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课本第69~72页的内容:《比一比(认识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平均数的必要性。②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③学会求简单平均数的方法。过程与方法: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了解平均数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与兴趣。
教学重点: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必要性,学会求简单平均数的方法。
教具:三个笔筒、课件。
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期中考试中,二年级学生有3名同学数学考了100分,老师想奖励他们一个笔筒和几支铅笔,但是他们说我不公平。(实物出示笔筒图,一个笔筒里装3支铅笔,一个笔筒里装2支铅笔,一个笔筒里装1支铅笔。)学生肯定会说老师不公平。老师接着问,那你们能帮帮我,让它变得公平吗?请同学到前面展示他变公平的做法。(同学的做法可能有二种:一是在3支铅笔的笔筒中拿出1支,放到1支铅笔的笔筒中;二是把3个笔筒中的铅笔都拿出来,再平均分,放到3个笔筒里。)师相机介绍移多补少法和求出总数再平均分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比一比(求平均数)。
设计意图:为求平均数做出铺垫,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求平均数的方法。
2 探究新知
活动一:投篮比赛
2.1 昨天我们班男女生选出两队投篮高手进行了一场投篮比赛,你们想知道比赛结果吗?①课件出示男女生各4名,1分钟投篮比赛统计图。通过看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然后问你们认为谁赢了?学生汇报结果,说过程。师总结并板书:人数相同,比总数。②课件出示男生4名,女生5名,投篮比赛结果。师:这回女生的总数多,女生赢了。(原来赢队的同学肯定会认为这样比较不公平。)师:为什么比较总数不公平?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当参赛两队的队员数量不同时,怎样比较才算公平?(生讨论,寻找公平的比较方法——平均数。)③怎样求每队投篮的平均数。两组的人数不等是这一场的特殊情况,那我们还以总数的多少来决定胜负公不公平?那怎么样评判才公平呢?请同学们大胆地发表意见……方法一:移多补少的方法。指出:把投得多的队员的球移给投得少的队员,最后大家变得同样多。方法二:计算的方法。A:平均每人投球的个数还可以用计算的方法算出来。要求女队平均每人投了几个球,想一想,怎么算?谁来说说怎么算?生汇报。(师板书)相机点拨:括号里算出来的表示什么?所以,列综合算式时小括号不能丢掉。除以几表示什么意思?得到的是什么?平均每人投球几个也就是这个小组投球的平均数。用总数除以人数就得到小组投球的平均数。板书:总数÷总人数=平均数。B:其他同学能试着算出男队平均每人投几个球吗?指名汇报。④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师:男队投球的平均数是6个,是不是每个队员都投6个?师:那怎么变成6个了呢?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2.2 小結。现在我们学习了2种求平均数的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简便?(当数字比较小或者接近的时候我们用移多补少法比较简便,当数字比较大或者复杂的时候用计算的方法比较简便。)
设计意图:结合书上的具体的情境,并让学生在课间以游戏的形式做此投篮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具体方法,突破重点。
活动二:说一说。生活中,有关平均数的信息还有很多很多,根据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安排、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同学们想一想、找一找我们生活中有关平均数的信息。
2.2.1 课件出示:老师在校医那里了解到我们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35厘米。
2.2.2 学生介绍他们课下收集到的有关平均数的信息。
2.2.3 师课件出示自己收集到的更多的有关平均数的信息。①具统计在2000年时,我校教师的平均年龄为42岁;今年统计结果我校教师的平均年龄为35岁。你能说一说平均年龄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吗?②老师还收集到我市平均每天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为7人,教育学生每天上学、放学都要注意交通安全。说一说是不是每天都有7人死亡呢?(有时多于7人,有时少于7人。)③出示西南干旱地区图片,出示我们平均每人每天的用水量约为88千克,干旱地区平均每人每天用水量约为3千克,教育学生要节约每一滴水。④结合玉树地震捐款情况,进行献爱心教育。并出示各班级捐款统计表,算一算平均每班捐款的钱数。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有学以致用、循规蹈矩的能力,并增进对平均数的理解,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思想上的教育,一举两得。
3 拓展练习
