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ost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人是社会兴衰的动力,是社会前进的必要因素。作为社会学科的一个分支,历史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起一种正确的社会观念,教育学生用时代的人文精神来理解历史,诠释历史,用现代人的观点来看待历史,用历史的方法来窥视历史,并在历史学习中理解人文精神,发扬人文精神,强调个性、勇于创新、让历史真正地为人所用,为今所用。
  【关键词】中学历史 人文素养 爱国情怀
  如何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将人文精神的培养渗入课堂教学目标。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以知识、能力、情感作为教学的三大目标,而三者之中,又以知识、能力目标为主,课堂教学中虽然也有所涉及情感目标,但往往多空洞无物不切实际的说教。而如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重视学生的心理发展等环节,往往被我们的教师、学生所忽视。尽管随着素质教育的展开,这种情况已在发生悄然改变,但观现今课堂教学,诸如此类的“改变”,其实不过是“治标不治本”的一个假设中的思维模式转移而已。历史学科中的众多人文精神因素未被发现,未被开掘,作为教师,作为课程改革的具体执行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作出我们应该做的事。首要的工作,是应该充分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价值,重视历史教育的育人功能,突破思维定势,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在备课时将“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作為重要目标”。
  第二,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内容,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人文内涵。历史学科本身所具有的为其他学科所无法相比较的浓厚的人文内涵,如能得到较好的挖掘,让学生内心真正体悟到,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大有裨益,华夏古国五千年的古老文明,无不闪现着人文精神的光彩。中华民族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著称于世。其优良的传统道德修养、品格情操,在中学历史课本中,不胜枚举。这些材料,感情色彩十分浓厚。就中国史教材来说,就从字里行间都充满着对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艰苦创业精神的赞美,对敢于同邪恶势力作斗争事迹的讴歌,对近代史上无数仁人志士为救国救民挺身而出抗击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的歌颂。而培养学生从认识历史提高到观察现实和预测未来的能力,既对今天的时代有正确的认识,又对历史的前途有乐观的信念,正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真正意义上的尝试。人们常说,发思古之幽情,往往是为了现在。司马迁写《史记》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司马光写《资治通鉴》在于“取关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所有这一切,不都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很好的“教材”了吗?
  第三,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并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因为“创新”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也是历史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作为教师,我们应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机会和途径,鼓励学生主动发展、主动探索,鼓励学生畅所欲言,鼓励学生“百家争鸣”。比如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可提倡学生站在不同角度观察分析,让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出发,从某一角度评价历史人物,这样有利于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进而提高人文素质,并内化升华为人文精神。
  第四、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营造充分发挥学生的良好环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句话在这儿年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特别是在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这几乎成了家喻户晓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但如何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平等地关注和尊重每一个学生,给他们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及展现个人能力的机会这方面的成功案例似乎并不多见。一方面,作为中学历史教育的实施者——中学历史教师来看,由于长期受到凯洛夫教育学的影响,其教育观念一下子难以转变过来,因此,使教师对人文精神的理解本身也存在着困惑。另一方面,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则由于长期受生活环境和家长、家庭教育等,外界不可预知因素的影响,对教育的理解仅仅只是被动的“接受”。而教育体制上的某些弊端,束缚也使得他们不得不“为了学习而学习”,不得不“为了考试而考试”,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了人为的抑制。所以,就目前而言,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事实上,要以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素质为前提。在提倡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各种良好的素质显得尤为重要。素质教育,这是一种包含各种因素的综合性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问题。但是,我们至少可以这样认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本身就是在培养学生的一种最基本的素质。不可否认,现在的所谓素质教育,说到底,只不过是流于形式,没有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应该承认,素质教育与现行的应试教育有诸多矛盾,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因为素质教育是不可数的,是“软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没有一个统一的尺度可以说明只要达到一定程度就可以说素质高或素质低,素质教育的结果是无法衡量的。这倒并不是说,由于素质教育结果的不可衡量而可以放弃素质教育。相反,我们更应该重视素质教育。因为人的内心世界都有一个不断要求自我完善的过程。从这一角度说,历史学科的教学对推动素质教育可起到特殊的作用。这一方面,我们是不是可以尝试用“三步法”来实施我们的教育(学)目标呢?所谓“三步法”,实质上就是:启发学生理解教材;引导学生掌握规律;鼓励学生应用知识。如果再细化一点,还可以从更浅显的层面着手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比如第二步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一般说来,一个时期,一个朝代,经济发展了,政治必然相对清明,思想文化也随之发展的规律等等。作为教师,只要指出这类规律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特点,并将它形成的原因、条件和必然性,通过分析、比较教给学生,学生就不难认识并逐渐掌握它。而一些规律等学生积累了一些史实后,教师注意概括即能为学生接受。
  总之,人文精神既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其指导思想。但是在具体的历史教学中,许多教师仍把人文精神理解为“文科教育”,不仅没有很好地把握教学内容、观念、课标、教材、教法的精神实质,而且学生的主体性也没有很好地发挥。这表明,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和人文精神在具体教学中的体现是整个教育改革的关键。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我们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很多。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多媒体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它的运用适应了中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中学生的年龄特征,为教育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起到了越来越明显的支撑作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运用媒体手段,能够使教学达到最优化,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中,本人初步探索出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几点做法:
课堂上老师拼命地讲解,课后学生拼命地练习,有时不能按时下课,有时甚至侵占其他科目的时间,这种情况在我们教学中屡见不鲜,尤其是在考试前夕。这种做法不仅学生喊累,老师也直呼吃不消。为什么我们会这么累?究根寻底还是课堂效率太低。让我们先来看看现在的語文课堂教学,我觉得存在这样的一些现象:有的课堂任由学生自主,有的依然老师一言堂;有的难以跳出传统教学的圈子,有的脚步过快学生难以接受;有的课堂气氛太活跃,语
【摘要】在当前教育的诸多矛盾中,其主要矛盾是中学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严重偏离,对是非曲直的判断太过于“离经叛道”,已经偏离事物应该发展的良好趋向。而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源则是在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即初中阶段,没有一个良好的引导,应该有的情感教育严重缺失。本文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情感教育。  【关键词】中学生 思想品德 情感教育  一、引言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方法改革的
目的观察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应用院前急救与护理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择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数字奇偶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
胸腺是免疫系统的中枢器官,是胸腺细胞发育分化和成熟的场所。成熟的胸腺细胞(T淋巴细胞)从其中迁居到其它免疫器官和组织,参与细胞免疫反应。对胸腺的真正认识则始于本世纪60年代Miler及
【摘要】自素质教育实施以来,如何开展高中历史教学,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已经成为很多教师们关注的热点。本论文就此问题,提出了几点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高中历史 问题 质量 措施  我国各大高校高中历史教学皆出现了问题,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那么,究竟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都出现了哪些问题?  第一,广大教师和学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认为历史课是不重要的一门学科,是所谓的“副科”,高考中占的分数比例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