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桂东县清泉镇要按照“建大基地、育大龙头、兴大产业、占大市场”的发展思路,把茶叶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带动产业转型、农民增收、乡村振兴。
关键词:清泉;茶叶;发展
清泉镇位于湖南省桂东县东北部,井冈山南端,距桂东县城37公里,距井冈山80公里,总面积65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其中畲族民族村1个)1个社区,73个村民小组,共2478户、1.08万人。
清泉镇自然条件和生态气候十分适宜茶叶生长,广大群众历来有种植茶叶的习惯和传统,产茶的历史可追溯至明代末期,铜锣村玲珑组就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玲珑茶”的源产地。近年来,清泉镇党委、政府做活“茶”字文章,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现全镇茶叶基地规模达到5.1万亩,可采摘茶园3.2万亩,万亩茶叶观光园初具雏形,逐步形成了集茶叶种植、采摘、生产、销售、观光、旅游、休闲为一体的产业链条,茶叶产业的富民效应日益凸显。有1700余户、7700余人参与茶叶产业,占总人口的70%,年产干茶600吨,产值1.6亿元,带动7000余茶农脱贫致富,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双赢”。近年以来,投入100多万元,对镇区的特色建筑和街区主干道进行了亮化,新装展现茶产业特色路灯197盏,新安装轮廓灯5000多米,城镇品位明显提升。但是目前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值得研究。
一、茶叶产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生产管理粗放。尽管茶叶种植面积大幅增加,但目前大部分基地都是以家庭种植为主,较为分散,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不高。生产技术落后,茶农科技培训少,茶园管理不够到位,施肥、种植、采摘等环节基本依赖手工,机械化率基本为零,人力成本大,生产效率低。土地流转难,给茶叶集中连片开发带来一定难度,不利于茶叶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二是生产设备落后。茶叶生产大多以个体经营为主,分散在千家万户,生产加工技术相对落后,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全镇现有316台加工机械,这些设备性能差、耗能大,特别是缺乏名优茶制作设备,生产的茶叶品质难以上档次。
三是茶叶品种单一。茶叶生产大部分仍然是依靠传统手工制作,产品主要以绿茶、红茶为主,品种单一,品牌杂乱,茶叶生产理念、技术和产品开发的创新力度不够,在红茶、黑茶、茶食品、茶饮料、茶保健品等综合开发,以及茶具开发、茶文化打造等方面都较欠缺,鲜茶叶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茶叶产业的经济效益有待进一步提升。
四是营销网络不全。营销水平偏低,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营销体系和销售网络,茶产品都是企业和个体老板自行销售,销路不宽、渠道不畅。而且因收购、销售网点不健全,鲜茶叶和成品茶每年总有一部分被外地茶商、知名茶企业收购,稍作加工处理后被贴牌高价出售,影响了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
五是品牌效应不强。清泉种植茶叶虽然历史悠久,玲珑茶自1980年以来曾荣获湖南省优质名茶、农牧渔业部优质产品奖亚太博览会金奖等大奖。但奖项归奖项,由于缺乏持续和大规模的广告宣传,目前其名气仅仅束缚在郴州和湖南部分地方,在全国范围内,其名气、声誉与龙井、碧螺春、大红袍、普洱等茶叶品牌相比远远不及。
二、加快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擴大规模,做大茶叶产业
全市现有茶园5.1万亩,为了做强茶叶产业,今后一时期,宜茶则茶,按照区域布局,推进低山缓坡的林地、土地流转,发展规模化良种茶园,不断增强区域特色。即至2020年,新增茶园1万亩,茶园总面积达6.1万亩。增强区域特色。
(二)示范带动,优化改造,大力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
加强示范带动作用。加强六井脑、大地、同心等7家茶叶合作社的建设,强化示范园区、示范基地建设,不断增强示范辐射能力。
