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教学中的人格培养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dongshen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民音乐家贺绿汀说过:“音乐是表达人民高尚道德品质和思想感情的手段”。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能够对青少年产生长远的影响,在小学音乐教材中,有很多歌颂祖国,热爱人民;或歌词内容有是非对错、善恶美丑和做人做事基本原则的直接表达。这些虽没有直接表现健康人格的内涵,但却客观地影响这些个体人格的形成。
  从教八年以来一直扎根乡村小学,乡村小学由于教师的紧缺,每位教师都是身兼数职,音、体、美课程几乎名存实亡。特别是近两年来,因为从事德育主任工作,接触学生的机会较多,越来越深刻的觉得我们的职业是教师,应以育人为本,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人格是重中之重。那么,怎样结合音乐教学促使音乐对学生人格的形成呢?
  一、认识到音乐课程的重要性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片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情感的艺术。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认为:“感情的纯洁是形成高尚品德的基础,而这种感情正是音乐和歌曲培养出来的”。音乐教育更为培育人的品德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展开的,还包括爱家乡、爱劳动、爱科学,尊敬师长、互助友爱等。同时,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所以我们要重视音乐课的实施,上好每一节音乐课。
  二、在音乐课程教学中应以情感人,引发共鸣
  通过音乐教育,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提高生活情趣,从而使他们的思想变得更高尚和健康。然而有一种现象,有的人总把培育品德当作“政治任务”,生硬说教,显得苍白无力,无法使学生产生共鸣,根本无法真正达到培育品德的作用。我认为,把德育教育贯穿在音乐教学中,可以使学生更容易产生共鸣,感动他们,并持之以恒。如:让同学们目睹南京大屠杀的惨烈画面;狼牙山五壮士的义无反顾;写着“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横幅以及压迫下的人民们齐唱《国歌》,为人民奋斗站起来的圣神时刻。我相信此时此刻,任何语言都是多余的,他们不会无动于衷;让学生充分感受残疾人运动员的爱国之心及顽强的拼搏意志;北京奥运会那一刻红旗冉冉升起,纯净、甜美的天籁之声深情演唱《五星红旗》,一种自豪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让爱国主义情怀和美好的音符在他们的一生中留下深刻的印记。
  三、发挥榜样的力量
  榜样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發挥着重要的作用。大家都熟悉的歌手韩红,不仅用歌声打动我们,还资助收养了不少孤儿,让我们发自内心地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还有在今年的地震这些残酷的自然灾害面前,很多明星如成龙、刘德华等踊跃捐款,并深情演绎了《爱的奉献》、《生死不离》、《承诺》等歌曲,用行动表现出了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作为明星的号召力。周杰伦的歌曲《蜗牛》、《听妈妈的话》编入了中小学生的音乐课本,很多学生都喜爱这两首歌。这两首歌里体现出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这些明星是很多学生的偶像和榜样,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作为老师,要挖掘他们的闪光点,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在现在这个物欲与权欲充斥的社会里,我们需要榜样,尤其是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学生们。通过榜样的力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去努力实现幸福的人生。在学校里教师也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所以我们教师自身言行举止要得体,严于律己、爱校爱生,具有爱心、责任心,努力成为学生的榜样。使学生在教师身上受到潜移默化的良好的熏陶。
  俗话说:“学艺先学做人。”这句话我多少年来仍记忆犹新,作为一名音乐老师,应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德育素质看成自己义不容辞的义务,不仅要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的心灵得到美的熏陶,更要把情感融入到教学中,用真情实意去打动学生,使学生更好地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形成良好的人格。
其他文献
在农村小学的英语课堂上,学生的表现较为沉默且呆板,主要是老师带读过多,又没有幽默的语态,并且翻译时间较长,学生被动。笔者通过观摩与学习其他教师在英语教学上的长处,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体会到:对于相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由于采用不同的教法,会使学生产生截然不同的反响,且若注意利用语言、非语言(肢体、表情等)的表现功能,或创设生动的情景,都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能明显地提高英语学习
期刊
人都有其性格特点。作为小学老师,我们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更有利于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的进行。小学生的性格虽然还没有定型,但却显示出阶段性的性格行为特点。我们面对的是小学6—12岁年龄段的学生,重视这个年龄段小孩子的性格变化,以便我们教育教学的方法也随之变化。知道小学阶段学生的性格特点,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有相当大的帮助,对引导学生的进步也有相当好的效果。  很多人都知道《弟子规》,但可能很多人没有把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革新,新课标提出改变旧的教学模式的理念,因此从2014年9月开始,我市全面推广导学案的使用。从教学实际出发,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尝试把传统的教师“教案”改为师生共享的“学案”,把“学案导学——交流展示——巩固提高”这一课堂教学模式深入课堂教学中,用“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化被动为主动,提高课堂效率。本文主要就导学案在日常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利与弊,谈谈自己的想法。  【关键词】
期刊
学习目标::  1、1.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操作,知道分数的产生。  2、2.正确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意义。  3、3.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习重难点::  重点:理解单位“1”及分数的意义。X|k |B | 1 . c| O |m  难点:对单位“1”的理解。  教学过程:  自学  课前准备:
期刊
摘 要: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实现信息化教学设施的运用已经成为现代化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多媒体技术在当前学校教育教学的应用,他对于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而言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积极的影响。本文就从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应用的相关问题出发,进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了关于多媒体技术应用的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小学 科学教学 实施应用  在当前的小学教育中,要实现科学化地教学就要
期刊
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人生的第一次大转折,有教育家甚至认为这种转变的跨度是人生中最大的一次,比高考、中考的变化还要巨大得多。的确,幼儿园的小朋友成长为学校的小学生。角色变了,要求变了,家长的期望值也变了。然而,幼儿园与小学是相邻的两个教育阶段,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在环境设置、学习安排和生活制度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异。在我国, 幼儿园的教育是以游戏为主要形式, 学校教育则以正规的课业学习为主要形式
期刊
【主题】  人教版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思想品德第七册第七课。  【课程标准】  本课以粮食为主题,带领学生探知粮食与人的关系非常密切;粮食来得不容易;粮食不富裕这些重要知识,进而升华学生的思想境界,达到从小就要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  【学情分析】  该班共有学生9人,优等生2人,中等生5人,差等生2人,其中听力口语较好的2人,一般的有2人,较差的5人。  【学习目标】  1、让学生知道小麦、大米、
期刊
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亏,想改也不容易”。由此可见,一个人的后天成功往往源于最初普通的习惯。确实,养成良好习惯不仅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而且使人终身受益。那养成良好习惯的途径有哪几方面。:  一、一、在游戏活动中有针对的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和最好的活动形式,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大部分时
期刊
我校是在基层农村,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我校学生在解决来自实际生活中或用生活中的语言叙述的问题时,感到非常困难,他们不能把实际生活中的语言抽象成数学语言去理解,不能把生活实际中的图形抽象成几何基本图形去分析。初中数学中由于几何知识的讲解与学习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代数教学存在很大差异。几何知识的学习对学生的空间想象和立体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因此,会出现“几何、几何,叉叉角角,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情
期刊
培养一个知书达礼、举止文明的孩子,是社会、家长和学校的共同愿望。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基础,也是人素质高低的体现。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可见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习、生活、人生道路、人际关系有重要影响。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则会终生受益;反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害你一辈子。那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呢?  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