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先生说过:“歌唱训练就是把嗓子这个说话的器官制造成歌唱的乐器,才能适应歌唱的需要。”“歌唱训练的过程,很大部分是‘乐器’制造的过程。”如果说“声”是歌唱艺术的形式,具有工具的性质,有完整的技能技巧体系。“情”则是歌唱艺术的内容体现,犹如歌唱的灵魂。
【关键词】:歌唱 声情并茂 歌唱者 作品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5-0231-01
声乐演唱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由“声”与“情”的高度结合来体现艺术审美感情的。歌唱的本质是人们情感的表现,演唱者通过运用熟练的发声技巧,以真挚的情感、优美的声音生动地表达声乐作品的思想内容来感染观众,引起其感情共鸣。由此可见,情感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和体验,是声乐艺术的灵魂;而歌唱则是运用人声来充分展示和体现这种思想和精神的载体。其中“情”是起主要作用的,“声”是传情的手段,也是传情的保证。脱离开“声”与“情”的内在联系,孤立强调某一方面,将很难达到理想的歌唱艺术效果。正所谓“声为情役,腔为情设”“情之所至,音之所生”。下面我就从自身近几年高中声乐特长生辅导工作中的教学经历和积累的一点经验作以下阐述,意在抛砖引玉,不到之处还望同仁予以指正。
一、 声音—歌唱的载体
首先,声音是歌唱的基础。不论声音是否美妙,声音总是歌唱存在的先决条件。“情”只有建立在声音基础之上,才能够表达内容,情感依附于歌唱声音基础,通过优美的声音表现丰富的情感。可见,美好健康、富有表现力的声音形象,对唱好一首歌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三的艺术特长生,每个人的情况各不相同,自然条件参差不齐。针对这种情况,在选择作品时,尽量做到“量体裁衣”“难易适可”,使之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人尽其才。
其次,声音是歌唱的形式。美好的声音形象,可以“先声夺人”“先入为主”,可以为我们创设良好的审美情境及氛围,可以引导我们的审美情趣,改变我们的审美习惯。试想,如果演唱者的发声方法、歌唱技巧掌握不好,基本功不扎实,对作品驾驭和控制能力不强,即使情感再真挚,也很难得到好的演唱效果。所以,只有熟练地掌握外在的歌唱技术,才有可能去完美地表现歌曲内在的情感。
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先生说过:“歌唱训练就是把嗓子这个说话的器官制造成歌唱的乐器,才能适应歌唱的需要。”“歌唱训练的过程,很大部分是‘乐器’制造的过程。”足以说明基本功训练的重要性。因此,在高三声乐课训练过程中,笔者非常重视前期声音的挖掘和训练,并在此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意在帮助学生获得“传情达意”的美好的有色彩的声音形象。
事实证明,这样做非常行之有效。
二、 情感—歌唱的灵魂
如果说“声”是歌唱艺术的形式,具有工具的性质,有完整的技能技巧体系。“情”则是歌唱艺术的内容体现,犹如歌唱的灵魂。
在歌唱艺术中,“情是对演唱者的一个重要美学要求,是对演唱水平一个重要衡量标准。”“声无情 声虽美则淡 如白水,声有情 声似有生 动人心弦”。有“情”的歌声才具有艺术感染力,有“情”的歌声唱出来才会感人肺腑,打动人心;无“情”的歌声是空洞的、苍白无力的,“有情曲则活,无情歌则滞”就是这个道理。
在训练后期,笔者针对每个学生的性格、情趣等,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参与意识,想方设法激发其内在的歌唱热情及潜质。比如:要求哪些性格比较“凉”的学生,必须通过歌曲的演唱改变自身的性格,演唱要进入到一个完全忘我的境界;而对于那些性格外向好表现的同学,则引导他们观模名家的经典演唱,尤其要注意其中的细节。尽力在自身的演唱中做到“人尽其声,声尽其情”。
三、 以情带声 声情并茂
唐代诗人白居易说:“乐者发于声,声者发于情”。 白居易所追求的是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是‘声情并茂’,‘形神兼备’所带来的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在歌唱表演中,表现乐律内蕴情致,便是重中之重。
