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白僵病的发生及防治关于晚秋蚕主要病害的对策

来源 :新农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_y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僵病是家蚕真菌性病害之一,它是由白僵菌經皮肤侵入蚕体而引起发病的。传染途径为接触传染。蚕死后,先软后硬,合身被白色分生孢子覆盖,称为白僵蚕。白僵菌喜湿怕干,多湿地方,多雨季节,蚕儿就容易发生白僵病。尤其在晚秋蚕期发病率高达3%以上,严重影响了蚕农生产的积极性,影响到农民增收的稳定增长。导致小商小贩到处喊收,再次加大了传播寄主,对来年的饲养造成威协。
  一、白僵病大流行的原因
  1.小蚕共育室的蚕室,蚕具消毒不彻底
  共育室虽然按照要求做了消毒及回山消毒工作,但领种前消毒敷衍了事,共育人员疲于怕药剂中毒。因为一般病菌残留在蚕室、蚕具及周围边环境中,所以导致小蚕污染。
  2.大、小蚕套养,没有执行“三专一远”的共育制度
  由于晚秋蚕领种,正在采摘早秋茧,而一小部分联户共育农户上房养大蚕,下房养小蚕,两个蚕室相互乱串,只知道洗手,不知道换衣,为病菌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3-由于北方特殊的气候条件
  僵病虽然有零是发生,农户思想麻痹,将病源体乱丢乱放,有的胜至于将尸体,放院内晒干出销,在晚秋蚕饲养期间,气温高低差率大,蚕室相对多湿,造成僵病的大面积爆发,病原体也呈几何数上开,成为新的传染源。
  4.蚕室内湿度大,低温时,加温不通水换气,蚕座除沙次数少
  由于后期生石灰保存不当,起不到消毒效果,蚕技人员收烘鲜茧无暇时间上门指导,没有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防治,乱用药,用药不准确,有些浓度过小,反导增大了蚕座的湿度。还有一些农户,将“402”药剂药贩处购回后,用量不祥,导致蚕儿中毒。损失严重。
  5.忽视了桑园防虫工作
  桑园内桑尺蠖,野蚕等害虫病变尸体残留在叶面,对桑叶造成污染而与家蚕交叉感染发病。
  二、白僵病的防治
  1.坚持小蚕共育制度,杜绝散发蚕种。依据历年节气变化规律,做好蚕种与烘茧周期,调剂适宜时间,尽量减少交错蚕病机会。
  2.蚕室,蚕具及周边环境按标准严格消毒。控制小商小贩走村入户,正面宣传,杜绝传播媒体。做到群防群治,遏制源头:
  3.使用防僵药剂规范化。对各令起蚕要撒药消毒。小蚕共育室在常规消毒的基础上,再用“402”乳油1000倍,液重消一次。大蚕(3令起)发现病蚕后,用1500倍液对蚕体进行喷体,或用焦糖拌药剂,撒入蚕座,覆盖蚕体,半小时左右出沙,以防中毒。连续3d,可基本控制。每天早上或晚上给叶前用防僵粉进行蚕体,蚕座消毒1次,防僵粉的配伍比例为:一般市售含有效氯25%。漂白粉1份加入6份新鲜石灰粉拌匀:大蚕用;1份漂白粉加入9份新鲜石灰粉拌匀:小蚕用。逐用逐配。5min后给不带露水的桑叶。
  4.病蚕应及时捡出,倒入缸后集中销毁,切不可乱丢乱放,深埋或炉火烧掉,蚕沙要全部入坑(池)进行发醇,彻底消灭病源。
  5.调节好蚕室的温、湿度。相对湿度在70%以上,可抑制白僵菌的孢子萌发。因此要采取通风换气,撒干燥材料(新鲜石灰粉、焦糠)。
  6.加强桑园防虫工作。降低野外昆虫的密度,预防交叉传染。
  7.在尽可能情况下,对技术人员进行强化技能培训,使他们从书本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到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学会知别蚕病的能力,从而来指导蚕农的生产,使蚕桑生在一个良性循环的气氛中运作。
  8.加强农药(包括蚕药)的市场管理,严厉打击假冒农药,提高农药经营者的知识水平,尽量减少蚕农的损失。
其他文献
2006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正式实施,这是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严峻的形势下制定的一部法律。当前水产养殖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病害及污染事故频繁发生,水产品药残和水产品质量下降,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使得无公害食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发展无公害水产养殖对于保障人民的身心健康、保护生态环境、保持渔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的作用。无公害水产养殖是一种规范化的养殖过程,生产流程中的各个
期刊
华北落叶松自70年代末引入我区,具有生长迅速,材质好,寿命长等特点,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优良树种。笔者经过多年华北落叶松培育,总结了一套丰产育苗技术,以供参考。  一、种子处理  1.种子消毒  种子催芽前,先用0.5%高锰酸钾水溶液或0.3%硫酸铜水溶液浸种两小时进行消毒,捞出后用清水冲洗,再浸泡一昼夜,然后进行催芽处理。  2.种子催芽  一是混沙低温处理:播前两个月将种子与2倍细沙混合(沙
