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课堂教学中设问的价值在于实现学习价值。以我在全市执教的“第十课走共同富裕道路的第三框: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时的几处设问修改,谈几点体会。
【关键词】 情景材料;有效设问;思考;思维
本课的内容是重点,也是难点,要讲清楚当中的一个富民政策:分配制度的相关内容。为此,我精心准备了一些情景材料作为切入点,力图通过层层设问,努力激活学生的思维潜力。
一、挖掘材料的有效信息设计问题,寻找思考源
我让大家一起观看《我们国家最早的个体户章华妹》的故事视频,同时让大家思考:章华妹的致富之路说明了什么? 回答此问题,学生先要思考材料中的国家政策是什么,然后分析她的行为。大量的材料信息使学生一时无处下手。从教学现场看,学生回答并不理想。于是我修改设问:章华妹为什么能通过自主创业富裕起来?从教学现场看,学生能回答“国家的政策好”、“她个人的努力”等要点。教学要求基本能达成。
修改后的设问主要是要求找出致富的原因,问题比较直接,比较贴近生活。学生经过仔细阅读,能够从中找出原因①从外因:国家的政策②从内因:认识到来自她辛勤劳动的结果。而此时,我正好可以顺势导入新课:走共同富裕道路——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修改的设问中,强调“最终”提出,引导学生认识致富的重要原因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富民政策.如果没有党的富民政策,个人能力再大也是不可能迅速富裕起来的。
在教学的后半程,按照本课的课标,为了让学生了解共同富裕是一个先富——带动——共同富裕的过程。我特意选择了《天下第一村——华西村》视频。我让大家带着两个问题去仔细看视频 。①华西村的发展坚持的是怎样的致富之路?②华西人又是如何实现这个目标的呢?”学生的反应很积极。之后我感受到了他们在课堂上积极互相交流的成果:在他自身富起来的同时,也不忘带动周边富起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他们有创新意识;当地重视发展科学教育事业;当地社会保障制度好;当地政府以人为本……
设问是联结情境材料与形成知识要点并理解和认同之间的桥梁,因此设问的指向必须为知识要点的生成服务,学生的思维才能真正得到激发。
二、引入具体的指导方法修改问题,掌握思维路径
我向学生介绍了职业经理人唐骏、农民王守红、工人邓建军的致富故事视频。设问:结合材料谈谈为什么我国现阶段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此设计旨在分析现阶段的分配政策的正确性、重要性。继而理解实行这一分配政策的原因。但是设问的指向是结论性的,学生若找不到思考角度作为思维转换,便会产生认识上的困难。从教学现场来看,学生反映不积极,无从说起。
为此作了如下修改:①他们靠什么富起来了? ②看了他们的致富故事,你有哪些感想? ③比校两种分配政策的差异,指出当前的分配政策好在哪里?在这里,我在设问中蕴涵了“比较”的路径去思考两种分配政策的区别,这样学生可以从“现阶段的分配政策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等方面回答。综合起来也就找到了现阶段实行这一分配政策的原因。
修改后的问题,让学生在通过一系列的质疑、判断、选择、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认知活动后,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认识。同时这样使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思考方法不仅是多样的、丰富的,而且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开发和发展。
三、针对学生的认知状况分解问题,避免思维阻塞
我用几个短小视频向学生介绍了几个闻名人(任晓峰、许霆等)身上发生的“致富故事”。然后设问:对于这样的“致富”方式,说明了什么?此设问着力强调我国在坚持共同富裕的致富政策的同时,必须依法打击各种不法经营活动和各种经济违法犯罪活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人民利益。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一时还不能抓到核心点上。因此将问题拆解成:①对于他们的“致富”方式,你如何评价? ②对于这样的“致富”方式,我们国家的态度是什么?③你会对正在致富和想致富的人们说点什么呢? 之后学生还真是有话可说,从“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利欲熏心,使尽种种非法手段致富,严重危害了国家、社会、他人的合法权益;国家依法打击各种不法经营活动和各种经济违法犯罪活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人民利益;我们应学会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会艰苦创业”等方面作了回答。
