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影中的意识流表现手法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yb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现代电影的发展,意识流这种手法在电影中的运用越发普遍。岩井俊二电影中某些非情节性的表达和对人性的思索展现了意识流表现手法的独特魅力。意识流让观众用另一个视角来看我们周围的世界,感受另一个世界生命与时间的流逝和叹息。意识流电影相对于剧情电影而言是一个独特的存在,怎样更好的利用意识流的表现手法值得我们继续探讨。
  [关键词] 意识流 岩井俊二
  意识流在小说中的运用先于电影,从某种角度来说电影从小说中借鉴了这种手法。意识流这一概念并非文学或电影独创,而是来自心理学。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在他的《心理学原理》一书中首先提出,他认为人的意识不仅有理性的,还有非理性、无逻辑的潜意识;人的过去意识会浮现出来与现在的意识交织在一起,重新组织人的时间感,形成一种主观感觉中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时间感。世界影坛上的意识流电影出现于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之交,较著名的作品有《野草莓》、《广岛之恋》、《八部半》等。而笔者认为现代电影已经从性格塑造发展到揭示心理活动,关注人的精神生活。
  这里笔者想借此谈谈岩井俊二的电影。对于岩井俊二,很多人会联想到青春、纯美、诗意等字眼。其实岩井俊二的很多作品对人性进行了揭露与剖析,对整个社会和人的发展,尤其是人的精神世界的发展有着深刻思考。因此笔者认为岩井俊二的很多作品都运用了意识流的表现手法。
  关于意识流表现手法
  法国作家莫罗亚曾说,“人类毕生都在与时间抗争。它们本想执著地眷恋一个爱人,一位友人,某些信念,遗忘从冥冥之中慢慢升起,淹没它们最美丽的记忆。总有一天,那个原来爱过,痛苦过,参与过一场革命的人,什么也留不下。”这句话在感慨人的思想活动与时间的矛盾性。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我们可以清楚看到现实世界在不断发生变化,而人内心世界的活动似乎什么也留不下。人们试图将思想意识和现实生活一起展示给他人,于是产生了意识流艺术表现手法。
  意识流电影的主要特征是它的“反理性”。意识的流动与现实世界的活动所存在的时间空间是不同的,因此人的意识,尤其是自由联想,不以外部生活的逻辑性来定义,在电影中的时空概念是截然不同的。另一方面,与传统手法不同,意识流在电影中的表现独立于外部逻辑的内在真实。它是人物心理的真实显现,不受理性规范的约束和外部条件的制约。第三个特征是它的片段性。人的外部生活和意识活动是并存发展的。一方面,现实中的一些场景使人内心产生一些断想,比如一幅画,一首歌,一个生活片段,可以勾起人物过往的回忆;另一方面,外部世界不会因意识的流动而停止。这些意识活动可以被外部生活所打断,内心的感觉总是隐隐浮现然后瞬间消失了。这就造成了意识流表现内容的不完整性和间断性。
  意识流语言是复杂细致心理活动的表现手段之一,也是时代和生活对艺术的要求。对于刻画人的内心世界,意识流的确优于传统的表现手法。现代生活多元化高速化,思维活动展现出更加广阔、丰富的画面。意识流语言的简短篇幅随意的剪切、大幅度的时空跨越等等,反应出当代生活节奏对电影艺术某种形式上的要求。意识流语言在银幕上跨越时空的自由性,扩大了影片内容的外延。因此可以说意识流语言有着被我们借鉴的充分的原因和可能。
  岩井俊二电影中意识流手法的运用
  意识流电影产生的根本社会原因是当代社会人越发注重自我经验的依赖,内心世界变得复杂深刻。在经济和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却加重了,在生活和工作压力的重压下,人的内心声音得不到倾听与诉说。这也造成现代人内心的不安与恐惧。关于岩井俊二的电影主题,笔者认为有着深刻的社会主题和对人物内心的剖析。岩井步入影坛之时正是日本经济泡沫经济破裂,整体呈滑坡趋势之时。人们心理上的恐慌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在日本社会中呈蔓延状态,在理性危机的背景下,人们的价值和信仰变得虚无和稀缺,岩井俊二的电影窥探着人们的内心,将意识流表现手法运用到电影中,使其呈现一些反理性的特点。
