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返场的CEO们也一样。他们都是在交出大权后又看到公司遭遇“不幸”,且各有各的不幸。
根据美国多家媒体的报道和俄亥俄州立大学鲁迪(Rudi Fahlenbrach)等教授的研究,本刊特整理出一批著名CEO返场记录。
第一位出场的本来应该是戴尔,毕竟他复出的时间最近,但就在写作本文时,又从bloomberg上得到消息,电子艺界(Electronic Arts)于2月底请回前任CEO,将于4月2日正式上任。约翰·李西铁亚罗(John Riccitiello):电子艺界CEO
今年56岁的约翰-李西铁亚罗最早从l991年就一直担任电子艺界的CEO兼总裁,10多年来,他一手把电子艺界从一家普遍的电子游戏公司打造成行业龙头,可谓战绩辉煌。2004年,这位出色的CEO为实现个人创业,挂职而去,与摇滚明星波若(Bono)一起创建了一家基金公司,名为Eleva-tion Partners。据电子艺界的发言人介绍,约翰·李西铁亚罗离职后,公司并没有正式找人接替他的位置,只是将相应事务暂交董事会主席拉里(Larry Probst)打理,可谓虚位以待。他离开的这两年多时间里,电子艺界面临索尼与任天堂的激烈竞争,业绩明显下滑。2007年2月,电子艺界董事会最终决定请他复出,重新担任CEO兼总裁,拉里则仍担任董事会主席。奈威尔·伊思德尔(E。NevilleIsdell):可口可乐CEO奈威尔·伊思德尔出生于爱尔兰,早于1966年就加入可口可乐,从可口可乐在非洲的瓶装厂做起,一路提升。他曾做过可口可乐中欧、东欧、泛欧等多个区域总裁。1998年7月到2000年9月,他进一步提升为可口可乐英国公司总裁兼CEO,后于2001年12月退休。2004年6月1日,可口可乐董事会决定请老将出马,伊思德尔被任命为公司第12任董事会主席,并兼任CEO,毕竟他为可口可乐工作过30多年,而且几乎做过公司在全球各个区域的总裁。伊思德尔归来后并未给可口可乐带来重大起色,公司股价几乎原地不动,但公司经历前些年的大起大落之后,目前最需要的可能正是伊思德尔的稳健。特德·威特(Ted Waitt):Gate-way公司CEO兼董事会主席Gateway由特德·威特1986年借个人电脑兴起之势创立,并一手经营多年,也是美国著名的电脑公司,规模略小于IBM,惠普及戴尔。1999年,特德·威特全身而退,将CEO职务交给了时任Gateway总裁的杰夫(JeffWeitzen)。 不幸的是,威特刚刚退下,互联网泡沫破裂,市场瞬间变得不景气,为拯救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威特于2001年重出江湖,再任公司CEO,但廉颇老矣,Gateway依然竞争不过戴尔与惠苦。2004年,威特看到自己也无力回天,遂又将CEO职位交给了韦恩(Wayne Inouye),自己彻底退出商界,转向慈善事业。科克·科科利安(Kirk Kerkorian):米高梅当家人科科利安是好莱坞电影巨头米高梅的老板,但米高梅的命运在他手中可谓一波三折。从1969年起,科科利安将米高梅不仅打造成电影巨头,还成功涉足旅馆、博彩、航空等新领域,并于1986年将公司整体售给创办CNN的特德·特纳(Ted Turner)。特德·特纳刚接手三年,CNN就出现财务危机,不得已,他1989年又把米高梅以7.8亿美元的价格回卖给科科利安。第二年,即1990年,意大利商人吉安卡洛(Giancarlo Parretti)从Credit Lyonnais筹资将米高梅买下,但几番官司之后,吉安卡洛因还不起债务,法院将米高梅判给了提供资金的Credit Lyonnais。Credit Lyonnais当然无心经营米高梅,于1996年挂牌出售,科科利安心疼不已,自己出钱买回,继续经营,第三次成为米高梅的老板,直到2005年他以50亿美元的价格将公司成功卖给索尼。肯·雷(Kenneth Lay):安然CEO兼董事会主席在所有返场的CEO中,肯·雷显然是最丑陋的一位。肯·雷1984年创立安然之后,一直担任CEO,通过各种手段,将公司的市值从不足20亿美元膨胀到700亿美元,成为全球能源巨头。
2001年1月,肯·雷深知安然丑闻早晚事发,提前将CEO职位传给了公司多年的CFO杰弗里(Jeffrey K.Skilling),但漏洞在迅速放大,丑闻随时暴发。8月,杰弗里突然辞职,肯·雷为缝补漏洞再度出山,接任安然CEO直到安然事发。2002年,肯·雷作为主犯必须接受调查,依法辞去安然所有职务。大卫·杜菲尔德(David Duffield):仁科董事会主席兼CEO
仁科是全球著名的企业应用软件公司之一,规模仅次于SAP、微软、甲骨文与IBM,由大卫·杜菲尔德本人于l987年创立,他一手领导公司直到1999年。大卫自认为才华已尽,无力带领公司再上新台阶,遂将CEO职位交给了他一直看好的克雷格(Craig Conway)。
但随着企业应用软件业的并购风云,仁科被甲骨文相中,并发起猛烈的恶意收购,时任CEO的克雷格抵挡不力,被董事会解雇,创始人大卫重新出山。2004年,大卫再掌仁科大权,但他同样未能阻挡甲骨文的进攻,于12月以103亿美元的价格投降。大卫早年就是从甲骨文出走,并购完全后,他旋即辞职。
