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高校强化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中存在的缺陷以及创新教育模式的途径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究,期望可以引起更多的高等院校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的重视,从而不断推进教育模式的创新,为大学生的健康学习与长远发展提供理论教育基础。
关键词:大学生;安全教育;模式创新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危及人身及财产安全的公共安全事故层出不穷,而大学生作为一个较为弱小的群体首当其中受到影响,无论社会上还是校园内的事件,均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学习与发展,因而高校教育中必须强化对大学生的安全知识的教育与法制安全意识的培养,使其从辨别环境的安全系数、面对安全的冷静态度以及法律意识等多个方面培养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高校教育中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更要强化对学生的安全意识的教育,以为高校营造更健康和谐的教学环境。
一、强化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一)安全教育促使学生健康成长的安全保障。
大学阶段是学生逐渐接触复杂社会的重要时期,由于没有经过专业的安全教育,其严重缺乏自如应对各种突发状况的能力,对其长远发展极为不利。这一阶段大学生即将步入社会其非常渴望能掌握一些必要的安全知识以独立解决大学这个“小社会”与现实社会中的各种问题,开展安全教育有利于培养并锻炼学生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其健康成长。另外,高等教育阶段学生的心理素质也逐渐向成熟化发展,正确的安全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对自我情绪的调控能力的培养,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因情绪的大幅度波动而造成的伤人或被人伤等安全事故。
(二)安全教育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保障。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可以通过强化其综合素质,使其更好的投入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中去。另外,一个大学生往往关系到一个或多个家庭的希望,如果因安全意识不足而发生了事故,便会为多个家庭带来沉痛的打击,甚至会对社会造成一定的舆论压力,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因而高校可以通过安全教育在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的同时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观念及素养的培养,从而促其成为高素质的优秀人才,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缺陷
(一)安全教育尚未实现体系化。
高等学校的大学生安全教育过程中的体系化缺陷主要表现在安全教育意识与安全教育体制两个方面。首先是安全教育意识方面的问题,很多高校往往过于重视对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与培养,而忽略了学生道德素质方面的培养,学校没有将安全教育摆在应有的位置上,没有设立专门的安全教育课程,致使校园内的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其次是安全教育体制方面的不完善,很多意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的高校在具体的工作实施过程中没有形成完整的体制,安全教育多集中出现在领导的口头表述中,多数工作没有实现具体的落实。例如,安全教育工作需要从哪几个方面深入展开、需要有谁进行全面的负责、教育工作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展开等多个方面的问题没有具体落实,严重影响安全教育的系统化发展。
(二)安全教育的手段与内容滞后性明显。
高校的安全教育的内容与手段多数强调的是防火、防电、防贼等治安及人身财产安全相关的安全知识,且对这些内容的教学手段也局限于课堂讲解、安全形式分析报告等理论教学,教学内容与手段都过于滞后,不能激起学生认真学习与体会的积极性,不利于安全教育内容的落实。由于高校在安全教育中内容的单一,大学阶段学生的情感问题会逐渐增多,但由于学校忽略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正确疏导,导致校园内的情感报复等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严重影响校园安全与和谐发展。
三、大学生安全教育模式创新途径
(一)构建高素质的安全教育师资队伍。
高校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的滞后与其缺乏高素质的安全教育教师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高校应加大安全教育专项资金的投入,培养一支学习、理解与思维等能力均较强的教师团队。这些教师的年龄不宜过大,因为年轻的教师更容易与大学生进行朋友式的交流,更有助于教师从学生的各种行为表现中探究学生安全意识与心理健康方面的不足,从而根据学生的情况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模式进行安全教学引导。
(二)构建完善的安全教育管理体系。
高校构建安全教育管理体系除了要组建一支上述所提及的高素质的安全教育师资队伍,更应该明确详细的安全教育规范与制度,通过完善安全教育专项资金投入制度、领导责任制度、安全教育管理制度、教育内容与手段创新管理制度、理论教育与安全实践相结合制度等于一体的安全教育管理体系可以为大学生安全教育模式创新提供坚实的后盾,从而推进安全教育的体系化发展。
(三)与时俱进,不断实现安全教育内容与手段的创新。
高校开展安全教育工作时要结合社会发展与学生发展的与时俱进不断扩充安全教育的内容、创新教学手段。安全教育工作中学校及相关的教师只有通过对社会与学习中发生的具有代表性与探索价值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探究,其才能及时提出正确的安全教育观点以强化对学生的教育。例如,新时期安全教育中教师应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较弱这一点,积极展开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可以正确应对情感纠纷、学习压力等涉及心理健康因素的问题,从而强化学生正确素养的培养。另外,针对教学手段的问题,教师应尽量多的采用安全知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更深入的了解并掌握相关的安全知识。
(四)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构建校园内的安全信息交流平台。
随着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信息的舆论导向对学生的思想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很多思想与心理素质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学生容易受各种不健康舆论及思想的误导,从而越走越偏。针对这种状况,各高校有必要构建一体化的信息交流平台,而教师也应走到学生中间去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到学生对一些舆论信息的看法,通过在网络平台上的交流与教育,使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推进学校的健康安全教育。
四、总结
安全教育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学校、社会的和谐发展,是高校必须强化教育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只有充分意识到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才能从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等多个角度出发创新安全教育模式,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营造和谐的氛围。
参考文献:
[1]华小丽,孙侃.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模式创新探析[J].科教文汇,2013,3(09):3-5.
[2]付宏东.大学生安全教育模式探微——“金字塔”模型建构.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05):45-46+65.
