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文偏题离题的因素多种多样,不明确是其中之一,主要表现在观点的表达、比喻性话题的论述、原因的揭示及点题扣题等方面,可以用拟写提纲等训练方法来应对。
【关键词】作文教学 议论文 观点明确 训练方法
《教学大纲》里明确指出,作文“观点”要“鲜明准确”。“鲜明”就是“明确”,把它放在诸项要求的第一位,说明“明确”是作文质量好的首要条件。然而,在学生作文中,观点不明确的现象却十分普遍,主要表现在:
一、观点含糊其辞,不明朗
1.观点只说一半,留一半。文章是用来表达观点的,即作者在文章里必须明确而全面地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爱憎褒贬态度。尤其是高考作文,因阅卷速度的影响,更需要用一句明确而完整的语句全部表达出自己的看法,而不是说一半,留一半,犹抱琵琶半遮面,否则,观点表达便是不完整的。如以“量力而行”为话题,若这样写观点句——“认清自己,就能扬长避短,走向成功”,乍一看似乎还可以,但真正探究起来,它并没有反应出话题,因为“认清自己”可作多种理解,而这个作者实际上是想说“认清自己,量力而行”这意思的,可因为只说了前半句而留了后半句,致使观点表述不完整,最后影响作文的质量。
2.观点表达首鼠两端,摇摆不定。文章是通过作者对事物的判断与分析来明断是非的,因而作者必须明确地写出自己对事物判断的态度偏向,不能首鼠两端,摇摆不定,即肯定这边,又肯定那边。而在实践中,有很多同学都犯了这个毛病。有时评改作文,可以揣摩得出作者是要表达肯定或否定的观点的,可是到了后面文章却又转到了相反的一面,致使文章两边倒。而这些文章中有的甚至在思路、结构、语言上都很好,只是因为上述原因,只能给个四类卷的分数,实在是可惜。更严重的是,这样的作文在高考作文中占有相当的分量,因而必须予以重视、纠正。
二、比喻型的话题论述过于含蓄,本体不明确
比喻型话题是用比喻形式来表达话题的,话题的本身是本体,话题的现有字眼是喻体。本体与喻体比较,前者实在明朗,后者虽生动却显得抽象含蓄。因而在行文论述时必须按本体进行论述,不能就比喻而比喻,否则就通篇都会过于含蓄而不明朗,读完文章使人不知所云。但有的考生却往往如此。如在论述“山的沉稳,水的灵动”时,全文都只是反复出现“……有山的沉稳,水的灵动”这样的字眼,而没有明确地指明“山的沉稳,水的灵动”就是指人物的沉着镇定、灵活变动,从而使论述过于含蓄,读后使人摸不着头脑,总觉得话没有说到位,话意没有表达清楚。所以这类话题审题时要弄清它的本体,要清楚喻体的各部分各指什么本体,说理时要就本体来论述。
三、论据的分析或原因的揭示不明确到位,或缺少分析,或只堆砌形容词
文章列举事实进行证明之后,必须进行分析,否则便会犯观点加论据的简单毛病。但是分析必须明确到位,即要指出论据中人物成败的原因:对事物采取的态度、方法,对事件发展趋势的把握,处理事件时表现出来的才情等,必须把这些揭示出来才能令人明辨是非,才能起到证明的作用。分析时不能只堆砌一些形容词,无实质内容。如以下文段:
将“南天一柱”改名为“哈里路亚山”不仅是践踏祖国文化遗产的行为,更是国民崇洋媚外的表现。现在有许多年轻人盲目追求外国的文化,追求外国的“圣诞节”、“情人节”,反而忽视掉本国的“春节”、“七夕”。我们的祖国有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可现在的年轻人却认为牛郎织女太过迂腐,反而认为罗密欧与朱丽叶才更轰轰烈烈。“南天一柱”改名便属此类。因此这是错误的,是不正确的方法,是令人气愤的做法,是使人感到心酸的举措。
这是针对“南天一柱”改名为“哈里路亚山”进行的评论。这个文段结尾的“错误”、“不正确”、“气愤”、“心酸”代替了分析,没有原因的揭示,只是用形容词装扮文段,以使之生动而已,是典型的简单的例子加观点的形式。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指出“错误”、“不正确”的具体表现即原因所在,这样道理才能揭示出来,才能明辨是非,才能以理服人。
四、行文中不懂得点题或扣题,使文章所要求论述的话题不明确
作文是要依据话题来进行论述的,但常常有些学生在写作中自觉或不自觉就犯了偷换概念的毛病,使文章远离规定的话题,从而偏题或离题。如以“我的”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有个考生这样写道:
