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僵病是家蚕真菌性病害之一,它是由白僵菌經皮肤侵入蚕体而引起发病的。传染途径为接触传染。蚕死后,先软后硬,合身被白色分生孢子覆盖,称为白僵蚕。白僵菌喜湿怕干,多湿地方,多雨季节,蚕儿就容易发生白僵病。尤其在晚秋蚕期发病率高达3%以上,严重影响了蚕农生产的积极性,影响到农民增收的稳定增长。导致小商小贩到处喊收,再次加大了传播寄主,对来年的饲养造成威协。
一、白僵病大流行的原因
1.小蚕共育室的蚕室,蚕具消毒不彻底
共育室虽然按照要求做了消毒及回山消毒工作,但领种前消毒敷衍了事,共育人员疲于怕药剂中毒。因为一般病菌残留在蚕室、蚕具及周围边环境中,所以导致小蚕污染。
2.大、小蚕套养,没有执行“三专一远”的共育制度
由于晚秋蚕领种,正在采摘早秋茧,而一小部分联户共育农户上房养大蚕,下房养小蚕,两个蚕室相互乱串,只知道洗手,不知道换衣,为病菌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3-由于北方特殊的气候条件
僵病虽然有零是发生,农户思想麻痹,将病源体乱丢乱放,有的胜至于将尸体,放院内晒干出销,在晚秋蚕饲养期间,气温高低差率大,蚕室相对多湿,造成僵病的大面积爆发,病原体也呈几何数上开,成为新的传染源。
4.蚕室内湿度大,低温时,加温不通水换气,蚕座除沙次数少
由于后期生石灰保存不当,起不到消毒效果,蚕技人员收烘鲜茧无暇时间上门指导,没有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防治,乱用药,用药不准确,有些浓度过小,反导增大了蚕座的湿度。还有一些农户,将“402”药剂药贩处购回后,用量不祥,导致蚕儿中毒。损失严重。
5.忽视了桑园防虫工作
桑园内桑尺蠖,野蚕等害虫病变尸体残留在叶面,对桑叶造成污染而与家蚕交叉感染发病。
二、白僵病的防治
1.坚持小蚕共育制度,杜绝散发蚕种。依据历年节气变化规律,做好蚕种与烘茧周期,调剂适宜时间,尽量减少交错蚕病机会。
2.蚕室,蚕具及周边环境按标准严格消毒。控制小商小贩走村入户,正面宣传,杜绝传播媒体。做到群防群治,遏制源头:
3.使用防僵药剂规范化。对各令起蚕要撒药消毒。小蚕共育室在常规消毒的基础上,再用“402”乳油1000倍,液重消一次。大蚕(3令起)发现病蚕后,用1500倍液对蚕体进行喷体,或用焦糖拌药剂,撒入蚕座,覆盖蚕体,半小时左右出沙,以防中毒。连续3d,可基本控制。每天早上或晚上给叶前用防僵粉进行蚕体,蚕座消毒1次,防僵粉的配伍比例为:一般市售含有效氯25%。漂白粉1份加入6份新鲜石灰粉拌匀:大蚕用;1份漂白粉加入9份新鲜石灰粉拌匀:小蚕用。逐用逐配。5min后给不带露水的桑叶。
4.病蚕应及时捡出,倒入缸后集中销毁,切不可乱丢乱放,深埋或炉火烧掉,蚕沙要全部入坑(池)进行发醇,彻底消灭病源。
5.调节好蚕室的温、湿度。相对湿度在70%以上,可抑制白僵菌的孢子萌发。因此要采取通风换气,撒干燥材料(新鲜石灰粉、焦糠)。
6.加强桑园防虫工作。降低野外昆虫的密度,预防交叉传染。
7.在尽可能情况下,对技术人员进行强化技能培训,使他们从书本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到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学会知别蚕病的能力,从而来指导蚕农的生产,使蚕桑生在一个良性循环的气氛中运作。
8.加强农药(包括蚕药)的市场管理,严厉打击假冒农药,提高农药经营者的知识水平,尽量减少蚕农的损失。
一、白僵病大流行的原因
1.小蚕共育室的蚕室,蚕具消毒不彻底
共育室虽然按照要求做了消毒及回山消毒工作,但领种前消毒敷衍了事,共育人员疲于怕药剂中毒。因为一般病菌残留在蚕室、蚕具及周围边环境中,所以导致小蚕污染。
2.大、小蚕套养,没有执行“三专一远”的共育制度
由于晚秋蚕领种,正在采摘早秋茧,而一小部分联户共育农户上房养大蚕,下房养小蚕,两个蚕室相互乱串,只知道洗手,不知道换衣,为病菌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3-由于北方特殊的气候条件
僵病虽然有零是发生,农户思想麻痹,将病源体乱丢乱放,有的胜至于将尸体,放院内晒干出销,在晚秋蚕饲养期间,气温高低差率大,蚕室相对多湿,造成僵病的大面积爆发,病原体也呈几何数上开,成为新的传染源。
4.蚕室内湿度大,低温时,加温不通水换气,蚕座除沙次数少
由于后期生石灰保存不当,起不到消毒效果,蚕技人员收烘鲜茧无暇时间上门指导,没有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防治,乱用药,用药不准确,有些浓度过小,反导增大了蚕座的湿度。还有一些农户,将“402”药剂药贩处购回后,用量不祥,导致蚕儿中毒。损失严重。
5.忽视了桑园防虫工作
桑园内桑尺蠖,野蚕等害虫病变尸体残留在叶面,对桑叶造成污染而与家蚕交叉感染发病。
二、白僵病的防治
1.坚持小蚕共育制度,杜绝散发蚕种。依据历年节气变化规律,做好蚕种与烘茧周期,调剂适宜时间,尽量减少交错蚕病机会。
2.蚕室,蚕具及周边环境按标准严格消毒。控制小商小贩走村入户,正面宣传,杜绝传播媒体。做到群防群治,遏制源头:
3.使用防僵药剂规范化。对各令起蚕要撒药消毒。小蚕共育室在常规消毒的基础上,再用“402”乳油1000倍,液重消一次。大蚕(3令起)发现病蚕后,用1500倍液对蚕体进行喷体,或用焦糖拌药剂,撒入蚕座,覆盖蚕体,半小时左右出沙,以防中毒。连续3d,可基本控制。每天早上或晚上给叶前用防僵粉进行蚕体,蚕座消毒1次,防僵粉的配伍比例为:一般市售含有效氯25%。漂白粉1份加入6份新鲜石灰粉拌匀:大蚕用;1份漂白粉加入9份新鲜石灰粉拌匀:小蚕用。逐用逐配。5min后给不带露水的桑叶。
4.病蚕应及时捡出,倒入缸后集中销毁,切不可乱丢乱放,深埋或炉火烧掉,蚕沙要全部入坑(池)进行发醇,彻底消灭病源。
5.调节好蚕室的温、湿度。相对湿度在70%以上,可抑制白僵菌的孢子萌发。因此要采取通风换气,撒干燥材料(新鲜石灰粉、焦糠)。
6.加强桑园防虫工作。降低野外昆虫的密度,预防交叉传染。
7.在尽可能情况下,对技术人员进行强化技能培训,使他们从书本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到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学会知别蚕病的能力,从而来指导蚕农的生产,使蚕桑生在一个良性循环的气氛中运作。
8.加强农药(包括蚕药)的市场管理,严厉打击假冒农药,提高农药经营者的知识水平,尽量减少蚕农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