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管理专业建设基本问题研究

来源 :高等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oo4zhg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社会紧缺的信用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我国高等学校正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专业建设中许多问题仍待思考、探索和解决。本文基于中西信用文化差异的视角探讨了信用管理专业学科定位、培养方向、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认为如何从国情出发,实现信用管理专业教育与中国文化和社会现实的双重对接是解决该专业建设问题的基本原则。同时,文中介绍了我们对所涉问题的一些探索性设想和实践。
  关键词:高等教育;专业建设;信用管理
  
  我校作为继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和吉林大学之后教育部批准设立信用管理本科专业的第四所高校,在这一创新开拓和社会急需专业的建设实践中越来越深切地体会到,要办好这个专业有许多待思考、探索和解决的问题。我们认为,如何从国情出发,实现信用管理专业教育与中国文化和社会现实的双重对接是思考和解决该专业建设问题应当坚持的基本原则。基于上述原则,结合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现实和条件,我们对信用管理专业建设也做了一些思考、探索和实践。在此抛砖引玉,以求业内同仁共同探讨。
  
  一、学科定位
  
  学科定位是影响信用管理专业教育的首要因素。它决定专业教育的资源配置、内容设置和培养方式,由此决定学生的培养方向和人才类型。教育部将信用管理专业置于经济学学科序列,因此,该专业也就成为中国人民大学应用金融系、上海财经大学银行系的专业。但我们认为信用管理专业应该是一门以管理学为基础,以信用理论和管理技术为核心,综合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价值学、行为学和法学的一门管理学应用学科。
  首先,把信用管理专业归于经济学科主要依据于信用是经济范畴,在银行信贷和商品赊销中有重要作用。在西方,研究信用问题确实大都基于经济学视角。不管是以马克思、斯密、杜尔阁、魁奈、西斯蒙第、瓦尔拉斯等人为代表的狭义信用论;还是以洛克、休谟、约翰•穆勒、康芒斯、李嘉图、配第等为代表的广义信用论,都认为信用是一个经济范畴。1因而在西方,信用相关学科一直被归类为经济学。这是西方学术、思想和文化传统的体现。
  但在中国,从古代儒家确立“仁、义、理、智、信”五常伦理规范到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来看,信用从来就不是经济范畴,而是一个社会规则范畴。信用问题也从来就不仅是一个经济交易方式问题(借贷、赊销只是基于信用这一规则的交易方式,但非信用规则本身),而是一个覆盖社会所有领域包括政治、经济、学术以及社交等在内的社会秩序问题。显然,将信用归为经济范畴,将信用管理专业定位“属于经济类应用学科”2对于专业的发展、人才的培养及满足社会的人才需求都显过于偏狭。
  其次,信用管理专业的职能定位是“管理”,管理的内容是“信用”,即借助一定的原理、技术和程序对管理对象信用规则之行为遵从所实施的计划、组织与控制,以维护和保证社会的信用秩序。其实践特征是基于信用水平考察、分析和评价之上的主体自律管理和客体他律管理。政府信用管理主要是政府对社会各领域各层面组织和个人社会活动中信用规则遵从之管理,属公共管理的一部分。企业、银行信用管理则主要是企业、银行对客户在经济交易中信用遵从水平及违约风险的管理,是其客户管理的一部分。等等。因此,信用管理专业定位于管理学应用学科应当比较恰当。这一点我们与吉林大学观点相近。
  
