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研究恶性肿瘤患者中眩晕疾病的分布特征及规律,探讨并分析肿瘤患者眩晕的常见病因,减少临床误诊及漏诊,为进一步提高肿瘤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质量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采用普查方法,调查2020年3月至2020年9月就诊于我院肿瘤科的1 273例患者,共收集124例眩晕的肿瘤患者,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及体征、辅助检查分析明确眩晕病因,并分析疾病特征及规律。结果:肿瘤患者的眩晕
【基金项目】
: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科研课题计划(编号:20194Y026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恶性肿瘤患者中眩晕疾病的分布特征及规律,探讨并分析肿瘤患者眩晕的常见病因,减少临床误诊及漏诊,为进一步提高肿瘤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质量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采用普查方法,调查2020年3月至2020年9月就诊于我院肿瘤科的1 273例患者,共收集124例眩晕的肿瘤患者,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及体征、辅助检查分析明确眩晕病因,并分析疾病特征及规律。结果:肿瘤患者的眩晕患病率为9.7%,高于一般人群中眩晕的患病率,且在各个年龄段均可能发生,女性略多于男性,周围性眩晕占25.8%,其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占16.9%,中枢性眩晕占32.3%(其中脑转移所致眩晕占29%),精神性眩晕占21.8%,与接受抗肿瘤治疗相关眩晕占18.5%,其他少见病因占1.6%。结论:肿瘤患者的眩晕患病率高于一般人群,在肿瘤患者中,眩晕最常见病因是脑转移,其后依次是精神性眩晕、肿瘤治疗相关性眩晕及BPPV。
其他文献
氢能能量密度高,且燃烧产物清洁,是当代极具潜力的可再生清洁能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通过多种渠道制备氢能,其中以可再生电力驱动的电解水制氢技术受到国家大力支持和发展,因为该方法制备的氢气纯度高达99%,具有副产物无污染,反应原料丰富等优势。但是其工业化发展仍受到经济效益低、装置寿命短、能源转化效率不充分等因素的阻碍。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是发展高效低廉的电化学析氢催化剂。迄今为止研究较多的非贵金属
目的:探究针灸结合穴位贴敷对脑动脉供血不足型眩晕患者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60例脑动脉供血不足型眩晕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予以倍他司汀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灸结合穴位贴敷干预。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左侧椎动脉血流速度(LVA)、右侧椎动脉血流速度(RVA)、基底动脉血流速度(BA)、平均血流速度(Vm)]、中医症候积
<正>眩晕是指在没有自身运动时出现的主观运动错觉,即患者错误地感觉到本人或周围环境正在移动,典型者伴有旋转感[1]。眩晕本身不是一种疾病,而是各类不同疾病的症状。内耳、前庭核以及两者之间任何位点上影响前庭通路的病变均可导致眩晕。通常将眩晕的病因分为三类,即周围性、中枢性和系统性。当眩晕的主要病因位于内耳或前庭神经时称为周围性眩晕,也称耳源性眩晕。由脑干、小脑病变导致的眩晕称为中枢性眩晕。而系统性病
氢能具有环保、来源丰富和高能量密度等优点,被认为是一种可以替代化石能源和实现碳中和的能源载体,并且以清洁可再生能源为动力的电解水制氢技术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迄今为止,贵金属催化剂因其独特的物化性质被广泛用于电催化水分解,但是贵金属的稀缺性和高成本阻碍了这类催化剂的大规模应用。为此,通过设计合适的组成、结构、形貌可以降低贵金属用量和提高原子利用率,并且合理利用表界面调控手段可以增加活性位点数量和提高
<正>颈性眩晕是由于各种因素直接或间接压迫椎动脉,或刺激周围交感神经引起椎动脉管腔变狭窄,造成前庭迷路缺血,出现头晕、视物旋转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1]。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工作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发生率呈上升趋势[2]。现将近年来中药治疗颈性眩晕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当代社会,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迅猛。天线是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重要器件之一。其中,天线的有效性和效率可决定通信系统的容量。天线设计领域非常基础且功能多样,该研究领域包括许多设计因素,如天线结构、天线类型与拓扑结构等等。微带馈电贴片天线由于其简单紧凑的设计、低廉的成本、几何结构的平面化以及易与其它无线设备集成等优点,被认为是很好的选择,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然而,微带贴片天线除了具有上述优势外,还存在着
目的:系统评价针刀联合各种中药内服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为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决策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等国内外中英文数据库,搜索针刀联合中药治疗颈性眩晕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1年9月30日。逐层筛选纳入文献,按纳入文献提取数据后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从多成分-靶点-通路的角度来探讨银杏叶抗眩晕的作用机制,为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检索筛选银杏叶的活性成分及靶点,利用GeneCards、DisGeNET、DRUGBANK筛选得到眩晕的相关靶点,取两者交集靶点;利用STRING11.0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关系,通过Cytoscape3.8.0软件绘制PPI网络图,MCODE插件分析银
双极膜是一类特殊结构的离子交换膜,它由一张阳膜层、一张阴膜层以及两膜层间的界面催化层层叠而成。双极膜界面层特殊的水解离现象使双极膜在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市场,如酸碱生产、资源回收、食品加工等。近年来,双极膜因其具有调控pH化学环境变化的能力,在环境保护、能源存储与转化等领域得到广泛研究和关注。然而,目前发表的双极膜受限于水解离电压高、膜层结合力差以及催化剂泄露等问题无法实现大规划工业化应用。本论
相比于传统的商用石墨负极(372 mAh g-1),锂金属负极拥有其十倍的比容量(3860 mAhg-1),是支持未来更高能量密度锂电池体系最有希望的负极候选材料之一。然而,实现基于金属锂负极的锂金属电池商业化应用,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例如,金属锂在电化学沉积时,表面生长的锂枝晶极易刺穿隔膜引起内短路,严重影响了锂金属电池的安全性;此外,在循环过程中,锂金属巨大体积变化会导致剧烈的界面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