世界本来就不完美。我们不快乐的程度取决于现实跟它们“应该是”的样子之间有多大的距离。如果我们不凡事苛求完美,快乐这档事就简单多了。显然,汤展中是不完美的。自小便没双手的他,生活上有着异于常人的艰难。但他没有让自己的生命乐趣窒息,刻苦学习文化知识尤其是书法艺术,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从汤展中身上,让人们看到了乐观带给人的光芒。他使人们知道,人生路是充满泥泞与坎坷的。因此,悲伤痛苦都是在所难免的。要战胜苦难,人们一定要乐观。
揣摩这个文段,可以知道,这个学生是要写“乐观”是“我的”,即“我的乐观”,可在行文中,他自觉不自觉地忘记或忽略了“我的”这个话题字眼,结果就只剩下了“乐观”,使文章只论述“乐观”,而没有论述“我的”,从而偷换了概念,致使文章偏题、走题。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在文段的前后适当地加上一些含有话题字眼的句子,这样就可以把整个文段框在了“我的”话题之下。这样作文话题就明确了,才符合作文的要求。
针对以上现象,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一、拟写提纲
提纲是对作文内容的概括。有简单的挈领式的,也有稍细一些的,有整体轮廓式的,也有细致到每个层次段落的;而不管是属于哪一种,都必须明确地表达出全文乃至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或观点,或者所举的论据等,有些提纲还包括有使用的论证方法等。有了这些提纲,作文就不会漏掉内容,更不会中途偷换概念。因此,好的提纲能显示出文章清晰的思路,能显示出明确的主题,结构的恰当运用等。平时有些学生的作文往往写到一半就出现跑题的现象,就是因为没有事先构思好,没有明晰的提纲,所以才走题离题。因此,平时注意训练提纲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在一定程度上说,提纲对文章的明确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如下面以“我的”为话题的提纲就很不错:
开头:由孟子等人的高尚品质的表现引出话题,用提问过渡到下文。
主体:1.于是,当忧愁缠满全身、痛苦飘洒一地时,我抬起了乐观。
例证法(汤展中等例子)。
2.于是,当荆棘划伤膝盖、风雨打湿发髻时,我拿起了坚强。
例证法(刘翔等),引用论证(庄周语)。
3.于是,当冰山融化、地震猖狂时,我担起了责任。
比喻论证(母藏羚羊用生命呵护后代)。
4.总括上文并再列举概括性事例加以补充论证。
归纳论证。总括句:如圣人般的豁达,如贤者般的高尚,便是我的不弃追求。
结尾:号召展望,呼应前文。
从这个提纲,我们看到了文章鲜明的观点、清晰的思路、恰当的结构、完美的论证,甚至还可看到优美的语言。按这样的提纲写作,就不会出现跑题或离题现象。
二、锤炼观点句
这是专门针对那些没有用一句明确的语句来表达观点(包括并列式里每个层次的段首观点句),或只说一半留一半、躲躲闪闪的现象而言的。高考作文因其特殊性,作文用一句完整的语句来明确地表达观点是非常必要的,这样才能让评卷者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地领会作文准确而明确的观点。否则,就有满盘皆输的可能性。如以“和谐自然”为话题,如段首观点句这样表达就错了——“责任是那几十年如一日地在沙漠里不弃种树的感人表现”。显然,这句话说到了“责任”话题上,没有涉及到“和谐自然”,应改为“和谐自然是那几十年如一日地在沙漠里不弃种树的责任表现”,这样才不会偷换概念,才明确了话题和观点。因此,观点句的锤炼,必须包含有话题和观点,这样才能达到《考试大纲》里规定的“明确”的要求。
三、训练点题和扣题
要避免行文与话题或观点若即若离,恰当地反复点题是最好的办法。点题三五处即可,不可过多,否则会弄巧成拙。恰当地出现话题或观点的字眼,不仅可以使文章话题和观点明确,有时还可以很好地挽救一篇离题的危险的文章,甚至可以使作文轻而易举地获得高分。这样的例文很多,兹不赘述。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昭平中学。
