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教育作为现代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越來越为人们所重视;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课程也随之不断创新、完善;在推进音乐教育全面开展的过程中,取得了怎样的成绩、存在哪些问题、面临什么样的挑战,一直是音乐教育工作者们不断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当代;音乐教育;音乐性;教师;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在我国,随着音乐教育工作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对孩子进行全方位的音乐教育;伴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我们取得了很多新的成果,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一系列新的问题、矛盾也随之出现:音乐审美简单停留在视觉享受的层面,忽略听觉感悟;教师水平良莠不齐,教师素质结构存在问题;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严重脱节等。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艺术教学经验,对当代音乐教育做了以下探讨:
一、音乐教育中音乐性的重要性
音乐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音乐本身就是用声音传递内容、表达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而对声音的反应,则是我们每一个人本能的体现。在婴幼儿时期,一些复杂的声响、明快的节奏、和谐的旋律、高亢的曲调都会使幼儿产生情绪的变化,这是每个发育正常的人对外界刺激所表现出的本能的生理反应。所以,人们对声音的感知力是与生俱来的,这就需要我们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做到遵循这种本能,将我们对声音的生理反应以另一种意识形态表现出来——即培养学生将听觉感受转化为情感交流;再结合音乐作品本身的创作背景等知识点,完成对音乐作品全方位的解读。将聆听作为培养的重点目标、弱化个人讲解的部分,以学生本人为认知主体,是我们在音乐教育中应当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不要将教师个人的情感体验和感受直接以语言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通过自身感受的表达最终实现认同。通过自身情感体验获得认同感,这种让学生自己体验感受的过程,就是逐步培养其审美能力的过程,也能充分体现音乐性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
二、音乐教育中教师素养的重要性
作为音乐教育的授课主体,教师的专业素养及个人素养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个人魅力、专业素养和人文情怀,是引领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产生认同、达成共鸣从而实现教学目的重要因素。不同的授课教师为学生呈现的课堂氛围和学习环境有很大的差别,最终达到的教学成果也有明显的差距。因此,国家对音乐教育从业者的培训与考核,直接影响着音乐教育的发展前景。近年来,随着艺术类专业考试的大热,国内艺术教育从业者人数越来越多,我们也面临着教师队伍良莠不齐的局面。规范教师队伍、培养专业素养与个人修养双高的教育人才,是音乐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教育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认知过程,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传递使学生的身心得以发展。音乐教育作为一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人文学科,教师如何将自身的感悟结合个人魅力以实现最大程度的共鸣,是这门学科最终能否实现其宗旨的根本所在。
三、音乐教育中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培养学生审美体验的课程,在学习过程中挖掘提高学生的感受力是我们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而不论是语言的直接传授还是视觉听觉的的感官体验,都是授课教师通过自身的理解将固有的情感体验传递给学生,学生很难做到情感的共鸣,也就很难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音乐作品所要传达的情感。在生活中,我们所获得的情感体验和认知,往往是通过自身的经历而获得,每一次情感的产生都源于个人在生活中的真是体验;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们从实践活动中获得更加真实的情感体验,是发展音乐教育多样性的必然趋势。
曾有国外留学归来的老师探讨,在异国学习的过程中,每当听到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音乐时,都会觉得格外亲切;这种因外在现实情况而造成的情感共鸣正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想要营造的效果。当我们身处一种特定的情景时,由自身经历而产生的情感,会让我们的感觉更加真实。对比同类型的感情认知,认同感也会更强。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音乐作品类型,为学生营造相应的实践体验环境,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自身的情感体验,授课教师再结合作品背景进行讲解说明,这种将自身的情感认知与原作品的情感表达互相交流的过程,可以使学生充分认知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认同感大大提升,也能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四、结束语
音乐教育是推进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不断创新、改革课程内容、重视学生的个体化差异,是我们未来教学过程中所要面对的重大挑战。当代音乐教育已经不再是简单复制音乐知识的机械式教学模式,对学生情感认知及审美的培养才是课程开展的最终目的。因此,逐步完善课程改革,重点培养授课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个人修养,更好地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将实践与理论完美融合,是当代音乐教育长远发展的重要目标。
参考文献
[1]李莹.如何凸显音乐课堂中的音乐性[J].神州旬刊,2012.
[2]陈娜.教师人格对音乐教育的影响[J].青年文学家,2011.
