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雨课堂是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和学堂在线基于PowerPoint和微信共同推出的新型智慧教学工具。主要介绍雨课堂在学前教育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應用情况,分析并阐述雨课堂在本学科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并总结提出相应的对策,为中职学校教师更好地利用雨课堂进行教学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雨课堂;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5-0088-01
一、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水平存在明显差异
我校学生基本上都是“00后”,他们使用手机的能力较强但对系统的信息技术知识掌握得不好,他们更倡导个性、自由,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
(二)教师教学方式单一
现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一般采用PPT课件的方式,将教学信息利用投影仪投影到屏幕上。相对于“粉笔+黑板”的方式,增加了教学的信息量,通过图、文、声、像等课件元素也使得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生动。
(三)师生互动交流不足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一节课时间为40分钟,一周两节课,学校一般是两节课连上。在此时间内既要学习基础知识,又要进行实验操作,时间是非常紧张的。时间紧、教学任务重,教师必须按照规定的教学进度完成教学任务。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老师在进行教学时对基础知识简单讲解或者不讲,让学生自己在课下研读教材。课堂上,学生跟老师互动交流的条件是有限的。在课外,学生与老师见面的机会有限,除了在课堂上能够与老师互动交流以外,其余时间很少。
二、雨课堂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笔者在我校17级学前教育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引入了“雨课堂”进行教学。在雨课堂官网版本并安装。打开PowerPoint后,就可以制作“雨课堂”教学课件。在工具栏上点击雨课堂,选择“微信扫一扫”登录并创建班级同时生成课程二维码,学生可以通过扫码加入课程。加入课程后,教师的PPT就可以同步到学生的手机端。教师可以通过雨课堂了解到每一页PPT学生有多少不懂,进而调整教学环节及重难点讲解。
雨课堂可以帮助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传统的知识讲授者逐渐向知识学习的引导者转变,将传统课堂中“教师为中心”逐渐向“学生为主体”改变。雨课堂这一智慧教学工具其实也为我们尝试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奠定基础,二者设计理念有很多相似之处。以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图文混排”为例,本课选自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规划新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图文混排”属于教材第四章节教学单元四的内容,是Word文档编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简单做如下设计(见下表)。
课前、课上和课后的雨课堂,基本实现了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数据采集工作,从课前的预习、课上的互动到课后的作业,便于教师研究分析教学数据,量化分析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提高教学效率,改进教学方式。
三、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在应用雨课堂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笔者总结如下:
1.课上使用手机并连接无线网络,学习不自觉的学生易注意力不集中。由于课堂上使用手机比较频繁,意志力差的学生就会利用这一机会刷朋友圈或打游戏,不仅不会提高学习效率反而影响听课质量。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在课堂上手机是帮助我们学习的智慧工具;同时加强课堂纪律,课堂上不允许浏览与学习内容无关的信息。最后在发送互动习题时,一定要规定时间,限时学生完成题目测试。
2.课程数据的有效性问题。在课前、课上和课下等教学环节中,学生能否真实地参与监督和判断,笔者认为教师一方面要正确引导学生真实反映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感受,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采用一些激励的小措施;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感兴趣或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或动画视频作品,加强内容的针对性,提高学生自身的参与感与幸福感。
回顾整个教育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各种新技术不断拓展教学变革的范围,同时也促使我们的教学不断创新。作为一种全新的智能教学工具,雨课堂将PPT、慕课、手机移动端融为一体,有专家称这是“互联网+黑板+移动端”的理念创新与技术创新。然而学生对课堂的兴趣主要取决于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师如何利用雨课堂设计教学内容才是我们关注的焦点。同时也希望雨课堂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促进创新课教学改革的开展。
参考文献
李鹏,易淑明,郑晓妮,等.“雨课堂”在课前、课中、课后“三段式导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18,32(4):560-563.
[关 键 词] 雨课堂;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5-0088-01
一、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水平存在明显差异
我校学生基本上都是“00后”,他们使用手机的能力较强但对系统的信息技术知识掌握得不好,他们更倡导个性、自由,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
(二)教师教学方式单一
现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一般采用PPT课件的方式,将教学信息利用投影仪投影到屏幕上。相对于“粉笔+黑板”的方式,增加了教学的信息量,通过图、文、声、像等课件元素也使得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生动。
(三)师生互动交流不足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一节课时间为40分钟,一周两节课,学校一般是两节课连上。在此时间内既要学习基础知识,又要进行实验操作,时间是非常紧张的。时间紧、教学任务重,教师必须按照规定的教学进度完成教学任务。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老师在进行教学时对基础知识简单讲解或者不讲,让学生自己在课下研读教材。课堂上,学生跟老师互动交流的条件是有限的。在课外,学生与老师见面的机会有限,除了在课堂上能够与老师互动交流以外,其余时间很少。
二、雨课堂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笔者在我校17级学前教育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引入了“雨课堂”进行教学。在雨课堂官网版本并安装。打开PowerPoint后,就可以制作“雨课堂”教学课件。在工具栏上点击雨课堂,选择“微信扫一扫”登录并创建班级同时生成课程二维码,学生可以通过扫码加入课程。加入课程后,教师的PPT就可以同步到学生的手机端。教师可以通过雨课堂了解到每一页PPT学生有多少不懂,进而调整教学环节及重难点讲解。
雨课堂可以帮助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传统的知识讲授者逐渐向知识学习的引导者转变,将传统课堂中“教师为中心”逐渐向“学生为主体”改变。雨课堂这一智慧教学工具其实也为我们尝试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奠定基础,二者设计理念有很多相似之处。以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图文混排”为例,本课选自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规划新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图文混排”属于教材第四章节教学单元四的内容,是Word文档编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简单做如下设计(见下表)。
课前、课上和课后的雨课堂,基本实现了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数据采集工作,从课前的预习、课上的互动到课后的作业,便于教师研究分析教学数据,量化分析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提高教学效率,改进教学方式。
三、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在应用雨课堂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笔者总结如下:
1.课上使用手机并连接无线网络,学习不自觉的学生易注意力不集中。由于课堂上使用手机比较频繁,意志力差的学生就会利用这一机会刷朋友圈或打游戏,不仅不会提高学习效率反而影响听课质量。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在课堂上手机是帮助我们学习的智慧工具;同时加强课堂纪律,课堂上不允许浏览与学习内容无关的信息。最后在发送互动习题时,一定要规定时间,限时学生完成题目测试。
2.课程数据的有效性问题。在课前、课上和课下等教学环节中,学生能否真实地参与监督和判断,笔者认为教师一方面要正确引导学生真实反映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感受,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采用一些激励的小措施;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感兴趣或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或动画视频作品,加强内容的针对性,提高学生自身的参与感与幸福感。
回顾整个教育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各种新技术不断拓展教学变革的范围,同时也促使我们的教学不断创新。作为一种全新的智能教学工具,雨课堂将PPT、慕课、手机移动端融为一体,有专家称这是“互联网+黑板+移动端”的理念创新与技术创新。然而学生对课堂的兴趣主要取决于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师如何利用雨课堂设计教学内容才是我们关注的焦点。同时也希望雨课堂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促进创新课教学改革的开展。
参考文献
李鹏,易淑明,郑晓妮,等.“雨课堂”在课前、课中、课后“三段式导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18,32(4):560-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