近几十年的发展中渐渐被更多的人所熟知,甚至成为艺术界的宠儿。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中西方交流日益密切,不同的艺术充斥着人们的眼球。在自由、开放的环境下,艺术家们紧跟时代的脚步,开始探索新的创作方式与绘画理念。“85美术思潮”之后,各种形式的美术出现在人们视野中,不断刷新着人们的认知,改变着艺术格局。中国与世界接轨,意味着植根于中国传统的水墨艺术也要与时俱进。一批艺术家不断在思考如何才
期刊
摘要:草原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生态构成,成为北方游牧文明的摇篮。蒙古族世代在蒙古高原的草原上繁衍生息,是一个生长在马背上的民族。蒙古族人对马的情感深厚,马具便成为情感媒介,是表达牧民对马热爱与依赖的方式。本文对蒙古族马具设计常用元素进行分析,通过理论研究的视角,解读马具设计中常用的图形语义,帮助理解与传承这一传统文化。  关键词:蒙古族马具;装饰纹样;语义研究  一、蒙古族马具制作艺术特点  中国
期刊
摘要:《国家宝藏》节目是近几年观众所追捧的节目之一,随着节目热度的与日俱增,更多人愿意放下手机走进博物馆,亲身去感受文物所散发的迷人魅力,从而提升了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的热度。越来越多的人想要把博物馆文化“带”回家。但是目前的文创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如何真正做到让参观者把国宝文物“带”回家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文创产品;文化传承;设计要求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如果说经济是一座城市的骨
期刊
摘要:倪瓒,元代四大家之一,精通诗书画。绘画方式以简胜繁,强调画面当中的气韵,他的绘画实践及美学思想不仅受当代人推崇,对明清画坛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山水画风格天真简淡,独特的构图方式以及绘画的“逸气”与他的生平经历、精神个性以及隐逸的思想相关,是元代绘画的高峰。  关键词:倪瓒;山水画;逸气;笔墨;隐逸  一、倪瓒的生平经历  倪瓒(1301—1374年),元末明初画家,诗人,与黄公望、王蒙、吴
期刊
傅抱石,著名现代国画大师,是新山水画的代表画家,开创了傅派山水画。傅抱石山水画成就非常高,其创作风格与传统山水画明显不同,并对现当代山水画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深度探索傅抱石山水画创作风格具有非常典型的现实意义。  傅抱石先生的一生都献给了绘画艺术。从展露绘画天赋开始,到生命的终点,他为后人留下了3000余件绘画与篆刻艺术作品。其独创了破笔散锋形式的“抱石皴”足以奠定他一代国画大师的地位,而“
期刊
1997年6月生,女,漢族,天津人,沈阳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美术学油画专业。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期刊
摘要:“中国篆刻”申遗成功,篆刻艺术备受世人关注。西泠印社社员、湖州师范学院范斌教授在书法篆刻乃至理论研究方面都卓有成绩。其于篆刻,揣摩玺印,出入秦汉;思古向幽,守正出新;创作作品在刀法笔趣中透出浓重的写意气质。  关键词:篆刻;西泠印社;范斌;湖州;写意印式  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并批准了“中国篆刻”和“中国书法”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
期刊
摘要:中国画有能、妙、神、逸四品之说,最上等便是逸品。中国绘画史上被列为逸品的画作不少,但倪瓒作为一名绘画大师,他的作品中有着比逸品更进一步的“高逸”境界。“高逸”境界的产生有时代背景的影响,但更为重要的是倪瓒的个人气质在其中发挥着作用,“高逸”表现在倪瓒身上就是那种高洁不落俗的气质与画作融合后产生的超凡境界。本文从倪瓒“高逸”境界的角度出发,一窥倪瓒这位中国绘画史上的大师。  关键词:倪瓒;高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