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欧盟驻华代表团官方微博“欧盟在中国”发表的内容来看,你难以感觉得到欧盟很缺钱。相反,它更像一个美食播报台,用篇幅众多的文字讲述着欧盟成员国厨房里的那些事。只有偶尔的一些投资移民的信息,隐隐透露着缺钱的窘境。
没有人留意到,在意大利,人们开始重拾对剩饭剩菜进行再加工的烹饪传统:例如碎牛肉、鸡蛋、面包和奶酪混搭到一起。尽管当年提拉米苏也是在类似的烹饪方式中不经意创造出来的,但这样的方式,足以令“美食大国”蒙羞。由于失业人数增加和削减开支的紧缩计划的影响,意大利人正在急剧削减消费性开支。——要知道,意大利人曾经每年浪费的食物有1000万吨,价值约110亿欧元。
从希腊开始
欧债危机是在2009年正式进入人们视野的。那年10月20日,希腊政府宣布当年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将超过12%,远高于欧盟允许的3%上限。这时,美国经济史学家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著作《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里所提到的预言一语成谶:一个国家的经济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生产性”,历史上的经济霸权大多经历了从“生产性”到“非生产性”的转变,这就使得霸权国家有了生命周期性质,从而无法逃脱由盛到衰的宿命。
要知道,曾经作为欧盟援助计划的主要受益国,希腊在2003年至2007年经济快速增长,平均年增长率达到4%。当时希腊的经济高增长主要来自于财政赤字以及加入欧元区后更容易获得的廉价贷款,由此拉动了基础设施建设。而信贷消费严重影响居民消费,由于没有灵活的货币政策,政府不得不依靠大量投资和消费拉动经济,赤字不断累积,最终使得希腊的主权信用风险逐步积累,最终告急。
2010年4月27日,回暖的天气并不能驱散欧盟心头的寒冷,那一天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把希腊信用评级从BBB下调为BB 。同样存在严重债务问题的葡萄牙也遭降级。西班牙的信用评级第二天也被下调。欧盟的反应很迅速,两周以后(5月10日),欧盟27国财长决定,联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设立一项总额高达7500亿欧元的稳定机制,帮助可能陷入债务危机的欧元区成员国,阻止希腊债务危机蔓延。但似乎无济于事,一个月后(6月7日),欧元对美元汇率一度跌破1∶1.9,创下自2006年3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随后,法国政府宣布退休制度改革计划,将退休年龄逐步从60岁提高到62岁,以减轻财政负担,但在法国国内引发强烈抗议。一个月后的7月7日,德国政府出台4年期的财政紧缩计划,共拟开源节流800亿欧元……但这些似乎都无济于事,7月,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把葡萄牙的信用评级降至A1;9月,爱尔兰告急。
税收和重罚
缺钱的欧盟开始把化缘的手伸向了教会。
阿卡拉是西班牙第一个天主教教区,主教住在市中心一座大型古宅里。长期以来,天主教会和当地政府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但现在,阿卡拉的主教正在犯愁:因为最近市政府议会通过了一项法案,对辖区内所有的房产统一征收城市税,教堂的地产也包括在内。测算下来,包括大学宿舍、一所学校,甚至连市政厅大楼,都可以算作教堂的资产而被纳入征税范围。
同样,在西班牙遥远的加纳利岛,布埃纳维斯塔市的市长也正在积极活动。当地政府税务部门的目标是教会名下的香蕉种植园和别墅度假屋,在这个偏远的岛屿,一旦征税通过,教会每年需缴纳6000欧元,对教会而言,也许不多,但对于享受了几个世纪免税待遇的教会来说,与挑战无异。
其他一些欧洲国家,则谋求削减教会相关产业的政府补贴。在爱尔兰,教育部长呼吁取消教会对许多小学的控制权,政府也将穷苦家庭领取圣餐的补贴削减了一半。在英国,半数以上的城市取消了对教会学校的学生交通费国家补贴,导致教会学校的新生入学率直线下降。
从经济的角度而言,从教会征收而来的征税,于缓解金融危机而言,不过是杯水车薪。以西班牙为例,即使取消教会免税待遇,每年新增税收不过500万欧元,仅占2012年财政预算赤字的0.01%。于是,更多的欧盟国家选择了对跨国企业征收重税或者罚款。