加快老茶园改造。运用改植、台割等多种形式,推进老茶园改造,每年计划改造老茶园1000亩。加快名优良种推广。加强无性系良种母本园和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积极引进、繁育、推广龙井43、龙井长叶、迎霜、乌牛早、浙农82系、安吉白茶等名优茶树品种,使茶园良种覆盖率提高到80%以上。
(三)龙头引导,优化布局,扎实推进茶厂标准化建设
进一步优化茶厂布局。按照茶叶发展规划和基地建设计划,进一步完善茶叶加工厂的区域布局,优化茶类结构,形成区域特色,走特色茶叶之路。积极引导、鼓励工商资本参与茶厂的优化改造,引导企业改建、新建茶叶加工厂20家,淘汰一批初制茶厂和家庭作坊式加工厂,逐步实现“茶厂布局合理化、加工环境美观化、加工设备机械化、茶叶品质标准化”。
(四)提升品质,强化监管,全面提高清泉茶叶质量安全水平
(1)实施标准化生产。进一步完善茶叶生产标准,全面推进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引导、扶持基地、产品开展绿色认证工作,逐步实现全市茶叶生产基地、产品全部符合无公害生产标准化要求。
(2)加强茶园投入品的监管。进一步健全监管网络,帮助企业建立台账制度和田间管理档案,实施茶叶生产的全程质量监管。
(3)提高茶园机械化装备水平。针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茶叶产业用工成本成倍提高的实际,积极实施农机补贴政策,鼓励茶叶生产企业推广应用植保机械、修割机械、采摘机械及茶园喷滴溉、大棚等现代设施,提高茶园机械化装备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与经济效益。
(4)加强行业自律。要充分发挥茶叶产业协会与合作社的行业自律作用,健全各项制度,建设诚信体系。
(五)创牌树牌,做强品牌,不断提高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
(1)发展专业合作社。要按照“区域化布局、基地化生产、专业化分工”的要求,加强玲玲王、蓝老爹龙头企业建设。因地制宜发展以生产鲜叶为主的茶叶专业合作社,建立“龙头企业或示范茶厂+合作社”组织形式,合作社负责生产鲜叶,龙头企业或示范茶厂负责加工、营销,做到利益共享,分险共担,做强品牌,做大产业。
(2)加强品牌推介。一是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多种媒体,强化品牌宣传,不断提高知名度。二是积极组织参加农博会、茶博会的展示展销与名优茶评比活动,引导企业到国内各中城市设立专卖店或直销窗口,不断开拓市场。三是结合农家乐、乡村旅游等,举办茶事茶文化活动,做强茶叶品牌。
作者简介:朱昌龙,湖南郴州人,本科,中学高级教师。
关键词:清泉;茶叶;发展
清泉镇位于湖南省桂东县东北部,井冈山南端,距桂东县城37公里,距井冈山80公里,总面积65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其中畲族民族村1个)1个社区,73个村民小组,共2478户、1.08万人。
清泉镇自然条件和生态气候十分适宜茶叶生长,广大群众历来有种植茶叶的习惯和传统,产茶的历史可追溯至明代末期,铜锣村玲珑组就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玲珑茶”的源产地。近年来,清泉镇党委、政府做活“茶”字文章,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现全镇茶叶基地规模达到5.1万亩,可采摘茶园3.2万亩,万亩茶叶观光园初具雏形,逐步形成了集茶叶种植、采摘、生产、销售、观光、旅游、休闲为一体的产业链条,茶叶产业的富民效应日益凸显。有1700余户、7700余人参与茶叶产业,占总人口的70%,年产干茶600吨,产值1.6亿元,带动7000余茶农脱贫致富,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双赢”。近年以来,投入100多万元,对镇区的特色建筑和街区主干道进行了亮化,新装展现茶产业特色路灯197盏,新安装轮廓灯5000多米,城镇品位明显提升。但是目前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值得研究。
一、茶叶产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生产管理粗放。尽管茶叶种植面积大幅增加,但目前大部分基地都是以家庭种植为主,较为分散,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不高。生产技术落后,茶农科技培训少,茶园管理不够到位,施肥、种植、采摘等环节基本依赖手工,机械化率基本为零,人力成本大,生产效率低。土地流转难,给茶叶集中连片开发带来一定难度,不利于茶叶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二是生产设备落后。茶叶生产大多以个体经营为主,分散在千家万户,生产加工技术相对落后,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全镇现有316台加工机械,这些设备性能差、耗能大,特别是缺乏名优茶制作设备,生产的茶叶品质难以上档次。
