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盛宴(二)

来源 :财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shgrandp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结构到解构:法国20世纪思想主潮》是法国历史学家弗朗索瓦·多斯一部学术史作,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到法兰西科学院,在这些激烈的思想碰击的战场上,将结构主义在六十年代前后的兴盛、分裂、衰落娓娓道来。
  解构主义 超结构主义 德里达
  作者多斯将风起云涌的六十年代的法国思想界描述的活灵活现,特别是在著名的1968年前后。本书下卷就名为《解构主义篇》,就是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到法兰西科学院,在这些激烈的思想碰击的战场上,将结构主义在六十年代前后的兴盛、分裂、衰落娓娓道来。
  结构主义与德里达(超结构主义)
  1967年,媒介已经把结构主义宣扬的沸沸扬扬,美国哲学界要“引进”法国结构主义的时候,德里达已宣称“结构主义之死”,那实际上已经是结构主义激进化、解构主义的“散播”和“回溯”时代的开始。德里达无疑是应被列入其中的最引人注目的一位思想家。
  德里达最初的工作是从现象学开始的,他甚至可以说是一位现象学家。他的第一本著作就是介绍胡塞尔的《几何学起源》。德里达不同于萨特等人只关注经历、感知意识等,而是首先关注在内在观察水平上的对象性、科学问题。这就更多地偏向于胡塞尔的德国传统之中。德里达首先是要从几何对象提出的谜出发追问现象学的最终基础。 胡塞尔的这些思想吸引了德里达,他特别关注作为胡塞尔公理的界限,以及被称作为现象学直观“原则的原则”的界限。由此,德里达继续对胡塞尔论及符号、语言、文字的著作进行探讨。在《声音与现象》中,他对胡塞尔现象学进行了激进的改造。
  在《声音与现象》,德里达就是从语言问题为始研究胡塞尔的现象学。他认为,在提出“符号”一词的两种意义之间的纯粹“现象学”的区分之前,或毋宁说在认识这种区分、在成为一种简单描述的要求中指出这种区分之前,胡塞尔提出了一种先于文字的现象学还原:胡塞尔切断一切被构成的知,他强调源于形而上学。心理学或自然科学的先假定的必要的不在场。一方面,胡塞尔而不得不从始至终地把所有清晰的沉思与一般的语言本质区分开来。 德里达认为,胡塞尔从来没有提出超越逻辑的问题,也没有使现象学语言与普通语言完全决裂。另一方面,德里达认为,胡塞尔只是在理性方面对语言感兴趣,踏实从目的因的普遍性逻辑出发,以传统的方式规定了语言的本质。而这种目的因是作为在场的存在的目的因。语言就可以说是在场与不在场这个游戏的中项,它首先是能够把生命与理想性统一起来的东西。德里达正是由此发展深化了胡氏的有关理论。在他看来,我们永远不是面对存在在场,而总是面对归于另一个表象的一个表象,而这个过程总是无限的。我们是关闭于印迹之中,没有真理,没有根源,也没有上帝。正如胡塞尔所说:“一切都是这样开始的:一个在我们面前发出声音的名字会让我们想到德累斯顿的画廊和 我们最近一次在那里的参观:我们信步穿行在一个个大厅之中,我们在泰尼埃的一幅表现一个油画画廊的画前面驻步不前。此外,我们假定这个画廊里的画又表现一些画,这些画又使人看到一些可以明白的含义。”德里达认为,没有任何东西先于上述处境。没有任何东西把这处境悬搁起来。它并不象胡塞尔希望的那样包括在一些直观或一些表现之中。若大白天展览,在画廊之外,我们就不会得到任何感知、也肯定不会有默契,有的只是表象的表象,游荡的符号的偏移。
  德里达曾经深深地被胡塞尔的"原则的原则"所吸引。他对胡塞尔现象学的深入分析研究,又使他得出更进一步的结论,引出了差异的观念。他认为,最根本的原则不是"我=我"样式的同一性,而是一种差异,因而就是与其他东西的关系。经验论想要从根源上得到纯异质的思想是一个梦想。纯粹思想实际是纯粹差异的思想。所以说是梦想,是因为梦在白天就破灭,而纯粹的思想在语言发出声音的时候就破灭了。从某种意义上讲,德里达还是忠于现象学的。但他认为应该超越现象学,或者说应该把现象学激进化以把它从意向性中解放出来。人们要把它从形而上学的界限中挣脱出来,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这个意向,这就是在场的形而上学。
  解构主义
  所谓的后现代主义者们其实与法国结构主义、符号学有不可分开的联系,激进的结构主义发展了海德格尔思想中的摧毁性的一面。从这个倾向上讲,应该称德里达为“后结构主义主义者”。实际上,德里达是第一个对结构主义持有保留态度的人。然而,他从事的结构主义的工作又使结构主义继续深入发展。德里达的解构工作首先借助社会科学语言创造作品。 德里达的解构就是一种战略,这种战略因此既是结构主义的,又是反结构主义。既意味着破坏,又意味着建设。
  解构的概念针对的是理论上的专制,这个概念是在结构主义思潮在法国十分走红的时候设想出来的。这个概念意味着一种对某种结构进行解构以使其骨架显现出来的方式。解构看重的是差异和重复,而不是對立和矛盾。因此,德里达用的是deconstruction(解构),而不是destruction(摧毁)。
