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些年以来,信息化正在融入各个行业生产以及民众的日常生活。在高中阶段的学科体系中,信息技术构成了其中核心性的学科。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日常教学涉及到专业性的学科思维、动手操作技能以及认知能力等。因此可见,信息技术学科本身具有很显著的专业性特征,在这其中也涉及到多样化的课堂模式。面对新课改的全新形势,師生针对信息技术学科应当予以更多的关注,因地制宜探求与之相适应的课堂模式以及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具体方法
目前的状况下,信息技术教学正在受到更多师生的关注,在此前提下也诞生了多样化的手段与方法。进入信息化的新时期,各个行业如果要正常运行那么都不能缺少信息技术作为保障。由此可以得知,高中信息技术最关键在于培育高中生具备的综合性实践能力,在动手尝试的前提下获得更为灵活的学科思维。信息技术学科体现为显著的实践性,师生在课堂上应当致力于密切配合,共同探求适合运用于本课节的模式。通过运用多样化的手段与措施,就能激发同学们针对信息技术的浓厚兴趣,锻炼探究能力并且鼓励自主解决难题。
一、现存的弊病与缺陷
首先是欠缺新型的先进设备。信息技术学科本身就具备较强的实践性,在这其中涉及到较大比例的课堂实践。因此可见,师生如果要开展全方位的上机操作,那么客观上不能缺少优质的信息化设备作为支持。然而截至目前,很多高中并没有致力于投入充足资金来购买新型的信息化设施,学校现有的机房也过于陈旧。实际上,上机操作必需借助电子图书馆以及电子阅览室等设施。受到资金要素及其他要素的约束,目前仍有某些高中并不具备开设上机操作课的能力。
其次是很多高中生本身不具备优良的信息化素养。除了设施要素之外,高中生本身具备的信息技术水准也体现为显著差异。例如:某些高中生本身拥有优越的家庭条件,因此长期以来都在接触网络与微机,此类高中生整体上表现为优良的信息化素养,在上机操作时也十分灵活。与之相比,另一些学生自身并不具备接触网络的现实条件,甚至都没有亲手操作过鼠标与键盘。进入高中之后,家庭条件相对较差的高中生将会呈现显著的个体差距,因此在借助微机完成画图操作、打字操作或者其他简单操作时,通常就会消耗过长的时间。
第三是忽视动手实践。信息技术教学涉及到较多要点,其中关键应当落实于动手实践。但从现状来看,受到应试压力带来的影响,师生在课堂上仅仅关注信息技术学科的测试。在现阶段的课堂中,教师通常为同学们讲解最根本的学科原理,然后给出与之相应的习题让高中生进行演练。长期以来,很多高中生在面对信息技术学科时都持有畏难或者抵触的心态,对此感到厌倦甚至丧失了探究兴趣。因此可以得知,上机操作与动手实践应当构成核心性的课堂内容,但是多数师生对此仍持有淡漠与忽视的心态,某些高中生甚至仅仅能够应对学科测试,而不会动手进行操作。
二、改进教学方法
(一)激发探究兴趣与学习热情
为了改进现状,关键在于激发同学们针对信息技术学科的探究兴趣,确保高中生都能拥有学习热情。教师如果仅停留于单纯进行讲解,那么高中生将会觉得信息技术课是乏味并且单调的,因而仅仅为了应对测试而选择学习该门学科。教师如果要致力于激发同学们自主进行探究的兴趣,则有必要选择多样化的措施与手段。在必要的时候,教师还可以借助游戏手段来调动同学们对此的参与兴趣,其中典型为制作网页的竞赛、编辑文字比赛以及过关竞赛等。
例如:针对Flash动画涉及到的学科内容而言,教师应当为同学们播放课余时间收集到的精彩动画,让高中生感觉到Flash动画本身充满趣味,进而受到吸引。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去要求同学们大胆开发自身的创意,运用自身独特的思路来创作动画。此外,教师还可以视情况在课堂中穿插趣味性的过关游戏,激发同学们对此的好奇感与竞争心态。运用上述的改进措施,整个课堂氛围将会变得更为活跃,同时也转变了同学们对此的印象。
(二)运用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法在本质上符合了新课改的宗旨与目标。在现阶段的信息技术课上,运用任务驱动的模式有助于培育形象感知以及抽象思维的综合性能力,同时也调动了潜在性的创新思维。具体在实践中,教师先要设置特定的探究任务,然后把全班同学分成各个学习组,让各组学员通过自主探究来获得新知。各组学员在相互配合的前提下,就能运用创意思维来制作新颖的作品,然后与全班同学进行分享。因此可见,任务驱动相比而言更有助于激发创新性,培育了浓厚的学科爱好与兴趣。
