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课程理念的更新和发展,核心素养理念影响力越来越大,在历史学科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也是新课标提出的教学要求。历史核心素养包含5项内容,包括核心理论(唯物史观)、核心思维(时空观念)、核心方法(史料实证)、核心能力(历史解释)、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其中唯物史观是学习和探究历史的核心理论和指导思想;时空观念是指根据历史事件所处的特定时间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的能力;史料实证素养是运用已证实的史料重现真实历史的素养;历史解释是在形成历史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叙述历史的能力;核心价值观体现的是历史人文追求,是实现历史教育育人功能的重要标志,培养历史核心价值观最重要的是形成家国情怀。基于此,教师需要针对历史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更加有效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带来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历史课堂。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教学;核心素养;教学模式
在初中阶段,学生开始系统的学习历史知识。历史核心素养综合考虑了知识技能和情感各方面的要求,对于学生养成历史观念,掌握历史学习线索,全面学习历史学科知识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历史学科,以历史核心素养理念为指导,给学生讲解正确史实,让学生掌握历史学习方法,建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念。因此教师需要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中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提升学习效率,为他们以后的历史学生奠定学科能力基础。在践行课堂模式改革过程中,教师也应该从实效性、创新性和趣味性等方面进行探索。因此,本文将以核心素养为核心,探究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几条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创新项目,以期为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贡献力量。
一、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教师着眼于全局,帮助学生养成历史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平衡好课堂条件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关系。初中阶段,学生初次接触历史科目,此时是学生形成历史核心素养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考能力,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在历史教学中,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要深入探究历史的学科规律,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和学习规律,为学生设计高效的历史课堂,让他们掌握历史学科知识和技能。其次,从价值观的塑造方面,学生也能够通过学习历史,提升自身的辨别能力,从史实中汲取正确的价值观。此外,学习历史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从无数的历史事件中能够看到国家的发展历程,然后感受到伟大的民族精神和英雄豪杰的感人故事。
二、基于核心素养建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策略
(一)改革教学理念,建立核心素养培育目标
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教师首先要分析学科知识,找到本节课程,与哪些核心素养相对应。之后,教师还需要创新和发展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只有在转变教学思维的基础上,在科学有效的教学思维指导下,教师才能够在教学实践中,给学生提供高效的课堂。在核心素养在学理念上,教师应该围绕着培育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改革。
例如,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讲述明清时期历史知识,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这一课中,如果仅仅围绕课本上的基础内容,给学生讲解,难以让学生从这一课中,收获到历史情感,养成历史素养。而创新教学思维,教师可以应用历史时空观,将这节课程的知识放在历史时间轴中,进行前后历史事件的对比分析。这一教学理念,让学生将明清的历史事件,与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环境、同一时期不同国家的历史环境,进行对比,有利于学生更透彻地理解明清时期的历史文化和制度,强化其历史核心素养。
(二)应用信息技术营造情境,创设历史氛围
随着新时代教学技术的发展,在历史课堂上能够借助信息技术实现教学的先进化革新。教师可以运用新媒体等方式在历史课堂上给学生营造更加真实的历史情境,打造“沉浸式”的课堂环境。
例如,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介绍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历史。这一单元教学,教师可以应用历史史料,或者影视视频资料,向学生展示这一时期的历史情境。学生在观看历史事件的过程中,可以加深对于这一段历史的理解和感悟,在这种更加富有感染力的氛围中,学生的情感被调动,更有助于养成历史情感和价值观。信息化的教学技术可以打造更加丰富立体的课堂,增强学生的课堂体验,这有助于将教学效果最大化。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或者应用微课等信息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上交互式学习,让学生能够跟着教师的课堂节奏,掌握重要知识点。
