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是搜索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它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阅读的角色中,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质量,是新世纪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关键词:阅读;积累;语文素养
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了不但能够加强小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能让小学生去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从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同时也能发展他们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1读中感悟,掌握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时机,激发兴趣,让学生喜爱阅读
在课堂中,学生只要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对课内阅读产生兴趣。例如我在教学《桂花雨》时,课文描述“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了,桂花树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笨笨拙拙的。不开花时,只是满树茂密的的叶子,开花季节,也得仔细的从绿叶丛里找细花。桂花不与繁华斗艳,可是它的香气儿真迷人。”在指导学生品读课文中,创设情景播放有关桂花迷人图景,启发学生由其意境美,到雨前“摇桂花”下雨的声音,吮吸的样子,学生有了兴趣,联想语言文字再进行描述。学生描述道:沙沙沙,沙沙沙,雨轻轻地下,全家一起忙活着摇桂花的情景跃然纸上,那情那景令人心醉,宛如走进仙境,飘飘然而不觉如也。多好的再造想象,感受到物的美,景的美,语言也美。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兴趣盎然、入情入境地读课文,不仅能读出对桂花的喜爱之情,同时课文的语言文字也就通过领悟储存在学生脑中。
2扩大学生的词汇量,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
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要考虑到他的接受能力,不能超出他的接受能力而对他提出不合理的要求,他的接受能力主要由他的识字量决定。孩子的阅读内容随着识字量的增加而增加,这是很自然的,识字越多,能够阅读的内容就越多,阅读就会更加顺利,阅读的兴趣就会高涨。如果孩子词汇量少,在阅读中遇到的生字、生词多,阅读就不顺畅,孩子就会对阅读产生畏难、甚至抵触情绪,阅读能力的培养就会遇到困难。帮助孩子牢固掌握汉语拼音,教孩子阅读双语读本。使用双语读本的好处是,当孩子在阅读中遇到生字时,他可以拼读出来,这些生字中有许多是他此前会说但不会写,现在通过拼读就会读会写了。伴随这种阅读,孩子就不断地扩大了词汇量。以后,我们要根据孩子掌握生字、生词的情况,开始逐渐减少双语读本,到最后,孩子完全不再阅读双语读本,而是开始阅读单纯的汉字读本。这样做,孩子开始会不习惯,但要坚持,当他在阅读中遇到生字、生词时,你可以告诉他,或者让他查字典等其余方法,从而激发孩子广泛阅读。不用多长时间,孩子就会对阅读兴趣盎然了,孩子的阅读能力一定会让你感到惊喜。
例如:我在教学《蜘蛛的网》后,有个学生提出问题:“蜘蛛的网能粘住小飞虫,甲虫等等,它自己却不会粘住,是什么原因?”教师想不到学生会提出这个问题。教师随机应变,发动学生,说:“你们想想吧!看谁能想出来?”有个学生回答说:“因为蜘蛛身上有油,所以粘不住。”教师接着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学生答:“我在《动脑筋爷爷》那本书上看到的。”由于学生多看课外书,既提高了阅读能力又增加了科学知识。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恰当地用上许多是在教材没学过的词语,可见,学生是在课外阅读获得的知识。因此,激励学生广泛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
3理解能力是阅读能力结构中最核心的因素
閱读能力是以感悟、理解、体验为基础的重要能力。阅读中的理解是对课文中词句、段落、篇章、写作方法以及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的理解。整个理解过程是按照对语言形式到对内容的理解,对部分到对整体的理解;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加深对语言形式和部分内容的理解这样的规律来完成的,在这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从写词句入手,经过判断和推理,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的思维活动,达到对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这才算读懂了一篇课文。
例如《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文中有一句:“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鲶在银色月光下轻轻翕动着。”有些同学读出惊奇的语气,有些同学读出得意的语气……只有把读和感悟语言、积累语言、习得方法、运用语言、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等结合起来加以理解,学生才能从大量的读中感悟到语言的点点滴滴的妙用。
总之,只要我们教师将学生的阅读能力渗透于每一节课,每一个细节。我们相信,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会得到有效提高。这一天指日可待!我们翘首企盼!
参考文献:
[1]范延俊.趣味教学法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论文范文教育,2014(01).
[2]杨爱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初探[J].基础教育,2012(09).