  二、培养方向
  
  社会需要决定专业培养方向,从业职能决定专业培养目标。基于2002年初浙江在全国率先提出打造“信用浙江”启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战略工程以及浙江企业、金融业和信用服务行业快速发展对信用管理专业人才的内生性需求。我们具有明确针对性地设立了政府信用管理和经济信用管理两个培养方向。这与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和吉林大学注重经济信用管理人才培养方向有所不同。
  我们所设的两专业方向虽然都是信用管理专业,但由于从业职能、培养目标的不同,所以课程设置和培养要求也有一定的差别。
  从培养目标来看,政府信用管理方向培养政府和其他公共管理组织从事社会层面信用管理的专业人才,而经济信用管理则为企业、金融和信用服务机构培养经济领域信用管理的专业人才。
  从从业职能来看,政府信用管理最终目标是构建一个基于规制平台和信息平台的覆盖全社会的信用他律和自律相结合的自组织系统。各级政府信用管理的对象是全社会各层面的信用遵从和秩序,包括守法信用、经济信用、学术信用、社交信用等,当然也包括政府本身的行政信用。政府各部门等其他公共管理组织信用管理的对象是其行政管理领域的信用秩序,诸如工商部门的交易信用、税务部门的纳税信用、食品部门的食品安全信用等等。因此政府信用管理工作的内容必然包括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政策规制建设、征信数据库和信息平台建设、社会信用宏观监管、信用意识和知识的培训教育等等;而企业、金融机构信用管理的目标则是规避交易违约风险、控制信用风险损失,其信用管理的对象是与其交易或将与其交易的客户(组织或个人),信用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则是客户信用调查、分析、评价、交易和授信决策、客户信用跟踪、风险控制和处理。信用服务机构则是帮助企业、金融机构完成部分信用管理职能和工作的商业化专业机构。
  因此,政府信用管理方向课程注重公共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理论、法律、社会心理学等宏观管理理论课程,而经济信用管理方向则注重客户信用调查、信用分析评价、信用风险识别与控制、商帐追收等微观管理技术课程。此外,在培养要求上,政府信用管理方向注重通晓国内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理论、制度和实施的公共管理人才,而经济信用管理方向则注重熟知客户信用分析和风险控制理论、技术和实践的企业管理人才。
  
  三、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一个新专业建设最为核心的问题,它决定培养的学生能否具备从事相关专业工作的基本素养,包括专业视野、基础知识和创新能力。目前国内已招生信用管理专业院校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三类:一是经济学类,包括经济学、金融学、投资学等;二是财务会计类,包括会计学、财务分析、审计学等,三是信用管理技术类,包括信用管理学、信用风险分析与度量、资信评估等。我校信用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与其他院校的最大不同是,设置了体现中国信用文化和思想的基础理论课程,包括中国信用思想研究、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理论、信用学导论、伦理学和价值学等。我们认为这些课程是该专业的核心和基础。
  既然信用现象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必与孕育它的社会文化存在历史的内在的统一性。中西方因各自文化传统的积淀和继承,对信用内涵、本质、功能、形态、价值的社会认知存有很大的差异。中国信用思想根植于农耕文化并受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把信用当作一种道德规范而注重其精神价值,其遵从主要依赖个人的自律来实现(因而常把信用表述为诚信)。而西方的信用思想则根植于工商文化并受私有财产神圣理念和契约精神的影响,把信用当作一种经济工具而注重其功利价值,并功能主要依靠制度他律来保障。
  正是由于上述中西方信用文化的差异,中国认为信用是社会最基本最普遍的行为规范,其遵从程度主要取决于个人品格;而西方认为信用是基于资产的偿债能力,其实现主要取决于对象的财务实力。因而西方信用分析、评价关注的是对象的资产财务能力3(我国银行客户信用评价和经济学界研究信用评价一直秉承这种思路)。但事实表明,长期以来银行以财务指标为主导的信用分析评价框架未能有效地控制我国银行信贷的风险。而浙江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以考察企业负责人人品为主导的信用分析评价框架使之有效地识别和控制了违约风险4。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组织实施的“2001年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5结果也显示,就企业家品格对企业信用遵从水平的影响,64.2%的受访者认为影响很大,32.5%的受访者认为影响较大。由此可见,西方的信用理论及其分析框架难以把脉中国的信用问题,基于中国文化的信用理论及其信用分析框架才是解读中国组织、个人信用水平和风险的真正钥匙。
  