根据美国多家媒体的报道和俄亥俄州立大学鲁迪(Rudi Fahlenbrach)等教授的研究,本刊特整理出一批著名CEO返场记录。
第一位出场的本来应该是戴尔,毕竟他复出的时间最近,但就在写作本文时,又从bloomberg上得到消息,电子艺界(Electronic Arts)于2月底请回前任CEO,将于4月2日正式上任。约翰·李西铁亚罗(John Riccitiello):电子艺界CEO
今年56岁的约翰-李西铁亚罗最早从l991年就一直担任电子艺界的CEO兼总裁,10多年来,他一手把电子艺界从一家普遍的电子游戏公司打造成行业龙头,可谓战绩辉煌。2004年,这位出色的CEO为实现个人创业,挂职而去,与摇滚明星波若(Bono)一起创建了一家基金公司,名为Eleva-tion Partners。据电子艺界的发言人介绍,约翰·李西铁亚罗离职后,公司并没有正式找人接替他的位置,只是将相应事务暂交董事会主席拉里(Larry Probst)打理,可谓虚位以待。他离开的这两年多时间里,电子艺界面临索尼与任天堂的激烈竞争,业绩明显下滑。2007年2月,电子艺界董事会最终决定请他复出,重新担任CEO兼总裁,拉里则仍担任董事会主席。奈威尔·伊思德尔(E。NevilleIsdell):可口可乐CEO奈威尔·伊思德尔出生于爱尔兰,早于1966年就加入可口可乐,从可口可乐在非洲的瓶装厂做起,一路提升。他曾做过可口可乐中欧、东欧、泛欧等多个区域总裁。1998年7月到2000年9月,他进一步提升为可口可乐英国公司总裁兼CEO,后于2001年12月退休。2004年6月1日,可口可乐董事会决定请老将出马,伊思德尔被任命为公司第12任董事会主席,并兼任CEO,毕竟他为可口可乐工作过30多年,而且几乎做过公司在全球各个区域的总裁。伊思德尔归来后并未给可口可乐带来重大起色,公司股价几乎原地不动,但公司经历前些年的大起大落之后,目前最需要的可能正是伊思德尔的稳健。特德·威特(Ted Waitt):Gate-way公司CEO兼董事会主席Gateway由特德·威特1986年借个人电脑兴起之势创立,并一手经营多年,也是美国著名的电脑公司,规模略小于IBM,惠普及戴尔。1999年,特德·威特全身而退,将CEO职务交给了时任Gateway总裁的杰夫(JeffWeitzen)。 不幸的是,威特刚刚退下,互联网泡沫破裂,市场瞬间变得不景气,为拯救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威特于2001年重出江湖,再任公司CEO,但廉颇老矣,Gateway依然竞争不过戴尔与惠苦。2004年,威特看到自己也无力回天,遂又将CEO职位交给了韦恩(Wayne Inouye),自己彻底退出商界,转向慈善事业。科克·科科利安(Kirk Kerkorian):米高梅当家人科科利安是好莱坞电影巨头米高梅的老板,但米高梅的命运在他手中可谓一波三折。从1969年起,科科利安将米高梅不仅打造成电影巨头,还成功涉足旅馆、博彩、航空等新领域,并于1986年将公司整体售给创办CNN的特德·特纳(Ted Turner)。特德·特纳刚接手三年,CNN就出现财务危机,不得已,他1989年又把米高梅以7.8亿美元的价格回卖给科科利安。第二年,即1990年,意大利商人吉安卡洛(Giancarlo Parretti)从Credit Lyonnais筹资将米高梅买下,但几番官司之后,吉安卡洛因还不起债务,法院将米高梅判给了提供资金的Credit Lyonnais。Credit Lyonnais当然无心经营米高梅,于1996年挂牌出售,科科利安心疼不已,自己出钱买回,继续经营,第三次成为米高梅的老板,直到2005年他以50亿美元的价格将公司成功卖给索尼。肯·雷(Kenneth Lay):安然CEO兼董事会主席在所有返场的CEO中,肯·雷显然是最丑陋的一位。肯·雷1984年创立安然之后,一直担任CEO,通过各种手段,将公司的市值从不足20亿美元膨胀到700亿美元,成为全球能源巨头。
2001年1月,肯·雷深知安然丑闻早晚事发,提前将CEO职位传给了公司多年的CFO杰弗里(Jeffrey K.Skilling),但漏洞在迅速放大,丑闻随时暴发。8月,杰弗里突然辞职,肯·雷为缝补漏洞再度出山,接任安然CEO直到安然事发。2002年,肯·雷作为主犯必须接受调查,依法辞去安然所有职务。大卫·杜菲尔德(David Duffield):仁科董事会主席兼CEO
仁科是全球著名的企业应用软件公司之一,规模仅次于SAP、微软、甲骨文与IBM,由大卫·杜菲尔德本人于l987年创立,他一手领导公司直到1999年。大卫自认为才华已尽,无力带领公司再上新台阶,遂将CEO职位交给了他一直看好的克雷格(Craig Conway)。
但随着企业应用软件业的并购风云,仁科被甲骨文相中,并发起猛烈的恶意收购,时任CEO的克雷格抵挡不力,被董事会解雇,创始人大卫重新出山。2004年,大卫再掌仁科大权,但他同样未能阻挡甲骨文的进攻,于12月以103亿美元的价格投降。大卫早年就是从甲骨文出走,并购完全后,他旋即辞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