  解构---结构主义的、又是反结构主义的:首先,人们拆解一座建筑,一种伪装。德里达希望以此让人“从一切都木已成舟”的观念中解脱出来,以便结构、神经显现出来。与此同时显现出来的是不能解释任何东西的形式结构的不稳定性,从解构这个词的一般意义上讲,它不是中心,不是原则,不是推力,甚至不是事件的规律。
  这样的解构因此不能归结于一种方法(简单的还原),也不能归结为一种分析。如前所说,解构就是要颠覆以逻辑为中心的话语,没有任何一部分的句子成分是偶然的,在一开始,无论是阅读还是说话,甚至历史事件的发生,一切都各在其位,而在读过几页书之后,或经历某些错乱之后,由于一种令人生畏的质疑,对思想来讲,一切都不再是可寓居的了。
  德里达的解构的实行,说到底是针对西方传统文化的同一思想,在原初文字中,从来就没有同一,有的只是差异。但在原初文字中又不存在着矛盾、对立,而存在着重复与意义的延缓。正如德里达所说,任何本文都是双重的本文,总有两个本文同在一起:两个本文,两只手,两种眼光同在一起又同时是分开的。这第一个本文,就是传统解释所坚持的本文:它是在在场的统治下写成的,并且是为意义、理性、真理服务的。而第二种本文---是与第一种不同的、但又是同一个---是传统阅读永远不能识别的本文。然而,传统阅读接受的第一种本文包含在者发出向着第二种本文的符号的缝隙与印迹。所以,在两种本文中,任何综合都是不可能的,没有任何的融合。因为后者并非前者的反面,而只是前者稍许位移的相似物。这样,德里达主张阅读总本文,这要求的就是一种双重的科学,它能使本文的欺骗性显示出来。
  德里达向人们指出一种看世界的观点,这种观点既不属于哲学反思(对存在的思考),也不属于科学思想(科学家不说明本文,只参考可感直观揭示的真实),也不属于逻辑。真理的观念是受抨击的,因为,我们投身的是一个符号的世界,也可以说,这个世界没有起始,但却奔向死亡。在这个世界中,每个人都有一个肯定的结束。德里达的思想代表了法国激进的反传统的倾向,也可说是西方人文化自我批判意识的最激进的代表。因此在西方产生极大凡响,他的思想极具吸引力。但是,德里达的思想也受到许多责难和抨击,比如许多人指责他的著作文字艰深、难以理解,有人批评他的观点过于武断,例如对他所谓的非拼音文字中国文字的评论,例如他对逻各斯中心的批评......但无论如何,德里达的冲击是值得人们注意的。
  其实本书的封面就是一幅有趣的漫画,在画中,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罗兰·巴尔特、米歇尔·福柯以及雅克·德里达裹着草裙,戴着脚镯,如野人一般围坐在热带的林荫下。这幅漫画后来有了一个标题,叫做《结构主义者的午宴》。所以,结构主义在那个时代,真的是群英荟萃。而且只有斯特劳斯一人不加拒绝地接受了“结构主义”的称号,其余四人却把这个名号看作是对自己思想自由的侵犯而排斥,所以很难给其余很多思想家定位。“结构主义”其实是超越了语言学的限制而扩展到整个人文科学领域。
  此外,法国思想家在写作时,似乎已预先在自己与读者之间,预留了“阐释者”这个位置。他们的哲学,哪怕讨论最简单的家庭或者爱情这类问题,感觉都不是写给普通读者的,而是写给未来的阐释者。所以,写作能力差也好,故意晦涩也好,寻找猎奇主题也好,读他们的书都实在令人热爱和厌恶,这都是因为可阐释性太强。
  [1](法)弗朗索瓦·多斯.《从结构到解构》.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05
  [2](英)约翰·斯特洛克.《结构主义以来:从列维·斯特劳斯到德里达》.辽宁教育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1998
  [3]李燕.《解构:一种肯定性的思考——析德里达解构主义哲学观》.《长沙大学学报》2007.01
其他文献
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其中女大学生就业尤其困难,就业过程中普遍存在歧视问题,本文从此现象入手,分析造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旨在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就业 女大学生 性别歧视  在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女大学生就业率与就业满意度都低于男大学生,女大学生就业难作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已经备受关注。  先来谈一下女性毕业生就业歧视的具体表现。  首先,就业机会不平等。
期刊
以涟水县城居民为研究对象,对涟水县城的社区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涟水县城社区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匮乏并且分布不合理、社区开展集体体育活动频率少、经费来源少、参与锻炼人群中老年人居多。对此,提出以下建议: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市民参与其中;拓宽社区体育经费来源渠道,增加社区体育场地与设施的投入;加快社区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健全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等。  涟水县城 社区体育 发展 对
