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后进转化对象介绍
陆天来,学习态度差,上课不想听课,有时还公开在底下搞小动作或睡觉,但也有时会听课,会发言,属随便性格型。但有时感到学习的重要时,又能积极学习。但是持续时间不长,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好在他有一丝丝尊重老师的心,老师的好言相劝,他能点到为此。因此,我把他定性为思想素质还可以的后进生。
二、转化后进生的理论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后进生的教育在教育工作中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对他们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和技巧去做好转化工作,是教育工作者长期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三、转化过程
(一)、全面了解、有的放矢、灵活操控。我把它归纳为“望、闻、问、切”。1、所谓“望”就是观察。我日常细心的观察有助于了解他的长处和短处,这样,可利用其“闪光点”树立其信心。2、“闻”就是听。这里不但要听科任老师的评价,也要深入班级同学听其他学生之间的看法,更要洗耳供听,耐心听本人的述说。这才能了解他心灵深处的东西。
(二)、引导后进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后进生的独立思考习惯和空间。对于后进生来说,它们的学生兴趣处于一种被动状态。针对后进生的具体情况,我在讲课时因材施教,减少压力,他们自然也得心应手,由厌烦学习变成乐于学习,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培养后进生的独立思考习惯,课堂上多给他们发言的机会,让他们学会对老师所讲内容提出意见,也可以让他们就某一问题展开讨论,提出他们自己的看法,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哪怕只有点滴进步。
(三)、架起爱的桥梁,恢复后进生的心理平衡。
1、以人为本,付出师爱。作为一个教师,都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我们教育学生,首先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与学生才会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后进生更要放下架子亲近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
2、以生之助,友情感化。同学的帮助对一个后进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量有时胜过老师的力量。同学之间一旦建立起友谊的桥梁,他们之间就会无话不说。同学是学生的益友。让他感受同学对他的信任,感受到同学是自己的益友。让他感受到同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通过同学的教育、感染,促进了同学间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转化体会
(一)、转化工作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由于他在上一阶段表现很不错,因此,我对他的要求渐渐提高到和其他同学一样。可能由于我对他的期望值过高,他居然没有来上学。我立马到他家家访,问其原因,是作业没有完成,怕老师责备他,索性就不上学了。我马上就意识到我可能在教育过程中太心急了,这样反而达不到教育的效果,还会导致前面的努力白费。因此,我转变策略,对他旷课一事没有做过多的批评,而是肯定他前一阶段在学习上的进步,然后还赞扬他对于学习的态度有所转变,能正确认识到不做作业是不好的行为,这种行为是要受批评的,接着我在指出他旷课行为是更加不对的,是比不做作业更让老师感到寒心。我最后让他自己思考他的行为有哪些不足的地方,应该怎样改正。他在沉默了很久后说:“老师,我知道错了,我今后会好好学习的,我向你保证。”我听到他那样说也没有再进一步追问他,我接着就对他说,“好,老师相信你。那你自己应该知道怎么做了吧。”他转身拿起书包走出家门,走向学校,补做作业。
(二)、后进生的转化需要“三心”
1、“信心”是转化的条件:面对一位后进生,如果班主任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使其转化,那么这位班主任一定会想方设法做好转化工作;反之,如果从思想上认为后进生是“朽木不可雕”,那么,这位班主任往往会找出诸多的理由,不去做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可以说,教师没有转化后进生的信心,便没有促使后进生尽快转化的条件。我们面前的后进生,有的属于“学业不良型”,有的属于“表现不良型”。论“学业”,他们不会比爱迪生还差,论“表现”,他们更不可与“犯人”相提并论。面对极具可塑性的学生,作为老师,我们怎能忍心给他们贴上“朽木”的标签而放弃做他们的转化工作呢?2、“爱心”是转化的关键:爱学生,是一个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灵魂,“偏爱”后进生,是优秀班主任的标志之一。爱,可以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爱的效应”在后进生身上尤为明显。爱,可以提高班主任转化后进生的能力。老师如果对学生富有爱心,他必把后进生的转化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虚心学习先进的教育方法与管理经验,不懈地探索教育规律,不断创新教育方法,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自己的能力也(下转第163页)
得到提高。3、“恒心”是转化的保证,转化后进生不是一蹴而就的。一次教育活动、一项措施往往收不到显著的教育效果。对问题严重的后进生,更是如此。有些后进生虽一时有所转变,但由于后续工作没有跟上,又会使他们重新成为后进生。所有这些,都要求班主任要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要有“不转变不罢休”的决心和意志。班主任不要像江湖医生对待病人那样,开个处方便撒手不管,而要时时关注病情的发展,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直到病人痊愈。如果仅靠教育艺术的一招一式而没有恒心,这些学生恐怕还在梦魇中生活。正如在第四点我所说的。
五、后进生转化效果
经过一学期的转化,陆天来同学在各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上进心增强了,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与同学、老师的关系也融洽了许多,整个人的精神面貌也有了很大的改观。
