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意识形态宣传的前沿阵地,要率先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旋律。先进典型作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之一,是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有力抓手。选树先进典型,通过发挥其范式效应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以点带面,才能有效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以及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目的。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先进典型 思想政治教育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离不开榜样示范的无穷力量,如何充分挖掘发挥先进典型的教育示范作用来促进个体价值观的实践层面养成,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
1 先进典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发挥作用的理论根基
如何通过先进典型的教育示范效应来加强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认同以及有效践行,首先要从理论基础,即从思想政治教育、伦理学、心理学等学科角度来进行分析。
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来看,先进典型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格化,代表了社会主义所倡导的宏观、主流的价值导向,先进典型的示范教育就是从微观层面探索研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实践创新。根据先进典型所具有的鲜明价值导向和具象实践特点,积极发挥激励引领作用,有利于在学生群体中营造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文化氛围,使个体层面的价值准则更好地转化为群体的行为标准,这既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理论内容,也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有效实践手段。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先进典型教育就是寻求一种心理认同。所谓认同是指“个体或群体在感情上、心理上趋同的过程”,只有被教育对象在情感上认可并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满足个体的社会化和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只有把高度抽象概括的24字价值准则转化成具体鲜活的人物或事迹,才更加容易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才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从伦理学角度来说,高校作为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塑造起着难以替代的作用。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社会公德的建构最终也须以个体的道德内化为基础,一切规范真正发挥效力最终都落脚于人的自觉。先进典型是公德教育和私德养成的结合点,要实现价值主体知、情、意、信、行的统一,就需要将宏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学生微观价值导向更好地融合在一起,让学生能够通过对先进典型的价值认同,自觉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的“失范”现象及原因分析
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都具有正确的价值倾向,他们在认知上都能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内涵有所了解,并在观念上认同遵守核心价值观,这说明多年来高校的道德教育取得了相当明显的效果。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不尽如人意的方面,青年学生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理论认知、价值认同和实践践行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偏差,存在道德“失范”现象。
例如,学生们普遍对爱国敬业的要求表达出了普遍的价值认同,但是在职业选择上却往往呈现出一定的功利主义、享乐主义倾向,就业趋向偏向大城市和发达地区,偏远地区、条件艰苦地区却少有人问津。这从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他们比较关注眼前的现实利益,而缺乏对集体的责任感对实现人生价值的思考;同时,大学生群体也面临着诚信危机的拷问,许多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尤其是在制作简历时弄虚作假,在面试时夸大其词,伪造在校获得奖项、编造在校担任职务等行为;此外,在集体的评优助困等涉及自身利益的环节中,部分学生多从个人的利益角度出发,出现拉票、作假等违背公平正义的行为。这些表现在行为层面上的取向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高校价值观教育的失范,在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过程中出现矛盾时,这种道德“失范”现象就会凸显出来。
究其原因,首先在于,大学生在外部面临着多元文化氛围和价值倾向的影响,从道德自律的角度来看也缺乏有力约束,他们常从自身利益出发思考问题,当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发生分歧,他们就会陷入应然和实然的冲突中;此外,虽然目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得到了国家和社会前所未有的重视,但目前的核心价值观建设教育着重从思想教育理论课和学生的日常行为准则的制定、舆论的宣传倡导等方面展开,往往缺乏与现实的结合而显得单一化和抽象化,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大学生具有较高的知识层次,对于他们来说记忆这24个字并了解其规范意义并不难,但他们却往往忽视了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的具体要求。注重所谓的道德原则、规范等的设立,而忽视学生日常的习惯养成,这样的教育方式导致了学生高知识技能和低道德水平形成了强烈的反差,面临理论与实践、认识与行为、公德与私德脱节的重大考验。
3 发挥先进典型效应,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目前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缺乏的并不是认知和宣传,而是微观层面的实践形式创新。先进典型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实践手段,需要在顶层设计、具体实施和长效跟踪等层面做到多管齐下,将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规范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文化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具体情境和实践案例去进行价值选择与评价,从而将核心价值观引领和微观价值导向更好地融合在一起,让学生能够通过对先进典型的价值认同和情感共鸣,激发学习和模仿的天性,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1 科学设计,完善工作机制
