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基础中的基础。管好办好每一所义务教育学校,对于保障适龄孩子接受公平优质义务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特殊而重大的意义。经过长期以来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国义务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全面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大幅改善,学生资助体系不断完善,普及率达到世界中上水平(2016年全国小学净入学率、初中毛入学率分别为99.92%、104%,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3.4%)。
当前,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十九大报告面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紧紧围绕教育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一主要矛盾,对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作出了新的重大部署。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在新的起点上谋划和推动义务教育改革发展,一方面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大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另一方面要着力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着力推进教育公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在当前历史条件下,颁布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以下简称《管理标准》),对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提升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这是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之举,也是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的有效抓手。
《管理标准》首次全面系统地梳理了我国义务教育学校管理的基本理念、基本内涵、基本框架、基本要求,是提升我国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的重要举措,在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意义。《管理标准》从保障学生平等权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领教师专业进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营造和谐美丽环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6个方面,明确了学校的主要管理职责,共涉及22项管理任务、88条具体内容。在实施中,要深刻领会精神,把握核心要义,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我重点从6个方面谈谈认识体会。
一要推进教育公平,实现学有所教、弱有所扶。这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明确要求,《管理标准》将此列为重要内容,把保障学生平等权益、推进教育公平作为第一项管理职责,凸显了对公平的高度重视。为此,《管理标准》从“维护学生平等入学权利、建立控辍保学工作机制、满足需要特殊关注学生的需求”3个方面提出了10条管理要求。
特别是对与教育公平直接相关的招生入学工作,《管理标准》要求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原则,规范学校招生入学行为,着力维护适龄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为确保国发40号文件提出的到2020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的目标,《管理标准》强化了学校应做的规定动作,包括对及时利用电子学籍系统登记、严格执行考勤制度、配合政府做好劝返、重点帮扶学习困难生等明确了具体要求。为确保一个都不能少,实现弱有所扶,强调学校要坚持合理便利原则满足适龄残疾儿童随班就读需要,并为其学习、生活提供帮助,优先满足留守儿童寄宿、乘坐校车、营养改善需求。
二要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特别强调了这方面要求。为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管理标准》着眼于发展素质教育,从“提升学生道德品质、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培养学生生活本领”5个方面提出了23条管理要求,占总条目数的四分之一,在6项管理职责中所占比重最大。
《管理标准》强调,要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小学生守则》,坚持立德树人,引导学生养成良好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开足并上好体育课,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使每个学生至少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养成体育锻炼习惯。要按照国家要求开齐开足音乐、美术课,开设书法课,利用当地教育资源开发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艺术教育选修课程,让每个学生至少学习掌握一项艺术特长。要为学生提供劳动机会,使学生养成家务劳动习惯,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
三要引领教师专业进步,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教师是管好办好学校最重要的依靠,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市八一学校时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针对教师,《管理标准》从“加强教师管理和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3个方面提出了14条管理要求。特别强调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教师头脑,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建设,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促进教师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增强教師立德树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和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为了与教育部颁布的《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对教师自身专业发展提出要求的角度相区别,《管理标准》侧重于从学校如何引领教师进步发展的角度给学校管理者提出要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教育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学校要通过教师管理机制和制度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四要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有质量的教育。提高义务教育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是我们工作的目标所向,是评价义务教育办得好不好的根本尺度。从基础教育当前的实际情况和所处的阶段性特征出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为此,《管理标准》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问题高度重视,从“建设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实施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提供便利实用的教学资源”4个方面提出了13条管理要求。总体思路是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将教育教学是否适应学生发展需要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主要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从教师专业提升、教学方式变革、课程建设、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评价、资源配备等方面提出要求。这不仅为学校管理指明了方向,更直接指出了学校管理工作的重点。 五要促进学生安全健康,营造和谐美丽环境。保障中小学生的安全,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对国家的长远发展和社会稳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基础。《义务教育法》从学校建设、政府责任、学校内部安全管理制度建设以及各主体违法应承担的责任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管理标准》把“和谐美丽,充满活力”作为学校管理基本理念,从“建立切实可行的安全与健康管理制度、建设安全卫生的学校基础设施、开展以生活技能为基础的安全健康教育、营造健康向上的学校文化”4个方面提出了13条管理要求,要求学校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重在预防”的思想,明确职责、健全制度、狠抓落实,切实增强学校安全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各地要指导督促学校从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开展安全健康教育、营造校园文化等方面入手,为师生营造和谐、安全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
六要突出依法办学,建设现代学校制度。这是新时代对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提出的要求,学校要在传统办学模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现代学校制度。为此,《管理标准》从“提升依法科学管理能力,健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构建和谐的家庭、学校、社会合作关系”3个方面提出了15条管理要求。特别强调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学校党组织建设成领导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要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制订学校章程和发展规划,建立并完善师生民主参与的制度机制,实现依法管理、自主管理和民主管理,切实提高学校管理的水平和效益。要牢固树立依法办事、尊重章程、法律规则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建立公正合法、系统完善的制度与程序,保证学校办学宗旨、教育活动与制度规范符合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求,提高依法办学意识和水平。
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是新时代推进义务教育内涵发展、全面提升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的重大举措。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奋发有为,狠抓落实,大力提升义务教育学校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不断完善义务教育治理体系,为办好中国特色、世界水平义务教育提供强有力支撑,为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文系朱之文副部長在2017年12月7日全国《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实施部署会上的讲话摘要)