这样的修改是运用了阶梯式、递进式设问的方法。通过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系列性的设问设计,学生每做对一步都为下一步打下基础,每做对一步都会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钻研与探究的欲望。在认知的不同阶段上获取应有的学习收获和学习成功感,并在整体性学习进程中获得整合性的教学效果。
四、选取明确的思考视角调整问题,集中思维焦点
在让学生体会现阶段分配制度的重要意义时,我给学生提供了这样的情境材料:介绍了职业经理人唐骏、农民王守红、工人邓建军的致富故事视频。起初的设问是:说说现阶段我国分配制度的重要意义有哪些?学生在回答时,却只关注书本知识结论,而很少仔细审视情境材料,因而出现课堂思维的分散、零乱。
仔细揣摩,我想设问中必须要有一个启发整体思考的“眼”。于是作如下修改:“看了他们的致富故事,你有哪些感想?” 学生的回答丰富多彩:致富人自身有知识,有文化;
好学勤劳智慧,熟悉市场;把握自己所拥有的资源、资金、技术、能力、优势等条件……
这样的设问让学生充分体会了按生产要素分配原则的作用,同时联系学生实际,激发学生对未来成才,择业的激情。这样的设问给学生提供了思维视角,而且注重从学生自身行为的角度设置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叶澜老师指出,“新的教学过程的形成首先必须让学生的内在能量释放出来,让他们在课堂上‘活’起来,从原有的静听模式中走出来,如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缺乏重建过程的基质。”一节公开课,让我受益不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合理情境和巧妙设问,以此为主线串起引起学生思考、讨论,引向深入理解,诱导感悟、构建新知识的各个课堂环节,使课堂成为学生畅所欲言、思想碰撞、提升自我的生命课堂。
参考文献
1 张华著:《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 从立新著:《课程论问题》,科学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关键词】 情景材料;有效设问;思考;思维
本课的内容是重点,也是难点,要讲清楚当中的一个富民政策:分配制度的相关内容。为此,我精心准备了一些情景材料作为切入点,力图通过层层设问,努力激活学生的思维潜力。
一、挖掘材料的有效信息设计问题,寻找思考源
我让大家一起观看《我们国家最早的个体户章华妹》的故事视频,同时让大家思考:章华妹的致富之路说明了什么? 回答此问题,学生先要思考材料中的国家政策是什么,然后分析她的行为。大量的材料信息使学生一时无处下手。从教学现场看,学生回答并不理想。于是我修改设问:章华妹为什么能通过自主创业富裕起来?从教学现场看,学生能回答“国家的政策好”、“她个人的努力”等要点。教学要求基本能达成。
修改后的设问主要是要求找出致富的原因,问题比较直接,比较贴近生活。学生经过仔细阅读,能够从中找出原因①从外因:国家的政策②从内因:认识到来自她辛勤劳动的结果。而此时,我正好可以顺势导入新课:走共同富裕道路——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修改的设问中,强调“最终”提出,引导学生认识致富的重要原因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富民政策.如果没有党的富民政策,个人能力再大也是不可能迅速富裕起来的。
在教学的后半程,按照本课的课标,为了让学生了解共同富裕是一个先富——带动——共同富裕的过程。我特意选择了《天下第一村——华西村》视频。我让大家带着两个问题去仔细看视频 。①华西村的发展坚持的是怎样的致富之路?②华西人又是如何实现这个目标的呢?”学生的反应很积极。之后我感受到了他们在课堂上积极互相交流的成果:在他自身富起来的同时,也不忘带动周边富起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他们有创新意识;当地重视发展科学教育事业;当地社会保障制度好;当地政府以人为本……
设问是联结情境材料与形成知识要点并理解和认同之间的桥梁,因此设问的指向必须为知识要点的生成服务,学生的思维才能真正得到激发。
二、引入具体的指导方法修改问题,掌握思维路径