(三)组织历史实践活动,学生近距离感悟历史
学习历史,可以在广阔的社会课堂去学习。教师可以组织多样化的历史学习活动,可以结合一些比較重要的节日,如清明节、建军节、建党节等,这些节日具有历史意义,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历史的情感。教师可在清明节,带领学生参加“烈士扫墓活动”,也可以去一些历史博物馆,或是英雄纪念馆,给学生介绍历史知识。在历史博物馆,学生通过参观带有历史痕迹的物品,结合教师的讲解,可以加深他们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程度。
例如,学习《改革开放》一课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些当时的历史故事,有效补偿课本,让学生在良好的历史氛围中,理解历史,建立正确的历史观。课程结束后,教师还可以与学生互动,通过“我的历史观”等活动,让学生说说,在这些历史故事中,自己收获了怎样的认识和体会。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养成历史观,也能够增加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
(四)组织小组学习活动,深入探究历史知识
让学生形成历史核心素养,还需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探究活动,围绕课本中的历史事件,展开探究和分析。学生可以分工整理历史资料,准备充足的历史资料,以供课堂讨论使用。在小组学习探究活动中,学生可以分享自己收到的史料信息。历史知识点又杂又多,所以教师在组织小组学习活动时,应抓住课程重点,按照有序的时空顺序,铺开历史知识,否则小组学习活动混乱无序。核心素养下的小组学习活动,应该以培养学生历史素养为主旨,启迪学生运用历史思维对历史事件的原因、意义进行深度思考, 例如,七年级历史《动荡的春秋时期》这一课,教师可以组织小组学习活动。这一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春秋时代的历史背景,认识春秋时代的重要历史人物,以及春秋时代宝贵的思想成果。学生可以通过查阅书籍或上网搜集信息,了解这一时期更多的历史信息,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对这一历史实际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就可以更积极地参与到互动中去。在小组讨论中,学生根据教材内容,以及自己整理的春秋时期的史料信息,分析当时的社会状态,以及造成这种社会状态的原因。在小组讨论活动中,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去讨论和研究。对于学生提出的创新性的历史观点,到时要予以鼓励。对于学生未讨论出结果的问题,教师要加强引导。这样,通过小组学习活动,学生能对春秋时期这社会状态和历史文化有更深入的理解。在小组讨论活动中,学生逐步养成历史核心素养。这种小组学习活动,让学生自主分析历史现象,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收获人生智慧,符合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
(五)拓展历史资料,丰富历史知识
初中历史教材中,对重要历史人物设置人物介绍栏,对人物生平、经历进行简介;对于重要历史事件设置相关史事专栏,对历史事件进行补充和解释。这些补充资料将历史事件变得更丰满,拓展了学生的眼界。教师也可以对课本中的历史资料,做进一步的补充和拓展。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教学,应该充分运用课外历史资料,丰富历史教学内容。教师要改变单向灌输的历史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引导式教学方式,对重点历史事件进行课外拓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激活学生历史思维。
例如,初中历史课程中,五四运动一直是重点考察内容,教师可以对五四运动相关历史资料进行拓展,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五四运动历史事件,更全面的理解和认识五四运动。比如,对于五四运动提出的口号“废除二十一条,严惩卖国贼”,课本未对这“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做详细介绍,这造成学生对五四运动发生的背景、表达的精神理解不到位。因此,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签订“二十一条”的背景,介绍“二十一条”的具体内容。袁世凯为实现称帝的愿望,以“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换取日本对他的支持。“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包含出卖山东主权、延长旅顺和大连的租借期限等内容。因为这些极不平等条约的签署,袁世凯被扣上卖国贼的帽子,“严惩卖国贼”口号中的卖国贼就是指袁世凯、曹汝霖等人。通过对这种历史事件的拓展,增加学生对五四运动的了解,深化学生对五四運动精神的理解。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给学生构建起一个高效的历史课堂,让学生能够在历史课堂上掌握更多的知识,提升对于历史的兴趣,并通过历史人物的熏陶和历史事件的感染,成为一个具有全面历史观的人。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是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工作,教师可以通过拓展课内知识丰富历史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深化学生对历史事件原因、影响的理解;还可以将情境教学法引入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价值观和家国情怀;最后,教师要通过分析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思考,从而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蒙维兵.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历史课有效教学策略探析[J].明日,2018(025):169.
