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体育游戏是以促进身体健康为目的,它是以特有的内容、情节、形式、规则及要求为特征的一种有组织的体育活动。本文主要对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进行论述,兼及体育游戏的特点、组织教学和注意事项,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体育游戏 初中学生 课堂教学
初中生的年龄一般在11岁-16岁之间。从人的生理发展看,这一时期正好处于青春发育期,是人发育的第二次“生长高峰”,是儿童向成人的过渡期。这一时期的初中生正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与随意性错综复杂的矛盾时期。作为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主要目的和任务的初中体育教学,是离不开游戏的。游戏给人以身心两方面的享受,游戏满足人的自由活动的需要。游戏早在人类社会初期就作为教育和体育的手段,人们借助游戏对自己的后代进行教育、传授各种社会活动的经验。游戏,对于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不可缺少的启蒙课。在人的生命历程中,游戏是第一位教师和伙伴。人类接触世界、了解世界乃至把握世界的开端往往是从游戏开始。游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如原始社会末期的鄂温克儿童经常进行的“打熊游戏”、“打游戏”等,正是鄂温克人游猎生活的反映。现代儿童乐园里那些大型的电动游戏、电子游戏等,则是现
代信息社会科学技技术新发展的反映。
一、体育游戏的概念及相关理论
在英语中,Play、Sport、Game都有游戏的意思。按词的基本原意与通常的汉译法,Play意谓“娱乐”, Sport意谓“竞技”, Game意指“游戏”。因此,现实中的很多体育教材从本质上来说都是游戏。体育游戏是在游戏发展过程中派生出来的一个分支。它融体力发展、智力发展、身心娱乐为一体,既是游戏的组成部分,又与体育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早期的游戏行为与今日的竞技运动在发展上有密切的联系。绝大部分竞技运动项目多源于民间游戏,在流传的体育游戏的基础上经过进一步的总结综合。重新设计,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发展成为今天这种具有自己内在规律和特点的竞技运动。日本教育社会学家管原礼在1984年的著作中登载的体育价值观类型模式图,指出了构成体育价值的四种主要取向,其中之一是游戏主义的体育观:重视体育的满足、享受价值。
二、体育游戏的特点
体育游戏具有自身的特点,如趣味性、普及性、公正性、竞争性、科学性、群从性、娱乐性、智能性和知识性等。体育游戏的易行性为体育设施差的学校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体育游戏是在快乐的气氛中进行竞争,在竞争中体验愉悦,提高中枢神经的兴奋性。采用此种形式教学,学生不会感到枯燥和厌倦,这也符合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因而深受学生的欢迎。体育游戏内容广泛,所有的体育运动项目都可以成为体育游戏的内容。而且场地器材可多可少,简单易行,便于普及和开展。
同时体育游戏具有一定的情节和竞赛因素,富有思想性、生活性和直观性,形式生动活泼,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之一,因而是体育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
三、体育游戏对促进课堂教学的作用。
1.能使学生提高上课质量
以问题带动兴趣,以兴趣解决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种方法、一种手段。针对不同的教材要采取不同的方式,也就是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接受教育这一种手段,而不是强制性的、命令的方式,使学生必须去服从的形式。在教学中多采用游戏的形式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以游戏、比赛等活动为手段进一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使学生在体育课中常置于“高期望—高表现—高期望”的良性循环中,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激发,在积极的思维和活动中,让学生身体得到了锻炼,同时也使头脑得到了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
2.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和提高兴奋性
学生学习一个动作,对于一般学生来说需要多次重复,而并不是练习一两次就能掌握。正是由于这种必然的掌握动作的规律,从而使学生感到枯燥和单调,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下降,最后影响了整堂课的练习密度和强度,最终达不到预定要求。此时如果穿插一些体育游戏,把一些运动技术寓于游戏中,那么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通过体育游戏,刺激了学生的神经系统,提高了学生的兴奋性,一定程度上也调整了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运用体育游戏既避免了学生厌倦情绪的出现,同时又有利于运动技术的掌握,既然有这种两全其美的方法,又何乐而不为呢!