声情并茂是我国声乐美学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想真正做到声情并茂的演唱,就必须要从歌唱的“艺术表现”这一中心环节入手。在演唱声乐作品时,演唱者要求学生要深刻理解作品的内容、主题思想、风格特点,要了解创作者的生平、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同时要仔细阅读歌谱,分析曲式的结构,掌握好基本节奏和速度以及细微的变化,并要认真研究歌曲所要表现的音乐形象,只有这样才能对歌曲内容有更深刻的解释,并进行艺术再创造。
歌唱的真正价值是利用正确的发声技巧生动地表达歌曲作品的思想内涵,以声情并茂的表演去感染听众。事实证明,歌唱中的声情并茂对能够完美地表达一首作品是至关重要的。而在自身的音乐素养和对作品背景的深入感悟、挖掘词义、曲调的情感处理上,更是要很好的掌握。歌唱者一定要在歌唱中将其准确、生动、鲜活地表现出来。这不仅有助于音乐旋律的发挥,而且也可以达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的艺术创造基础。
声情并茂,作为歌唱艺术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它对于任何时代、任何种类的表演都是普遍实用的,同时更是声乐表演达到至善至美境界的切实保证。歌唱者只有做到了声情并茂的重要性,才能完整地表达人的思想感情,进而引起共鸣!歌唱是重视情感的,所以,歌唱者要赋予歌曲以生命的活力,只有声情并茂,两情相通了才能达到艺术的最高境界。这样的歌唱才能使人类高尚的情感得到充分的表达,使歌者和听众得到情感的交流和分享,才能使歌唱艺术显示出永恒璀璨的魅力!
综上所述,在歌唱艺术中,“声”与“情”不仅都有丰厚的美学内涵和表现技巧,而且也都从不同的表现领域展现出特有的审美价值。作为声乐美的创造和鉴赏,二者都是不可或缺的,都是重要的,有声无情难以让人产生感人的艺术魅力,有情无声则不能维系声乐艺术最基本的品质特征。只有二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才能创造出完美的歌唱艺术。歌唱者也只有不断地努力完善自己的歌唱技巧,以心灵去感受、表现出声乐作品的思想感情,才能创造出真正的艺术。
参考文献:
[1]摘自沈湘先生《声乐教学艺术》
【关键词】:歌唱 声情并茂 歌唱者 作品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5-0231-01
声乐演唱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由“声”与“情”的高度结合来体现艺术审美感情的。歌唱的本质是人们情感的表现,演唱者通过运用熟练的发声技巧,以真挚的情感、优美的声音生动地表达声乐作品的思想内容来感染观众,引起其感情共鸣。由此可见,情感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和体验,是声乐艺术的灵魂;而歌唱则是运用人声来充分展示和体现这种思想和精神的载体。其中“情”是起主要作用的,“声”是传情的手段,也是传情的保证。脱离开“声”与“情”的内在联系,孤立强调某一方面,将很难达到理想的歌唱艺术效果。正所谓“声为情役,腔为情设”“情之所至,音之所生”。下面我就从自身近几年高中声乐特长生辅导工作中的教学经历和积累的一点经验作以下阐述,意在抛砖引玉,不到之处还望同仁予以指正。
一、 声音—歌唱的载体
首先,声音是歌唱的基础。不论声音是否美妙,声音总是歌唱存在的先决条件。“情”只有建立在声音基础之上,才能够表达内容,情感依附于歌唱声音基础,通过优美的声音表现丰富的情感。可见,美好健康、富有表现力的声音形象,对唱好一首歌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三的艺术特长生,每个人的情况各不相同,自然条件参差不齐。针对这种情况,在选择作品时,尽量做到“量体裁衣”“难易适可”,使之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人尽其才。
其次,声音是歌唱的形式。美好的声音形象,可以“先声夺人”“先入为主”,可以为我们创设良好的审美情境及氛围,可以引导我们的审美情趣,改变我们的审美习惯。试想,如果演唱者的发声方法、歌唱技巧掌握不好,基本功不扎实,对作品驾驭和控制能力不强,即使情感再真挚,也很难得到好的演唱效果。所以,只有熟练地掌握外在的歌唱技术,才有可能去完美地表现歌曲内在的情感。