  四、教材建设
  
  课程设置决定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专业视野,教材内容则决定学生的知识效用和专业深度。因此,教材的好差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培养质量。
  国内高校信用管理专业课教材建设有两个缺陷:一是专业课教材只有信用管理技术类教材,包括信用分析、信用评价、风险识别、度量与控制等,而且主要舶于西方。而作为信用管理专业核心基础教材——信用理论特别是基于中国文化背景的信用理论几乎空白。二是课程及教材的雷同重复,如企业信用管理、银行信用管理、个人信用管理,其实原理和方法都基本相同相通。这就可能造成信用管理专业教育如下根本性的缺陷:①任何信用技术都包含两个方面,即形式上的技术方法和内容上的信用思想。如果课程和教材只教信用管理技术——“然”的训练而没有系统的信用理论——“所以然”的教化,这样培养的学生很可能只是会“照猫画虎”的机器人,必定缺乏创新思维和能力;②西方的信用管理技术可以说在方法论上确实是先进、科学、成熟的,但它内含的信用思想却不完全适应解决中国信用的问题,这样培养的学生恐怕难以为我国社会信用管理所真正需要;③课程和教材的雷同重复既浪费教学资源,又挤占应有的教学空间和机会。
  因此,我们在信用管理专业教材建设上正致力于实施如下计划:
   1、研究编写专业基础理论核心教材——《信用学导论》和《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理论》。前者以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中国信用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历史,中国文化中信用的内涵、本质、功能、形态、形式、方式、价值和规律。后者使学生了解中国社会的信用问题以及社会信用体系的含义、结构、内容和发展规律及其建设的重要性。但由于国内这些方面的研究不多且尚未成形理论体系,因此我们将在广泛收集整理国内共识的、最新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吸收西方信用理论的合理部分,组织学者研究性地编写上述两本教材。
   2、研究编写信用管理技术核心教材——《信用分析原理和方法》和《信用管理基本原理》。前者意在使学生掌握在中国文化环境下影响组织、个人信用行为的因素、条件,各种影响因素相关性和重要性以及构成的信用分析框架,各影响因素向评价指标可度量、可表达转化等基本原理和方法。后者意在使学生掌握信用调查、信用评价、风险识别和分类、授信决策和设计、风险控制和处理等一系列信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同样由于国内目前该类研究还非常鲜见,特别是有有效实证支持的研究成果非常少。所以,该两本教材的编写我们将采取在信用理论的指导下通过一方面吸收西方信用技术的方法论部分,另一方面调研总结金融机构、信用机构、企业,特别是浙江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成功经验和方法的方式来完成。
  3、研究编写业务课程教材——《信用管理业务通论》,该教材将总结概况国内外的积极成果,介绍信用征信,信用调查,信用评价,信用担保,政府、银行、企业、消费者信用管理的流程、环节和风险特征。
  
  五、师资建设
  
  师资队伍的质量和数量是办好信用管理专业的基本前提。我们认为,个体要求上,信用理论课的教师要通晓古今中外的信用思想,尤其对信用理论和实践之基本问题有较深入的了解并有一定的研究。信用管理技术课的教师要熟悉信用管理各种业务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并有一定的实践经验;队伍建构上,要形成教学科研带头人——教学科研骨干——教师的三级梯队。但信用管理专业师资稀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现实难题,特别是对信用理论和信用管理技术有研究和实践底蕴的师资更是奇缺。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我们将主要采取如下措施:
  1、通过科研培养师资。一是通过吸纳参与正在承担的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以及社会横向课题的研究培养教学科研骨干和一般教师;二是鼓励全体教师申报各类科研项目,通过课题的申报和研究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2、通过培训培养师资。一是通过教学科研带头人有计划、分层次地系统培训教学科研骨干和一般教师。二是通过送出去进修的办法培养教师。三是通过聘请企业、银行、信用机构专家以及国外信用管理专家专题讲座的形式培训教师。
  3、通过实践培养教师。一是通过带领或推荐教师参加各种信用学术研讨会、信用建设工作会、信用项目评审会等从交流中熏陶教师。二是通过教师到企业、银行、政府和信用机构兼职或定期工作从实际工作中培养教师。
  4、通过集成补充教师。一是聘请其他大学、研究机构、学术团体、政府部门有一定研究成果的学者讲授信用理论课的部分内容。二是聘请企业、金融机构、行业协会、政府部门、信用机构的专家讲授信用技术课的部分内容并介绍实践经验(这样可弥补学校教师实践经验和操作能力的不足,应成为信用管理专业教学的一项长期制度)。
  