四、选择体育游戏的原则
体育游戏是初中体育教学的一种辅助性手段,运用体育游戏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初中阶段是青少年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可塑性大;男女运动能力有了一定的差别;容易疲劳也容易恢复;具有求知欲强、活泼好动、争强好胜等特点。因此,在游戏教学中要注意针对性。初中男生喜爱勇敢行为和攻守性动作,以对抗性强、竞争激烈的游戏为适合;女生则喜欢节奏明快、韵律性强、柔软协调富有美感的动作,以动作简单、竞争比较平和或有舞蹈动作、音乐伴奏的游戏为合适。因此,正确选择体育游戏的原则就是为教学内容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决不能为游戏而游戏。
五、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在初中游戏中,要加强安全教育,采取必要措施,防止伤害事故的产生。因此,在活动中,学生经常处在跑动、躲闪、追击对抗运动中,容易出现滑倒碰撞等,同时学生在游戏练习中,情绪高昂,兴奋不易疲劳、易发生伤害事故,教师应预先分析不安全因素,并尽可能提前排除隐患及时调整练习节奏与运动负荷,课前还应检查器材平整场地等。
六、重视思想教育品德的培养
现在的初中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在性格上或多或少存在着孤僻、不和群。体育游戏是一
项集体性比较强的运动项目。需要他们在互相帮助、互相支持、互相配合的条件下完成的。那么在体育教学中,每个学生都要为达到共同的目标而团结协作。因此在游戏中要极力克服以我为中心的倾向,提倡在协调配合的情况下去完成任务。倡导把个人的成功融于集体的成
功之中,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精神,责任感和荣誉感,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目的。
七、小结
体育游戏是学生的“良师”,是体育老师的“益友”。有了它,一个枯燥的练习可以变得津津有味,一个沉闷的教学可以生气盎然,体育游戏还能为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供驰骋的空间。我们呼唤有更多的体育游戏“回”到孩子们的身边,走进我们的体育课堂,我们期待对体育游戏的研究能为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方法论,并助体育的素质教育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刘福林.体育游戏[M].大连出版社,1993.
[2]蔡锡元,李淑芳等.体育游戏[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3]李明强.中外体育游戏精粹[M].人民體育出版社,1999.
[4]李开唐.学生喜欢的课是好课——一位教研员心中的好课标准[J].中国学校体育,2004, (4):71-72.
[5]体育理论.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
(作者单位:重庆市第一中学)
【关键词】体育游戏 初中学生 课堂教学
初中生的年龄一般在11岁-16岁之间。从人的生理发展看,这一时期正好处于青春发育期,是人发育的第二次“生长高峰”,是儿童向成人的过渡期。这一时期的初中生正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与随意性错综复杂的矛盾时期。作为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主要目的和任务的初中体育教学,是离不开游戏的。游戏给人以身心两方面的享受,游戏满足人的自由活动的需要。游戏早在人类社会初期就作为教育和体育的手段,人们借助游戏对自己的后代进行教育、传授各种社会活动的经验。游戏,对于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不可缺少的启蒙课。在人的生命历程中,游戏是第一位教师和伙伴。人类接触世界、了解世界乃至把握世界的开端往往是从游戏开始。游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如原始社会末期的鄂温克儿童经常进行的“打熊游戏”、“打游戏”等,正是鄂温克人游猎生活的反映。现代儿童乐园里那些大型的电动游戏、电子游戏等,则是现
代信息社会科学技技术新发展的反映。
一、体育游戏的概念及相关理论
在英语中,Play、Sport、Game都有游戏的意思。按词的基本原意与通常的汉译法,Play意谓“娱乐”, Sport意谓“竞技”, Game意指“游戏”。因此,现实中的很多体育教材从本质上来说都是游戏。体育游戏是在游戏发展过程中派生出来的一个分支。它融体力发展、智力发展、身心娱乐为一体,既是游戏的组成部分,又与体育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早期的游戏行为与今日的竞技运动在发展上有密切的联系。绝大部分竞技运动项目多源于民间游戏,在流传的体育游戏的基础上经过进一步的总结综合。重新设计,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发展成为今天这种具有自己内在规律和特点的竞技运动。日本教育社会学家管原礼在1984年的著作中登载的体育价值观类型模式图,指出了构成体育价值的四种主要取向,其中之一是游戏主义的体育观:重视体育的满足、享受价值。
二、体育游戏的特点
体育游戏具有自身的特点,如趣味性、普及性、公正性、竞争性、科学性、群从性、娱乐性、智能性和知识性等。体育游戏的易行性为体育设施差的学校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体育游戏是在快乐的气氛中进行竞争,在竞争中体验愉悦,提高中枢神经的兴奋性。采用此种形式教学,学生不会感到枯燥和厌倦,这也符合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因而深受学生的欢迎。体育游戏内容广泛,所有的体育运动项目都可以成为体育游戏的内容。而且场地器材可多可少,简单易行,便于普及和开展。