[2]赵亭亭.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历史教学优化研究[J].启迪与智慧(中),2020(2):32-33.
[3]刘星星.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提升策略探析[J].新智慧,2019(013):136.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教学;核心素养;教学模式
在初中阶段,学生开始系统的学习历史知识。历史核心素养综合考虑了知识技能和情感各方面的要求,对于学生养成历史观念,掌握历史学习线索,全面学习历史学科知识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历史学科,以历史核心素养理念为指导,给学生讲解正确史实,让学生掌握历史学习方法,建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念。因此教师需要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中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提升学习效率,为他们以后的历史学生奠定学科能力基础。在践行课堂模式改革过程中,教师也应该从实效性、创新性和趣味性等方面进行探索。因此,本文将以核心素养为核心,探究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几条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创新项目,以期为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贡献力量。
一、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教师着眼于全局,帮助学生养成历史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平衡好课堂条件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关系。初中阶段,学生初次接触历史科目,此时是学生形成历史核心素养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考能力,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在历史教学中,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要深入探究历史的学科规律,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和学习规律,为学生设计高效的历史课堂,让他们掌握历史学科知识和技能。其次,从价值观的塑造方面,学生也能够通过学习历史,提升自身的辨别能力,从史实中汲取正确的价值观。此外,学习历史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从无数的历史事件中能够看到国家的发展历程,然后感受到伟大的民族精神和英雄豪杰的感人故事。
二、基于核心素养建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策略
(一)改革教学理念,建立核心素养培育目标
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教师首先要分析学科知识,找到本节课程,与哪些核心素养相对应。之后,教师还需要创新和发展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只有在转变教学思维的基础上,在科学有效的教学思维指导下,教师才能够在教学实践中,给学生提供高效的课堂。在核心素养在学理念上,教师应该围绕着培育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改革。
例如,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讲述明清时期历史知识,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这一课中,如果仅仅围绕课本上的基础内容,给学生讲解,难以让学生从这一课中,收获到历史情感,养成历史素养。而创新教学思维,教师可以应用历史时空观,将这节课程的知识放在历史时间轴中,进行前后历史事件的对比分析。这一教学理念,让学生将明清的历史事件,与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环境、同一时期不同国家的历史环境,进行对比,有利于学生更透彻地理解明清时期的历史文化和制度,强化其历史核心素养。
(二)应用信息技术营造情境,创设历史氛围
随着新时代教学技术的发展,在历史课堂上能够借助信息技术实现教学的先进化革新。教师可以运用新媒体等方式在历史课堂上给学生营造更加真实的历史情境,打造“沉浸式”的课堂环境。
例如,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介绍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历史。这一单元教学,教师可以应用历史史料,或者影视视频资料,向学生展示这一时期的历史情境。学生在观看历史事件的过程中,可以加深对于这一段历史的理解和感悟,在这种更加富有感染力的氛围中,学生的情感被调动,更有助于养成历史情感和价值观。信息化的教学技术可以打造更加丰富立体的课堂,增强学生的课堂体验,这有助于将教学效果最大化。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或者应用微课等信息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上交互式学习,让学生能够跟着教师的课堂节奏,掌握重要知识点。
(三)组织历史实践活动,学生近距离感悟历史
学习历史,可以在广阔的社会课堂去学习。教师可以组织多样化的历史学习活动,可以结合一些比較重要的节日,如清明节、建军节、建党节等,这些节日具有历史意义,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历史的情感。教师可在清明节,带领学生参加“烈士扫墓活动”,也可以去一些历史博物馆,或是英雄纪念馆,给学生介绍历史知识。在历史博物馆,学生通过参观带有历史痕迹的物品,结合教师的讲解,可以加深他们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程度。
