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重点分析了中国建筑发展的现状、传统元素在建筑设计中的发展以及本土建筑发展这三个方面内容,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现状;传统文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建筑的设计,要在满足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建筑设计的综合效益,使建筑富有自身特色。
二、中国建筑发展的现状
在文化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的今天,中国正成为世界上最受瞩目的建筑市场,越来越多的国外著名建筑师和世界一流建筑事务所在中国频频亮相,很多大城市正成为国外建筑师的主战场,他们的到来在引入不同建筑风格的同时也强烈地冲击着中国本土建筑应有的特色。究其原因,是由于代表着国外先进生产力的外来文化影响着我国建筑设计市场。其实,中国有着大批思维敏捷的优秀建筑师,本土建筑师也有其固有的特色。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与世界经济及文化彼此交融,相互渗透,中国本土建筑文化正逐步受到重视。国内建筑师在通过不断吸收先进文化,发扬本土文化的同时,越来越多地在建筑设计作品中体现具有中国本土建筑文化元素的特点。我国建筑师应把握经济增长的黄金时期,不断发掘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并通过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来展示自身的才华。
国外建筑师虽然在建筑技术的前沿性上较国内建筑师更为突出,但在中国特定环境下的建筑设计,却由于他们对于异国文化理解的缺失而受到限制。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设计的国家大剧院,位于长安大街旁,紧邻天安门广场,周边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故宫等具有传统中国特色的建筑群,而国家大剧院却是一个鸟蛋似的形状,外表面覆盖反光极强的钛合金材料,与故宫古建筑群及北京城灰色的基调反差较大。荷兰建筑师雷姆·库哈斯设计的中央电视台新大楼,其夸张的造型与环境的协调关系、建筑结构上的难度所带来抗震的先天不足及高额造价是一系列不得不面临的问题。这些建筑单从建筑技术、建筑结构上来说,都是当今最先进的,但又显出对地域性及结合我国传统文化的漠视。任何建筑都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尽管环境有一定的包容能力,而这些建筑却过多地超出了环境的接纳能力,使其较周围环境而言显得相对孤立,而且耗费资金。这就是外国建筑师所欠缺的关键要素,即对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和理解不足。
三、当前住宅设计中的传承模块及其创新模块的协调
全球化是人类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突破彼此分割的状态,互相冲击交融的过程。就建筑领域来看,人类的住居形式与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也表达了各民族的文化与价值观。然而,建筑形态是发展的,不同文化的接触与交流不仅不会弱化建筑独立的性质,反而充实和完善了建筑文化的内部结构。在当代中国建筑领域,纯粹意义上的中西之辩已失去价值,全球化使地域价值成为建筑文化领域的关注焦点,辩证地看待全球化时代下中国建筑设计的本土化探索,也就是在坚守与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创造性地转化现代建筑设计理念,推动我国建筑设计领域的发展。
1、为了满足当代住宅设计的需要,进行优秀传统建设文化的传承是必要的。这就需要进行现代住宅建设理论与传统建筑文化的结合,进行传统民宅伦理功能的应用,进行创作实践模块的有效开展,进行有价值的建筑文化的应用,保证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念的应用。大大提升了人居环境的景观层次和生存品质,在今天,这仍然是都市人的理想王国。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这一观念已逐步被世界各国所接纳,并发展成为可持续发展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当代住宅设计模块中,进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突出是必要的,这需要进行可持续传承文化主题的应用,进行绿色建筑、绿色文化的突出,保证新型的建筑研究课题的应用,保证人类文化建筑主题的突出,保证现代科技的积极突出,保证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优化,从而符合当代住宅建设的需要,进行传统建筑文化局限性的突破。通过对上述模块的分析,可以得知,古代民居建筑布局就是在这种条件下逐渐发展的,其传统意义上的礼仪,顺应了当时时代的发展需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进行不合理家族伦理观念的剔除,可以更好的进行人性化的建筑,进行以人为本的,合理住宅建筑格局的应用,更好的进行建筑功能区的划分。
