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要求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培养多种能力的主渠道。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提高中学生物课程教学效率呢?笔者认为以下几点极为重要。
一、有效备课
备课的重要性。教学计划靠每一节课去落实,教师没做好教学的准备工作就可能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下降,从而降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充分完善地备课,可以说是教学过程成功的关键因素。要把一堂课备好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要查阅大量的优秀教案,吸取别人的可取之处又不能完全照抄照搬,因为课堂上教师面对的是变化着的有差异的学生,而不是死板的被灌输知识的学习机器。
备课的关键。是教师要在把握教学重难点的情况下发挥主观能动性,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还要备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教法和突破重难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在课堂上是否能够精力集中、思维活跃、独立思考并且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就要看教师能否把教学意图转变成学生的行动。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多收集一些与课堂知识有关又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还有一些演示实验让学生感觉生物知识能学以致用,每堂生物课都能让他们耳目一新,丰富自己的见闻,充实自己的生活经验,从而就可以提高学习兴趣。有了兴趣才会有动力,才会有学习的积极性,最终在学的方面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二、有效讲课
导入环节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但毕竟导入时间短,在正式讲课时更应时时引起学生注意。关于教学目标,应向学生明确,让学生带着目标去学习,知道自己应该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去主动参与。而在开始时,明确好教学的重难点,学生就能在课上有意去抓住核心内容,从而避免了只关心形式的热闹而抓不住中心内容。
要达到有效讲课,教师在授课时应保持一定的节奏。有抑有扬,抑扬顿挫,学生便能借助这些暗示性的节奏感有效记住、理解某些知识。例如:在讲到某个重点或难点知识时,故意稍作停顿,引起学生注意,提问时也可以稍微停顿,让学生思考。但教师要把握好一个度,停顿时间长短要拿捏到位。久而久之,学生自然而然形成一种良好的听课习惯,课堂教学有效性得以提高。
有效讲课还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时时关注学生,时刻吸引学生注意。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要准备一些相关实例、故事甚至古诗词,在讲课时不时穿插,这样的课堂才不会闷,学生也能保持良好的积极性。例如,在讲“伴性遗传”时,给同学们讲完色盲的发现故事后,再举一些色盲的例子,接着提问:“道尔顿和他弟弟都患有色盲,研究发现色盲的人数中男性比女性多很多,这是为什么呢?”进而再将学生的注意带回课堂上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三、培养学生积极提问题的能力
传统课堂没有给学生留下思维空间和时间,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现代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促进者,在课堂上灵活地采用自学、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并及时对学生提出问题做出肯定或指导,从而使学生养成积极提问的习惯。
基础课程改革最重要的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探究问题,必须关注全体学生,调动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释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师生互相倾听,教师只有研透学生,才能让更多学生理解教师,提高学习的有效性。课堂文化容量也得到扩大,氛围才会浓厚。因此,要能积极稳固地推动学生学习发展,必须关心他们身心发展,只有师生教学和谐相长,拧成合力,才能更好、更快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相长。转到好学乐学活用。同时对于课堂上或课后的反馈问题,都要认真倾听及时捕捉,适当放大,松紧适宜,让学生的矛盾、新问题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解决,这样学习才是持久发展,教师学生充满智慧的碰撞,学生动手实验时,能提出许多问题,经过教师正确引导,他们问题意识就会逐渐加强,这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将有极大推动作用。
四、有效总结
常言道:“善始善终”才算一堂优质课。良好的开头虽然是成功的一半,但完善精要的结尾,犹如“画龙点睛”,会使课堂教学再起波澜,从而使教学活动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因此,精心设计结课这一教学环节,对于良好教学效果的巩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每节新课的最后5-8分钟,我都要把本节的知识要点小结,并通过提问题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如讲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区别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思考“吃梅止渴、谈梅止渴、望梅止渴”这三种反射活动有什么区别,学生就能根据先天性和后天性的差别分辨出来后两者都是条件反射。
总之,学生要学有所获,教师要教有所成,与教师心态及所付出的努力是密切相关的。我们必须要备好每一节课,用生动的、充实的课堂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在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把课本中的生物知识学好学活,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