期刊
随着逐年增加的高校毕业生人数以及世界经济不景气、全国经济增速放缓,高校毕业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每年都有一部分学生在拿到毕业证时还没有找到工作岗位,而且这个数字在逐年增加。做好这些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工作关系到学生和家长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更是每个高校待完善的一项重要课题。文章通过以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运输学院离校未就业学生职业指导为例,概述了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
期刊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市场竞争越发加剧,市场营销随着市场的变化,出现了很多新形态,体验营销作为一种新型的营销方式,受到了顾客的喜爱,任何营销方式都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策略,本文对体验营销的策略做了一点研究,希望能对其他学者能提供一点参考。  体验营销 策略研究 互动营销;  体验营销的概念  体验营销是指企业根据消费者的特点,结合产品的“卖点”,通过营销活动,让消费者参与产品的体验,感受产品的好处,在体
期刊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征途上,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模仿作为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催化剂,在一定程度上能和创新相互转化。其中,引起模仿创新的方式主要有三个—技术扩散、人力资源流动和学习创新效应,并在分析影响南北模仿创新能力的因素的基础上,分析了对模仿创新的一些政策的实施对南北联动的影响,为中国企业从模仿转向创新的发展进行展望。  模仿 创新 南北联动 经济增长  随着我国加快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动
期刊
在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建设中,重视风险防控建设,有利于稳定资金供应渠道,打造高质量的基础设施建设质量服务体系。强化投融资平台的开发,重点要从平台稳定性基本建设出发,丰富投融资的渠道,增加资金供给的总量。在基础设施建设活动中,负责人需要改善投资机制,保障城市建设活动顺利开展。本文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平台稳定性维护出发,提出几点有利于防控投融资平台结构风险的可行性建议。  城市基础 金融投资  
期刊
泊松分布作为比较常用的一种分布,它的用处较为广泛。并且P(X
期刊
羁押必要性审查是修改后刑事诉讼法新增加的内容,这是我国刑事司法更加重视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权的表现。本文对某基层检察机关羁押必要性审查工作进行研究后发现,目前羁押必要性审查工作还存在着审查标准重合、案源受限、审查主体权属争议、外部参与性不高等发展瓶颈,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羁押必要性审查  制約瓶颈 人权保障  羁押必要性审查是修改后刑事诉讼法新增加的内容,其改变了以往“一押到底
期刊
目前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集中体现为学生能力的欠缺和能力发展的不均衡。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密切关注市场需求,以能力培养为突破口,按照知识经济发展趋势和工商管理教育的发展规律,进行改革与创新。  工商管理 创新型人才 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把与之有关的若干要素加以有机组合而成的一种系统结构,是可供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在教学活
期刊
送礼习俗的起源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并且遵循一定的规律与原则发展至今。礼俗在人们的生活中充当着不同的角色,具有多种功能。送礼行为已经深入到中国社会的每个角落并愈演愈烈。然而在石城县出现了与大多数送礼行为不同的不送礼金的民俗现象。本文第一、二部分是查阅学者们的研究知识探讨了中国礼俗的起源、发展及其遵循的原则与所起的作用,了解到人们送礼习俗的形成背景,第三部分是基于无规则访谈法和观察法掌握一手资料,对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