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在半高处

来源 :莫愁·家教与成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swcz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小升初发榜,看见南外录取榜出现儿子的名字,我还真不敢相信。因为儿子成绩在班级一直处于中等,忍不住扫了一眼日历,想瞧瞧那天是不是愚人节。
  儿子拿到通知书后给我写过这样一封信——
  面对通知书,不少同学回想起几年的努力,哭了。我觉得这是个意外,因为我真正花的功夫不多。
  你没给我太大的压力,常说要让孩子活得像个孩子。用不着在虚高的目标面前过于紧张,只要尽力就行。
  周末,同学的妈妈都给孩子报这报那班,你老带我去上大地一课——在树林下看书、捉虫、捡树叶,或者与虫共眠……
  朋友警告你:将为孩子童年的快乐付出惨重代价,会输在起跑线上。你为此犹豫过。但你爱引用那句话:不要站在高山,不要站在平原,最美的世界,是从半高处看。你也主张我努力攀登,可惜我途中贪玩,光顾看风景,望呆,忘了走脚下的路……
  
  “半高处”不是一个励志的词。但我以为幽谷确实更好看——深泉可流出长河的开阔,也可飘出闲云的优雅。当然,这样教育男孩,会不会使他缺乏竞争力?
  比如带他学琴。
  二年级学校开设兴趣课,他自己报名学书法,我却给他报名学电子琴。回家他问我:这是兴趣班吗?我说,是呀。他振振有词道:那就先得服从我的兴趣!书法练了一阵,他想学琴了。但拒绝学电子琴,原因是做过“实验”:他和同学捉了12只蚂蚁,放到电子琴的一个琴键上,结果琴键就往下沉,多吃不住劲呀。要学,就学有力度的钢琴!钢琴一学几年,我跟钢琴老师说好不考级。老师很奇怪,说没见过不要求考级的家长。
  老师每次来家里上课,都会带不同的音乐会碟片。每次两个课时,一半弹琴,一半欣赏音乐。这是我家周末的开心节目。有一则儿子的弹琴日记——
  我从书上看到:植物也会欣赏音乐。当人弹琴时,有的花草会“叶动如舞”。用音乐观察植物,结果发现:听激烈摇摆舞的植物,生长暂时停止了;听轻音乐的那一组植物,在拔节生长。我马上就跑到钢琴前,弹了几支轻松的练习曲,然后把我的脑袋伸出窗外,看看门前的小草是不是比人家的小草长得高?好像真的高一点。于是我的琴弹得更欢快了。
  有一阵,儿子钢琴练得不耐烦,又怕我监视,干脆拉我一起学:我们可以四手联弹。就这样,我还真把“拜厄”的简单曲子弹下来了,也算一乐。
  一次,俄罗斯国家交响乐团来宁演出,我买票去看。因为票太贵,没给儿子买,准备让他看碟。谁知他一定要去现场:妈妈,看碟和去现场太不一样了,你想想,一个浪头拍到你脑门上,是什么感觉?那就是音乐现场!这句“浪头”一样的话拍动了我。为这拍到脑门上的乐感,我花费几百元带他去了现场。
  虽然没有钢琴10级证书,但钢琴成了儿子自得其乐的伙伴。太多课本砌成的围墙里,那叮叮当当的音符,像从墙上凿开的窗洞……
  二
  窗洞外有自己种的花草。一棵老树把我领回起点——有时候,童年印象会像血亲召唤一样忽然呈现,并悄悄潜伏,左右人的余生。
  我多次给儿子讲过自己小学时的一段经历:老师在大树下开过一堂小课,强调回到土地的阅读。他说最丰富的养料不藏在书里,而是长在大地。有人看得见世界,看不见美。为什么?不接地气。“灵魂里不能没有树。”老师提供了一种别样的观察视角——从树读起。
  从此,树成了我默契的朋友。对美的感知,激发于对树的凝视。那每一片叶子,都像儿童简笔画,有着了不起的单纯。阳光不时更新树的姿态,最初读到它的葱茏,慢慢读出它的神秘,读出了它和生命的关联。
  超越知识的教养,才是教育的根本,复旦大学校长如是说。那棵树,真是超越了知识的一种教养,成为让我受用一生的书。
  也曾有过失落的一幕:幽静的山林间,树木打开了初春景观。随妈妈春游的儿子,却照样打开他的手提电脑。静默中,有什么嗒一声在耳畔响起。妈妈仰起脸,一滴雨刚好落下,把眼睛洗得透明。于是看见一枚枚春芽,在张开。张开的还有小昆虫的翅膀,细草茸茸的,像婴儿的毛发……一回头,见儿子浑然不觉,仍盯着电脑一动不动,动的只是游戏里的怪兽。
  妈妈有点悲哀:这春天是败给怪兽了。从什么时候起,孩子已不再阅读土地了?鼠标一点就打开的世界里还缺少了什么?忙乱中如何将你还给自己?
