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17细胞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系

来源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rminor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细胞的功能,经典地将CD4+T细胞分为Th1、Th2辅助细胞以及调节性T细胞3个亚群.Yh1细胞通过分泌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12等细胞因子,在抗感染、抗肿瘤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同时,Th1活性异常升高也是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Th2细胞则通过分泌IL-4、IL-5、IL-13等细胞因子促进机体的体液免疫应答,另一方面也参与了哮喘、系统性自身免疫病的发病过程;而调节性T细胞则在维护机体免疫平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一群在分化、生物学作用等方面都不同于Th1、Th2、调节性T细胞的细胞亚群,它们不表达IL-4或IFN-γ,却高水平分泌IL-17,被命名为Th17细胞~[2].现就近年来关于Th17细胞的分化发育及其在相关疾病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其他文献
患者男,56岁,主因"颈背腰僵痛30年"于2008年12月入院.患者于30年前出现腰背部疼痛.疼痛逐渐上行至颈背部,晨僵,时间1h.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vlitis,AS)".3年前曾长期口服美洛昔康、柳氮磺吡啶(SASP)、甲氨蝶呤(MTX)等药物规律治疗,疗效不佳,病情仍进行性加重.无阳痿、多发性硬化、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史及家族史。
期刊
目的 检测端粒保护蛋白TPP1及POT1 mRNA在类风湿关节炎(RA)、骨关节炎(OA)患者及健康人成纤维样滑膜细胞(SFs)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RA发病机制中可能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SFs,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28例RA、15例OA和3名健康者SFs TPP1,POT1mRNA的表达水平,并与疾病活动性等临床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TPP1,POT1 mRNA在RA SF
本研究(Scandinavian J Immunology,2009,70:337—344)的目的是评价依那西普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检索依那西普与安慰剂对照的随机临床进行荟萃分析。依那西普用量为皮下注射,每周2次25mg或每周1次50mg,可合并使用或不用甲氨蝶呤。剔除质量低的研究(即Jadad's评分〈3分者)。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的标准评价疗效。通过严重的不良事件、重度感染
期刊
患者男,43岁,体质量91 kg.有炎性腰背痛史20余年,近年症状不断加重,于2007年在外院查骶髂关节CT示骶髂关节炎症,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27(+),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AS).2007年11月至2008年2月先后3次予英夫利昔单抗治疗,每次300 mg,治疗后疼痛明显好转.治疗前行结核筛查:胸部X线示两肺纹理增多,结核菌素纯蛋白生物(PPD)
期刊
例1,男性,22岁.反复活动后胸闷、心悸4年余.起病初伴有发热,心脏彩超检查示:中度主动脉瓣反流,红细胞沉降率(ESR)85 mm/l h,白细胞10.1×109/L,中性粒细胞0.72,抗感染治疗无好转,诊断为"成人斯蒂尔病",给予甲泼尼龙、甲氨蝶呤(MTX)治疗,以后减量至甲泼尼龙4 mg,每日1次,持续治疗。
期刊
1概述  反应性关节炎(reactive arthritis,ReA)是一种发生于某些特定部位(如肠道和泌尿生殖道)感染之后而出现的关节炎.因为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27的相关性、关节受累的模式(非对称性,以下肢关节为主)以及可能累及脊柱,因此被归于脊柱关节病的范畴.它曾被称为Reiter综合征(具有典型尿道炎、结膜炎和关节炎三联征者)、Fiessinger-Leroy综合征等,1969年
期刊
尽管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治疗已取得很大进展.但该病的病死率仍然较高.既往有证据显示不可逆器官损伤的累积(通过SLE国际临床合作组织暨美国风湿病学院损害指数SDI计算得出),结合疾病活动性、社会经济状况,能可靠地预测SLE患者长期存活率.近期美国的研究人员发现,在所有SDI指标中肾脏损害是预测SLE患者死亡的最重要因素。
期刊
近年来,随着结缔组织疾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CTD)临床诊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糖皮质激素及各种免疫抑制剂的积极应用,特别是近些年来有关自身免疫病的靶向治疗以及生物制剂的使用,明显改善了CTD的临床进程及预后。
期刊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因医疗费用和关节致残丧失劳动力给社会造成的经济负担,影响全球0.5%~1%的人口[1],未经治疗的RA患者2年致残率达50%,3年致残率达70%.大约有一半的RA患者最终因致残丧失劳动能力[2]。
期刊
目的 检测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的分布,探讨其与SLE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技术检测VDR起始密码子(FokI)多态性位点和基因型在271例SLE患者和130名健康对照组中的分布情况.采用χ2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SLE患者及健康对照组VDR FokI多态性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均不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