要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教育作用,首先要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确立好先进典型的选拔机制、流程和规范。一方面,要紧扣时代发展脉搏,根据大学生成长的周期规律和心理特征,注重构建多角度、多层次的先进典型案例,例如从教师队伍,学生群体、社会道德模范和行业精英等层次,从志愿服务、助人为乐、孝老爱亲、勤俭自强、创新创业等角度,选取各方面最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另一方面,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设计,如先进事迹报告会、达人秀评选等手段,集中凝聚和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诠释,调动全方位群体参与进来,努力营造弘扬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氛围,发挥润物细无声和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
3.2 贴近实际,讲好身边故事
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到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才能增强吸引力和感召力,因此选取先进典型也要注重鲜活性和直观性才能发挥作用。在先进典型的宣传教育过程中,我们发现典型距离学生越近、形象越具体,相较于其他组织和个人更易激发学生群体的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也往往更加具有说服力和实效性。让身边人讲述身边故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同学,由于经历相仿、互动频繁,这些存在于身边的鲜活生动的形象,他们的事迹和言行往往更加具有感染力,从而更好地发挥示范激励作用。例如,以身边的十佳学生代表、勤俭之星、援藏校友为典型案例,从他们的成长经历、价值选择和工作故事等进行持续跟踪,这些鲜活而饱满的和故事能够让学生感觉到榜样就在身边,产生一种“只要努力我也可以做到”的想法,从而有效地将日常表现、思想变化与价值观凝练相结合,增强对核心價值观的认同和践行。
3.3 加强宣传,打造长效机制
要促进公共道德观念转换为个体的道德行为准则,离不开长效的宣传机制。当今自媒体的时代背景造成了学生讯息来源的多样化,也造成了价值观的多元与多变,因此我们要占领网络宣传整地,以网站、微博、微信、论坛等为媒介全方位、多渠道加强对先进典型的宣传推广,通过故事化表达、网络化语言和形象化展示,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渗透入大学生的“网上生活”,打破原始单一的理论说教模式,增强吸引力,扩大影响力,逐步实现巩固和扩大典型教育示范效应的目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以先进典型教育为载体,使学生在其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熏陶与教育,坚定价值信念,把道德认知、情感与具体的践行结合起来,最终形成较强的自我控制力和行为驱动力,产生一种自觉将价值认识付诸行为的精神力量,主动、直面地接受核心价值观教育,才能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转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者和实践者,我们要善于选树典型,发挥典型作用,以点带面,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使高校真正成为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塑造青年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重要阵地。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先进典型 思想政治教育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离不开榜样示范的无穷力量,如何充分挖掘发挥先进典型的教育示范作用来促进个体价值观的实践层面养成,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
1 先进典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发挥作用的理论根基
如何通过先进典型的教育示范效应来加强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认同以及有效践行,首先要从理论基础,即从思想政治教育、伦理学、心理学等学科角度来进行分析。
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来看,先进典型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格化,代表了社会主义所倡导的宏观、主流的价值导向,先进典型的示范教育就是从微观层面探索研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实践创新。根据先进典型所具有的鲜明价值导向和具象实践特点,积极发挥激励引领作用,有利于在学生群体中营造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文化氛围,使个体层面的价值准则更好地转化为群体的行为标准,这既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理论内容,也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有效实践手段。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先进典型教育就是寻求一种心理认同。所谓认同是指“个体或群体在感情上、心理上趋同的过程”,只有被教育对象在情感上认可并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满足个体的社会化和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只有把高度抽象概括的24字价值准则转化成具体鲜活的人物或事迹,才更加容易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才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从伦理学角度来说,高校作为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塑造起着难以替代的作用。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社会公德的建构最终也须以个体的道德内化为基础,一切规范真正发挥效力最终都落脚于人的自觉。先进典型是公德教育和私德养成的结合点,要实现价值主体知、情、意、信、行的统一,就需要将宏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学生微观价值导向更好地融合在一起,让学生能够通过对先进典型的价值认同,自觉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的“失范”现象及原因分析