当前,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十九大报告面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紧紧围绕教育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一主要矛盾,对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作出了新的重大部署。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在新的起点上谋划和推动义务教育改革发展,一方面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大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另一方面要着力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着力推进教育公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在当前历史条件下,颁布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以下简称《管理标准》),对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提升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这是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之举,也是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的有效抓手。
《管理标准》首次全面系统地梳理了我国义务教育学校管理的基本理念、基本内涵、基本框架、基本要求,是提升我国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的重要举措,在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意义。《管理标准》从保障学生平等权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领教师专业进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营造和谐美丽环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6个方面,明确了学校的主要管理职责,共涉及22项管理任务、88条具体内容。在实施中,要深刻领会精神,把握核心要义,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我重点从6个方面谈谈认识体会。
一要推进教育公平,实现学有所教、弱有所扶。这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明确要求,《管理标准》将此列为重要内容,把保障学生平等权益、推进教育公平作为第一项管理职责,凸显了对公平的高度重视。为此,《管理标准》从“维护学生平等入学权利、建立控辍保学工作机制、满足需要特殊关注学生的需求”3个方面提出了10条管理要求。
特别是对与教育公平直接相关的招生入学工作,《管理标准》要求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原则,规范学校招生入学行为,着力维护适龄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为确保国发40号文件提出的到2020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的目标,《管理标准》强化了学校应做的规定动作,包括对及时利用电子学籍系统登记、严格执行考勤制度、配合政府做好劝返、重点帮扶学习困难生等明确了具体要求。为确保一个都不能少,实现弱有所扶,强调学校要坚持合理便利原则满足适龄残疾儿童随班就读需要,并为其学习、生活提供帮助,优先满足留守儿童寄宿、乘坐校车、营养改善需求。
二要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特别强调了这方面要求。为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管理标准》着眼于发展素质教育,从“提升学生道德品质、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培养学生生活本领”5个方面提出了23条管理要求,占总条目数的四分之一,在6项管理职责中所占比重最大。
《管理标准》强调,要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小学生守则》,坚持立德树人,引导学生养成良好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开足并上好体育课,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使每个学生至少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养成体育锻炼习惯。要按照国家要求开齐开足音乐、美术课,开设书法课,利用当地教育资源开发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艺术教育选修课程,让每个学生至少学习掌握一项艺术特长。要为学生提供劳动机会,使学生养成家务劳动习惯,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
三要引领教师专业进步,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教师是管好办好学校最重要的依靠,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市八一学校时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针对教师,《管理标准》从“加强教师管理和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3个方面提出了14条管理要求。特别强调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教师头脑,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建设,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促进教师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增强教師立德树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和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为了与教育部颁布的《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对教师自身专业发展提出要求的角度相区别,《管理标准》侧重于从学校如何引领教师进步发展的角度给学校管理者提出要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教育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学校要通过教师管理机制和制度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四要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有质量的教育。提高义务教育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是我们工作的目标所向,是评价义务教育办得好不好的根本尺度。从基础教育当前的实际情况和所处的阶段性特征出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为此,《管理标准》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问题高度重视,从“建设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实施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提供便利实用的教学资源”4个方面提出了13条管理要求。总体思路是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将教育教学是否适应学生发展需要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主要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从教师专业提升、教学方式变革、课程建设、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评价、资源配备等方面提出要求。这不仅为学校管理指明了方向,更直接指出了学校管理工作的重点。 五要促进学生安全健康,营造和谐美丽环境。保障中小学生的安全,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对国家的长远发展和社会稳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基础。《义务教育法》从学校建设、政府责任、学校内部安全管理制度建设以及各主体违法应承担的责任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管理标准》把“和谐美丽,充满活力”作为学校管理基本理念,从“建立切实可行的安全与健康管理制度、建设安全卫生的学校基础设施、开展以生活技能为基础的安全健康教育、营造健康向上的学校文化”4个方面提出了13条管理要求,要求学校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重在预防”的思想,明确职责、健全制度、狠抓落实,切实增强学校安全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各地要指导督促学校从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开展安全健康教育、营造校园文化等方面入手,为师生营造和谐、安全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
六要突出依法办学,建设现代学校制度。这是新时代对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提出的要求,学校要在传统办学模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现代学校制度。为此,《管理标准》从“提升依法科学管理能力,健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构建和谐的家庭、学校、社会合作关系”3个方面提出了15条管理要求。特别强调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学校党组织建设成领导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要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制订学校章程和发展规划,建立并完善师生民主参与的制度机制,实现依法管理、自主管理和民主管理,切实提高学校管理的水平和效益。要牢固树立依法办事、尊重章程、法律规则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建立公正合法、系统完善的制度与程序,保证学校办学宗旨、教育活动与制度规范符合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求,提高依法办学意识和水平。
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是新时代推进义务教育内涵发展、全面提升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的重大举措。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奋发有为,狠抓落实,大力提升义务教育学校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不断完善义务教育治理体系,为办好中国特色、世界水平义务教育提供强有力支撑,为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文系朱之文副部長在2017年12月7日全国《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实施部署会上的讲话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