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与学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同样需要着眼于学法的传授,在熟悉的地方引导学生去自我发现,在知识联系的地方诱导学生实现迁移,在知识难点处指导学生自主尝试,在学习困难处辅导学生掌握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效果。
[关键词]引导;诱导;指导;辅导
其实,对“教学”一词的理解,不仅仅是要改进教学的方法,还应探讨学生学习的方法,并以此促成学生去自我发现、举一反三,进而实现教与学的最佳效果。
一、引导:在熟知处引而不发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就是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索的活动。”小学数学教材编排的特点是先注重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难易程度更多的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内在的结构是循序渐进的。而且教育科学研究表明,通过教学而获得的知识仅仅占10%~20%。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能够理解的知识,教师可以放开手去,更多地让学生去自主学习。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应用——打折问题》一课时,由于学生已经对百分数的意义有了认识,同时对于分数应用题的解法基本掌握,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把“折扣”的含义作为一个重点来分析。要求学生先自学这一部分的内容,然后找出书上的定义,并自己说一说对这句话的理解,通过快速口答“打几折就是按原价的百分之几十来出售”的方式来加深理解和记忆,然后再让学生自己总结出“现价=原价×折扣”的公式。
二、诱导:在联系处实现迁移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极强的学科,纵观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各个知识点,虽然年级不同,但知识点彼此之间还是有相当的关联。前一个知识点是后一个知识点的基础,后一知识点往往又是前一知识点的延伸和发展。为此,应该充分利用知识间的关联性,诱导学生从已经掌握的旧知识出发,主动去探寻新知识。正如建构主义指引下的教学观,就是注重学生的主体,在个人理解上促成同化与顺应。
例如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不同分母的分数加法这个训练中,围绕单位“1”这个概念,让学生理解计数单位相同的必要性,使学生逐步掌握通分的方法。
三、指导:在难点处主动尝试
思维的源起在于学生动作,教师如果能够立足于教材,主动开发出一些促成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不但可以充分调动小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而且可以在和学生共同实践中化解知识难点,促成主动获取知识。
比如《百分数的意义》这一课为了提升教学的效果,可以安排一个扔乒乓球活动。在讲台上放置了一个玻璃杯,然后要求三名学生上台扔球,分别扔20个、10个和5个,并记录下扔中的记录。在学生完成游戏后,要求学生画出投中的图表,让他们来比较投中的比率。通过主动参与和自我探究,学生对百分数的意义有了初步的了解。
四、辅导:在缺陷处着力化解
现阶段教学模式采取的是班级授课制的方式,这就导致了规模化教学下很容易忽视学生个体的差异。为此,教师要加强对学习缺陷进行点对点的辅导,有的是学习兴趣上进行化解,以期学生能够专注于学习之中;有的是学习难度上进行辅导,能力强的提高要求,能力弱的降低难度;有的是对某一道或某一类题进行针对性讲解,尤其是对思考方法进行传授,以期学生能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学会自主化解。
比如在《分数除以分数》一课的教学中,有学生对于分数除以分数的法则“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乘乙数的倒数”掌握得很不好。为此,先梳理出学生存在的倒数不正确、不经过倒数直接乘等问题,然后再引导学生从法则入手,抓住最后五个字“乙数的倒数”进行着重练习。
责任编辑 潘中原
[关键词]引导;诱导;指导;辅导
其实,对“教学”一词的理解,不仅仅是要改进教学的方法,还应探讨学生学习的方法,并以此促成学生去自我发现、举一反三,进而实现教与学的最佳效果。
一、引导:在熟知处引而不发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就是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索的活动。”小学数学教材编排的特点是先注重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难易程度更多的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内在的结构是循序渐进的。而且教育科学研究表明,通过教学而获得的知识仅仅占10%~20%。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能够理解的知识,教师可以放开手去,更多地让学生去自主学习。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应用——打折问题》一课时,由于学生已经对百分数的意义有了认识,同时对于分数应用题的解法基本掌握,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把“折扣”的含义作为一个重点来分析。要求学生先自学这一部分的内容,然后找出书上的定义,并自己说一说对这句话的理解,通过快速口答“打几折就是按原价的百分之几十来出售”的方式来加深理解和记忆,然后再让学生自己总结出“现价=原价×折扣”的公式。
二、诱导:在联系处实现迁移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极强的学科,纵观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各个知识点,虽然年级不同,但知识点彼此之间还是有相当的关联。前一个知识点是后一个知识点的基础,后一知识点往往又是前一知识点的延伸和发展。为此,应该充分利用知识间的关联性,诱导学生从已经掌握的旧知识出发,主动去探寻新知识。正如建构主义指引下的教学观,就是注重学生的主体,在个人理解上促成同化与顺应。
例如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不同分母的分数加法这个训练中,围绕单位“1”这个概念,让学生理解计数单位相同的必要性,使学生逐步掌握通分的方法。
三、指导:在难点处主动尝试
思维的源起在于学生动作,教师如果能够立足于教材,主动开发出一些促成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不但可以充分调动小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而且可以在和学生共同实践中化解知识难点,促成主动获取知识。
比如《百分数的意义》这一课为了提升教学的效果,可以安排一个扔乒乓球活动。在讲台上放置了一个玻璃杯,然后要求三名学生上台扔球,分别扔20个、10个和5个,并记录下扔中的记录。在学生完成游戏后,要求学生画出投中的图表,让他们来比较投中的比率。通过主动参与和自我探究,学生对百分数的意义有了初步的了解。
四、辅导:在缺陷处着力化解
现阶段教学模式采取的是班级授课制的方式,这就导致了规模化教学下很容易忽视学生个体的差异。为此,教师要加强对学习缺陷进行点对点的辅导,有的是学习兴趣上进行化解,以期学生能够专注于学习之中;有的是学习难度上进行辅导,能力强的提高要求,能力弱的降低难度;有的是对某一道或某一类题进行针对性讲解,尤其是对思考方法进行传授,以期学生能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学会自主化解。
比如在《分数除以分数》一课的教学中,有学生对于分数除以分数的法则“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乘乙数的倒数”掌握得很不好。为此,先梳理出学生存在的倒数不正确、不经过倒数直接乘等问题,然后再引导学生从法则入手,抓住最后五个字“乙数的倒数”进行着重练习。
责任编辑 潘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