  1996年上映的《燕尾蝶》是岩井俊二电影中的一部重要作品。此电影没有《情书》那样清新纯美的画面,多是阴暗色调的画面与深刻零落的心理描写。《燕尾蝶》的故事情节复杂而紧凑,通过对上世纪日本元盗固力果与女孩雅佳艰辛的生存与发展的经历,映射出整个社会宏大的世界观与价值观。
  燕尾蝶,在影片中是一个代表性的象征,似一个隐形的符号贯穿着影片始终。雅佳在胸口刺青的一场戏是影片的精髓部分,采用意识流过去与现代时空交错的手法。雅佳在刺青的过程中与医生交谈,画面的暗黄色调衬托出稳重安静的氛围,雅佳模糊的意识回到自己童年的时候,被妈妈关在厕所里的她目睹了一只美丽的燕尾蝶从窗户飞进屋子。回忆中的世界色彩是颠倒的,影调反向处理让画面有种不真实感,流露出紧张与不安的情绪。镜头在过去与现实之间闪回,画面移动速度极快,雅佳在极力回想那天,匆忙中她不断奔跑欲将蝴蝶抓住,蝴蝶飞舞的姿势与幼年雅佳捕捉蝴蝶的动作在雅佳脑海里不断闪现。突然镜头慢了下来,那是雅佳在蝴蝶即将飞出窗外的一瞬将窗户关紧,蝴蝶死了——折断了一半翅膀缓缓落在幼年雅佳的胸口上。此时镜头又回到了现实,雅佳胸口的刺青也完成了。固力果的好朋友飞鸿入狱前有一个画面,飞鸿因意外释放在大街上奔跑,回头的一瞬镜头放慢,他的脸流露出惊讶的表情。可影片没有继续交代下去,打破画面的逻辑性。影片结尾处飞鸿死于警察的拷打,固力果和雅佳为飞鸿火葬,这时画面又回到飞鸿在大街上奔跑的那一刻,飞鸿回过头,他看到了固力果新专辑的巨大宣传海报正被吊着欲图悬挂在一座高楼上。这张新专辑的封面,是一只燕尾蝶的图案。这似乎预示着,梦想是不会被湮没的,即使世界有多么残酷,只要努力,就会破茧成蝶。
  《梦旅人》相比《燕尾蝶》没有复杂的故事情节,画面简洁流畅,配以优美抒情的音乐,向观众展示了冷漠残酷的现实世界和一条通向自由梦想的旅行之路。影片所运用的表现手法更为后现代,有存在主义的荒诞视觉,也有围墙上边缘人的思想描述。可可,卷毛,小悟,这三个精神病院的孩子,有着对围墙外世界的憧憬和渴望。卷毛因为仇恨对他心存偏见的千十屋老师而杀了他,他一直活在不安于恐惧中,这个梦魇一直在他的脑中挥之不去。一个夜晚在床边看书的卷毛又一次产生了幻觉,这个场景的处理使用了意识流的手法,属于对往事的幻觉与自由联想。床边是橘色的灯光,卷毛隐约听见一个男子的声音,他抬起头,墙上仿佛有亮光,忽明忽暗,红光照出千十屋老师恐怖变态的橡皮人形象,“橡皮人”千十屋开始与他对话,内容没有什么逻辑性,卷毛的回答更像是自言自语。面无表情的他听着自己内心的幻觉——千十屋老师的话语,直到千十屋说,“你忘了吗,那个下雨天,你居然要杀了老师”的时候,他突然面露剧烈的表情,内心恐惧的他把书扔向了千十屋,幻觉消失了。   2001年上映的《关于莉莉周的一切》,是岩井俊二作品中使用意识流手法最多的一部作品。影片以雄一和星野的中学时光为背景,却充斥着青少年的叛逆、冲动、迷茫,甚至暴力。对于这段灰色的青春,雄一只能将精神寄托于莉莉周和她的歌声里。雄一在互联网上建立了关于莉莉周的网页,以腓利亚为网名主持歌迷聊天室。这个地方成了脱离于现实世界的另一个存在,孤独的雄一时不时会在网站上与其他网友聊天,以寻求慰藉和精神上的共鸣。
  为了烘托出意识流的表现效果,影片使用了MV式的剪辑,配以德彪西的印象主义音乐。莉莉周网站上的投稿留言贯穿在整个影片中,镜头前出现的一行行代码是日本人打字时需要敲击的按键,是一种符号化的象征物。观众在符号中了解到发帖的内容,每个镜头的长度都在1秒左右,一闪而过的信息和视觉给观众留下短暂的记忆和印象。德彪西的钢琴曲为影片营造了诗意灵动的氛围,与影片的黑暗主题形成鲜明对比。印象主义音乐追求脑中一闪而过的灵感,这与意识流的表现形式不谋而合。片中有一个场景是雄一骑着自行车,自行车后座上背着他捡来的一张莉莉周的海报,骑过绿油油的麦田。这里的音乐是德彪西的钢琴曲《月光》。瘦小的少年望着麦田前的莉莉周海报,金黄的土地,麦田在阳光下闪耀,在德彪西的音乐中景物也凝结成一幅美丽的图画,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
  意识流之我见
  作为日本的新锐电影代表,岩井俊二的确有他独树一帜的特点。他的影片讲究画面色调的搭配,每一个画面的处理都是经过仔细考究的,影片的配乐也十分出彩。岩井俊二的世界里交汇着梦幻与现实,支离破碎与残酷唯美,似乎人们把目光更多的投向他对青春,对人生的表达,忽略了意识流的表现手法。
