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动画片的创作中最先提倡的就是原创性,而我国曾经形成过“中国流派”的国家,现在在动画原创上处于劣势地位,而在目前国际化的市场面前要想取胜,寻求原创性势在必行。在原创问题上,中国的动画短片可以从中国意境中寻找出路进行探索。
关键词:动画短片、传统书画、原创
改革开放后,东西方文化的相互交流,使得日美动画片登陆中国,并占领了大部分的中国市场。中国动画短片出现屏弃传统,全盘西化的现象。这使得中国动画短片渐渐失去了自己原有的意境和内涵。寻找原创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民族资源,中国传统书画具有强烈的民族个性和地域特色,融入了东方哲学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把中国传统书画意境带入到动画短片中去,会使动画短片具有浓郁的东方特色。因此,可以把中国意境作为的动画短片创作基础。
一、从中国艺术意境结构的特点上找出路
动画短片的创作者应该把短片的精神气韵传达给我们,以唤起我们情绪的共鸣。这是中国艺术的最高目的和最高理想。创作动画短片作品即是“抒发自己的观念”——“写意”。创作者在进行之前,心里已经有了明确的想法。这个想法指导着短片变为现实。动画短片具有生命力,是因为它表达的观念具有生命力。这就像阅读一首美妙机智的短诗,话讲完了,韵味还在,言有尽而意无穷。“道”、“舞”、“空白”是中国艺术结构的特点,我国动画短片追求原创从中国艺术意境结构的特点上找出路是最便捷的方法。因为它是中国统书画的精神——“玄的心灵状态”的详细表述。东方绘画的基础在哲学的灵魂。“用线条消解面,用无色消解五色,用神消解形,用虚表消解实有,用意境消解意色,用景物消解情思,用妙消解美。”中国动画短片创作者应该把这种传统书画技巧 “意在笔先,画尽意在”应用到创作中去。中国人是暗示艺术的行家里手,讲究“适可而止”,能够带来“回味”,这种“空灵”的效果表达出生动的形象。
如动画短片《潘天寿》中就应用了“道”、“舞”和“空白”。《潘天寿》融手绘、三维、水墨等多种动画技法于一体,极具中国传统与现代的艺术性及欣赏性。并在拓展动画的教学方式以及科研创作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这是一部给成人观看的动画片。动画是人对时代游乐和休闲的需求,适应人的漫不经心的存在方式,對成人化的动画的欣赏代表着中国人的内心正越来越放松。
二、追求中国传统书画意境并不一定非要用中国传统书画为表现方法
在动画片诞生和发展的初期阶段,世界上所有国家制作动画片都采用绘画的方式。由于各国文化风格上的差异,使制作出的动画短片在绘画的艺术风格上各有特点。随着动画短片不断发展,更多的艺术形式被用做动画短片的制作。如:水墨艺术、布偶艺术、粘土艺术、剪纸艺术、皮影艺术、锦画艺术、泥偶艺术、电脑合成动画等等。
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是水墨画艺术、皮影艺术、剪纸艺术的故乡,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经过我国动画艺术家等人的不懈的努力,终于成功地将水墨艺术这个国粹搬上了动画的荧幕,这第一部水墨艺术动画片就是我们熟悉的《小蝌蚪找妈妈》。其他艺术形式的动画片在我国也有很好的体现,如:皮影艺术动画片《红军桥》、《狐狸打猎人》;布偶艺术动画片《狼来了》、;锦画艺术动画片《草人》;剪纸艺术动画片《蜗牛上天》;木偶艺术动画片《雕龙记》等等。在国外,反映各国文化风情的各种艺术形式的动画片也相继出现。
中国动画短片的原创重在中国意境的表达,但是,再手法上不一定非要用中国传统书画为表现方法。只要动画短片传达出中国的意境,有着原创精神就已经足够了。
三、中国意境不是靠简单的中国形式的道具能表达的
中国的意境并不是完全靠中国元素的堆积,虽然短片中一定会有中国元素,但是单单靠中国元素是无法诠释中国意境的。 1998年迪斯尼动画制作公司制作完成了动画片《花木兰》,在美国掀起了一股中国热,它的鲜明的东方风格吸引了许多西方观众的注意。
画面上的花木兰以及其他的所有人物,都长着地地道道的中国面孔,黑色的头发,黑色的眼睛,黄色的皮肤,与美国过去制作的动画片中的人物完全不一样。跟随在花木兰身边的一个小动物——一条红色的小龙,也与过去迪斯尼动画片里的各种小动物完全不同,这条小龙也是地道中国式的。还有片中展现出来的中国古代战争的宏伟场面,也与西方的战争场面不同。中国人重视家庭荣誉,认为个人应该报效国家的固有价值观念,在此片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样严肃的主题与迪斯尼过去热衷于逗趣的风格很不一样。总而言之,别具一格的花木兰故事,让美国人看着十分新鲜。不过,这部动画片的创作毕竟是出自美国人之手,它也给花木兰的故事添加了若干美国式的细节。这就是美国式的商业操作。而它这一次操作的主题,却是一个古老的传统中国故事。花木兰不是短片,但是用的是中国的元素。可这部片没有中国的意境,确切点说是有“境”没有“意”。当然它是一部成功的影院片,其实《花木兰》的视角就是用外国人的眼光看中国。