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先生说过:“歌唱训练就是把嗓子这个说话的器官制造成歌唱的乐器,才能适应歌唱的需要。”“歌唱训练的过程,很大部分是‘乐器’制造的过程。”足以说明基本功训练的重要性。因此,在高三声乐课训练过程中,笔者非常重视前期声音的挖掘和训练,并在此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意在帮助学生获得“传情达意”的美好的有色彩的声音形象。
事实证明,这样做非常行之有效。
二、 情感—歌唱的灵魂
如果说“声”是歌唱艺术的形式,具有工具的性质,有完整的技能技巧体系。“情”则是歌唱艺术的内容体现,犹如歌唱的灵魂。
在歌唱艺术中,“情是对演唱者的一个重要美学要求,是对演唱水平一个重要衡量标准。”“声无情 声虽美则淡 如白水,声有情 声似有生 动人心弦”。有“情”的歌声才具有艺术感染力,有“情”的歌声唱出来才会感人肺腑,打动人心;无“情”的歌声是空洞的、苍白无力的,“有情曲则活,无情歌则滞”就是这个道理。
在训练后期,笔者针对每个学生的性格、情趣等,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参与意识,想方设法激发其内在的歌唱热情及潜质。比如:要求哪些性格比较“凉”的学生,必须通过歌曲的演唱改变自身的性格,演唱要进入到一个完全忘我的境界;而对于那些性格外向好表现的同学,则引导他们观模名家的经典演唱,尤其要注意其中的细节。尽力在自身的演唱中做到“人尽其声,声尽其情”。
三、 以情带声 声情并茂
唐代诗人白居易说:“乐者发于声,声者发于情”。 白居易所追求的是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是‘声情并茂’,‘形神兼备’所带来的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在歌唱表演中,表现乐律内蕴情致,便是重中之重。
声情并茂是我国声乐美学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想真正做到声情并茂的演唱,就必须要从歌唱的“艺术表现”这一中心环节入手。在演唱声乐作品时,演唱者要求学生要深刻理解作品的内容、主题思想、风格特点,要了解创作者的生平、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同时要仔细阅读歌谱,分析曲式的结构,掌握好基本节奏和速度以及细微的变化,并要认真研究歌曲所要表现的音乐形象,只有这样才能对歌曲内容有更深刻的解释,并进行艺术再创造。
歌唱的真正价值是利用正确的发声技巧生动地表达歌曲作品的思想内涵,以声情并茂的表演去感染听众。事实证明,歌唱中的声情并茂对能够完美地表达一首作品是至关重要的。而在自身的音乐素养和对作品背景的深入感悟、挖掘词义、曲调的情感处理上,更是要很好的掌握。歌唱者一定要在歌唱中将其准确、生动、鲜活地表现出来。这不仅有助于音乐旋律的发挥,而且也可以达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的艺术创造基础。
声情并茂,作为歌唱艺术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它对于任何时代、任何种类的表演都是普遍实用的,同时更是声乐表演达到至善至美境界的切实保证。歌唱者只有做到了声情并茂的重要性,才能完整地表达人的思想感情,进而引起共鸣!歌唱是重视情感的,所以,歌唱者要赋予歌曲以生命的活力,只有声情并茂,两情相通了才能达到艺术的最高境界。这样的歌唱才能使人类高尚的情感得到充分的表达,使歌者和听众得到情感的交流和分享,才能使歌唱艺术显示出永恒璀璨的魅力!
综上所述,在歌唱艺术中,“声”与“情”不仅都有丰厚的美学内涵和表现技巧,而且也都从不同的表现领域展现出特有的审美价值。作为声乐美的创造和鉴赏,二者都是不可或缺的,都是重要的,有声无情难以让人产生感人的艺术魅力,有情无声则不能维系声乐艺术最基本的品质特征。只有二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才能创造出完美的歌唱艺术。歌唱者也只有不断地努力完善自己的歌唱技巧,以心灵去感受、表现出声乐作品的思想感情,才能创造出真正的艺术。
参考文献:
[1]摘自沈湘先生《声乐教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