  对于意识流的表现手法也颇受争议,有些人认为意识流手法与人物心理的刻画(即内心对)应该严格划分,有些人也认为“意识流”与“内心对白 ”并无本质差别。笔者也较倾向于第二种说法,而且世界上很多影片也都是这样做的。如经典的意识流电影《广岛之恋》,精美的讲解词和抒怀的语调给影片带来了浓郁的文学颜料,影片中大段的心坎对白,祷文式的叠句,咏叹式的朗诵,确是其它影片所罕见的。又如岩井俊二2010年的作品《乐队时代》(即《Bandage》)里,幸也带着麻子来到海边,麻子问他,什么是孤独?二人有了以下的对白:
  幸也:“这样,张开双手。”
  麻子:“这样感觉轻飘飘的。”
  幸也:“试着同步感受宇宙的心跳。”
  麻子:“需要多久?”
  幸也:“直到你感受到为止。”
  麻子:“这就是孤独吗?”
  幸也:“不是。是痛楚。”
  麻子:“怎样的痛楚?”
  幸也:“黑色的痛楚。”
  麻子:“黑色的痛楚?”
  幸也:“孤身一人是越演越烈的痛楚,还妄图融身于这片温存。”
  麻子:“我也开始不明白了……这就是孤独的颜色吗?”
  这段对话很唯美,也很超然,架空在客观世界之外,这些对白显然是来自于内心,镜头不断在对海浪的特写与人物之间来回转换,黑色的海水冰冷,广阔,一望无际,映照了人物内心的孤独与痛楚。这段场景着重展现了人物内心世界的一种状态,没有情节性,与影片的整体基调也没有相似之处。因此笔者认为这段画面运用了意识流的表现手法,能真实反映一个乐手音乐内涵的,只有他内心的思想了。
  岩井俊二的电影总是以“青春”为题材,也许在他看来只有青春的岁月才存在纯粹的梦想。可现实总是残酷的。纯真的梦最终难逃扼杀的命运。我认为岩井的影片在现实世界与内心世界之间围绕着,而能够很好诠释内心世界的,意识流的表现手段无疑是一种好选择。从《情书》里过去的回忆交错在时空里,到《梦旅人》中围墙与围墙外的世界,岩井俊二影片的内心思想与外部世界一直是两种相互独立的状态。这种手段的集大成者应该是《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人物对莉莉周和她歌曲的意识一直贯穿与影片始终,包括信念,感受,情绪,态度,构成了宏大的内心世界。正如哲学家帕格斯所说,直觉就揭示出有一个自我,这个自我并不在物理学所想象的那种时间(像是一串时间点)中延续,而是在一种不可分割的流(绵延)中延续。在这流中,过去继续包含在一种现在的经验之中。一般说来,当我们在体验到时间、空间、自我或者物质对象的时候,用科学的分析所假定的那些构成因素的说法,是不可能“抓住”它们的。
  意识流手法是可以很好的增加电影的表现力,将时间、空间的界限打破,增加了遐想的空间。不过这也不是代表着意识流手法适用于每一部电影。由于意识流的手法表现一种没有逻辑,非理性的思想,会使得影片变得晦涩难懂或结构模糊。比如《关于莉莉周的一切》的片头部分,男孩在葱绿的麦田里听着音乐,画面很唯美,背景穿插着人们对于莉莉周和她音乐的评价,在现实与虚拟的网络中不断跳跃,话语间没有任何关联。这个片头持续了5分钟,估计很多观会众没有耐心看下去。如果整个影片都使用这种手段,会跌入一种虚无主义,毕竟电影还是要有叙述内容或情节的。一个好的电影还是要用票房说话,电影内容无法取悦观众或是满足大众的口味,很难取得很好的票房成绩。因此怎么把握这个度还是有待思考。
  总之,岩井俊二电影中某些非情节性的表达和对人性的思索展现了意识流表现手法的独特魅力。意识流让观众用另一个视角来看我们周围的世界,在岩井俊二的电影世界中,感受另一个世界生命与时间的流逝和叹息。意识流电影相对于剧情电影而言是一个独特的存在,怎样更好的利用意识流的表现手法值得我们继续探讨。
  作者简介
  常沛娴,女,1988年1月,山东济宁人,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学。
其他文献
[摘要] 好莱坞的音乐歌舞片是好莱坞重要的类型片之一。长期以来,好莱坞音乐-歌舞片随着好莱坞电影业的发展而发展。  [关键词] 好莱坞 类型片 音乐歌舞片 爵士歌王  我的老师,著名电影史学家邵牧君先生曾经讲过:“从艺术生态学角度来讲,美国的百老汇可称为好莱坞电影之父。”周传基教授也指出:“研究美国电影特别是早期美国电影艺术,就必须搞清百老汇和好莱坞之间的关系,”下面,基于这些专家的论述,笔者将探
每一个被商家渲染的传统节日或西洋节日,走在街上,你都能看到逛街的姑娘们从口袋里掏出一个个卡片相机自拍,拍自己或是和朋友,装酷或是装嫩……而自拍捕捉表情的瞬间却很难把握,三星新推出的ST550是一款针对此类朋友而设计的小相机,主要特点就是可以让你看到自拍时自己的表情,当然,还不止这些。    主要规格  有效像素1220万像素  镜头焦距4.6 倍光学变焦 等效 27 - 124mm f3.5-5.