期刊
丘陵区地势高低不平,深沟窄谷田多,光照不足,灌溉不畅,水稻田部分为冬水田、深、冷、烂泥田,水稻移栽后容易形成老僵苗,生长缓慢或不长,严重影响产量,为此,找到僵苗发生的原因和采取相应措施,对提高丘陵区水稻产量有重要意义。  一、僵苗发生的原因  水稻僵苗又称发僵、座蔸。主要发生在水稻返青分蘖阶段。造成的原因:  1.秧苗中毒  由于秸秆还田、稻田灌深水等原因,土壤变黑,有毒物质增加,秧苗移栽后根系中
期刊
[摘要]针对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较低的问题,年的工作实践经验,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和探讨。  结合自己多效保护苗木根系,诱发生根,促进成活,促进树苗早生新根,增强抗旱、抗病能力,提高成活率。  四、栽培技巧  植树造林绿化环境所以成为国策,成为几代人为之奋斗的目标,不仅因为它对国民经济有着举足轻重的深远影响,还因为这项事业关系到整个自然生态环境的平衡和每一个人的身体健康,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民族
期刊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建设水平的提高,大树也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类园林绿地中,特别是重点工程,往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体现绿化美化的效果,这就需要种植一定数量的大树。大树移植需要投入较多人力、机械设备和资金,同时,大树的再生能力较幼青年树明显减弱。因此,移植大树的养护管理显得尤其重要。  一、保持树体水分代谢平衡  大树,特别是未经移植或断根处理的大树,在移植过程中,根系会受到较大的损伤,吸水能力
期刊
[摘要]猪气喘病发病率高,遍布全球,一旦发病,很难彻底根除,受感染猪生长发育迟缓,逐渐变成僵猪,饲料报酬低,育肥饲养期延长,造成养猪业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促进猪的健康生长,提高养猪效益,应抓好多方环节,坚持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严防该病的发生。  [关键词]猪气喘病;病因;防治  猪气喘病也称猪喘气病,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病菌因无细胞壁,故形态多样,呈球形、杆状、环状、
期刊
园林树木病虫害的防治是保护园林绿地的重要措施。多年来,在园林绿化中,只重数量,忽视质量,植树后缺乏正确的抚育管理,加之初期发生的林木病虫害未能进行必要的监测和防治,因而病虫害发生的种类增多,危害加重。因此我们应该从园林绿地后期养护各个环节进行园林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综合治理就是通过协调而有计划地运用各种策略,将有害生物的种群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这些措施应该是经济有效的、生态环境
期刊
[摘要]根据试验结果及实践经验,论述了桤木生长特性及桤木丰产林的林地选择、造林密度确定、造林施工方法及幼林管理措施,旨在为营造速生丰产的桤木菇木林提供依据。  [关键词]桤木;生长特性;丰产;栽培技术  桤木是一个速生阔叶树种。该树耐贫瘠,但在疏松肥沃的地方更能速生;不耐干旱,喜水但不耐长期水淹。桤木又是一种很好的造纸用材,并且生长速度比湿地松、马尾松快。为了解决桤木丰产栽培的技术问题,我场自19
期刊
[摘要]杀青是绿茶初制过程中的关键一步,只有通过高温杀青,才能迅速使酶失去活性,抑制鲜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氧化,以便形成绿茶所特有的品质特点——清汤绿叶。杀青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绿茶品质的优劣,这在感官审评中就能反映出来。  [关键词]绿茶;杀青技术;感官审评;反映;改进技术  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随着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人们对茶饮料产品更加青睐。在中国,茶被誉为“国饮”。绿茶是中国主要的生产茶类,
期刊
杨梅不仅适应性广,栽培管理容易,生产效益高,而且四季常绿,树姿优美,因此,被当作生态经济林主要树种发展。但其栽植成活率不高,且通常适龄不结果,因此影响了杨梅生产的发展。笔者经过多年的摸索,掌握了一套能将杨梅种植成活率提高到95%122上,且能达到早结、丰产、优质的技术措施,现介绍如下供参考:  一、造林  杨梅栽植成活率一般为50%左右,须经1~3年的补植才能齐苗。这不但增加了造林投资,而且树体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