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讲”的定位

来源 :西部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Stor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下知识观和学习方式的改变,使课堂的教学方法发生了重大变化,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鲜的活力。重视积累、感悟、体验,提倡自主合作、探究,成为教师教学的原则,随之而来的是授课方式更加丰富多彩——实验、小品、戏剧、表演、画画、辩论会……这些都给语文教学增添了无限的喜点。
  于是,我们的语文教师越来越忌讳老师的“讲”了,如今已到了谈“讲”色变的程度了。不少老师把“少讲”或“不讲”作为平时教学的一个原则,若是碰到观摩课、示范课、评比课,执教者更是要做到自己少讲或不讲,多让学生讲、多让学生活动,因为他们知道,讲多了就会有“满堂灌”之嫌,就成了“填鸭式”,就是“越俎代庖”,就会落下个“学生没有成为学习的主体”的罪名,那么课堂讲授还要不要?如果要,讲多少?这是个敏感区,也是个老话题。在此,我结合自己近两年的新课程教学实践,谈点肤浅的体会,以示同仁。
  
  一、“讲”是教学方法,不等于“灌”“填”
  
  今天,我们的语文课忌讳“讲”,可能与没有正确认识“讲授法”有关。讲授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提高思想认识的教学方法。许多教师把“讲授法”等同于“满堂灌”和“填鸭式”,把“讲授法”这一课堂教学最常用的方法置于“启发式”对面。毋庸置疑,“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确实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是应当摒弃的。但“讲授法”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满堂灌”“填鸭式”并无必然联系。方法是靠人来运用的,运用的好坏,全靠人而不在方法本身。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譬如打乒乓球的两种握拍方式——直拍式和横拍式,你能说直拍式就一定不如横拍式吗?刘国梁采用的是直拍式,他不照样成了世界冠军吗?“讲授法”运用得好,同样可以是启发式教学,不能在讲与“灌”“填”之间画等号。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讲解同样具有启发作用,是不是启发式关键看教师能否激活学生的思维。
  诚然,重视积累与感悟、提倡探究是我们语文教学经过漫长的探索后,提出的一个科学方向,但只悟不讲、只积不讲、只探不讲,也必定是个误区。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思维能力逐渐加强,知识面越来越宽,人生阅历越来越丰富,教学方法如果还只是停留在创设直观性的教学情境层面上,则势必使语文教学简单化、表面化,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和发展,也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更不能满足其对真、善、美的高层次追求。特别是很多文学作品,是我们民族精神文化的载体,力透纸背,底蕴深、积淀厚,必须依靠教师在自己透彻理解基础上的精彩讲解,学生才能受到真正的感应。如果单纯地去“悟”,漫天边际地“品”“探”,单靠教师的授课技巧和直观性的教学情景,是不能上出高质量的语文课的。有疑惑地读一百遍,可能不及教师画龙点睛地点拨讲一遍更能让学生豁然开朗。教师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适度讲讲,是符合教学规律的。可以说,只让学生畅抒意见,没有教师精心的讲授和适时的点拨,不可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只让学生想象体验而没有教师富有开启智慧的思想、方法的灌输和引导,很难培养出具有创新品格的人才;只让学生诵读感悟而没有教师缜密的思维和亮丽的思想以及优美的语言在课堂上闪光,学生的心灵世界就缺少了一缕明媚的春光。
  
  二、“讲”是语言文字的熏陶
  
  语文本身有它独特的魅力,有润物无声的感染作用。不管怎么改,也不管语文到底“姓什么”,语文课总得上成语文课,总得有点儿语文的味道,总得让学生受到语言文字的熏陶。鲁迅先生说“语言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这种语言美,除了学生自己去品味,从教师精彩的讲解中,学生同样可以欣赏到。
  曾经听过两位老师上鲁迅的《〈呐喊〉自序》课,一位老师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讲解,把鲁迅的梦用一组画面表现出来,然后分析鲁迅思想发展的历程,结果效果不佳。另一位老师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寂寞对鲁迅人生道路的影响上,放在教育学生正确对待自己人生道路中可能遇到的寂寞上。他让学生充分讨论了鲁迅的寂寞之后,作了一番精彩的阐发:“寂寞不是鲁迅的专利,古来圣贤多寂寞。爱国诗人屈原有‘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寂寞;亡国之君李煜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寂寞;即便是豪放的李白,也有‘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的寂寞。没有寂寞,李煜当不了‘词帝’,屈原留不下名传千古的《离骚》,李白成不了‘诗仙’,鲁迅也就写不出振聋发聩的《呐喊》。由此可见,寂寞是一种极好的生存状态,独具一种魅力它可以教会我们正确认识自我、调整自我、战胜自我,最终超越自我。耐得住寂寞是杰出人物取得事业成功必备的心理承受能力。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大家应该直面而不是畏惧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寂寞,应该战胜寂寞而不是逃避寂寞。”课堂上一片寂静,教师的语言把学生迷住了。这样的教学语言,哪怕是老师讲整整一堂课,学生也听不厌、听不够,这样的“讲”,难道不是启发式吗?难道不是素质教育吗?难道不能激起学生自己去寻找这种精神生活之兴趣吗?
  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语文课程的变革必然是一种扬弃,但我认为课程改革不能为“立”而破除一切,不能借改革之名回避传统。“讲”做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做为语文老师的基本功之一,应该是具有生存空间的,关键是教师讲的水平如何。在大力倡导继续教育、强调终身学习的今天,我们语文教师需要广泛涉猎、博览群书,储备“一桶水”“一缸水”。当语文课上需要你讲的时候、需要你升华的时候,你才能居高临下、左右逢源,你才能讲得精当、讲得出神入化、讲得学生沉浸之中、陶醉其中,从而唤起学生的感情体验,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诱发学生的丰富想象,这样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操、品格就会在老师春风化雨般的语言中潜滋暗长。
  