陆天来,学习态度差,上课不想听课,有时还公开在底下搞小动作或睡觉,但也有时会听课,会发言,属随便性格型。但有时感到学习的重要时,又能积极学习。但是持续时间不长,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好在他有一丝丝尊重老师的心,老师的好言相劝,他能点到为此。因此,我把他定性为思想素质还可以的后进生。
二、转化后进生的理论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后进生的教育在教育工作中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对他们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和技巧去做好转化工作,是教育工作者长期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三、转化过程
(一)、全面了解、有的放矢、灵活操控。我把它归纳为“望、闻、问、切”。1、所谓“望”就是观察。我日常细心的观察有助于了解他的长处和短处,这样,可利用其“闪光点”树立其信心。2、“闻”就是听。这里不但要听科任老师的评价,也要深入班级同学听其他学生之间的看法,更要洗耳供听,耐心听本人的述说。这才能了解他心灵深处的东西。
(二)、引导后进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后进生的独立思考习惯和空间。对于后进生来说,它们的学生兴趣处于一种被动状态。针对后进生的具体情况,我在讲课时因材施教,减少压力,他们自然也得心应手,由厌烦学习变成乐于学习,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培养后进生的独立思考习惯,课堂上多给他们发言的机会,让他们学会对老师所讲内容提出意见,也可以让他们就某一问题展开讨论,提出他们自己的看法,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哪怕只有点滴进步。
(三)、架起爱的桥梁,恢复后进生的心理平衡。
1、以人为本,付出师爱。作为一个教师,都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我们教育学生,首先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与学生才会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后进生更要放下架子亲近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
2、以生之助,友情感化。同学的帮助对一个后进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量有时胜过老师的力量。同学之间一旦建立起友谊的桥梁,他们之间就会无话不说。同学是学生的益友。让他感受同学对他的信任,感受到同学是自己的益友。让他感受到同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通过同学的教育、感染,促进了同学间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转化体会
(一)、转化工作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由于他在上一阶段表现很不错,因此,我对他的要求渐渐提高到和其他同学一样。可能由于我对他的期望值过高,他居然没有来上学。我立马到他家家访,问其原因,是作业没有完成,怕老师责备他,索性就不上学了。我马上就意识到我可能在教育过程中太心急了,这样反而达不到教育的效果,还会导致前面的努力白费。因此,我转变策略,对他旷课一事没有做过多的批评,而是肯定他前一阶段在学习上的进步,然后还赞扬他对于学习的态度有所转变,能正确认识到不做作业是不好的行为,这种行为是要受批评的,接着我在指出他旷课行为是更加不对的,是比不做作业更让老师感到寒心。我最后让他自己思考他的行为有哪些不足的地方,应该怎样改正。他在沉默了很久后说:“老师,我知道错了,我今后会好好学习的,我向你保证。”我听到他那样说也没有再进一步追问他,我接着就对他说,“好,老师相信你。那你自己应该知道怎么做了吧。”他转身拿起书包走出家门,走向学校,补做作业。
(二)、后进生的转化需要“三心”
1、“信心”是转化的条件:面对一位后进生,如果班主任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使其转化,那么这位班主任一定会想方设法做好转化工作;反之,如果从思想上认为后进生是“朽木不可雕”,那么,这位班主任往往会找出诸多的理由,不去做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可以说,教师没有转化后进生的信心,便没有促使后进生尽快转化的条件。我们面前的后进生,有的属于“学业不良型”,有的属于“表现不良型”。论“学业”,他们不会比爱迪生还差,论“表现”,他们更不可与“犯人”相提并论。面对极具可塑性的学生,作为老师,我们怎能忍心给他们贴上“朽木”的标签而放弃做他们的转化工作呢?2、“爱心”是转化的关键:爱学生,是一个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灵魂,“偏爱”后进生,是优秀班主任的标志之一。爱,可以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爱的效应”在后进生身上尤为明显。爱,可以提高班主任转化后进生的能力。老师如果对学生富有爱心,他必把后进生的转化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虚心学习先进的教育方法与管理经验,不懈地探索教育规律,不断创新教育方法,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自己的能力也(下转第163页)
得到提高。3、“恒心”是转化的保证,转化后进生不是一蹴而就的。一次教育活动、一项措施往往收不到显著的教育效果。对问题严重的后进生,更是如此。有些后进生虽一时有所转变,但由于后续工作没有跟上,又会使他们重新成为后进生。所有这些,都要求班主任要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要有“不转变不罢休”的决心和意志。班主任不要像江湖医生对待病人那样,开个处方便撒手不管,而要时时关注病情的发展,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直到病人痊愈。如果仅靠教育艺术的一招一式而没有恒心,这些学生恐怕还在梦魇中生活。正如在第四点我所说的。
五、后进生转化效果
经过一学期的转化,陆天来同学在各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上进心增强了,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与同学、老师的关系也融洽了许多,整个人的精神面貌也有了很大的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