在当下住宅设计模块中,可以得知住宅是人们安身的一个重要场所,其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非常需要进行人性化及其亲和力的布置,这就需要进行建筑空间尺寸的控制。控制住尺寸的大小程度。如果尺寸过大,就可能造成空间的过大,这就导致开支的加大,从而不利于个人及其社会经济资源的节约,不利于经济成本等的控制。这也需要进行空间采光率及其相关情况的控制。通过对结构的控制,可以更好的进行保温隔热的控制。这需要进行室内空间的划分,进行室内功能空间的良好布置,从而满足建筑结构性的需要,實现各个方面内部面积的合理分配均衡性。这样可以更好的进行使用面积的控制,实现房间内部长宽程度的控制,保证当下功能区的工作需要,满足当代建筑设计的工作需要,提升其建筑物的功能效益。
在当下住宅设计模块中,进行不同功能区的划分是必要的,要保证其分区得当,位置明确,避免其受到不必要的视线干扰,避免受到噪音干扰、气味干扰,要保证良好的采光性及其痛风性,保证住宅的卫生质量的提升。比如,随着家庭办公的出现,要求住宅中增加相应的工作室;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丰富,专用的家务室已成必须;随着社会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家庭中设置阳光室供老年人休闲已成时尚,等等。
2、我国传统的建筑文化传承了几千年,其中积累了大量的优秀建筑文化,这就需要进行优秀的文化经验的继承,这些都是宝贵的建筑设计遗产经验。这就需要进行建筑材料及其当代建筑工艺的应用,符合当代人们群众的生活方式,进行先进的建筑风格的应用。在建筑结构上的跃层、错层、共享空间的采用,在空间划分上的生活阳台、化妆区、清洗区等专用空间的设置,在建筑构造上的凸窗、外飘窗、落地窗、透天窗、转角窗等多变化的作法也将被大量采用并创新,从而使本土住宅更具个性化。
四、中国本土建筑的发展
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不断推动着中国本土建筑的发展,伴随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建筑特点。建筑设计过程中对建筑意境的高度把握及高超创作技巧,使建筑的形与神达到深层融合。例如将文学语言糅入建筑语言之中,匾额、对联的运用升华了建筑意境。此外,天人合一、虚实相生等设计思维及设计手法无不体现着中国本土建筑文化的发展硕果。中国本土建筑不仅凝结着国人的情感记忆,而且丰富着当今城市建筑文化的内涵,体现中华民族的民族特征。我国本土建筑的发展,需要的是理解及不断应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精髓,这不仅是对中国建筑文化的传承,也应是中国建筑师的主要特点及优势所在。建筑设计者应通过深入地研究传统文化,将其中的精神特质运用到建筑设计中,结合建筑发展的时代性,创造出富有原创性的具有文化意味的新形象。
当然,对传统文化的研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一群人的共同努力,建筑师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在这方面,日本建筑师面临着和我们相似的问题。同样是拥有本土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也同样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他们对待传统文化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在材料、技术、文化都产生了巨大变化的今天,建筑师需要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断创新,才能唤起人们对中国本土建筑文化的共鸣,形成符合现代潮流的建筑风格。例如在设计时可以通过对传统建筑符号进行抽象,采用因袭、类比等方法提炼适合时代的建筑符号并赋予新的含义。另外,也可以通过继承传统思维方式,将其运用于设计中,如传统哲学、风水学等思想。贝聿明设计的苏州博物馆,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博物馆的主庭院是中国古典园林特点的延伸和对时代性的体现。他把传统园林设计的精髓不断挖掘提炼,探索着未来中国园林建筑发展的方向。博物馆的玻璃屋顶结合石材顶的构造源于传统的屋面体系,过去的木梁、檩条结合椽子的结构体系被现代的钢结构和灰色花岗石组成的屋面系统所替代。
五、结束语
总之,建筑设计要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通过实践进行丰富和发展,并对建筑设计构想进行升华,促进建筑设计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高介华.孔子与中国建筑文化[J].华中建筑,1992(4):1-5,15.
[2]秦红岭.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伦理内涵[J].华夏文化,2001(3):13-15.