同时体育游戏具有一定的情节和竞赛因素,富有思想性、生活性和直观性,形式生动活泼,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之一,因而是体育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
三、体育游戏对促进课堂教学的作用。
1.能使学生提高上课质量
以问题带动兴趣,以兴趣解决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种方法、一种手段。针对不同的教材要采取不同的方式,也就是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接受教育这一种手段,而不是强制性的、命令的方式,使学生必须去服从的形式。在教学中多采用游戏的形式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以游戏、比赛等活动为手段进一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使学生在体育课中常置于“高期望—高表现—高期望”的良性循环中,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激发,在积极的思维和活动中,让学生身体得到了锻炼,同时也使头脑得到了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
2.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和提高兴奋性
学生学习一个动作,对于一般学生来说需要多次重复,而并不是练习一两次就能掌握。正是由于这种必然的掌握动作的规律,从而使学生感到枯燥和单调,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下降,最后影响了整堂课的练习密度和强度,最终达不到预定要求。此时如果穿插一些体育游戏,把一些运动技术寓于游戏中,那么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通过体育游戏,刺激了学生的神经系统,提高了学生的兴奋性,一定程度上也调整了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运用体育游戏既避免了学生厌倦情绪的出现,同时又有利于运动技术的掌握,既然有这种两全其美的方法,又何乐而不为呢!
四、选择体育游戏的原则
体育游戏是初中体育教学的一种辅助性手段,运用体育游戏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初中阶段是青少年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可塑性大;男女运动能力有了一定的差别;容易疲劳也容易恢复;具有求知欲强、活泼好动、争强好胜等特点。因此,在游戏教学中要注意针对性。初中男生喜爱勇敢行为和攻守性动作,以对抗性强、竞争激烈的游戏为适合;女生则喜欢节奏明快、韵律性强、柔软协调富有美感的动作,以动作简单、竞争比较平和或有舞蹈动作、音乐伴奏的游戏为合适。因此,正确选择体育游戏的原则就是为教学内容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决不能为游戏而游戏。
五、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在初中游戏中,要加强安全教育,采取必要措施,防止伤害事故的产生。因此,在活动中,学生经常处在跑动、躲闪、追击对抗运动中,容易出现滑倒碰撞等,同时学生在游戏练习中,情绪高昂,兴奋不易疲劳、易发生伤害事故,教师应预先分析不安全因素,并尽可能提前排除隐患及时调整练习节奏与运动负荷,课前还应检查器材平整场地等。
六、重视思想教育品德的培养
现在的初中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在性格上或多或少存在着孤僻、不和群。体育游戏是一
项集体性比较强的运动项目。需要他们在互相帮助、互相支持、互相配合的条件下完成的。那么在体育教学中,每个学生都要为达到共同的目标而团结协作。因此在游戏中要极力克服以我为中心的倾向,提倡在协调配合的情况下去完成任务。倡导把个人的成功融于集体的成
功之中,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精神,责任感和荣誉感,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目的。
七、小结
体育游戏是学生的“良师”,是体育老师的“益友”。有了它,一个枯燥的练习可以变得津津有味,一个沉闷的教学可以生气盎然,体育游戏还能为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供驰骋的空间。我们呼唤有更多的体育游戏“回”到孩子们的身边,走进我们的体育课堂,我们期待对体育游戏的研究能为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方法论,并助体育的素质教育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刘福林.体育游戏[M].大连出版社,1993.
[2]蔡锡元,李淑芳等.体育游戏[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3]李明强.中外体育游戏精粹[M].人民體育出版社,1999.
[4]李开唐.学生喜欢的课是好课——一位教研员心中的好课标准[J].中国学校体育,2004, (4):71-72.
[5]体育理论.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
(作者单位:重庆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