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为:饮食文化是地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元素。所以无论到哪里旅游,我除了观光赏景之外,还要尝一尝当地的传统美食和风味小吃。在西藏小驻期间,我对藏餐格外重视。
“藏餐”是西藏菜的统称,用料广泛,独具特色。藏民族在独特的居住环境和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饮食知识,形成了独特的烹饪技术和饮食文化。无论是从种类上,还是从营养价值上都为世人瞩目。
青稞酒,藏语叫做“羌”,是用青藏高原出产的一种主要粮食——青稞制成的。它是青藏人民最喜欢喝的酒,逢年过节、结婚、生孩子、迎送亲友,必不可少。青稞酒的特点:不上头、不口干、醒酒快、男女皆宜。酿造青稞酒无需复杂的程序。在藏区,几乎家家户户都能制。选出颗粒饱满、富有光泽的上等青稞,淘洗干净,用水浸泡一夜,再将其放在大平底锅中加水烧煮2 h,然后将煮熟的青稞捞出,晾去水气后,把发酵曲饼研成粉末均匀地撒上去并搅动,最后装进坛子,密封贮存。如果气温高,一两天即可取出饮用。这种饮料,便是青稞酒。
藏菜最大的特点是就地取材,突出高原特色。如荤菜多以牛、羊肉及其内脏为原始食材,素菜以高原出产的菌类、土豆、虫草以及高原特有的奶类制品为食材。烹饪方法也丝毫不逊内地,煎、炒、煮、炸、蒸、炖、凉调皆有。
在藏区,有几种美食是令老饕们垂涎三尺的。
“各夏卡察”——辣味头肉。这是一道用羊头肉为主要食材的美食。将绵羊头去毛洗净煮熟后,剔下头骨上的肉,切成小块或薄片,然后用调料拌匀即成。“各夏卡察”味道醇厚,香辣可口,吃起来毫无膻味儿。
“卓巴卡察”——辣味肚皮。高原盛产绵羊和牦牛,把羊肚、牛肚烀熟后,切成薄片,然后用多种调料混合煨3 h,便是“卓巴卡察”了。“卓巴卡察”辣而不膻,软而不绵,筋而不柴,嫩而不皮,吃起来还有一种“欲咽还休”的不舍感。在大昭寺附近的很多藏餐馆,都可以吃到“各夏卡察”“卓巴卡察”。
“鲁久扎玛”——油炸血肠。在拉萨市内一家名为“蒲巴仓”的餐馆内,我还吃到过一道有名的藏区美食:油炸血肠。西藏的血肠和内地的血肠是有所区别的。内地的血肠大多是以血灌肠,煮熟即切,是清一水的血和肠。藏区的血肠则是灌肠的血掺入了青稞片、肉末、碎油粒、面粉、盐、野山葱、茴香、胡椒、鸡蛋、食用油等,肠中物更为黏稠,更为丰富,煮出来的血肠味道更为独特,口感更多味,且切片也省事了许多。把切成小段儿的血肠“挂糊”油炸,便成了“鲁久扎玛”。油炸血肠切片码在盘中,颜色悦目,香气缕缕,吃起来耐嚼耐品,且回味悠长。在拉萨的“雪域餐厅”我吃过这道菜,是用羊肠做的血肠,手指粗细,寸把长,炸出来的血肠呈紫黑色。虽说“貌不惊人”,但吃起来口感却非常筋道而醇香,有一种吃“压缩混合菜”的味道。
“洛畏”——炒羊肺。这道菜的做法是:把盐、辣椒粉、花椒粉、野蒜、香油等各种调料调和成稀糊状的汁,然后灌进新鲜的羊肺之中,使之入滋入味。把羊肺烀至九分熟,捞出冷却后,切片,然后在油锅中爆炒即成。这道菜鲜嫩可口,风味独特,做法别具一格。码盘时,盘边常常摆些红萝卜丝,端上桌,给人一种“红日初升,其道大光”的喜感。
“庶扎”——炸排骨。把绵羊排骨剁成小块,拌和盐、大料、花椒粉等调料,然后挂上鸡蛋面粉“糊”,放入滚烫的酥油锅里,炸熟即成。“庶扎”色泽金黄,肉香骨脆,别说吃了,看了、闻了,就让人坐不住凳子了。
“色夏玛扎”——烤蘑菇。高原上出产各种菌类,这些菌类都富含各种营养元素。把新采的蘑菇洗净,抹上酥油和盐,然后放在火上烤。当酥油渗入蘑菇时,在蘑菇上面撒少许糌粑面,就可以入口了。烤蘑菇可以因地制宜,餐馆、野外、家中,均可以制作,味道清香鲜嫩,非常鲜美。尤其是一种叫作“松茸”的蘑菇,烤出来的味道更为鲜美。我在去纳木错的途中吃过两次,每次都让我大呼过瘾!
