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我们要从课堂的有效教学出发,从学生的自身发展出发,合理运用和安排各种教学手段与环节,才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更加赋有实效性,才能焕发出新课程理念在常态下的小学数学课堂的指导作用,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育人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性;提高;小学;质量
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家长对学校的殷切期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更是压在每个教师肩上的一副重担,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情境创设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前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它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在情境创设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一)教学情境要目标明确
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因此,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二)教学情境要有时代性
作为教师,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随着社会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因此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与时俱进,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从而让他们学会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发展。
(三)教学情境要灵活设计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 “数学教学活动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出发。”奥苏泊尔也曾说过: “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然后据此进行相应的教学安排。”因此,教学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有针对性地设计。
二、深入钻研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有效备课是课堂的前提和基础,直接决定着课堂有效的效果,而深入钻研教材又是备课的关键。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当认真阅读教材、教师用书,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要了然于胸,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传统的教学把目标定位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上,视学生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向学生灌输知识。而现代教学则把学生看成是能动的主体,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趋于全面性: 既重视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也重视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 既发展学生强健的体魄,又培养其高尚完善的人格; 既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又努力发展其个性。
三、强化探究过程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关键
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点拨者的作用,注重学生探究性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索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也是新课标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理念之一。因此,强化探究过程,建构有效的自主学习课堂是非常重要的。
(一)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
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往往起源于新颖的问题、情境或材料。在教学《分数基本性质》时,我先给学生讲述唐僧分饼的故事,学生个个兴致昂扬,热情高涨,学习效果自然高效。因此,在课堂学习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仿真性的探究情境,帮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解决一些相对复杂而灵活的挑战性问题来学习。
(二)采用灵活的探究形式
探究形式通常有学生独立探究、学生临时以自愿组合的方式共同探究、既定的小组合作探究和大班集体探究等。课堂上,可根据不同的探究需要,采用一种形式或几种方式交叉进行,使探究活动更加深入充分。
(三)激发强烈的探究热情
教师的参与是对学生莫大的支持与鼓励,教师的热情对学生有强烈的感染力,它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和探究热情,促进学生主动探究。
(四)搭建实时的探究互动
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做的首先是促进学生学习小组内部的交流与互动。其次,教师还应鼓励学习小组之间进行对话,并为这种交往、交流提供条件。此外,教师还要组织好全班学生的交流,使全体学生在演示与观察、表达与倾听、质疑与争论、反驳与支持中得到多方面的收获。
四、联系生活实际是提高课堂有效的保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新课程还强调: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有用的数学。”因此,数学学习必须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在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时,首先要选取现实的生活情境。教师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素材作为课堂情境。其次要构建开放的生活情境。教师要对课内知识进行延伸与拓展,将抽象知识学习过程转变为实践性、开放性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大胆提出猜想,不断形成、积累、拓展新的数学生活经验。最后要创设多元的生活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生活及兴趣的了解,对教学内容进行反复地加工与整合,再次创设生活情境。从而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三化”,即课前导入生活化、例题教学生活化、知识运用生活化。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只要我们教师始终掌握先进的课程理念,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不断优化课堂结构,努力构建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并在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活动中正确指导,辅以适时点拨,及时激励评价。相信定能不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力地促进小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性;提高;小学;质量
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家长对学校的殷切期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更是压在每个教师肩上的一副重担,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情境创设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前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它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在情境创设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一)教学情境要目标明确
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因此,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二)教学情境要有时代性
作为教师,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随着社会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因此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与时俱进,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从而让他们学会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发展。
(三)教学情境要灵活设计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 “数学教学活动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出发。”奥苏泊尔也曾说过: “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然后据此进行相应的教学安排。”因此,教学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有针对性地设计。
二、深入钻研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有效备课是课堂的前提和基础,直接决定着课堂有效的效果,而深入钻研教材又是备课的关键。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当认真阅读教材、教师用书,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要了然于胸,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传统的教学把目标定位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上,视学生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向学生灌输知识。而现代教学则把学生看成是能动的主体,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趋于全面性: 既重视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也重视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 既发展学生强健的体魄,又培养其高尚完善的人格; 既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又努力发展其个性。
三、强化探究过程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关键
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点拨者的作用,注重学生探究性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索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也是新课标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理念之一。因此,强化探究过程,建构有效的自主学习课堂是非常重要的。
(一)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
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往往起源于新颖的问题、情境或材料。在教学《分数基本性质》时,我先给学生讲述唐僧分饼的故事,学生个个兴致昂扬,热情高涨,学习效果自然高效。因此,在课堂学习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仿真性的探究情境,帮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解决一些相对复杂而灵活的挑战性问题来学习。
(二)采用灵活的探究形式
探究形式通常有学生独立探究、学生临时以自愿组合的方式共同探究、既定的小组合作探究和大班集体探究等。课堂上,可根据不同的探究需要,采用一种形式或几种方式交叉进行,使探究活动更加深入充分。
(三)激发强烈的探究热情
教师的参与是对学生莫大的支持与鼓励,教师的热情对学生有强烈的感染力,它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和探究热情,促进学生主动探究。
(四)搭建实时的探究互动
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做的首先是促进学生学习小组内部的交流与互动。其次,教师还应鼓励学习小组之间进行对话,并为这种交往、交流提供条件。此外,教师还要组织好全班学生的交流,使全体学生在演示与观察、表达与倾听、质疑与争论、反驳与支持中得到多方面的收获。
四、联系生活实际是提高课堂有效的保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新课程还强调: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有用的数学。”因此,数学学习必须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在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时,首先要选取现实的生活情境。教师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素材作为课堂情境。其次要构建开放的生活情境。教师要对课内知识进行延伸与拓展,将抽象知识学习过程转变为实践性、开放性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大胆提出猜想,不断形成、积累、拓展新的数学生活经验。最后要创设多元的生活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生活及兴趣的了解,对教学内容进行反复地加工与整合,再次创设生活情境。从而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三化”,即课前导入生活化、例题教学生活化、知识运用生活化。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只要我们教师始终掌握先进的课程理念,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不断优化课堂结构,努力构建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并在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活动中正确指导,辅以适时点拨,及时激励评价。相信定能不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力地促进小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