摘 要: 大学生就业难是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纵观医学生的就业现状,实际上是面临着“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的尴尬,这与医学生的“就业观”、“择业理念”不无关系。为有效地克服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一些非理性行为,促进毕业生全面发展,实现充分就业,必须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主阵地作用。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医学生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幸福而
摘要 贾樟柯《世界》中展现了两个很有反差的时空型,‘‘世界之窗”是一个消费社会现象,它是眩目的,但在眩目的世界之窗背后,是灰色的前现代空间。与以往电影不同,《世界》中空间的排列并不是用对比的形式展现出来的,拼接是《世界》连接两个时空型的主要形式,从贾樟柯的空间聚合艺术中,我们可以看出贾樟柯对我们当代中国的一种艺术观察。  关键词 贾樟柯 《世界》 时空问题    一、眩目的“世界”:仿真的主题公园
四章: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促进大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  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教育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特有的方式在人才培养和综合素质提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本质上来说,文学教育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是一种审美教育,它对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具有其它学科所不能替代的功能
在微型可更换镜头相机中,最早为中国市场带来震撼的是奥林巴斯E-P1,最新亮相的机型则是索尼NEX-5C,所以,我们近期对这两个品牌的厂方代表进行了专访,通过这个专访,我们可以从另一角度对这种相机的技术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有一认识。    索尼公司个人影音事业部部长  手代木英彦先生    记者:索尼为什么将这种机型称为“微单”?  手代木:“微单”是专门针对中国市场决定的名字,我们也是希望让它更好地
摘要 动画片的创意不仅仅是通过动画片的画面造型来表现,还必须要通过声音对角色的造型和性格的诠释来释放。配音创作已经成为塑造动画角色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目前处在黄金发展期的国产动画需要注意到配音创作的重要性,抓住机遇,创作出优秀的国产动画影片。  关键词 配音创作角色性格动画造型对位关系    一、动画配音创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现在的动画片创作过程当中,配音创作已经作为一种重要的造型手段。它与
摘要 怪物,一直是电影所热衷表现的对象之一。根据荣格的“原型”理论,怪物是作为一种集体无意识的具象活跃在人类舞台上的。在好莱坞电影中,这种“原型”则化身为摄人心魄的百变魅影,定居在银幕的一角警示着人类。  关键词 怪物 “原型” 异化    从早期好莱坞电影开始,怪物就成为炙手可热的宠儿。以早期的环球公司为例,就创作了大量的经典怪物:《科学怪人》(Frankenstein,1931)、《木乃伊》(
秋,一直都是能够引起无尽愁思的季节。从屈原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到刘彻的“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雁南归”,再到孟浩然的“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这些正应了刘禹锡的那句“自古逢秋悲寂寥”。  许多人也都有同感,不知道为什么,一进入深秋初冬的日子就心态低落、情绪烦闷、意志消沉。聚会,不想去;社交,不参加;工作,好烦闷;心情,好低落。自己还暗暗奇怪呢,寻思着:平时也不是个感性的人儿,咋还
摘 要:英语课外阅读是英语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英语课外阅读能力的提升是提高小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重要因素,是帮助小学生顺利进行英语学习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农村小学,由于办学条件、家长观念和社会观念等问题,农村学生英语课外阅读兴趣不浓,缺乏英语课外阅读的自我主动性,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较差。因此,教师需要注重指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注重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开展多元化的课外阅读活动,真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