3.1 小熊冷饮店又该进冰糕了,本周小熊进多少冰糕合适呢?出示小熊前三周卖出冰糕情况统计图:①你能帮它解决吗?②学生根据统计图各抒已见,只要理由是充分的就要给予肯定。
3.2 最近,我们学校举行了“新苗杯”校园小歌手大奖赛,这张统计表(显示)里记录了1,2,3号小选手的成绩。仔细观察这些数据,不用计算,请同学们先来估计一下三位选手的平均得分大约各是多少分?完成表格,并排出名次。
3.3 游泳故事。上周老师就遇到了一个问题,同学们能帮我解决吗?老师不会游泳,有一次朋友邀请我到鹤鸣湖游泳,池边的警示牌显示:平均水深是1.3米,我的身高是1.58米,我直接跳下去会不会有危险?学生讨论,汇报想法。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习题中得到锻炼,接受不同的教育,懂得更多的平均数知识,让课堂也更活跃。
4 谈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谈感受,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作业设计:调查本班学生期中考试数学成绩,并算一算平均成绩是多少。
板书设计:比一比(求平均数)
人数相同:比总数
人数不同:比平均数移多补少法:把多的移给少的计算法:总数÷人数=平均数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目标是: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根据这个目标,我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设计和组织教学的:①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让求平均数变得轻松一些,我设计了一个较简单的游戏——为得100分的同学发奖品,制造出矛盾后,学生很轻松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后面的学习做出铺垫。②课件出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通过投篮比赛情境学习平均数知识。有了上面的经验,学生很容易解决这个问题,在这里重点要讲的就是平均数的意义。我是这样解决的,问:是不是男队每个同学都投了6个球?那怎么变成6个的?以此来说明平均数是代表整个队伍平均投篮水平的,有的同学投的要比6个多,有的同学投的要比6个少。③让生活的问题数学化。课堂中,我让学生先说一说自己收集到的有关平均数的信息,然后我再把和他们生活悉悉相关的一些事例拿出来说一说,让他们觉得原来平均数这么有用啊!让他们愿意学、有兴趣要学。④前面有了那么多关于平均数的知识,再来做一些拓展练习,我想这样会对他们有帮助,能开发他们的发散思维。比如说:游泳故事就让我找到了惊喜,学生很容易说出了平均水深并不代表每个地方的水深都是1.3米,而有的地方水深要超过1.3米,有的地方水深要小于1.3米,所以老师跳下去是有危险的。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平均数的必要性。②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③学会求简单平均数的方法。过程与方法: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了解平均数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与兴趣。
教学重点: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必要性,学会求简单平均数的方法。
教具:三个笔筒、课件。
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期中考试中,二年级学生有3名同学数学考了100分,老师想奖励他们一个笔筒和几支铅笔,但是他们说我不公平。(实物出示笔筒图,一个笔筒里装3支铅笔,一个笔筒里装2支铅笔,一个笔筒里装1支铅笔。)学生肯定会说老师不公平。老师接着问,那你们能帮帮我,让它变得公平吗?请同学到前面展示他变公平的做法。(同学的做法可能有二种:一是在3支铅笔的笔筒中拿出1支,放到1支铅笔的笔筒中;二是把3个笔筒中的铅笔都拿出来,再平均分,放到3个笔筒里。)师相机介绍移多补少法和求出总数再平均分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比一比(求平均数)。
设计意图:为求平均数做出铺垫,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求平均数的方法。
2 探究新知
活动一:投篮比赛
2.1 昨天我们班男女生选出两队投篮高手进行了一场投篮比赛,你们想知道比赛结果吗?①课件出示男女生各4名,1分钟投篮比赛统计图。通过看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然后问你们认为谁赢了?学生汇报结果,说过程。师总结并板书:人数相同,比总数。②课件出示男生4名,女生5名,投篮比赛结果。师:这回女生的总数多,女生赢了。(原来赢队的同学肯定会认为这样比较不公平。)师:为什么比较总数不公平?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当参赛两队的队员数量不同时,怎样比较才算公平?(生讨论,寻找公平的比较方法——平均数。)③怎样求每队投篮的平均数。两组的人数不等是这一场的特殊情况,那我们还以总数的多少来决定胜负公不公平?那怎么样评判才公平呢?请同学们大胆地发表意见……方法一:移多补少的方法。指出:把投得多的队员的球移给投得少的队员,最后大家变得同样多。方法二:计算的方法。A:平均每人投球的个数还可以用计算的方法算出来。要求女队平均每人投了几个球,想一想,怎么算?谁来说说怎么算?生汇报。(师板书)相机点拨:括号里算出来的表示什么?所以,列综合算式时小括号不能丢掉。除以几表示什么意思?得到的是什么?平均每人投球几个也就是这个小组投球的平均数。用总数除以人数就得到小组投球的平均数。板书:总数÷总人数=平均数。B:其他同学能试着算出男队平均每人投几个球吗?指名汇报。④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师:男队投球的平均数是6个,是不是每个队员都投6个?师:那怎么变成6个了呢?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2.2 小結。现在我们学习了2种求平均数的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简便?(当数字比较小或者接近的时候我们用移多补少法比较简便,当数字比较大或者复杂的时候用计算的方法比较简便。)