在欧盟反垄断机构于10月24日正式向微软提出的指控里,微软因为“没有按照2009年与欧盟达成的协议,为欧洲Windows 7用户开放浏览器选择权”,从而将面临巨额罚单,罚款额为74亿美元:欧盟缺钱用的心态可见一斑。欧盟竞争委员会专员乔阿奎·阿尔穆尼亚甚至表示,微软必须接受处罚。要知道,这个数额是微软一财年年度收入的10%。
欧盟与微软的拉锯战早已开始。欧盟警告微软不得用IE“绑架”用户,必须向用户开放浏览器选择权。微软随后同欧盟达成反垄断和解协议,承诺对Windows进行改进,但现在的旧事重提,无论于正缺钱的欧盟,还是于“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的微软,都有着极其微妙的关系。
而对于微软的盟友谷歌,欧盟的态度也没有差别。对战谷歌的烽火,是一向和欧盟关系不错的苹果公司点燃的。当时苹果向欧盟投诉,称谷歌的有机搜索结果中,有意倾向谷歌自己的网站,于是欧盟于2010年11月展开对谷歌的调查。欧盟甚至对谷歌发表了一份不向外界公开的“异议声明”,也是欧盟对谷歌的一份调查档案。值得玩味的是,欧盟对IT新贵谷歌的罚款也是其年营收的10%。
渺茫的前景
欧债危机的背后,因为经济水平的不一致,经济政策的不协调,所以令缺钱的欧盟前途不明。救助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国家长期积累的问题,要彻底从危机中走出,需要调整经济结构。但是,紧缩财政的承诺势必会带来经济的进一步衰退。所以,欧盟对这些国家的救助仍将持续。
曾经有人用四种景象来描述缺钱的欧盟:第一种是欧元区国家甚至整个欧盟国家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起努力,帮助发生主权债务危机的国家走出危机,如果这条道路能够奏效,那是最简捷也危害最轻的路径;第二种是把发生危机的主要国家逐出欧元区或者静等这些国家主动退出欧元区。在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后,德国总理默克尔立即提出了把希腊逐出欧元区的设想,但这种设想立即遭到了德国央行行长的反对,也没有得到欧元区其他国家的响应。至于让爆发主权债务危机的国家主动退出欧元区,那是根本没有可能的事情。第三种景象是实施大规模的国际救援,或者由各主要国家增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基金份额,再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扩大救助规模,不到万不得已,全球大规模救援的可能性是不高的;第四种景象,则是欧元的崩溃与欧元区的解体,可是最为惨烈的前景。
事实上,像希腊那样,当某国因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使财政赤字增加时,可通过三条途径解决:一是通过扩张性货币政策如降息等刺激经济增长,增加税收,减少赤字;二是通过货币贬值,刺激出口和经济增长,增加税收,减少赤字;三是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但要注意其对增长的负面影响。
遗憾的是,当时希腊没有本国货币和独立的货币政策,既不能执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又不能贬值,只有财政紧缩一条路,即大幅削减工资和福利。但从中也可以看到,欧盟的缺钱并不是无计可施的,如果不是因为当时德国等迟迟不肯施以援手,欧盟的危险趋势也不至于越演越烈。
此外,值得欣慰的是,从总体上看,欧盟各国只有国债问题,外债问题尚不严重,欧元区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在这点上,欧洲强于美国。危机可以导致欧元区的解体和欧元的消失。但危机也可能导致欧元区一体化进程的深化,不但有统一货币,而且有统一或近乎统一的财政,类似于美国联邦和各州的财政关系。
可以肯定的是,欧债危机表明全球金融海啸并未过去,而是进入了一个表面稳定、实际更脆弱的新阶段,更大的挑战随时会出现,当然更好的局面也有可能出现。
几年以前,当欧洲国家国际竞争力在某些领域落后于美国,也落后于中国、印度等新崛起的大国时,“欧洲衰落论”迅速兴起。但欧洲主要是在劳动密集型领域处于劣势,而在技术密集型领域仍保持着相当的优势,而且,欧洲国家在全球化时代仍然保持高福利,直到现时,也不算糟糕,可见“欧洲走向衰落”的论调不能完全成立。
但无论如何,经历了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的轮番冲击,欧盟已是元气大伤。欧洲绅士不再那么富足,也许风度仍在,但打量世界的眼神难掩失落。