日本的动画中也会有很多的中国元素。不论何种文化,它都有着一定的渗透性,而这种渗透,通常又与这种文化本身存在的时间长短成正比。中国的文化应该是这世上流传时间最为长远的一种文化,他的渗透性之强足以超越如今的美国文化。中国作为与日本相邻近的国度,也同时是具有最相近的人文背景的国度,中国的文化自古以来就大大影响着日本,不论是大汉文化圈还是大唐文化圈,日本都名列其中。这一点,在日本的动画中也是显露无疑的。通常,在日本的动画中,中国文化要素大量的掺杂其中。在很多时候,在动漫这一文化载体出现的很多人文因素,已经很难分清究竟是中国的文化,还是日本本身固有的文化。但是不论如何,日本的动画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在西方看来它就是东方风格的代表,这是我们的悲哀,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
在现阶段发展动中国意境画短片,不只是从表现形式上,解决了动画短片发展原创这一问题;从观赏市场上,顺应观众的审美趋向;还从哲学内涵方向上,把动画短片上升到理性高度。另外,它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展现中国特有的哲学思想。不远的将来,我国的动画短片会在国际动画领域挣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参考文献:
[1] 宗白华.美从何处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2]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 [M]. 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
[3] 陈新荣,靳帆. 论新时代背景下动画剧本创作的民族化[J]. 电影文学,2012,10
(帮忙保留基金项目 谢谢)
备注:基金项目:青年人才项目(YETP1802)
关键词:动画短片、传统书画、原创
改革开放后,东西方文化的相互交流,使得日美动画片登陆中国,并占领了大部分的中国市场。中国动画短片出现屏弃传统,全盘西化的现象。这使得中国动画短片渐渐失去了自己原有的意境和内涵。寻找原创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民族资源,中国传统书画具有强烈的民族个性和地域特色,融入了东方哲学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把中国传统书画意境带入到动画短片中去,会使动画短片具有浓郁的东方特色。因此,可以把中国意境作为的动画短片创作基础。
一、从中国艺术意境结构的特点上找出路
动画短片的创作者应该把短片的精神气韵传达给我们,以唤起我们情绪的共鸣。这是中国艺术的最高目的和最高理想。创作动画短片作品即是“抒发自己的观念”——“写意”。创作者在进行之前,心里已经有了明确的想法。这个想法指导着短片变为现实。动画短片具有生命力,是因为它表达的观念具有生命力。这就像阅读一首美妙机智的短诗,话讲完了,韵味还在,言有尽而意无穷。“道”、“舞”、“空白”是中国艺术结构的特点,我国动画短片追求原创从中国艺术意境结构的特点上找出路是最便捷的方法。因为它是中国统书画的精神——“玄的心灵状态”的详细表述。东方绘画的基础在哲学的灵魂。“用线条消解面,用无色消解五色,用神消解形,用虚表消解实有,用意境消解意色,用景物消解情思,用妙消解美。”中国动画短片创作者应该把这种传统书画技巧 “意在笔先,画尽意在”应用到创作中去。中国人是暗示艺术的行家里手,讲究“适可而止”,能够带来“回味”,这种“空灵”的效果表达出生动的形象。
如动画短片《潘天寿》中就应用了“道”、“舞”和“空白”。《潘天寿》融手绘、三维、水墨等多种动画技法于一体,极具中国传统与现代的艺术性及欣赏性。并在拓展动画的教学方式以及科研创作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这是一部给成人观看的动画片。动画是人对时代游乐和休闲的需求,适应人的漫不经心的存在方式,對成人化的动画的欣赏代表着中国人的内心正越来越放松。
二、追求中国传统书画意境并不一定非要用中国传统书画为表现方法