  小学的周末下午,我常带儿子在清凉山公园的树林里度过(不允许带电脑)。林中有石桌子石凳子,儿子的作业要不了一个小时,就在那上面完成。忽然发现一个鸟巢,里头钻出指甲盖大的几颗小脑瓜,新芽似的小嘴,开成一束豌豆花。一只鸟居然蹦到儿子肩头,和他叽叽咕咕交谈。
  儿子把树叶画下来,还填进这样几行字:清凉山听起来很清凉,像含了一片西瓜霜。树枝把天空切成多边形,叶子飘下如一群逃学的小孩,满地打滚玩耍……
  有一本书曾让儿子疼痛迷茫,是丹尼尔的《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内容有点残酷:智障者查理·高登接受一项研究,通过做手术改变自己的智能。手术后,查理智能急剧升高。随之发现世界那样复杂,查理跟同时接受实验的小白鼠阿尔吉侬同命相连。他留下的最后报告,是让人在阿尔吉侬的墓地,献上一束鲜花。智障的时候,他是个快乐的天才,一切多么简单。智商太高时,他成了一颗苦药丸。儿子为之困惑:“妈妈,这是一个问题:做快乐的小疯子呢,还是做痛苦的大天才?”
  “接受你本来的自己。”我回答。看看《那些不结果实的叶子》这本书——大部分孩子就是普通叶子。成功的果实,鲜亮、稀少,给你圆满的感觉,但也可能把你轰出自身以外,变成转基因产品。
  如今儿子已在读大学,依然是“半高处”的一片快乐叶子。2015年的母亲节,我在享受儿子送的礼物:一个草编的包,里面装着来自北美的玉米籽、红橡籽,插在草地的太阳能夜光灯,竹篮状的小小音响,正好悬挂枝头听。“老妈的气质,适合与草木为邻。”
  哈,敦促我回到大地再“养育”呢,谢谢这份“懂得”。的确,我的人生美学建在橡树上——无用之美构成了生命底色。
  回望中,又见柯罗画布上飘飞的叶子,古树阅尽苍凉后的天高云淡。“人活不过一棵树”,而灵性是可以不断生长的。
  (作者系一级作家,其作品曾入选《中国新文学大系》及语文课本,获过“冰心散文奖”。)
  编辑 朱璐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远方的朋友:  你好。我今年12岁,芳名程怡荷,人如其名,是一朵怡然自乐的荷花。我是一名小吃货,喜欢动手做各种小吃,蛋糕啦、水果沙拉啦,每当享用着亲手烹制的美食时,嘴里是甜的,心里是乐的;我还喜欢种一些花花草草,阳台上全是植物,吊兰、米兰、兰花、栀子花、三角枫……一年四季总是绿意盎然;小动物也是我的好朋友,家里曾养过乌龟、野鱼、仓鼠,在外面一遇到小猫小狗,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逗一逗,抱一抱,舍不
期刊
一  小酒吧不大,正是晚上八点时分,这是属于我们这些唠叨母亲的晚上,我们的孩子都在小镇的学校读四年级,拥有共同的老师——施密特夫人。  我们半年会来一次大聚会,每次都在这个古老的酒吧里。十几个母亲,大家都有说不完的牢骚,道不尽的期望。半年前的那次聚会,提莫夫人说,我家尼克每天下午坐在那堆数学题前,眼眶就团了一湖水,真不明白这个老师,为什么就不给孩子布置一些他们能解决的题目。鲁芬太太喊,这样下去还了
期刊
1  结束了一天的工作,等我到家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七点半了。  女儿曰曰一看到我,就扑了过来,一把搂着我的脖子:“爸爸,你怎么才回来呀,我等你教我写作业呢。”  饭也顾不上吃,我赶紧就带着她进了书房。  类似的场景,自从曰曰上了一年级之后,就天天上演。  在上小学之前,我就听很多“过来人”告诉我,说小学一年级是个坎,对孩子来说很关键,要尽量把学习成绩搞好,树立孩子在学习上的自信心,在班级的自信心。因
期刊