[3]余卓群.建筑设计理论[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
【关键词】建筑现状;传统文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建筑的设计,要在满足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建筑设计的综合效益,使建筑富有自身特色。
二、中国建筑发展的现状
在文化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的今天,中国正成为世界上最受瞩目的建筑市场,越来越多的国外著名建筑师和世界一流建筑事务所在中国频频亮相,很多大城市正成为国外建筑师的主战场,他们的到来在引入不同建筑风格的同时也强烈地冲击着中国本土建筑应有的特色。究其原因,是由于代表着国外先进生产力的外来文化影响着我国建筑设计市场。其实,中国有着大批思维敏捷的优秀建筑师,本土建筑师也有其固有的特色。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与世界经济及文化彼此交融,相互渗透,中国本土建筑文化正逐步受到重视。国内建筑师在通过不断吸收先进文化,发扬本土文化的同时,越来越多地在建筑设计作品中体现具有中国本土建筑文化元素的特点。我国建筑师应把握经济增长的黄金时期,不断发掘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并通过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来展示自身的才华。
国外建筑师虽然在建筑技术的前沿性上较国内建筑师更为突出,但在中国特定环境下的建筑设计,却由于他们对于异国文化理解的缺失而受到限制。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设计的国家大剧院,位于长安大街旁,紧邻天安门广场,周边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故宫等具有传统中国特色的建筑群,而国家大剧院却是一个鸟蛋似的形状,外表面覆盖反光极强的钛合金材料,与故宫古建筑群及北京城灰色的基调反差较大。荷兰建筑师雷姆·库哈斯设计的中央电视台新大楼,其夸张的造型与环境的协调关系、建筑结构上的难度所带来抗震的先天不足及高额造价是一系列不得不面临的问题。这些建筑单从建筑技术、建筑结构上来说,都是当今最先进的,但又显出对地域性及结合我国传统文化的漠视。任何建筑都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尽管环境有一定的包容能力,而这些建筑却过多地超出了环境的接纳能力,使其较周围环境而言显得相对孤立,而且耗费资金。这就是外国建筑师所欠缺的关键要素,即对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和理解不足。
三、当前住宅设计中的传承模块及其创新模块的协调
全球化是人类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突破彼此分割的状态,互相冲击交融的过程。就建筑领域来看,人类的住居形式与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也表达了各民族的文化与价值观。然而,建筑形态是发展的,不同文化的接触与交流不仅不会弱化建筑独立的性质,反而充实和完善了建筑文化的内部结构。在当代中国建筑领域,纯粹意义上的中西之辩已失去价值,全球化使地域价值成为建筑文化领域的关注焦点,辩证地看待全球化时代下中国建筑设计的本土化探索,也就是在坚守与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创造性地转化现代建筑设计理念,推动我国建筑设计领域的发展。
1、为了满足当代住宅设计的需要,进行优秀传统建设文化的传承是必要的。这就需要进行现代住宅建设理论与传统建筑文化的结合,进行传统民宅伦理功能的应用,进行创作实践模块的有效开展,进行有价值的建筑文化的应用,保证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念的应用。大大提升了人居环境的景观层次和生存品质,在今天,这仍然是都市人的理想王国。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这一观念已逐步被世界各国所接纳,并发展成为可持续发展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当代住宅设计模块中,进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突出是必要的,这需要进行可持续传承文化主题的应用,进行绿色建筑、绿色文化的突出,保证新型的建筑研究课题的应用,保证人类文化建筑主题的突出,保证现代科技的积极突出,保证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优化,从而符合当代住宅建设的需要,进行传统建筑文化局限性的突破。通过对上述模块的分析,可以得知,古代民居建筑布局就是在这种条件下逐渐发展的,其传统意义上的礼仪,顺应了当时时代的发展需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进行不合理家族伦理观念的剔除,可以更好的进行人性化的建筑,进行以人为本的,合理住宅建筑格局的应用,更好的进行建筑功能区的划分。