[3]刘恒,聂铭洁.大学生安全教育初探[J].新西部,2012,5(15):155.
关键词:大学生;安全教育;模式创新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危及人身及财产安全的公共安全事故层出不穷,而大学生作为一个较为弱小的群体首当其中受到影响,无论社会上还是校园内的事件,均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学习与发展,因而高校教育中必须强化对大学生的安全知识的教育与法制安全意识的培养,使其从辨别环境的安全系数、面对安全的冷静态度以及法律意识等多个方面培养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高校教育中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更要强化对学生的安全意识的教育,以为高校营造更健康和谐的教学环境。
一、强化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一)安全教育促使学生健康成长的安全保障。
大学阶段是学生逐渐接触复杂社会的重要时期,由于没有经过专业的安全教育,其严重缺乏自如应对各种突发状况的能力,对其长远发展极为不利。这一阶段大学生即将步入社会其非常渴望能掌握一些必要的安全知识以独立解决大学这个“小社会”与现实社会中的各种问题,开展安全教育有利于培养并锻炼学生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其健康成长。另外,高等教育阶段学生的心理素质也逐渐向成熟化发展,正确的安全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对自我情绪的调控能力的培养,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因情绪的大幅度波动而造成的伤人或被人伤等安全事故。
(二)安全教育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保障。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可以通过强化其综合素质,使其更好的投入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中去。另外,一个大学生往往关系到一个或多个家庭的希望,如果因安全意识不足而发生了事故,便会为多个家庭带来沉痛的打击,甚至会对社会造成一定的舆论压力,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因而高校可以通过安全教育在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的同时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观念及素养的培养,从而促其成为高素质的优秀人才,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缺陷
(一)安全教育尚未实现体系化。
高等学校的大学生安全教育过程中的体系化缺陷主要表现在安全教育意识与安全教育体制两个方面。首先是安全教育意识方面的问题,很多高校往往过于重视对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与培养,而忽略了学生道德素质方面的培养,学校没有将安全教育摆在应有的位置上,没有设立专门的安全教育课程,致使校园内的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其次是安全教育体制方面的不完善,很多意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的高校在具体的工作实施过程中没有形成完整的体制,安全教育多集中出现在领导的口头表述中,多数工作没有实现具体的落实。例如,安全教育工作需要从哪几个方面深入展开、需要有谁进行全面的负责、教育工作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展开等多个方面的问题没有具体落实,严重影响安全教育的系统化发展。
(二)安全教育的手段与内容滞后性明显。
高校的安全教育的内容与手段多数强调的是防火、防电、防贼等治安及人身财产安全相关的安全知识,且对这些内容的教学手段也局限于课堂讲解、安全形式分析报告等理论教学,教学内容与手段都过于滞后,不能激起学生认真学习与体会的积极性,不利于安全教育内容的落实。由于高校在安全教育中内容的单一,大学阶段学生的情感问题会逐渐增多,但由于学校忽略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正确疏导,导致校园内的情感报复等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严重影响校园安全与和谐发展。
三、大学生安全教育模式创新途径
(一)构建高素质的安全教育师资队伍。
高校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的滞后与其缺乏高素质的安全教育教师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高校应加大安全教育专项资金的投入,培养一支学习、理解与思维等能力均较强的教师团队。这些教师的年龄不宜过大,因为年轻的教师更容易与大学生进行朋友式的交流,更有助于教师从学生的各种行为表现中探究学生安全意识与心理健康方面的不足,从而根据学生的情况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模式进行安全教学引导。
(二)构建完善的安全教育管理体系。
高校构建安全教育管理体系除了要组建一支上述所提及的高素质的安全教育师资队伍,更应该明确详细的安全教育规范与制度,通过完善安全教育专项资金投入制度、领导责任制度、安全教育管理制度、教育内容与手段创新管理制度、理论教育与安全实践相结合制度等于一体的安全教育管理体系可以为大学生安全教育模式创新提供坚实的后盾,从而推进安全教育的体系化发展。
(三)与时俱进,不断实现安全教育内容与手段的创新。
高校开展安全教育工作时要结合社会发展与学生发展的与时俱进不断扩充安全教育的内容、创新教学手段。安全教育工作中学校及相关的教师只有通过对社会与学习中发生的具有代表性与探索价值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探究,其才能及时提出正确的安全教育观点以强化对学生的教育。例如,新时期安全教育中教师应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较弱这一点,积极展开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可以正确应对情感纠纷、学习压力等涉及心理健康因素的问题,从而强化学生正确素养的培养。另外,针对教学手段的问题,教师应尽量多的采用安全知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更深入的了解并掌握相关的安全知识。
(四)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构建校园内的安全信息交流平台。
随着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信息的舆论导向对学生的思想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很多思想与心理素质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学生容易受各种不健康舆论及思想的误导,从而越走越偏。针对这种状况,各高校有必要构建一体化的信息交流平台,而教师也应走到学生中间去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到学生对一些舆论信息的看法,通过在网络平台上的交流与教育,使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推进学校的健康安全教育。
四、总结
安全教育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学校、社会的和谐发展,是高校必须强化教育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只有充分意识到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才能从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等多个角度出发创新安全教育模式,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营造和谐的氛围。
参考文献:
[1]华小丽,孙侃.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模式创新探析[J].科教文汇,2013,3(09):3-5.
[2]付宏东.大学生安全教育模式探微——“金字塔”模型建构.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05):45-46+65.
[3]刘恒,聂铭洁.大学生安全教育初探[J].新西部,2012,5(1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