【关键词】作文教学 议论文 观点明确 训练方法
《教学大纲》里明确指出,作文“观点”要“鲜明准确”。“鲜明”就是“明确”,把它放在诸项要求的第一位,说明“明确”是作文质量好的首要条件。然而,在学生作文中,观点不明确的现象却十分普遍,主要表现在:
一、观点含糊其辞,不明朗
1.观点只说一半,留一半。文章是用来表达观点的,即作者在文章里必须明确而全面地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爱憎褒贬态度。尤其是高考作文,因阅卷速度的影响,更需要用一句明确而完整的语句全部表达出自己的看法,而不是说一半,留一半,犹抱琵琶半遮面,否则,观点表达便是不完整的。如以“量力而行”为话题,若这样写观点句——“认清自己,就能扬长避短,走向成功”,乍一看似乎还可以,但真正探究起来,它并没有反应出话题,因为“认清自己”可作多种理解,而这个作者实际上是想说“认清自己,量力而行”这意思的,可因为只说了前半句而留了后半句,致使观点表述不完整,最后影响作文的质量。
2.观点表达首鼠两端,摇摆不定。文章是通过作者对事物的判断与分析来明断是非的,因而作者必须明确地写出自己对事物判断的态度偏向,不能首鼠两端,摇摆不定,即肯定这边,又肯定那边。而在实践中,有很多同学都犯了这个毛病。有时评改作文,可以揣摩得出作者是要表达肯定或否定的观点的,可是到了后面文章却又转到了相反的一面,致使文章两边倒。而这些文章中有的甚至在思路、结构、语言上都很好,只是因为上述原因,只能给个四类卷的分数,实在是可惜。更严重的是,这样的作文在高考作文中占有相当的分量,因而必须予以重视、纠正。
二、比喻型的话题论述过于含蓄,本体不明确
比喻型话题是用比喻形式来表达话题的,话题的本身是本体,话题的现有字眼是喻体。本体与喻体比较,前者实在明朗,后者虽生动却显得抽象含蓄。因而在行文论述时必须按本体进行论述,不能就比喻而比喻,否则就通篇都会过于含蓄而不明朗,读完文章使人不知所云。但有的考生却往往如此。如在论述“山的沉稳,水的灵动”时,全文都只是反复出现“……有山的沉稳,水的灵动”这样的字眼,而没有明确地指明“山的沉稳,水的灵动”就是指人物的沉着镇定、灵活变动,从而使论述过于含蓄,读后使人摸不着头脑,总觉得话没有说到位,话意没有表达清楚。所以这类话题审题时要弄清它的本体,要清楚喻体的各部分各指什么本体,说理时要就本体来论述。
三、论据的分析或原因的揭示不明确到位,或缺少分析,或只堆砌形容词
文章列举事实进行证明之后,必须进行分析,否则便会犯观点加论据的简单毛病。但是分析必须明确到位,即要指出论据中人物成败的原因:对事物采取的态度、方法,对事件发展趋势的把握,处理事件时表现出来的才情等,必须把这些揭示出来才能令人明辨是非,才能起到证明的作用。分析时不能只堆砌一些形容词,无实质内容。如以下文段:
将“南天一柱”改名为“哈里路亚山”不仅是践踏祖国文化遗产的行为,更是国民崇洋媚外的表现。现在有许多年轻人盲目追求外国的文化,追求外国的“圣诞节”、“情人节”,反而忽视掉本国的“春节”、“七夕”。我们的祖国有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可现在的年轻人却认为牛郎织女太过迂腐,反而认为罗密欧与朱丽叶才更轰轰烈烈。“南天一柱”改名便属此类。因此这是错误的,是不正确的方法,是令人气愤的做法,是使人感到心酸的举措。
这是针对“南天一柱”改名为“哈里路亚山”进行的评论。这个文段结尾的“错误”、“不正确”、“气愤”、“心酸”代替了分析,没有原因的揭示,只是用形容词装扮文段,以使之生动而已,是典型的简单的例子加观点的形式。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指出“错误”、“不正确”的具体表现即原因所在,这样道理才能揭示出来,才能明辨是非,才能以理服人。
四、行文中不懂得点题或扣题,使文章所要求论述的话题不明确
作文是要依据话题来进行论述的,但常常有些学生在写作中自觉或不自觉就犯了偷换概念的毛病,使文章远离规定的话题,从而偏题或离题。如以“我的”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有个考生这样写道:
世界本来就不完美。我们不快乐的程度取决于现实跟它们“应该是”的样子之间有多大的距离。如果我们不凡事苛求完美,快乐这档事就简单多了。显然,汤展中是不完美的。自小便没双手的他,生活上有着异于常人的艰难。但他没有让自己的生命乐趣窒息,刻苦学习文化知识尤其是书法艺术,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从汤展中身上,让人们看到了乐观带给人的光芒。他使人们知道,人生路是充满泥泞与坎坷的。因此,悲伤痛苦都是在所难免的。要战胜苦难,人们一定要乐观。
揣摩这个文段,可以知道,这个学生是要写“乐观”是“我的”,即“我的乐观”,可在行文中,他自觉不自觉地忘记或忽略了“我的”这个话题字眼,结果就只剩下了“乐观”,使文章只论述“乐观”,而没有论述“我的”,从而偷换了概念,致使文章偏题、走题。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在文段的前后适当地加上一些含有话题字眼的句子,这样就可以把整个文段框在了“我的”话题之下。这样作文话题就明确了,才符合作文的要求。
针对以上现象,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一、拟写提纲
提纲是对作文内容的概括。有简单的挈领式的,也有稍细一些的,有整体轮廓式的,也有细致到每个层次段落的;而不管是属于哪一种,都必须明确地表达出全文乃至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或观点,或者所举的论据等,有些提纲还包括有使用的论证方法等。有了这些提纲,作文就不会漏掉内容,更不会中途偷换概念。因此,好的提纲能显示出文章清晰的思路,能显示出明确的主题,结构的恰当运用等。平时有些学生的作文往往写到一半就出现跑题的现象,就是因为没有事先构思好,没有明晰的提纲,所以才走题离题。因此,平时注意训练提纲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在一定程度上说,提纲对文章的明确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如下面以“我的”为话题的提纲就很不错:
开头:由孟子等人的高尚品质的表现引出话题,用提问过渡到下文。
主体:1.于是,当忧愁缠满全身、痛苦飘洒一地时,我抬起了乐观。
例证法(汤展中等例子)。
2.于是,当荆棘划伤膝盖、风雨打湿发髻时,我拿起了坚强。
例证法(刘翔等),引用论证(庄周语)。
3.于是,当冰山融化、地震猖狂时,我担起了责任。
比喻论证(母藏羚羊用生命呵护后代)。
4.总括上文并再列举概括性事例加以补充论证。
归纳论证。总括句:如圣人般的豁达,如贤者般的高尚,便是我的不弃追求。
结尾:号召展望,呼应前文。
从这个提纲,我们看到了文章鲜明的观点、清晰的思路、恰当的结构、完美的论证,甚至还可看到优美的语言。按这样的提纲写作,就不会出现跑题或离题现象。
二、锤炼观点句
这是专门针对那些没有用一句明确的语句来表达观点(包括并列式里每个层次的段首观点句),或只说一半留一半、躲躲闪闪的现象而言的。高考作文因其特殊性,作文用一句完整的语句来明确地表达观点是非常必要的,这样才能让评卷者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地领会作文准确而明确的观点。否则,就有满盘皆输的可能性。如以“和谐自然”为话题,如段首观点句这样表达就错了——“责任是那几十年如一日地在沙漠里不弃种树的感人表现”。显然,这句话说到了“责任”话题上,没有涉及到“和谐自然”,应改为“和谐自然是那几十年如一日地在沙漠里不弃种树的责任表现”,这样才不会偷换概念,才明确了话题和观点。因此,观点句的锤炼,必须包含有话题和观点,这样才能达到《考试大纲》里规定的“明确”的要求。
三、训练点题和扣题
要避免行文与话题或观点若即若离,恰当地反复点题是最好的办法。点题三五处即可,不可过多,否则会弄巧成拙。恰当地出现话题或观点的字眼,不仅可以使文章话题和观点明确,有时还可以很好地挽救一篇离题的危险的文章,甚至可以使作文轻而易举地获得高分。这样的例文很多,兹不赘述。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昭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