没有人留意到,在意大利,人们开始重拾对剩饭剩菜进行再加工的烹饪传统:例如碎牛肉、鸡蛋、面包和奶酪混搭到一起。尽管当年提拉米苏也是在类似的烹饪方式中不经意创造出来的,但这样的方式,足以令“美食大国”蒙羞。由于失业人数增加和削减开支的紧缩计划的影响,意大利人正在急剧削减消费性开支。——要知道,意大利人曾经每年浪费的食物有1000万吨,价值约110亿欧元。
从希腊开始
欧债危机是在2009年正式进入人们视野的。那年10月20日,希腊政府宣布当年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将超过12%,远高于欧盟允许的3%上限。这时,美国经济史学家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著作《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里所提到的预言一语成谶:一个国家的经济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生产性”,历史上的经济霸权大多经历了从“生产性”到“非生产性”的转变,这就使得霸权国家有了生命周期性质,从而无法逃脱由盛到衰的宿命。
要知道,曾经作为欧盟援助计划的主要受益国,希腊在2003年至2007年经济快速增长,平均年增长率达到4%。当时希腊的经济高增长主要来自于财政赤字以及加入欧元区后更容易获得的廉价贷款,由此拉动了基础设施建设。而信贷消费严重影响居民消费,由于没有灵活的货币政策,政府不得不依靠大量投资和消费拉动经济,赤字不断累积,最终使得希腊的主权信用风险逐步积累,最终告急。
2010年4月27日,回暖的天气并不能驱散欧盟心头的寒冷,那一天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把希腊信用评级从BBB下调为BB 。同样存在严重债务问题的葡萄牙也遭降级。西班牙的信用评级第二天也被下调。欧盟的反应很迅速,两周以后(5月10日),欧盟27国财长决定,联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设立一项总额高达7500亿欧元的稳定机制,帮助可能陷入债务危机的欧元区成员国,阻止希腊债务危机蔓延。但似乎无济于事,一个月后(6月7日),欧元对美元汇率一度跌破1∶1.9,创下自2006年3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随后,法国政府宣布退休制度改革计划,将退休年龄逐步从60岁提高到62岁,以减轻财政负担,但在法国国内引发强烈抗议。一个月后的7月7日,德国政府出台4年期的财政紧缩计划,共拟开源节流800亿欧元……但这些似乎都无济于事,7月,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把葡萄牙的信用评级降至A1;9月,爱尔兰告急。
税收和重罚
缺钱的欧盟开始把化缘的手伸向了教会。
阿卡拉是西班牙第一个天主教教区,主教住在市中心一座大型古宅里。长期以来,天主教会和当地政府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但现在,阿卡拉的主教正在犯愁:因为最近市政府议会通过了一项法案,对辖区内所有的房产统一征收城市税,教堂的地产也包括在内。测算下来,包括大学宿舍、一所学校,甚至连市政厅大楼,都可以算作教堂的资产而被纳入征税范围。
同样,在西班牙遥远的加纳利岛,布埃纳维斯塔市的市长也正在积极活动。当地政府税务部门的目标是教会名下的香蕉种植园和别墅度假屋,在这个偏远的岛屿,一旦征税通过,教会每年需缴纳6000欧元,对教会而言,也许不多,但对于享受了几个世纪免税待遇的教会来说,与挑战无异。
其他一些欧洲国家,则谋求削减教会相关产业的政府补贴。在爱尔兰,教育部长呼吁取消教会对许多小学的控制权,政府也将穷苦家庭领取圣餐的补贴削减了一半。在英国,半数以上的城市取消了对教会学校的学生交通费国家补贴,导致教会学校的新生入学率直线下降。
从经济的角度而言,从教会征收而来的征税,于缓解金融危机而言,不过是杯水车薪。以西班牙为例,即使取消教会免税待遇,每年新增税收不过500万欧元,仅占2012年财政预算赤字的0.01%。于是,更多的欧盟国家选择了对跨国企业征收重税或者罚款。
在欧盟反垄断机构于10月24日正式向微软提出的指控里,微软因为“没有按照2009年与欧盟达成的协议,为欧洲Windows 7用户开放浏览器选择权”,从而将面临巨额罚单,罚款额为74亿美元:欧盟缺钱用的心态可见一斑。欧盟竞争委员会专员乔阿奎·阿尔穆尼亚甚至表示,微软必须接受处罚。要知道,这个数额是微软一财年年度收入的10%。