一、有效备课
备课的重要性。教学计划靠每一节课去落实,教师没做好教学的准备工作就可能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下降,从而降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充分完善地备课,可以说是教学过程成功的关键因素。要把一堂课备好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要查阅大量的优秀教案,吸取别人的可取之处又不能完全照抄照搬,因为课堂上教师面对的是变化着的有差异的学生,而不是死板的被灌输知识的学习机器。
备课的关键。是教师要在把握教学重难点的情况下发挥主观能动性,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还要备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教法和突破重难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在课堂上是否能够精力集中、思维活跃、独立思考并且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就要看教师能否把教学意图转变成学生的行动。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多收集一些与课堂知识有关又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还有一些演示实验让学生感觉生物知识能学以致用,每堂生物课都能让他们耳目一新,丰富自己的见闻,充实自己的生活经验,从而就可以提高学习兴趣。有了兴趣才会有动力,才会有学习的积极性,最终在学的方面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二、有效讲课
导入环节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但毕竟导入时间短,在正式讲课时更应时时引起学生注意。关于教学目标,应向学生明确,让学生带着目标去学习,知道自己应该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去主动参与。而在开始时,明确好教学的重难点,学生就能在课上有意去抓住核心内容,从而避免了只关心形式的热闹而抓不住中心内容。
要达到有效讲课,教师在授课时应保持一定的节奏。有抑有扬,抑扬顿挫,学生便能借助这些暗示性的节奏感有效记住、理解某些知识。例如:在讲到某个重点或难点知识时,故意稍作停顿,引起学生注意,提问时也可以稍微停顿,让学生思考。但教师要把握好一个度,停顿时间长短要拿捏到位。久而久之,学生自然而然形成一种良好的听课习惯,课堂教学有效性得以提高。
有效讲课还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时时关注学生,时刻吸引学生注意。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要准备一些相关实例、故事甚至古诗词,在讲课时不时穿插,这样的课堂才不会闷,学生也能保持良好的积极性。例如,在讲“伴性遗传”时,给同学们讲完色盲的发现故事后,再举一些色盲的例子,接着提问:“道尔顿和他弟弟都患有色盲,研究发现色盲的人数中男性比女性多很多,这是为什么呢?”进而再将学生的注意带回课堂上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三、培养学生积极提问题的能力
传统课堂没有给学生留下思维空间和时间,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现代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促进者,在课堂上灵活地采用自学、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并及时对学生提出问题做出肯定或指导,从而使学生养成积极提问的习惯。
基础课程改革最重要的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探究问题,必须关注全体学生,调动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释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师生互相倾听,教师只有研透学生,才能让更多学生理解教师,提高学习的有效性。课堂文化容量也得到扩大,氛围才会浓厚。因此,要能积极稳固地推动学生学习发展,必须关心他们身心发展,只有师生教学和谐相长,拧成合力,才能更好、更快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相长。转到好学乐学活用。同时对于课堂上或课后的反馈问题,都要认真倾听及时捕捉,适当放大,松紧适宜,让学生的矛盾、新问题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解决,这样学习才是持久发展,教师学生充满智慧的碰撞,学生动手实验时,能提出许多问题,经过教师正确引导,他们问题意识就会逐渐加强,这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将有极大推动作用。
四、有效总结
常言道:“善始善终”才算一堂优质课。良好的开头虽然是成功的一半,但完善精要的结尾,犹如“画龙点睛”,会使课堂教学再起波澜,从而使教学活动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因此,精心设计结课这一教学环节,对于良好教学效果的巩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每节新课的最后5-8分钟,我都要把本节的知识要点小结,并通过提问题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如讲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区别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思考“吃梅止渴、谈梅止渴、望梅止渴”这三种反射活动有什么区别,学生就能根据先天性和后天性的差别分辨出来后两者都是条件反射。
总之,学生要学有所获,教师要教有所成,与教师心态及所付出的努力是密切相关的。我们必须要备好每一节课,用生动的、充实的课堂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在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把课本中的生物知识学好学活,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