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们这个新媒体的时代,诗歌或诗意,几乎无处不在。早上起床,听到窗外的鸟鸣,我的脑海里就跳出了“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诗句,尽管现在已经是夏天了,这个诗句还是蹦了出来。出门,开车,迎着一轮红日,又想起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于蓝”一类的诗句;车行顺畅,就莫名其妙地想起了“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或“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进入市区,一个新楼盘挂出了巨幅广告:“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不是海子的诗吗?看手机,一则新闻的标题强烈地震撼了我,说的是多年前,苏军十万坦克数千辆开进捷克首都布拉格,民众走上街头奋起抗争。新闻的标题是:“子弹也不能击落我们的声音!”这就是诗啊,此时此刻,还有比诗句更悲愤、更震撼、更有力量的语言吗?
我写小说,我看小说。我觉得,好的小说,永远是有诗情画意存在的。沈从文的名著《边城》蕴含着诗一般的意境,与其说《边城》是一篇小说,不如说《边城》更像一首二十一个断章组成的长诗。整篇小说散发着浓郁的诗意,给人一种非常纯粹的阅读体验。《边城》的结局模糊而悠远:“到了冬天,那个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可是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轻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 “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前些时,我重读金庸名著《射雕英雄传》,成吉思汗和郭靖驰骋草原弯弓射雕的一幕,极为雄壮、苍凉,是一首壮美之诗。又看外国小说,一个女子来到一个神秘的山庄,经历了很多很多的事,结束了,一切都过去了。此时,她开着一辆小轿车,沿海行驶,爬过一座山坡,月亮从海平面上升起来了,月色溶溶,山风海涛。这也是诗意的结尾。很美。
在我看来,小说不仅仅是写人物,写故事情节,写环境,其叙事语言,其结构,应该有诗的因素。语言及结构如诗,则成功了大半。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说过,小说语言既是形式,也是内容。写好小说的语言,可能是难度最大的。
我爱读诗,新诗古诗都读。一杯清茶,在书房里静静读诗,是美好的生活体验。读古诗,更多是神游天下。读新诗,我在感受诗人们在语言的解构建构实践中形成无穷的张力和审美的各种可能性。上午读道辉兄的诗,其中半句是“公鸡啼鸣,秤砣也啼鸣”,感觉很美,有多重的象征意义,其丰富的、奔跳的想象力,让人陶醉。这对我写小说,很有启迪,有时,一句半句就足够了。
我写小说,我看小说。我觉得,好的小说,永远是有诗情画意存在的。沈从文的名著《边城》蕴含着诗一般的意境,与其说《边城》是一篇小说,不如说《边城》更像一首二十一个断章组成的长诗。整篇小说散发着浓郁的诗意,给人一种非常纯粹的阅读体验。《边城》的结局模糊而悠远:“到了冬天,那个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可是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轻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 “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前些时,我重读金庸名著《射雕英雄传》,成吉思汗和郭靖驰骋草原弯弓射雕的一幕,极为雄壮、苍凉,是一首壮美之诗。又看外国小说,一个女子来到一个神秘的山庄,经历了很多很多的事,结束了,一切都过去了。此时,她开着一辆小轿车,沿海行驶,爬过一座山坡,月亮从海平面上升起来了,月色溶溶,山风海涛。这也是诗意的结尾。很美。
在我看来,小说不仅仅是写人物,写故事情节,写环境,其叙事语言,其结构,应该有诗的因素。语言及结构如诗,则成功了大半。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说过,小说语言既是形式,也是内容。写好小说的语言,可能是难度最大的。
我爱读诗,新诗古诗都读。一杯清茶,在书房里静静读诗,是美好的生活体验。读古诗,更多是神游天下。读新诗,我在感受诗人们在语言的解构建构实践中形成无穷的张力和审美的各种可能性。上午读道辉兄的诗,其中半句是“公鸡啼鸣,秤砣也啼鸣”,感觉很美,有多重的象征意义,其丰富的、奔跳的想象力,让人陶醉。这对我写小说,很有启迪,有时,一句半句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