虫草是西藏的特产,具有滋补肺肾,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藏区人民据此食材开发出了许多高原美食,如虫草炖鸡、虫草焖肉、虫草煲土豆等。
西藏的美食序列中,还有一些“成员”不可忽视,那就是西藏地区特有的“高原零食”。一般来讲,“零食”是摆不到桌面的,但西藏的零食别具特色,食后令人难忘,有的甚至留下了终生的记忆。
“月”——炒青稞花。青稞是西藏的特产作物,把青稞粒淘洗后放入锅中翻炒,当青稞粒崩成花时,就成了“月”。我在西藏经常吃这种零食,其制法与内地的用沙子炒爆米花的做法基本相同。“月”香脆可口,越嚼越香。揣在衣兜里,随时嚼食,别有一番趣味。
“卡塞”——油酥点心。把面粉和好,揉成任何喜欢的形状,然后投入酥油锅中炸熟。这和内地做“江米条”类似。“卡塞”经酥油炸熟后,不仅金黄香脆,而且还可以作为礼物馈赠亲朋。过去,“卡塞”只是在年节“现身”,现在则成为藏区日常的零食了。
“退”——奶酪糕。是一种用奶渣、红糖、酥油混合制成的糕点。做法是:将干奶渣加水泡软,然后与新鲜的酥油和红糖揉制后,放进磨具中,做出各式糕点。“退”油香浓郁,甜而不腻,大人孩子都喜欢吃。
“青梅日布”——藏语谓之雪域人参果。是长生不老果的意思,内地俗称为“人参果”。人参果是一种富含糖、蛋白质、氨基酸及多种维生素的水果,食用后有生津润肺,提神滋补之特效。人参果亦可以入药,具有收敛止血、止咳利痰、抗肿瘤、强心作用,治诸种出血及下痢,亦有滋补之效。
人参果饭。也叫“卓玛折丝”,将人参果煮熟后,放在米饭上面,细细地撒些白糖,再均匀地淋上一勺滚烫的酥油汁,一份营养又好吃的人参果饭就做好了。人参果饭被藏族同胞视为一种吉祥的食物,人参果饭藏民只在婚礼、节日食之,以之待客,视为尊贵之意。在隆重的藏历新年,人参果饭会被盛在一个小巧精致的盛器内,供于佛龛前。
“藏餐”是西藏菜的统称,用料广泛,独具特色。藏民族在独特的居住环境和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饮食知识,形成了独特的烹饪技术和饮食文化。无论是从种类上,还是从营养价值上都为世人瞩目。
青稞酒,藏语叫做“羌”,是用青藏高原出产的一种主要粮食——青稞制成的。它是青藏人民最喜欢喝的酒,逢年过节、结婚、生孩子、迎送亲友,必不可少。青稞酒的特点:不上头、不口干、醒酒快、男女皆宜。酿造青稞酒无需复杂的程序。在藏区,几乎家家户户都能制。选出颗粒饱满、富有光泽的上等青稞,淘洗干净,用水浸泡一夜,再将其放在大平底锅中加水烧煮2 h,然后将煮熟的青稞捞出,晾去水气后,把发酵曲饼研成粉末均匀地撒上去并搅动,最后装进坛子,密封贮存。如果气温高,一两天即可取出饮用。这种饮料,便是青稞酒。
藏菜最大的特点是就地取材,突出高原特色。如荤菜多以牛、羊肉及其内脏为原始食材,素菜以高原出产的菌类、土豆、虫草以及高原特有的奶类制品为食材。烹饪方法也丝毫不逊内地,煎、炒、煮、炸、蒸、炖、凉调皆有。
在藏区,有几种美食是令老饕们垂涎三尺的。
“各夏卡察”——辣味头肉。这是一道用羊头肉为主要食材的美食。将绵羊头去毛洗净煮熟后,剔下头骨上的肉,切成小块或薄片,然后用调料拌匀即成。“各夏卡察”味道醇厚,香辣可口,吃起来毫无膻味儿。
“卓巴卡察”——辣味肚皮。高原盛产绵羊和牦牛,把羊肚、牛肚烀熟后,切成薄片,然后用多种调料混合煨3 h,便是“卓巴卡察”了。“卓巴卡察”辣而不膻,软而不绵,筋而不柴,嫩而不皮,吃起来还有一种“欲咽还休”的不舍感。在大昭寺附近的很多藏餐馆,都可以吃到“各夏卡察”“卓巴卡察”。