  参考文献:
  [1]孙智英.信用问题的经济学分析[M].广州: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78-103.
  [2]吴晶妹.对信用管理专业建设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7(6):85-86.
  [3]Ahmet,B.E.,Muhittin,O.,Arnold,R.,Reha,Y..A credit scoring approach for the commercial banking sector[J]. Socio-Economic Planning Sciences(2003)37:103-123.
  [4]管晓永.中小企业信用理论与评价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1-2.
  [5]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企业信用:现状、问题及对策—2002年中国企业经营者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N].管理世界,2002(05):95-103.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通过对三种税收中性原则即资本输出中性原则、资本输入中性原则和国家中性原则的具体阐述,结合避免重复征税的各种办法,提出各国选择避免、消除重复征税的办法时可以参照的依据。  关键词:避免重复征税;税收原则;资本输出中性;资本输入中性;国家中性      近年来国际资本流动迅速发展,由于各国税收管辖权的重叠,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国际重复征税问题,这就涉及到各国之间的税收协调。在各国消除国际重复征
期刊
摘 要:随着网络设施的完善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高校教师的个人网站也迅速发展起来,它们在展示教师对本专业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的同时,更多的是以互动学习的形式发挥着它们的教育效益。本文就从高校教师个人网站的特性研究出发,探讨高校教师个人网站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以期抛砖引玉,引起更多地探讨。  关键词:高校教师;个人网站;特性    教育改革进程的加快与信息时代的到来,促使人们的学习与思维方式随之发生
期刊
摘 要:股份制商业银行在面临国内四大银行竞争的同时,加之外资银行在我国的本土化发展战略进一步开展,使其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深入解读了外资银行的准入政策之后,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本文阐述了07年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现状,并对其今后的发展战略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股份制;股份制商业银行;全面开放;特色发展战略      股份制商业银行作为中国银行业的第二支主力军一方面面临着国有银
期刊
摘 要: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的反映,是人类智力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设计思维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它贯穿于整个设计活动的始终。创造的意义在于突破已有事物的约束,以独创性、新颖性的崭新观念或形式体现人类主动的改造客观世界、开拓新的价值体系和生活方式的有目的的活动。设计离不开思维,设计就是创新,创造非凡是设计工作者的全部意义之所在。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服装设计;应用;分析    一、创造性思
期刊
摘 要:本文首先介绍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然后分析货币银行学课程的专业地位和特点以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最后结合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的实践经验,对多媒体在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各环节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多媒体;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环节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 多媒体教学已得到广大高校师生的充分认可, 并成为21 世纪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趋势。教育部开展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中
期刊
摘 要:混凝土中产生裂缝有多种原因,主要是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混凝土的脆性和不均匀性,以及结构不合理,原材料不合格,模板变形,基础不均匀沉降等。  关键词:混凝土;温度应力;裂缝;控制    通过多年的现场观察,通过查阅有关混凝土内部应力方面的专著,对混凝土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现场混凝土温度的控制和预防裂缝的措施进行等进行阐述。  混凝土在现代工程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在今天,混凝土的裂缝较为普遍,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不断深入,大学校园日益成为一个多元文化交汇和碰撞的聚集区。这种多元文化背景对大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本文运用跨文化沟通理论,分析了影响大学生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各种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大学生跨文化沟通能力评价体系,以期为大学生进行有效的跨文化沟通提供建议,使其能够对存在的问题预先做出判断和改进,进而有效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  关键
期刊
摘 要:德育的实效性有高有低,呈现序列性、层次性的特点。依据德育对象对德育要求的内化程度将德育实效性分为三个层次,区分这三个层次,通过低层促进高层、高层带动低层,最终实现道德要求在个体内心高水平的内化程度。  关键词:德育;实效性;内化;层次     长期以来,人们对德育实效性的评价与衡量没有统一的规格与标准,是以对道德规范的遵守为标准,还是以是否树立了共产主义理想为标准,没有统一的说法。这种不确
期刊
摘 要: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不断完善,诚信在当今社会中已被赋予了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诚信不尽相同的内涵。对于高校教育来说,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是当今社会的时代需求,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是塑造校园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为此,高校教育可以主要利用课堂教学渗透,建立诚信档案,注重实践等方面开展诚信教育,塑造和谐校园文化。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教育;作用与举措    当代大学生是中华民
期刊
摘 要:教学改革是高等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动力,高等职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直接面向市场,促进就业的教育,这就决定了高职教育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要求,以市场为导向设置专业和课程的特点。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必须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不断改革创新。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本文从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出发,运用现代教育理论,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与教学改革对策及措施。  关键词: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