欧盟与微软的拉锯战早已开始。欧盟警告微软不得用IE“绑架”用户,必须向用户开放浏览器选择权。微软随后同欧盟达成反垄断和解协议,承诺对Windows进行改进,但现在的旧事重提,无论于正缺钱的欧盟,还是于“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的微软,都有着极其微妙的关系。
而对于微软的盟友谷歌,欧盟的态度也没有差别。对战谷歌的烽火,是一向和欧盟关系不错的苹果公司点燃的。当时苹果向欧盟投诉,称谷歌的有机搜索结果中,有意倾向谷歌自己的网站,于是欧盟于2010年11月展开对谷歌的调查。欧盟甚至对谷歌发表了一份不向外界公开的“异议声明”,也是欧盟对谷歌的一份调查档案。值得玩味的是,欧盟对IT新贵谷歌的罚款也是其年营收的10%。
渺茫的前景
欧债危机的背后,因为经济水平的不一致,经济政策的不协调,所以令缺钱的欧盟前途不明。救助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国家长期积累的问题,要彻底从危机中走出,需要调整经济结构。但是,紧缩财政的承诺势必会带来经济的进一步衰退。所以,欧盟对这些国家的救助仍将持续。
曾经有人用四种景象来描述缺钱的欧盟:第一种是欧元区国家甚至整个欧盟国家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起努力,帮助发生主权债务危机的国家走出危机,如果这条道路能够奏效,那是最简捷也危害最轻的路径;第二种是把发生危机的主要国家逐出欧元区或者静等这些国家主动退出欧元区。在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后,德国总理默克尔立即提出了把希腊逐出欧元区的设想,但这种设想立即遭到了德国央行行长的反对,也没有得到欧元区其他国家的响应。至于让爆发主权债务危机的国家主动退出欧元区,那是根本没有可能的事情。第三种景象是实施大规模的国际救援,或者由各主要国家增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基金份额,再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扩大救助规模,不到万不得已,全球大规模救援的可能性是不高的;第四种景象,则是欧元的崩溃与欧元区的解体,可是最为惨烈的前景。
事实上,像希腊那样,当某国因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使财政赤字增加时,可通过三条途径解决:一是通过扩张性货币政策如降息等刺激经济增长,增加税收,减少赤字;二是通过货币贬值,刺激出口和经济增长,增加税收,减少赤字;三是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但要注意其对增长的负面影响。
遗憾的是,当时希腊没有本国货币和独立的货币政策,既不能执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又不能贬值,只有财政紧缩一条路,即大幅削减工资和福利。但从中也可以看到,欧盟的缺钱并不是无计可施的,如果不是因为当时德国等迟迟不肯施以援手,欧盟的危险趋势也不至于越演越烈。
此外,值得欣慰的是,从总体上看,欧盟各国只有国债问题,外债问题尚不严重,欧元区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在这点上,欧洲强于美国。危机可以导致欧元区的解体和欧元的消失。但危机也可能导致欧元区一体化进程的深化,不但有统一货币,而且有统一或近乎统一的财政,类似于美国联邦和各州的财政关系。
可以肯定的是,欧债危机表明全球金融海啸并未过去,而是进入了一个表面稳定、实际更脆弱的新阶段,更大的挑战随时会出现,当然更好的局面也有可能出现。
几年以前,当欧洲国家国际竞争力在某些领域落后于美国,也落后于中国、印度等新崛起的大国时,“欧洲衰落论”迅速兴起。但欧洲主要是在劳动密集型领域处于劣势,而在技术密集型领域仍保持着相当的优势,而且,欧洲国家在全球化时代仍然保持高福利,直到现时,也不算糟糕,可见“欧洲走向衰落”的论调不能完全成立。
但无论如何,经历了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的轮番冲击,欧盟已是元气大伤。欧洲绅士不再那么富足,也许风度仍在,但打量世界的眼神难掩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