三是茶叶品种单一。茶叶生产大部分仍然是依靠传统手工制作,产品主要以绿茶、红茶为主,品种单一,品牌杂乱,茶叶生产理念、技术和产品开发的创新力度不够,在红茶、黑茶、茶食品、茶饮料、茶保健品等综合开发,以及茶具开发、茶文化打造等方面都较欠缺,鲜茶叶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茶叶产业的经济效益有待进一步提升。
四是营销网络不全。营销水平偏低,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营销体系和销售网络,茶产品都是企业和个体老板自行销售,销路不宽、渠道不畅。而且因收购、销售网点不健全,鲜茶叶和成品茶每年总有一部分被外地茶商、知名茶企业收购,稍作加工处理后被贴牌高价出售,影响了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
五是品牌效应不强。清泉种植茶叶虽然历史悠久,玲珑茶自1980年以来曾荣获湖南省优质名茶、农牧渔业部优质产品奖亚太博览会金奖等大奖。但奖项归奖项,由于缺乏持续和大规模的广告宣传,目前其名气仅仅束缚在郴州和湖南部分地方,在全国范围内,其名气、声誉与龙井、碧螺春、大红袍、普洱等茶叶品牌相比远远不及。
二、加快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擴大规模,做大茶叶产业
全市现有茶园5.1万亩,为了做强茶叶产业,今后一时期,宜茶则茶,按照区域布局,推进低山缓坡的林地、土地流转,发展规模化良种茶园,不断增强区域特色。即至2020年,新增茶园1万亩,茶园总面积达6.1万亩。增强区域特色。
(二)示范带动,优化改造,大力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
加强示范带动作用。加强六井脑、大地、同心等7家茶叶合作社的建设,强化示范园区、示范基地建设,不断增强示范辐射能力。
加快老茶园改造。运用改植、台割等多种形式,推进老茶园改造,每年计划改造老茶园1000亩。加快名优良种推广。加强无性系良种母本园和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积极引进、繁育、推广龙井43、龙井长叶、迎霜、乌牛早、浙农82系、安吉白茶等名优茶树品种,使茶园良种覆盖率提高到80%以上。
(三)龙头引导,优化布局,扎实推进茶厂标准化建设
进一步优化茶厂布局。按照茶叶发展规划和基地建设计划,进一步完善茶叶加工厂的区域布局,优化茶类结构,形成区域特色,走特色茶叶之路。积极引导、鼓励工商资本参与茶厂的优化改造,引导企业改建、新建茶叶加工厂20家,淘汰一批初制茶厂和家庭作坊式加工厂,逐步实现“茶厂布局合理化、加工环境美观化、加工设备机械化、茶叶品质标准化”。
(四)提升品质,强化监管,全面提高清泉茶叶质量安全水平
(1)实施标准化生产。进一步完善茶叶生产标准,全面推进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引导、扶持基地、产品开展绿色认证工作,逐步实现全市茶叶生产基地、产品全部符合无公害生产标准化要求。
(2)加强茶园投入品的监管。进一步健全监管网络,帮助企业建立台账制度和田间管理档案,实施茶叶生产的全程质量监管。
(3)提高茶园机械化装备水平。针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茶叶产业用工成本成倍提高的实际,积极实施农机补贴政策,鼓励茶叶生产企业推广应用植保机械、修割机械、采摘机械及茶园喷滴溉、大棚等现代设施,提高茶园机械化装备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与经济效益。
(4)加强行业自律。要充分发挥茶叶产业协会与合作社的行业自律作用,健全各项制度,建设诚信体系。
(五)创牌树牌,做强品牌,不断提高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
(1)发展专业合作社。要按照“区域化布局、基地化生产、专业化分工”的要求,加强玲玲王、蓝老爹龙头企业建设。因地制宜发展以生产鲜叶为主的茶叶专业合作社,建立“龙头企业或示范茶厂+合作社”组织形式,合作社负责生产鲜叶,龙头企业或示范茶厂负责加工、营销,做到利益共享,分险共担,做强品牌,做大产业。
(2)加强品牌推介。一是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多种媒体,强化品牌宣传,不断提高知名度。二是积极组织参加农博会、茶博会的展示展销与名优茶评比活动,引导企业到国内各中城市设立专卖店或直销窗口,不断开拓市场。三是结合农家乐、乡村旅游等,举办茶事茶文化活动,做强茶叶品牌。
作者简介:朱昌龙,湖南郴州人,本科,中学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