最近,朋友因为孩子的问题而烦恼。她刚全家移民美国,11岁的儿子一下喜欢上这里的小学生活,这本是件好事,但她冷眼旁观,发现儿子变野了:在国内一直是乖乖听老师话、各门功课成绩拔尖的好学生、乖孩子,现在到美国小学一“放羊”,好嘛,每天作业一丁点儿,老师全是“不负责任”的表扬夸奖,儿子得寸进尺,每天学习最多1小时,而和同学玩耍的时间超过4小时。“这样下去怎么得了?怎么能考上名牌大学?”妈妈忧心忡忡地感叹。
期刊
“医生,快救救我儿子!”  急诊室里,王医生正在给孩子看病,突然,一个妈妈抱着孩子闯了进来。  他吓了一跳,赶紧停下诊断问:“孩子怎么了?”  “医生,孩子发烧39°多,我们特意挂你的专家号,已经等了一个多小时,能不能先给他看一下?”  看着这位妈妈焦急的样子,王医生赶紧优先给这个孩子诊疗。听病情,做检查,很快确诊是上呼吸道感染,不太严重。  “孩子情况还不需要输液,先吃药看看吧。”  妈妈一再感
期刊
“星星的孩子”一样是珍宝  1996年,毕昌煜出生在浙江乐清市。聪明好动的小昌煜1岁便会叫爸爸妈妈,2岁能背儿歌。毕光钧夫妇对独子视若珍宝,疼爱有加。  但3岁那年,小昌煜的成长突然停滞不前,竟开始变得沉默寡言、反应迟钝;再后来,连“爸爸”“妈妈”也不叫了。毕光钧夫妇连忙带着孩子四处寻医问诊。杭州、上海、北京,最终医院有了明确诊断:自闭症,也就是人们说的“星星的孩子”。  此后,这个小家庭的日子简
期刊
一家水果店刚刚收到快递公司送来的三箱水果。这三个箱子里分别装着苹果、梨以及苹果和梨,箱子外面也分别贴着三种标签。但是粗心的发货公司却把三个标签完全贴错了,也就是说,现在三个箱子上的标签没有一个是对的。  水果店的一个机灵店员只是从一个箱子里拿出一个水果看了看,便立刻把所有的标签都换了过来,而且事实证明他全部贴对了。  小朋友,你知道他到底是从哪个箱子里拿出的水果呢?他又是如何分辨出来的?  (摘编
期刊
如果说,《莫愁》是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无论是编辑作者,还是读者,都是这棵大树的青枝绿叶。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这段话摘自我自己的文章《我们是你的青枝绿叶》,刊登于《莫愁》2010年第一期,记录的就是我们一家人和《莫愁》的缘分,还附有我和丫头的照片。那时丫头9岁,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转眼5个春秋过去了,丫头长大了,《莫愁》也办得更加绚丽缤纷。  这5年,我在《莫愁》刊发了多篇文章,记录
期刊
希腊神话中的人物西西弗斯触犯了众神,为了惩罚他,诸神要求他把一块巨石推上山顶。那巨石太重了,未达山顶又滚下山去,于是他就不断重复做这件事。他的生命就在这样一件无效无望的劳作当中慢慢耗尽。老师送完一届毕业生,又回到起始年级,把新生送成老生,有点像西西弗斯,可又比西西弗斯幸福很多,因为有终点,有起点,有意思,有成就感。每次接手新班级,要写作文了,我总会让孩子写“给新语文老师的一封信”或者“我的恩师”,
期刊
名人小档案:  袁岳: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曾主持大型财经深度访谈节目《头脑风暴》。对于如何获取财富、如何用财富来服务生活,他比很多人都更富有经验。在他看来,人应该善于使用自己和挖掘自己,这是一个人终其一生都要去学习的事情,远比财富本身更有价值。  孩子,如果你现在就想拥有很多的钱,这不是坏事。因为只要有一些你想要的东西,那么你就有了前进的动力,也有了前进的目标。有的人想要去很远的地方,有的人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