在当下住宅设计模块中,可以得知住宅是人们安身的一个重要场所,其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非常需要进行人性化及其亲和力的布置,这就需要进行建筑空间尺寸的控制。控制住尺寸的大小程度。如果尺寸过大,就可能造成空间的过大,这就导致开支的加大,从而不利于个人及其社会经济资源的节约,不利于经济成本等的控制。这也需要进行空间采光率及其相关情况的控制。通过对结构的控制,可以更好的进行保温隔热的控制。这需要进行室内空间的划分,进行室内功能空间的良好布置,从而满足建筑结构性的需要,實现各个方面内部面积的合理分配均衡性。这样可以更好的进行使用面积的控制,实现房间内部长宽程度的控制,保证当下功能区的工作需要,满足当代建筑设计的工作需要,提升其建筑物的功能效益。
在当下住宅设计模块中,进行不同功能区的划分是必要的,要保证其分区得当,位置明确,避免其受到不必要的视线干扰,避免受到噪音干扰、气味干扰,要保证良好的采光性及其痛风性,保证住宅的卫生质量的提升。比如,随着家庭办公的出现,要求住宅中增加相应的工作室;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丰富,专用的家务室已成必须;随着社会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家庭中设置阳光室供老年人休闲已成时尚,等等。
2、我国传统的建筑文化传承了几千年,其中积累了大量的优秀建筑文化,这就需要进行优秀的文化经验的继承,这些都是宝贵的建筑设计遗产经验。这就需要进行建筑材料及其当代建筑工艺的应用,符合当代人们群众的生活方式,进行先进的建筑风格的应用。在建筑结构上的跃层、错层、共享空间的采用,在空间划分上的生活阳台、化妆区、清洗区等专用空间的设置,在建筑构造上的凸窗、外飘窗、落地窗、透天窗、转角窗等多变化的作法也将被大量采用并创新,从而使本土住宅更具个性化。
四、中国本土建筑的发展
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不断推动着中国本土建筑的发展,伴随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建筑特点。建筑设计过程中对建筑意境的高度把握及高超创作技巧,使建筑的形与神达到深层融合。例如将文学语言糅入建筑语言之中,匾额、对联的运用升华了建筑意境。此外,天人合一、虚实相生等设计思维及设计手法无不体现着中国本土建筑文化的发展硕果。中国本土建筑不仅凝结着国人的情感记忆,而且丰富着当今城市建筑文化的内涵,体现中华民族的民族特征。我国本土建筑的发展,需要的是理解及不断应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精髓,这不仅是对中国建筑文化的传承,也应是中国建筑师的主要特点及优势所在。建筑设计者应通过深入地研究传统文化,将其中的精神特质运用到建筑设计中,结合建筑发展的时代性,创造出富有原创性的具有文化意味的新形象。
当然,对传统文化的研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一群人的共同努力,建筑师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在这方面,日本建筑师面临着和我们相似的问题。同样是拥有本土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也同样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他们对待传统文化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在材料、技术、文化都产生了巨大变化的今天,建筑师需要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断创新,才能唤起人们对中国本土建筑文化的共鸣,形成符合现代潮流的建筑风格。例如在设计时可以通过对传统建筑符号进行抽象,采用因袭、类比等方法提炼适合时代的建筑符号并赋予新的含义。另外,也可以通过继承传统思维方式,将其运用于设计中,如传统哲学、风水学等思想。贝聿明设计的苏州博物馆,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博物馆的主庭院是中国古典园林特点的延伸和对时代性的体现。他把传统园林设计的精髓不断挖掘提炼,探索着未来中国园林建筑发展的方向。博物馆的玻璃屋顶结合石材顶的构造源于传统的屋面体系,过去的木梁、檩条结合椽子的结构体系被现代的钢结构和灰色花岗石组成的屋面系统所替代。
五、结束语
总之,建筑设计要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通过实践进行丰富和发展,并对建筑设计构想进行升华,促进建筑设计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高介华.孔子与中国建筑文化[J].华中建筑,1992(4):1-5,15.
[2]秦红岭.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伦理内涵[J].华夏文化,2001(3):13-15.
[3]余卓群.建筑设计理论[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