例如,学习《改革开放》一课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些当时的历史故事,有效补偿课本,让学生在良好的历史氛围中,理解历史,建立正确的历史观。课程结束后,教师还可以与学生互动,通过“我的历史观”等活动,让学生说说,在这些历史故事中,自己收获了怎样的认识和体会。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养成历史观,也能够增加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
(四)组织小组学习活动,深入探究历史知识
让学生形成历史核心素养,还需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探究活动,围绕课本中的历史事件,展开探究和分析。学生可以分工整理历史资料,准备充足的历史资料,以供课堂讨论使用。在小组学习探究活动中,学生可以分享自己收到的史料信息。历史知识点又杂又多,所以教师在组织小组学习活动时,应抓住课程重点,按照有序的时空顺序,铺开历史知识,否则小组学习活动混乱无序。核心素养下的小组学习活动,应该以培养学生历史素养为主旨,启迪学生运用历史思维对历史事件的原因、意义进行深度思考, 例如,七年级历史《动荡的春秋时期》这一课,教师可以组织小组学习活动。这一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春秋时代的历史背景,认识春秋时代的重要历史人物,以及春秋时代宝贵的思想成果。学生可以通过查阅书籍或上网搜集信息,了解这一时期更多的历史信息,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对这一历史实际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就可以更积极地参与到互动中去。在小组讨论中,学生根据教材内容,以及自己整理的春秋时期的史料信息,分析当时的社会状态,以及造成这种社会状态的原因。在小组讨论活动中,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去讨论和研究。对于学生提出的创新性的历史观点,到时要予以鼓励。对于学生未讨论出结果的问题,教师要加强引导。这样,通过小组学习活动,学生能对春秋时期这社会状态和历史文化有更深入的理解。在小组讨论活动中,学生逐步养成历史核心素养。这种小组学习活动,让学生自主分析历史现象,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收获人生智慧,符合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
(五)拓展历史资料,丰富历史知识
初中历史教材中,对重要历史人物设置人物介绍栏,对人物生平、经历进行简介;对于重要历史事件设置相关史事专栏,对历史事件进行补充和解释。这些补充资料将历史事件变得更丰满,拓展了学生的眼界。教师也可以对课本中的历史资料,做进一步的补充和拓展。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教学,应该充分运用课外历史资料,丰富历史教学内容。教师要改变单向灌输的历史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引导式教学方式,对重点历史事件进行课外拓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激活学生历史思维。
例如,初中历史课程中,五四运动一直是重点考察内容,教师可以对五四运动相关历史资料进行拓展,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五四运动历史事件,更全面的理解和认识五四运动。比如,对于五四运动提出的口号“废除二十一条,严惩卖国贼”,课本未对这“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做详细介绍,这造成学生对五四运动发生的背景、表达的精神理解不到位。因此,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签订“二十一条”的背景,介绍“二十一条”的具体内容。袁世凯为实现称帝的愿望,以“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换取日本对他的支持。“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包含出卖山东主权、延长旅顺和大连的租借期限等内容。因为这些极不平等条约的签署,袁世凯被扣上卖国贼的帽子,“严惩卖国贼”口号中的卖国贼就是指袁世凯、曹汝霖等人。通过对这种历史事件的拓展,增加学生对五四运动的了解,深化学生对五四運动精神的理解。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给学生构建起一个高效的历史课堂,让学生能够在历史课堂上掌握更多的知识,提升对于历史的兴趣,并通过历史人物的熏陶和历史事件的感染,成为一个具有全面历史观的人。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是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工作,教师可以通过拓展课内知识丰富历史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深化学生对历史事件原因、影响的理解;还可以将情境教学法引入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价值观和家国情怀;最后,教师要通过分析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思考,从而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蒙维兵.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历史课有效教学策略探析[J].明日,2018(025):169.
[2]赵亭亭.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历史教学优化研究[J].启迪与智慧(中),2020(2):32-33.
[3]刘星星.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提升策略探析[J].新智慧,2019(01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