“鲁久扎玛”——油炸血肠。在拉萨市内一家名为“蒲巴仓”的餐馆内,我还吃到过一道有名的藏区美食:油炸血肠。西藏的血肠和内地的血肠是有所区别的。内地的血肠大多是以血灌肠,煮熟即切,是清一水的血和肠。藏区的血肠则是灌肠的血掺入了青稞片、肉末、碎油粒、面粉、盐、野山葱、茴香、胡椒、鸡蛋、食用油等,肠中物更为黏稠,更为丰富,煮出来的血肠味道更为独特,口感更多味,且切片也省事了许多。把切成小段儿的血肠“挂糊”油炸,便成了“鲁久扎玛”。油炸血肠切片码在盘中,颜色悦目,香气缕缕,吃起来耐嚼耐品,且回味悠长。在拉萨的“雪域餐厅”我吃过这道菜,是用羊肠做的血肠,手指粗细,寸把长,炸出来的血肠呈紫黑色。虽说“貌不惊人”,但吃起来口感却非常筋道而醇香,有一种吃“压缩混合菜”的味道。
“洛畏”——炒羊肺。这道菜的做法是:把盐、辣椒粉、花椒粉、野蒜、香油等各种调料调和成稀糊状的汁,然后灌进新鲜的羊肺之中,使之入滋入味。把羊肺烀至九分熟,捞出冷却后,切片,然后在油锅中爆炒即成。这道菜鲜嫩可口,风味独特,做法别具一格。码盘时,盘边常常摆些红萝卜丝,端上桌,给人一种“红日初升,其道大光”的喜感。
“庶扎”——炸排骨。把绵羊排骨剁成小块,拌和盐、大料、花椒粉等调料,然后挂上鸡蛋面粉“糊”,放入滚烫的酥油锅里,炸熟即成。“庶扎”色泽金黄,肉香骨脆,别说吃了,看了、闻了,就让人坐不住凳子了。
“色夏玛扎”——烤蘑菇。高原上出产各种菌类,这些菌类都富含各种营养元素。把新采的蘑菇洗净,抹上酥油和盐,然后放在火上烤。当酥油渗入蘑菇时,在蘑菇上面撒少许糌粑面,就可以入口了。烤蘑菇可以因地制宜,餐馆、野外、家中,均可以制作,味道清香鲜嫩,非常鲜美。尤其是一种叫作“松茸”的蘑菇,烤出来的味道更为鲜美。我在去纳木错的途中吃过两次,每次都让我大呼过瘾!
虫草是西藏的特产,具有滋补肺肾,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藏区人民据此食材开发出了许多高原美食,如虫草炖鸡、虫草焖肉、虫草煲土豆等。
西藏的美食序列中,还有一些“成员”不可忽视,那就是西藏地区特有的“高原零食”。一般来讲,“零食”是摆不到桌面的,但西藏的零食别具特色,食后令人难忘,有的甚至留下了终生的记忆。
“月”——炒青稞花。青稞是西藏的特产作物,把青稞粒淘洗后放入锅中翻炒,当青稞粒崩成花时,就成了“月”。我在西藏经常吃这种零食,其制法与内地的用沙子炒爆米花的做法基本相同。“月”香脆可口,越嚼越香。揣在衣兜里,随时嚼食,别有一番趣味。
“卡塞”——油酥点心。把面粉和好,揉成任何喜欢的形状,然后投入酥油锅中炸熟。这和内地做“江米条”类似。“卡塞”经酥油炸熟后,不仅金黄香脆,而且还可以作为礼物馈赠亲朋。过去,“卡塞”只是在年节“现身”,现在则成为藏区日常的零食了。
“退”——奶酪糕。是一种用奶渣、红糖、酥油混合制成的糕点。做法是:将干奶渣加水泡软,然后与新鲜的酥油和红糖揉制后,放进磨具中,做出各式糕点。“退”油香浓郁,甜而不腻,大人孩子都喜欢吃。
“青梅日布”——藏语谓之雪域人参果。是长生不老果的意思,内地俗称为“人参果”。人参果是一种富含糖、蛋白质、氨基酸及多种维生素的水果,食用后有生津润肺,提神滋补之特效。人参果亦可以入药,具有收敛止血、止咳利痰、抗肿瘤、强心作用,治诸种出血及下痢,亦有滋补之效。
人参果饭。也叫“卓玛折丝”,将人参果煮熟后,放在米饭上面,细细地撒些白糖,再均匀地淋上一勺滚烫的酥油汁,一份营养又好吃的人参果饭就做好了。人参果饭被藏族同胞视为一种吉祥的食物,人参果饭藏民只在婚礼、节日食之,以之待客,视为尊贵之意。在隆重的藏历新年,人参果饭会被盛在一个小巧精致的盛器内,供于佛龛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