设计意图:结合书上的具体的情境,并让学生在课间以游戏的形式做此投篮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具体方法,突破重点。
活动二:说一说。生活中,有关平均数的信息还有很多很多,根据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安排、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同学们想一想、找一找我们生活中有关平均数的信息。
2.2.1 课件出示:老师在校医那里了解到我们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35厘米。
2.2.2 学生介绍他们课下收集到的有关平均数的信息。
2.2.3 师课件出示自己收集到的更多的有关平均数的信息。①具统计在2000年时,我校教师的平均年龄为42岁;今年统计结果我校教师的平均年龄为35岁。你能说一说平均年龄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吗?②老师还收集到我市平均每天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为7人,教育学生每天上学、放学都要注意交通安全。说一说是不是每天都有7人死亡呢?(有时多于7人,有时少于7人。)③出示西南干旱地区图片,出示我们平均每人每天的用水量约为88千克,干旱地区平均每人每天用水量约为3千克,教育学生要节约每一滴水。④结合玉树地震捐款情况,进行献爱心教育。并出示各班级捐款统计表,算一算平均每班捐款的钱数。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有学以致用、循规蹈矩的能力,并增进对平均数的理解,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思想上的教育,一举两得。
3 拓展练习
3.1 小熊冷饮店又该进冰糕了,本周小熊进多少冰糕合适呢?出示小熊前三周卖出冰糕情况统计图:①你能帮它解决吗?②学生根据统计图各抒已见,只要理由是充分的就要给予肯定。
3.2 最近,我们学校举行了“新苗杯”校园小歌手大奖赛,这张统计表(显示)里记录了1,2,3号小选手的成绩。仔细观察这些数据,不用计算,请同学们先来估计一下三位选手的平均得分大约各是多少分?完成表格,并排出名次。
3.3 游泳故事。上周老师就遇到了一个问题,同学们能帮我解决吗?老师不会游泳,有一次朋友邀请我到鹤鸣湖游泳,池边的警示牌显示:平均水深是1.3米,我的身高是1.58米,我直接跳下去会不会有危险?学生讨论,汇报想法。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习题中得到锻炼,接受不同的教育,懂得更多的平均数知识,让课堂也更活跃。
4 谈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谈感受,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作业设计:调查本班学生期中考试数学成绩,并算一算平均成绩是多少。
板书设计:比一比(求平均数)
人数相同:比总数
人数不同:比平均数移多补少法:把多的移给少的计算法:总数÷人数=平均数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目标是: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根据这个目标,我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设计和组织教学的:①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让求平均数变得轻松一些,我设计了一个较简单的游戏——为得100分的同学发奖品,制造出矛盾后,学生很轻松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后面的学习做出铺垫。②课件出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通过投篮比赛情境学习平均数知识。有了上面的经验,学生很容易解决这个问题,在这里重点要讲的就是平均数的意义。我是这样解决的,问:是不是男队每个同学都投了6个球?那怎么变成6个的?以此来说明平均数是代表整个队伍平均投篮水平的,有的同学投的要比6个多,有的同学投的要比6个少。③让生活的问题数学化。课堂中,我让学生先说一说自己收集到的有关平均数的信息,然后我再把和他们生活悉悉相关的一些事例拿出来说一说,让他们觉得原来平均数这么有用啊!让他们愿意学、有兴趣要学。④前面有了那么多关于平均数的知识,再来做一些拓展练习,我想这样会对他们有帮助,能开发他们的发散思维。比如说:游泳故事就让我找到了惊喜,学生很容易说出了平均水深并不代表每个地方的水深都是1.3米,而有的地方水深要超过1.3米,有的地方水深要小于1.3米,所以老师跳下去是有危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