[3]王冬梅.当代音乐教育的研究与思考[J].大众文艺,2012.
作者简介:张少宇,包头师范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
【关键词】当代;音乐教育;音乐性;教师;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在我国,随着音乐教育工作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对孩子进行全方位的音乐教育;伴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我们取得了很多新的成果,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一系列新的问题、矛盾也随之出现:音乐审美简单停留在视觉享受的层面,忽略听觉感悟;教师水平良莠不齐,教师素质结构存在问题;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严重脱节等。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艺术教学经验,对当代音乐教育做了以下探讨:
一、音乐教育中音乐性的重要性
音乐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音乐本身就是用声音传递内容、表达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而对声音的反应,则是我们每一个人本能的体现。在婴幼儿时期,一些复杂的声响、明快的节奏、和谐的旋律、高亢的曲调都会使幼儿产生情绪的变化,这是每个发育正常的人对外界刺激所表现出的本能的生理反应。所以,人们对声音的感知力是与生俱来的,这就需要我们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做到遵循这种本能,将我们对声音的生理反应以另一种意识形态表现出来——即培养学生将听觉感受转化为情感交流;再结合音乐作品本身的创作背景等知识点,完成对音乐作品全方位的解读。将聆听作为培养的重点目标、弱化个人讲解的部分,以学生本人为认知主体,是我们在音乐教育中应当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不要将教师个人的情感体验和感受直接以语言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通过自身感受的表达最终实现认同。通过自身情感体验获得认同感,这种让学生自己体验感受的过程,就是逐步培养其审美能力的过程,也能充分体现音乐性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
二、音乐教育中教师素养的重要性
作为音乐教育的授课主体,教师的专业素养及个人素养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个人魅力、专业素养和人文情怀,是引领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产生认同、达成共鸣从而实现教学目的重要因素。不同的授课教师为学生呈现的课堂氛围和学习环境有很大的差别,最终达到的教学成果也有明显的差距。因此,国家对音乐教育从业者的培训与考核,直接影响着音乐教育的发展前景。近年来,随着艺术类专业考试的大热,国内艺术教育从业者人数越来越多,我们也面临着教师队伍良莠不齐的局面。规范教师队伍、培养专业素养与个人修养双高的教育人才,是音乐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教育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认知过程,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传递使学生的身心得以发展。音乐教育作为一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人文学科,教师如何将自身的感悟结合个人魅力以实现最大程度的共鸣,是这门学科最终能否实现其宗旨的根本所在。
三、音乐教育中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培养学生审美体验的课程,在学习过程中挖掘提高学生的感受力是我们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而不论是语言的直接传授还是视觉听觉的的感官体验,都是授课教师通过自身的理解将固有的情感体验传递给学生,学生很难做到情感的共鸣,也就很难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音乐作品所要传达的情感。在生活中,我们所获得的情感体验和认知,往往是通过自身的经历而获得,每一次情感的产生都源于个人在生活中的真是体验;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们从实践活动中获得更加真实的情感体验,是发展音乐教育多样性的必然趋势。
曾有国外留学归来的老师探讨,在异国学习的过程中,每当听到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音乐时,都会觉得格外亲切;这种因外在现实情况而造成的情感共鸣正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想要营造的效果。当我们身处一种特定的情景时,由自身经历而产生的情感,会让我们的感觉更加真实。对比同类型的感情认知,认同感也会更强。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音乐作品类型,为学生营造相应的实践体验环境,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自身的情感体验,授课教师再结合作品背景进行讲解说明,这种将自身的情感认知与原作品的情感表达互相交流的过程,可以使学生充分认知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认同感大大提升,也能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四、结束语
音乐教育是推进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不断创新、改革课程内容、重视学生的个体化差异,是我们未来教学过程中所要面对的重大挑战。当代音乐教育已经不再是简单复制音乐知识的机械式教学模式,对学生情感认知及审美的培养才是课程开展的最终目的。因此,逐步完善课程改革,重点培养授课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个人修养,更好地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将实践与理论完美融合,是当代音乐教育长远发展的重要目标。
参考文献
[1]李莹.如何凸显音乐课堂中的音乐性[J].神州旬刊,2012.
[2]陈娜.教师人格对音乐教育的影响[J].青年文学家,2011.
[3]王冬梅.当代音乐教育的研究与思考[J].大众文艺,2012.
作者简介:张少宇,包头师范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