(三)密切关注个体差异
高中生在面对信息技术的学科课堂时,通常都会表现为十分显著的个体差异。教师针对个体差异不应当持有忽视态度,而是要遵照因材施教的根本思路来开展课堂。例如在划分各个学习组时,每个组都应当包含学科基础相对较好的高中生,确保这部分高中生能够帮助本组内的其他学员,进而实现了组员之间的共同进步。与此同时,关注个体差异也有助于拉近师生在信息技术课上的距离,让同学们感觉到教师对于自身的真诚关爱,进而激发自身学好信息技术课的热情与动力。
三、结束语
经过综合分析可以得知,信息技术教学包含了较多的流程与环节,其中也涉及到多样化的教学要点。为了从源头入手改进新形势下的教学模式,师生就要在相互协作的前提下增强彼此之间的沟通。在现阶段的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有必要为同学们留出充足时间用来开展自主探究,进而营造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未来在实践中,针对信息技术学科还应当全面加以改进,确保高中生都能意识到自主实践的价值所在,全面提升自身具备的信息技术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宪国.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评析与应用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6,(21):168.
[2]魏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6,(04):163.
[3]王静.浅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EB/OL].学周刊,2016,(05):106.
[4]方志明.浅析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评析与应用策略[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6(22):225+227.
[5]骆泽东.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评析与应用策略[J].才智,2013,(18):70-71.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具体方法
目前的状况下,信息技术教学正在受到更多师生的关注,在此前提下也诞生了多样化的手段与方法。进入信息化的新时期,各个行业如果要正常运行那么都不能缺少信息技术作为保障。由此可以得知,高中信息技术最关键在于培育高中生具备的综合性实践能力,在动手尝试的前提下获得更为灵活的学科思维。信息技术学科体现为显著的实践性,师生在课堂上应当致力于密切配合,共同探求适合运用于本课节的模式。通过运用多样化的手段与措施,就能激发同学们针对信息技术的浓厚兴趣,锻炼探究能力并且鼓励自主解决难题。
一、现存的弊病与缺陷
首先是欠缺新型的先进设备。信息技术学科本身就具备较强的实践性,在这其中涉及到较大比例的课堂实践。因此可见,师生如果要开展全方位的上机操作,那么客观上不能缺少优质的信息化设备作为支持。然而截至目前,很多高中并没有致力于投入充足资金来购买新型的信息化设施,学校现有的机房也过于陈旧。实际上,上机操作必需借助电子图书馆以及电子阅览室等设施。受到资金要素及其他要素的约束,目前仍有某些高中并不具备开设上机操作课的能力。
其次是很多高中生本身不具备优良的信息化素养。除了设施要素之外,高中生本身具备的信息技术水准也体现为显著差异。例如:某些高中生本身拥有优越的家庭条件,因此长期以来都在接触网络与微机,此类高中生整体上表现为优良的信息化素养,在上机操作时也十分灵活。与之相比,另一些学生自身并不具备接触网络的现实条件,甚至都没有亲手操作过鼠标与键盘。进入高中之后,家庭条件相对较差的高中生将会呈现显著的个体差距,因此在借助微机完成画图操作、打字操作或者其他简单操作时,通常就会消耗过长的时间。