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都具有正确的价值倾向,他们在认知上都能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内涵有所了解,并在观念上认同遵守核心价值观,这说明多年来高校的道德教育取得了相当明显的效果。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不尽如人意的方面,青年学生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理论认知、价值认同和实践践行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偏差,存在道德“失范”现象。
例如,学生们普遍对爱国敬业的要求表达出了普遍的价值认同,但是在职业选择上却往往呈现出一定的功利主义、享乐主义倾向,就业趋向偏向大城市和发达地区,偏远地区、条件艰苦地区却少有人问津。这从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他们比较关注眼前的现实利益,而缺乏对集体的责任感对实现人生价值的思考;同时,大学生群体也面临着诚信危机的拷问,许多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尤其是在制作简历时弄虚作假,在面试时夸大其词,伪造在校获得奖项、编造在校担任职务等行为;此外,在集体的评优助困等涉及自身利益的环节中,部分学生多从个人的利益角度出发,出现拉票、作假等违背公平正义的行为。这些表现在行为层面上的取向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高校价值观教育的失范,在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过程中出现矛盾时,这种道德“失范”现象就会凸显出来。
究其原因,首先在于,大学生在外部面临着多元文化氛围和价值倾向的影响,从道德自律的角度来看也缺乏有力约束,他们常从自身利益出发思考问题,当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发生分歧,他们就会陷入应然和实然的冲突中;此外,虽然目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得到了国家和社会前所未有的重视,但目前的核心价值观建设教育着重从思想教育理论课和学生的日常行为准则的制定、舆论的宣传倡导等方面展开,往往缺乏与现实的结合而显得单一化和抽象化,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大学生具有较高的知识层次,对于他们来说记忆这24个字并了解其规范意义并不难,但他们却往往忽视了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的具体要求。注重所谓的道德原则、规范等的设立,而忽视学生日常的习惯养成,这样的教育方式导致了学生高知识技能和低道德水平形成了强烈的反差,面临理论与实践、认识与行为、公德与私德脱节的重大考验。
3 发挥先进典型效应,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目前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缺乏的并不是认知和宣传,而是微观层面的实践形式创新。先进典型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实践手段,需要在顶层设计、具体实施和长效跟踪等层面做到多管齐下,将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规范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文化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具体情境和实践案例去进行价值选择与评价,从而将核心价值观引领和微观价值导向更好地融合在一起,让学生能够通过对先进典型的价值认同和情感共鸣,激发学习和模仿的天性,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1 科学设计,完善工作机制
要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教育作用,首先要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确立好先进典型的选拔机制、流程和规范。一方面,要紧扣时代发展脉搏,根据大学生成长的周期规律和心理特征,注重构建多角度、多层次的先进典型案例,例如从教师队伍,学生群体、社会道德模范和行业精英等层次,从志愿服务、助人为乐、孝老爱亲、勤俭自强、创新创业等角度,选取各方面最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另一方面,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设计,如先进事迹报告会、达人秀评选等手段,集中凝聚和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诠释,调动全方位群体参与进来,努力营造弘扬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氛围,发挥润物细无声和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
3.2 贴近实际,讲好身边故事
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到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才能增强吸引力和感召力,因此选取先进典型也要注重鲜活性和直观性才能发挥作用。在先进典型的宣传教育过程中,我们发现典型距离学生越近、形象越具体,相较于其他组织和个人更易激发学生群体的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也往往更加具有说服力和实效性。让身边人讲述身边故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同学,由于经历相仿、互动频繁,这些存在于身边的鲜活生动的形象,他们的事迹和言行往往更加具有感染力,从而更好地发挥示范激励作用。例如,以身边的十佳学生代表、勤俭之星、援藏校友为典型案例,从他们的成长经历、价值选择和工作故事等进行持续跟踪,这些鲜活而饱满的和故事能够让学生感觉到榜样就在身边,产生一种“只要努力我也可以做到”的想法,从而有效地将日常表现、思想变化与价值观凝练相结合,增强对核心價值观的认同和践行。
3.3 加强宣传,打造长效机制
要促进公共道德观念转换为个体的道德行为准则,离不开长效的宣传机制。当今自媒体的时代背景造成了学生讯息来源的多样化,也造成了价值观的多元与多变,因此我们要占领网络宣传整地,以网站、微博、微信、论坛等为媒介全方位、多渠道加强对先进典型的宣传推广,通过故事化表达、网络化语言和形象化展示,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渗透入大学生的“网上生活”,打破原始单一的理论说教模式,增强吸引力,扩大影响力,逐步实现巩固和扩大典型教育示范效应的目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以先进典型教育为载体,使学生在其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熏陶与教育,坚定价值信念,把道德认知、情感与具体的践行结合起来,最终形成较强的自我控制力和行为驱动力,产生一种自觉将价值认识付诸行为的精神力量,主动、直面地接受核心价值观教育,才能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转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者和实践者,我们要善于选树典型,发挥典型作用,以点带面,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使高校真正成为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塑造青年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重要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