(作者单位:崇州市隆兴镇小学校)
关键词:阅读;积累;语文素养
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了不但能够加强小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能让小学生去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从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同时也能发展他们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1读中感悟,掌握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时机,激发兴趣,让学生喜爱阅读
在课堂中,学生只要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对课内阅读产生兴趣。例如我在教学《桂花雨》时,课文描述“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了,桂花树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笨笨拙拙的。不开花时,只是满树茂密的的叶子,开花季节,也得仔细的从绿叶丛里找细花。桂花不与繁华斗艳,可是它的香气儿真迷人。”在指导学生品读课文中,创设情景播放有关桂花迷人图景,启发学生由其意境美,到雨前“摇桂花”下雨的声音,吮吸的样子,学生有了兴趣,联想语言文字再进行描述。学生描述道:沙沙沙,沙沙沙,雨轻轻地下,全家一起忙活着摇桂花的情景跃然纸上,那情那景令人心醉,宛如走进仙境,飘飘然而不觉如也。多好的再造想象,感受到物的美,景的美,语言也美。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兴趣盎然、入情入境地读课文,不仅能读出对桂花的喜爱之情,同时课文的语言文字也就通过领悟储存在学生脑中。
2扩大学生的词汇量,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
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要考虑到他的接受能力,不能超出他的接受能力而对他提出不合理的要求,他的接受能力主要由他的识字量决定。孩子的阅读内容随着识字量的增加而增加,这是很自然的,识字越多,能够阅读的内容就越多,阅读就会更加顺利,阅读的兴趣就会高涨。如果孩子词汇量少,在阅读中遇到的生字、生词多,阅读就不顺畅,孩子就会对阅读产生畏难、甚至抵触情绪,阅读能力的培养就会遇到困难。帮助孩子牢固掌握汉语拼音,教孩子阅读双语读本。使用双语读本的好处是,当孩子在阅读中遇到生字时,他可以拼读出来,这些生字中有许多是他此前会说但不会写,现在通过拼读就会读会写了。伴随这种阅读,孩子就不断地扩大了词汇量。以后,我们要根据孩子掌握生字、生词的情况,开始逐渐减少双语读本,到最后,孩子完全不再阅读双语读本,而是开始阅读单纯的汉字读本。这样做,孩子开始会不习惯,但要坚持,当他在阅读中遇到生字、生词时,你可以告诉他,或者让他查字典等其余方法,从而激发孩子广泛阅读。不用多长时间,孩子就会对阅读兴趣盎然了,孩子的阅读能力一定会让你感到惊喜。
例如:我在教学《蜘蛛的网》后,有个学生提出问题:“蜘蛛的网能粘住小飞虫,甲虫等等,它自己却不会粘住,是什么原因?”教师想不到学生会提出这个问题。教师随机应变,发动学生,说:“你们想想吧!看谁能想出来?”有个学生回答说:“因为蜘蛛身上有油,所以粘不住。”教师接着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学生答:“我在《动脑筋爷爷》那本书上看到的。”由于学生多看课外书,既提高了阅读能力又增加了科学知识。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恰当地用上许多是在教材没学过的词语,可见,学生是在课外阅读获得的知识。因此,激励学生广泛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
3理解能力是阅读能力结构中最核心的因素
閱读能力是以感悟、理解、体验为基础的重要能力。阅读中的理解是对课文中词句、段落、篇章、写作方法以及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的理解。整个理解过程是按照对语言形式到对内容的理解,对部分到对整体的理解;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加深对语言形式和部分内容的理解这样的规律来完成的,在这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从写词句入手,经过判断和推理,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的思维活动,达到对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这才算读懂了一篇课文。
例如《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文中有一句:“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鲶在银色月光下轻轻翕动着。”有些同学读出惊奇的语气,有些同学读出得意的语气……只有把读和感悟语言、积累语言、习得方法、运用语言、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等结合起来加以理解,学生才能从大量的读中感悟到语言的点点滴滴的妙用。
总之,只要我们教师将学生的阅读能力渗透于每一节课,每一个细节。我们相信,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会得到有效提高。这一天指日可待!我们翘首企盼!
参考文献:
[1]范延俊.趣味教学法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论文范文教育,2014(01).
[2]杨爱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初探[J].基础教育,2012(09).
(作者单位:崇州市隆兴镇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