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和积极探究,必须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思维自由奔放。只有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下,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得到充分培养。教学过程中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最重要的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全体学生直接参与整个教学过程。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
创新教育是教育发展的趋势。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创新教育的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具有明显优势。因此,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下面结合我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谈谈看法。
一、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心理倾向,是一种求新、求异、求变的意识,是创新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学生形成创新素质的基础。创设情境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思维自由奔放。只有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得到充分培养。
为了培养创新意识,必须确立以学习和学生为教学中心的观念,营造尊重学生的氛围和环境,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把“讲台”搬到学生中间,变老师“教”为学生“问”。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敢于创新。例如:教学“图画应用题”时,通过问题创设宽松的情境:“同学们喜欢小鸟吗?”“喜欢。”“教室里有没有小鸟呢?”学生有点失望地说:“没有。”我把握时机地说:“教室里没有小鸟,没关系,老师把小鸟画下来,让同学们欣赏欣赏。”这时学生的兴趣立刻来了,都焦急地等待着“小鸟”的出现,紧接着我把画有“树上有6只小鸟”的图和“又飞来3只小鸟”的图贴在黑板上,让学生欣赏。在他们心情愉悦之际,我趁机引导他们观察图画,并用三句话表示这幅图画的意思。由于营造了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学生都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创新能力。
二、创建自学环境,让学生主动学
教学过程中,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最重要的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全体学生直接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因此课堂上我们要利用各种手段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感知材料和获取知识。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如教学“圆锥体积计算”时,先出示学习方法:关于圆锥你已经知道了什么?关于圆锥你还想知道什么?自学课文后,我又知道了什么?我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动动手,检测自己掌握得怎么样?给出学生学习方法,“关于圆锥我已经知道了什么”?这一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又问:“关于圆锥,我还想知道什么?”面对新知识,先想一想:新知识包括哪些内容?我想知道些什么?这是有效学习的重要途径,也是迸发创造火花的重要源泉。体现学生主体性时,注意突出个体特征和群体效应。也就是教学中既要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精神,又要培养学生个性。合作学习中,可以分同桌学习和小组学习两种形式,学习方法可以是共同操作、互相讨论、互相质疑、互相检查等。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思维始终处于开放活跃的状态。大家都能各抒己见、认真交流,并得到反馈,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都得到相应提高。如优等生指导学困生学习时,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都会得到培养,学困生受优等生的影响,能加快学习进程,增强自信心。
三、充分利用知识,调动创新意识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学生主要通过对实物和具体模型的感知和操作,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能力。”为了使低年级学生较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掌握计算方法,很好地进行练习,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我认为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具和已有知识,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性格特点,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感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指导他们通过观察和操作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教学“10的认识”时,我让学生利用彩色小棒摆出自己喜爱的图形,学生很有兴趣地摆出了有趣的图形,借此机会引导学生思考:“10”这个数是由几和几加起来的?用小棒摆一摆、比一比,看谁的摆法最多?这时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更高,都寻找合成10的几组数,紧接着让学生交流、讨论摆的结果。教学“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学生利用已有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识,并用割补的方法,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但是这种“动”只是一种“温故”或者“依旧”,在此基础上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拓宽思路,举一反三:“除了这种方法外,还有其他割补方法吗?”学生就会带着这个充满诱惑力的问题活跃思维,继续探索、寻找本质的因素,最后导出规范的计算公式,使思维得到升华,培养主动探索的创新精神。
四、勤于思考,激发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决不只针对高智力学生,而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都有机会获得创造性思维训练。教师要努力发掘每个学生的创造力,使每个学生的创造力都充分发挥出来,将学生培养成为创新型人才。传统教学方法是教师教、学生学。学生只不过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没有创新可言。因此,其知识更新“内化”程度很低。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教学中如果养成合作的习惯,不仅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补充,而且有利于增强交流及整体竞争意识,也有利于激发学生自我创新精神形成,发挥创新才能。
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少军.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尝试[J].中华少年,2015(07).
[2]宋常青.给学生一片创新的天地[J].中国校外教育,2015(08).