其他文献
当前,我们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谐社会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更重要的是人自我内心的和谐。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尤其要达到心态和谐,这是实现校园和谐、师生和谐、教学和谐的基础。    一、什么是心态    心态是指心理状态,是一个人在思想观念支配下为人处世的态度和心理状态的总和,是一个人内存和外在的和谐统一,是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态度和教学行为的有机统一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开展变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中学数学教学面临的重要任务。  例如,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9章第120页复习巩固第3题(一题多解的变式教学)。  (如图1)梯形ABCD中,AD∥BC,∠A与∠C互补,求证: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    证法1:(如图2)过点A作AE垂直BC于E,过点D作DF垂直BC于F。  ∵AD∥BC   ∴∠B+∠
期刊
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常识、养成一定阅读与写作习惯、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基础上的再教育,所以培养学生初步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以形成较为全面的文学素养,从而使之向着人之为人的方向全面发展,应是高中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文学教育无疑是实现这一任务的根本途径。这就奠定了文学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核心地位。文学作品,无论是诗歌、小说、散文还是戏剧,都是人对自身生命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最好
期刊
语文课堂是师生对话、交流和思想撞击的平台。教师是平等对话中的首席。师生之间,正如弗里斯在《被压制的教育学》一书中所说“在平等对话中,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教师式学生及学生式教师。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他们共同对整个成长过程负责……这里没有谁教谁,也没有自己教自己,只有从头至尾在相互地教。”    一、平等对话中加以引导    首先
期刊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运用多媒体教学在一定时空内的活动,新的课程改革强调了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要求学生自己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获得结论的过程。  为了让学生掌握学后研究并从中获得知识及科学的方法,形成终身学习意识,化学教学中我充分挖掘学生、教材、教学诸环节,为学生提供研究的时间、空间和条件,对课堂深入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期刊
校长管理学校怎样发扬民主?简言之,就是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民主决策是校长管好学校的前提。学校决策时要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民主管理是校长管好学校的关键。民主管理的前提是民主决策,政策要有连续性,不能用搞运动、掀高潮、喊口号的方式管理,更不能朝令夕改。民主监督就是学校各项工作要时时接受群众监督,首先学校领导班子要自检、互检、责任人检查、集体检查,形成一整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也就是说,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生理、心理特点,相同学段的不同学生也有着许多差异,包括认知水平、认知特点以及个性心理特点的差异。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动态地把握学生的心理活动特点及其规律,了解他们在学习活动中不同阶
期刊
进行教育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改变民族命运的关键。我们知道: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决不是换一套教科书,也不仅仅是课程内容的调整,而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调查表明,农村存在的传统型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农村人才培养的束缚。如何让农村课程改革牵动整个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我们先要从中西方教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的差异来透视一下问题的所在。  从教育的理念看,《论语》和《理想国》都是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体精神,还能培养主体的创造性与创新思维。那么如何更好地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呢?本人认为合作学习应体现以下几点原则:    一、有序性    有一些合作学习表面热热闹闹,其实只是少数的几个优生在舞台上表演,模式简单,收效甚微。要改变这种情况,必须进行资源的有效整合,把无序学习变为有序的、有组织的、有严格分工的学习,这
期刊
教师专业素养的严峻现实:问题丛生    最近笔者在课改试验区就新教材的使用状况作调研时,和一些教师作了交流。对于课改,教师普遍反映负担加重。个中原因除了应试教学的压力外,教师专业素养差、不适应课改是负担加重的重要原因。教师的专业进修状况令人担忧,尤其使我感到迷惘的是相当一批教师不会上选修课,对一些选修课教材难以把握。以语文学科为例,很难相信一位高中语文教师阅读《史记》会有困难,也很难相信高中教师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