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单元我们尝试了项目学习。项目学习能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进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学生查阅整理资料、语言表达、团队协作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小组讨论,组间交流促进学生的学习。
2.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二氧化碳》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中的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的3课题《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在此之前,学生学习过氧气和碳,尤其是氧气作为重要代表物,学生在学习时应建立起研究物质的一些维度,如物质性质分成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再如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等。我们在学习二氧化碳时应继续沿用这些基本维度,使学生继续加深对这些维度的理解。所以说二氧化碳在教材中有呈上的作用。另外初中化学教材中有许多物质都与二氧化碳有关,学好二氧化碳的性质对后续酸、碱、盐的学习有很大帮助,所以说二氧化碳也有启下的作用。
项目学习中我们选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制作碳酸饮料?”这节课的驱动问题是“碳酸饮料中的关键物质是什么?该物质具有哪些性质?”内容问题是“如何证明碳酸饮料中含有CO2?如何证明CO2是否溶于水?如何证明CO2是否与水反应?”在本节课之前我们学习了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的前两个课题《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和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并分组调查了碳酸饮料。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二氧化碳并不陌生,知道它能灭火,能制汽水,还知道它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也知道用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但由于学生刚接触化学不久,对化学尤其是化学实验充满兴趣,但学生接触化学的时间不长,所以实验分析能力较弱,还没具备自主的实验探究能力,所以还要逐步培养学生的设计实验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学习了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的前两个课题《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和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并分组调查了碳酸饮料。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
1.1、以碳酸饮料为载体了解二氧化碳部分物理、化学性质。
2、2.巩固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应用对比实验的思想设计实验方案。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设计实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碳酸饮料,拥有健康知识对学生的 一生有积极作用。
2.通过科学探究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4.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可附教学流程图)
教学流程
环节1学生汇报小组调查结果
环节2验证碳酸饮料中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环节3学生归纳物理性质
环节4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的水溶性
环节5探究二氧化碳与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1学生汇报小组调查结果 倾听
教师引导学生从营养的角度来看碳酸饮料。 由选出的一个组的学生来汇报
倾听 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引导学生关注健康
环节2验证碳酸饮料中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演示实验----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碳酸饮料中的气体。
观察 证明碳酸饮料中含有是二氧化碳
环节3学生归纳物理性质
教师讲述二氧化碳的溶解度。 学生从二氧化碳的用途推测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性质 加强学生对用途反映性质的理解
环节4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的溶解性
要求学生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的溶解性。
教师演示实验,请学生说现象和原因。 教师演示定量实验。
学生交流自己的设计方案,初步学会用压强原理设计实验。
学生说现象和原因
观察,分析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和语言描述的能力。
培养定量意识
环节5探究二氧化碳与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呢?
给出资料:1.紫色石蕊是一种酸碱指示剂,遇酸性物质变红
ppt
請学生写出猜想与假设
ppt呈现猜想与假设
在黑板上呈现步骤并追问原因。
请学生描述现象,分析原因
小结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思考
根据资料提出假设
分组设计实验方案
组间交流
达成共识
动手操作
描述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结论
记录 引发思考
培养学生大胆假设的精神
小组学习,通过组间交流,相互学习
使学生清晰的看到对比,明确每一步的目的
培养分析能力,强化对比思想
5.教学设计特色说明与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特色:
1.增强学生的健康知识,从身边的物质出发,引起学生的兴趣。
2. 使学生初步拥有应用压强原理设计有气体增减的实验的思想。
3. 使学生理解对比实验在探究中的意义。
不足之处:
1.、教师语言不够简练。
2.、课堂探究用时较长,全单元整体课时紧张。
设计者:李艳 单位:交大附中二分校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高梁桥斜街3号 交大附中二分校
联系电话:15801327855
邮编:100081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本单元我们尝试了项目学习。项目学习能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进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学生查阅整理资料、语言表达、团队协作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小组讨论,组间交流促进学生的学习。
2.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二氧化碳》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中的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的3课题《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在此之前,学生学习过氧气和碳,尤其是氧气作为重要代表物,学生在学习时应建立起研究物质的一些维度,如物质性质分成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再如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等。我们在学习二氧化碳时应继续沿用这些基本维度,使学生继续加深对这些维度的理解。所以说二氧化碳在教材中有呈上的作用。另外初中化学教材中有许多物质都与二氧化碳有关,学好二氧化碳的性质对后续酸、碱、盐的学习有很大帮助,所以说二氧化碳也有启下的作用。
项目学习中我们选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制作碳酸饮料?”这节课的驱动问题是“碳酸饮料中的关键物质是什么?该物质具有哪些性质?”内容问题是“如何证明碳酸饮料中含有CO2?如何证明CO2是否溶于水?如何证明CO2是否与水反应?”在本节课之前我们学习了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的前两个课题《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和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并分组调查了碳酸饮料。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二氧化碳并不陌生,知道它能灭火,能制汽水,还知道它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也知道用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但由于学生刚接触化学不久,对化学尤其是化学实验充满兴趣,但学生接触化学的时间不长,所以实验分析能力较弱,还没具备自主的实验探究能力,所以还要逐步培养学生的设计实验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学习了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的前两个课题《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和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并分组调查了碳酸饮料。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
1.1、以碳酸饮料为载体了解二氧化碳部分物理、化学性质。
2、2.巩固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应用对比实验的思想设计实验方案。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设计实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碳酸饮料,拥有健康知识对学生的 一生有积极作用。
2.通过科学探究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4.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可附教学流程图)
教学流程
环节1学生汇报小组调查结果
环节2验证碳酸饮料中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环节3学生归纳物理性质
环节4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的水溶性
环节5探究二氧化碳与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1学生汇报小组调查结果 倾听
教师引导学生从营养的角度来看碳酸饮料。 由选出的一个组的学生来汇报
倾听 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引导学生关注健康
环节2验证碳酸饮料中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演示实验----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碳酸饮料中的气体。
观察 证明碳酸饮料中含有是二氧化碳
环节3学生归纳物理性质
教师讲述二氧化碳的溶解度。 学生从二氧化碳的用途推测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性质 加强学生对用途反映性质的理解
环节4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的溶解性
要求学生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的溶解性。
教师演示实验,请学生说现象和原因。 教师演示定量实验。
学生交流自己的设计方案,初步学会用压强原理设计实验。
学生说现象和原因
观察,分析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和语言描述的能力。
培养定量意识
环节5探究二氧化碳与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呢?
给出资料:1.紫色石蕊是一种酸碱指示剂,遇酸性物质变红
ppt
請学生写出猜想与假设
ppt呈现猜想与假设
在黑板上呈现步骤并追问原因。
请学生描述现象,分析原因
小结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思考
根据资料提出假设
分组设计实验方案
组间交流
达成共识
动手操作
描述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结论
记录 引发思考
培养学生大胆假设的精神
小组学习,通过组间交流,相互学习
使学生清晰的看到对比,明确每一步的目的
培养分析能力,强化对比思想
5.教学设计特色说明与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特色:
1.增强学生的健康知识,从身边的物质出发,引起学生的兴趣。
2. 使学生初步拥有应用压强原理设计有气体增减的实验的思想。
3. 使学生理解对比实验在探究中的意义。
不足之处:
1.、教师语言不够简练。
2.、课堂探究用时较长,全单元整体课时紧张。
设计者:李艳 单位:交大附中二分校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高梁桥斜街3号 交大附中二分校
联系电话:15801327855
邮编:100081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