[3]陈河新.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教育教学论坛,2014(12).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
创新教育是教育发展的趋势。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创新教育的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具有明显优势。因此,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下面结合我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谈谈看法。
一、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心理倾向,是一种求新、求异、求变的意识,是创新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学生形成创新素质的基础。创设情境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思维自由奔放。只有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得到充分培养。
为了培养创新意识,必须确立以学习和学生为教学中心的观念,营造尊重学生的氛围和环境,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把“讲台”搬到学生中间,变老师“教”为学生“问”。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敢于创新。例如:教学“图画应用题”时,通过问题创设宽松的情境:“同学们喜欢小鸟吗?”“喜欢。”“教室里有没有小鸟呢?”学生有点失望地说:“没有。”我把握时机地说:“教室里没有小鸟,没关系,老师把小鸟画下来,让同学们欣赏欣赏。”这时学生的兴趣立刻来了,都焦急地等待着“小鸟”的出现,紧接着我把画有“树上有6只小鸟”的图和“又飞来3只小鸟”的图贴在黑板上,让学生欣赏。在他们心情愉悦之际,我趁机引导他们观察图画,并用三句话表示这幅图画的意思。由于营造了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学生都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创新能力。
二、创建自学环境,让学生主动学
教学过程中,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最重要的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全体学生直接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因此课堂上我们要利用各种手段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感知材料和获取知识。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如教学“圆锥体积计算”时,先出示学习方法:关于圆锥你已经知道了什么?关于圆锥你还想知道什么?自学课文后,我又知道了什么?我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动动手,检测自己掌握得怎么样?给出学生学习方法,“关于圆锥我已经知道了什么”?这一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又问:“关于圆锥,我还想知道什么?”面对新知识,先想一想:新知识包括哪些内容?我想知道些什么?这是有效学习的重要途径,也是迸发创造火花的重要源泉。体现学生主体性时,注意突出个体特征和群体效应。也就是教学中既要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精神,又要培养学生个性。合作学习中,可以分同桌学习和小组学习两种形式,学习方法可以是共同操作、互相讨论、互相质疑、互相检查等。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思维始终处于开放活跃的状态。大家都能各抒己见、认真交流,并得到反馈,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都得到相应提高。如优等生指导学困生学习时,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都会得到培养,学困生受优等生的影响,能加快学习进程,增强自信心。
三、充分利用知识,调动创新意识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学生主要通过对实物和具体模型的感知和操作,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能力。”为了使低年级学生较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掌握计算方法,很好地进行练习,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我认为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具和已有知识,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性格特点,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感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指导他们通过观察和操作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教学“10的认识”时,我让学生利用彩色小棒摆出自己喜爱的图形,学生很有兴趣地摆出了有趣的图形,借此机会引导学生思考:“10”这个数是由几和几加起来的?用小棒摆一摆、比一比,看谁的摆法最多?这时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更高,都寻找合成10的几组数,紧接着让学生交流、讨论摆的结果。教学“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学生利用已有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识,并用割补的方法,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但是这种“动”只是一种“温故”或者“依旧”,在此基础上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拓宽思路,举一反三:“除了这种方法外,还有其他割补方法吗?”学生就会带着这个充满诱惑力的问题活跃思维,继续探索、寻找本质的因素,最后导出规范的计算公式,使思维得到升华,培养主动探索的创新精神。
四、勤于思考,激发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决不只针对高智力学生,而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都有机会获得创造性思维训练。教师要努力发掘每个学生的创造力,使每个学生的创造力都充分发挥出来,将学生培养成为创新型人才。传统教学方法是教师教、学生学。学生只不过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没有创新可言。因此,其知识更新“内化”程度很低。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教学中如果养成合作的习惯,不仅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补充,而且有利于增强交流及整体竞争意识,也有利于激发学生自我创新精神形成,发挥创新才能。
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少军.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尝试[J].中华少年,2015(07).
[2]宋常青.给学生一片创新的天地[J].中国校外教育,2015(08).
[3]陈河新.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教育教学论坛,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