在动画片诞生和发展的初期阶段,世界上所有国家制作动画片都采用绘画的方式。由于各国文化风格上的差异,使制作出的动画短片在绘画的艺术风格上各有特点。随着动画短片不断发展,更多的艺术形式被用做动画短片的制作。如:水墨艺术、布偶艺术、粘土艺术、剪纸艺术、皮影艺术、锦画艺术、泥偶艺术、电脑合成动画等等。
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是水墨画艺术、皮影艺术、剪纸艺术的故乡,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经过我国动画艺术家等人的不懈的努力,终于成功地将水墨艺术这个国粹搬上了动画的荧幕,这第一部水墨艺术动画片就是我们熟悉的《小蝌蚪找妈妈》。其他艺术形式的动画片在我国也有很好的体现,如:皮影艺术动画片《红军桥》、《狐狸打猎人》;布偶艺术动画片《狼来了》、;锦画艺术动画片《草人》;剪纸艺术动画片《蜗牛上天》;木偶艺术动画片《雕龙记》等等。在国外,反映各国文化风情的各种艺术形式的动画片也相继出现。
中国动画短片的原创重在中国意境的表达,但是,再手法上不一定非要用中国传统书画为表现方法。只要动画短片传达出中国的意境,有着原创精神就已经足够了。
三、中国意境不是靠简单的中国形式的道具能表达的
中国的意境并不是完全靠中国元素的堆积,虽然短片中一定会有中国元素,但是单单靠中国元素是无法诠释中国意境的。 1998年迪斯尼动画制作公司制作完成了动画片《花木兰》,在美国掀起了一股中国热,它的鲜明的东方风格吸引了许多西方观众的注意。
画面上的花木兰以及其他的所有人物,都长着地地道道的中国面孔,黑色的头发,黑色的眼睛,黄色的皮肤,与美国过去制作的动画片中的人物完全不一样。跟随在花木兰身边的一个小动物——一条红色的小龙,也与过去迪斯尼动画片里的各种小动物完全不同,这条小龙也是地道中国式的。还有片中展现出来的中国古代战争的宏伟场面,也与西方的战争场面不同。中国人重视家庭荣誉,认为个人应该报效国家的固有价值观念,在此片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样严肃的主题与迪斯尼过去热衷于逗趣的风格很不一样。总而言之,别具一格的花木兰故事,让美国人看着十分新鲜。不过,这部动画片的创作毕竟是出自美国人之手,它也给花木兰的故事添加了若干美国式的细节。这就是美国式的商业操作。而它这一次操作的主题,却是一个古老的传统中国故事。花木兰不是短片,但是用的是中国的元素。可这部片没有中国的意境,确切点说是有“境”没有“意”。当然它是一部成功的影院片,其实《花木兰》的视角就是用外国人的眼光看中国。
日本的动画中也会有很多的中国元素。不论何种文化,它都有着一定的渗透性,而这种渗透,通常又与这种文化本身存在的时间长短成正比。中国的文化应该是这世上流传时间最为长远的一种文化,他的渗透性之强足以超越如今的美国文化。中国作为与日本相邻近的国度,也同时是具有最相近的人文背景的国度,中国的文化自古以来就大大影响着日本,不论是大汉文化圈还是大唐文化圈,日本都名列其中。这一点,在日本的动画中也是显露无疑的。通常,在日本的动画中,中国文化要素大量的掺杂其中。在很多时候,在动漫这一文化载体出现的很多人文因素,已经很难分清究竟是中国的文化,还是日本本身固有的文化。但是不论如何,日本的动画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在西方看来它就是东方风格的代表,这是我们的悲哀,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
在现阶段发展动中国意境画短片,不只是从表现形式上,解决了动画短片发展原创这一问题;从观赏市场上,顺应观众的审美趋向;还从哲学内涵方向上,把动画短片上升到理性高度。另外,它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展现中国特有的哲学思想。不远的将来,我国的动画短片会在国际动画领域挣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参考文献:
[1] 宗白华.美从何处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2]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 [M]. 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
[3] 陈新荣,靳帆. 论新时代背景下动画剧本创作的民族化[J]. 电影文学,2012,10
(帮忙保留基金项目 谢谢)
备注:基金项目:青年人才项目(YETP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