第三是忽视动手实践。信息技术教学涉及到较多要点,其中关键应当落实于动手实践。但从现状来看,受到应试压力带来的影响,师生在课堂上仅仅关注信息技术学科的测试。在现阶段的课堂中,教师通常为同学们讲解最根本的学科原理,然后给出与之相应的习题让高中生进行演练。长期以来,很多高中生在面对信息技术学科时都持有畏难或者抵触的心态,对此感到厌倦甚至丧失了探究兴趣。因此可以得知,上机操作与动手实践应当构成核心性的课堂内容,但是多数师生对此仍持有淡漠与忽视的心态,某些高中生甚至仅仅能够应对学科测试,而不会动手进行操作。
二、改进教学方法
(一)激发探究兴趣与学习热情
为了改进现状,关键在于激发同学们针对信息技术学科的探究兴趣,确保高中生都能拥有学习热情。教师如果仅停留于单纯进行讲解,那么高中生将会觉得信息技术课是乏味并且单调的,因而仅仅为了应对测试而选择学习该门学科。教师如果要致力于激发同学们自主进行探究的兴趣,则有必要选择多样化的措施与手段。在必要的时候,教师还可以借助游戏手段来调动同学们对此的参与兴趣,其中典型为制作网页的竞赛、编辑文字比赛以及过关竞赛等。
例如:针对Flash动画涉及到的学科内容而言,教师应当为同学们播放课余时间收集到的精彩动画,让高中生感觉到Flash动画本身充满趣味,进而受到吸引。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去要求同学们大胆开发自身的创意,运用自身独特的思路来创作动画。此外,教师还可以视情况在课堂中穿插趣味性的过关游戏,激发同学们对此的好奇感与竞争心态。运用上述的改进措施,整个课堂氛围将会变得更为活跃,同时也转变了同学们对此的印象。
(二)运用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法在本质上符合了新课改的宗旨与目标。在现阶段的信息技术课上,运用任务驱动的模式有助于培育形象感知以及抽象思维的综合性能力,同时也调动了潜在性的创新思维。具体在实践中,教师先要设置特定的探究任务,然后把全班同学分成各个学习组,让各组学员通过自主探究来获得新知。各组学员在相互配合的前提下,就能运用创意思维来制作新颖的作品,然后与全班同学进行分享。因此可见,任务驱动相比而言更有助于激发创新性,培育了浓厚的学科爱好与兴趣。
(三)密切关注个体差异
高中生在面对信息技术的学科课堂时,通常都会表现为十分显著的个体差异。教师针对个体差异不应当持有忽视态度,而是要遵照因材施教的根本思路来开展课堂。例如在划分各个学习组时,每个组都应当包含学科基础相对较好的高中生,确保这部分高中生能够帮助本组内的其他学员,进而实现了组员之间的共同进步。与此同时,关注个体差异也有助于拉近师生在信息技术课上的距离,让同学们感觉到教师对于自身的真诚关爱,进而激发自身学好信息技术课的热情与动力。
三、结束语
经过综合分析可以得知,信息技术教学包含了较多的流程与环节,其中也涉及到多样化的教学要点。为了从源头入手改进新形势下的教学模式,师生就要在相互协作的前提下增强彼此之间的沟通。在现阶段的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有必要为同学们留出充足时间用来开展自主探究,进而营造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未来在实践中,针对信息技术学科还应当全面加以改进,确保高中生都能意识到自主实践的价值所在,全面提升自身具备的信息技术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宪国.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评析与应用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6,(21):168.
[2]魏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6,(04):163.
[3]王静.浅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EB/OL].学周刊,2016,(05):106.
[4]方志明.浅析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评析与应用策略[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6(22):225+227.
[5]骆泽东.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评析与应用策略[J].才智,2013,(18):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