我向学生介绍了职业经理人唐骏、农民王守红、工人邓建军的致富故事视频。设问:结合材料谈谈为什么我国现阶段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此设计旨在分析现阶段的分配政策的正确性、重要性。继而理解实行这一分配政策的原因。但是设问的指向是结论性的,学生若找不到思考角度作为思维转换,便会产生认识上的困难。从教学现场来看,学生反映不积极,无从说起。
为此作了如下修改:①他们靠什么富起来了? ②看了他们的致富故事,你有哪些感想? ③比校两种分配政策的差异,指出当前的分配政策好在哪里?在这里,我在设问中蕴涵了“比较”的路径去思考两种分配政策的区别,这样学生可以从“现阶段的分配政策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等方面回答。综合起来也就找到了现阶段实行这一分配政策的原因。
修改后的问题,让学生在通过一系列的质疑、判断、选择、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认知活动后,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认识。同时这样使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思考方法不仅是多样的、丰富的,而且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开发和发展。
三、针对学生的认知状况分解问题,避免思维阻塞
我用几个短小视频向学生介绍了几个闻名人(任晓峰、许霆等)身上发生的“致富故事”。然后设问:对于这样的“致富”方式,说明了什么?此设问着力强调我国在坚持共同富裕的致富政策的同时,必须依法打击各种不法经营活动和各种经济违法犯罪活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人民利益。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一时还不能抓到核心点上。因此将问题拆解成:①对于他们的“致富”方式,你如何评价? ②对于这样的“致富”方式,我们国家的态度是什么?③你会对正在致富和想致富的人们说点什么呢? 之后学生还真是有话可说,从“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利欲熏心,使尽种种非法手段致富,严重危害了国家、社会、他人的合法权益;国家依法打击各种不法经营活动和各种经济违法犯罪活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人民利益;我们应学会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会艰苦创业”等方面作了回答。
这样的修改是运用了阶梯式、递进式设问的方法。通过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系列性的设问设计,学生每做对一步都为下一步打下基础,每做对一步都会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钻研与探究的欲望。在认知的不同阶段上获取应有的学习收获和学习成功感,并在整体性学习进程中获得整合性的教学效果。
四、选取明确的思考视角调整问题,集中思维焦点
在让学生体会现阶段分配制度的重要意义时,我给学生提供了这样的情境材料:介绍了职业经理人唐骏、农民王守红、工人邓建军的致富故事视频。起初的设问是:说说现阶段我国分配制度的重要意义有哪些?学生在回答时,却只关注书本知识结论,而很少仔细审视情境材料,因而出现课堂思维的分散、零乱。
仔细揣摩,我想设问中必须要有一个启发整体思考的“眼”。于是作如下修改:“看了他们的致富故事,你有哪些感想?” 学生的回答丰富多彩:致富人自身有知识,有文化;
好学勤劳智慧,熟悉市场;把握自己所拥有的资源、资金、技术、能力、优势等条件……
这样的设问让学生充分体会了按生产要素分配原则的作用,同时联系学生实际,激发学生对未来成才,择业的激情。这样的设问给学生提供了思维视角,而且注重从学生自身行为的角度设置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叶澜老师指出,“新的教学过程的形成首先必须让学生的内在能量释放出来,让他们在课堂上‘活’起来,从原有的静听模式中走出来,如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缺乏重建过程的基质。”一节公开课,让我受益不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合理情境和巧妙设问,以此为主线串起引起学生思考、讨论,引向深入理解,诱导感悟、构建新知识的各个课堂环节,使课堂成为学生畅所欲言、思想碰撞、提升自我的生命课堂。
参考文献
1 张华著:《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 从立新著:《课程论问题》,科学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