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推动了一线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以学为中心”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部分教师对其还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之中如何实践“以学为中心”这一教学理念是小学教师授课的一个难点。文章从小学数学教学的起点、方法以及策略三方面详细地论述了“以学为中心”的实践过程,以期为各位教师提供借鉴。
关键词:以学为中心;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一、 以教為中心存在问题概述
现阶段中国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基于以教为中心的理念,其决定了授课过程之中所采用的各种教学方法和理念均是为了便于教师向学生教授新的知识,而不是便于学生学习相关的新知识。实质上从教和学这两个角度出发,授课的侧重点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在实践的过程之中,会与学生的实际需要产生一定的矛盾,进而使学生不能够深入的理解教师的教学行为,降低了教学效率。教学体制的改革使以教为中心这一教学理念存在的弊病不断的暴露出来,由此推动了以学为中心教学理念的发展,深入剖析以教为中心教学理念在实践过程之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理解和把握以学为中心这一教学理念出现的现实背景,把握以学为中心这一教学方法的核心。
(一)交流互动缺失
传统上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课堂的重点在于教师向学生灌输全新的知识点。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之中极少与学生对教学的内容展开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对于讲授内容之中的重难点,教师通常采用提问的方式,检验学生是否有效地掌握相关的知识点,被提问学生的回答效果通常代表了全班学生的掌握程度。这种教学方式未充分地考虑到不同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存在差异,教师不能够准确有效的把握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在课堂上学生和教师通常只能借助提问的环节进行交流,且这种交流是由教师向学生发起,学生缺乏主动性,只能表达自身对教师讲授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不能够提出自身在学习相关知识点的过程之中遇到的问题,这直接导致了学生在课堂上产生了大量的问题,影响了后续的学习。
(二)教学过程乏味
数学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小学生学习存在一定的难度。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更加关注对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之中的学习感受。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之中,倾向于采用能够最快速的提升学生应试能力的教学方法,而未带领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异化为各种类型的数学技巧的训练,进一步僵化了数学课堂,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之中感受不到乐趣,造成了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存在较强的厌恶心理。以提升成绩为目的的教育也使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内容和核心产生了较大的误解,部分学生以为数学学习的目的在于掌握各种类型的解题技巧,而忽略了对自身数学思维的培养,弱化了数学教学的价值和意义。
(三)局限了学生的学习内容
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在实践的过程之中,使学生学习的内容通常少于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在这样的一种教学模式之中,学生的学习更多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一种模仿,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都被教师所局限。以教为中心这一教学理念长期在小学数学教学之中实践的不良结果是:学生缺乏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索的欲望,也未掌握有效的探索数学知识的方法。学生在课堂之外只能够对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复习和学习,欠缺依据个人的实际需要进行拓展性学习的能力,这极大地限制了小学生自身创造力的发挥。
二、 以学为中心的小学数学教学概述
以学为中心是指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之中,从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角度出发,依据学生实际上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和学习方法,给学生创建一个独立挖掘数学知识的机会,使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之中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以学为中心这一教学理念的核心在于切实的考虑学生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之中可能遭遇到的困难,并以此为基础针对性的创设教学情景,帮助学生克服在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之中遇到的问题,使学生掌握新的数学知识的同时,有效的把握学习数学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并在这一过程之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和乐趣,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学为中心这一教学理念在实践的过程之中呈现出的全新的教学形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交流对话机制
课堂之中的交流对话机制决定了课堂的话语权,决定着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之中哪一方占据了绝对的主导权。以学为中心这一教学理念肯定学生在课堂之中的主体地位,只有两者的有效合作才能够切实的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之中,合理的把控学生和教师的话语权,对于能否按照预期实现教学目的有着直接的影响。在传统教学的过程之中,课堂的话语权基本上掌握在教师方,学生几乎不能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之中发出自身有效的声音。采用以学为中心这一教学理念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发出自己的声音。在开始新知识学习之前组织学生对新知识进行交流和思考,从而使学生融入教学的过程之中。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之中,要鼓励学生去思考和总结新的问题,以此培养学生探索数学知识和数学问题的积极性及主动性。在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点进行提问。受限于师生比,有限的课堂时间无法满足每一个学生向教师进行提问的需求,因此教师可以分组进行提问,即学生之间进行互相提问,小组内学生无法有效解答的问题,再向教师提问。课堂提问的过程能够有效地活跃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在完成课堂内容的授课之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对自己进行检测,即学生依据自身所学习的内容出各类测试习题。这种训练有助于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考核的方式和特点,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握应试的相关技巧,提升学生的应试成绩,实现对学生的全方位培养。
(二)新的学习方法
教学理念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在教学的过程之中适宜采用的教学方法,依据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在选择教学方法的过程时,要充分地考虑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学生的课前预习状态以及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等方面的因素。教师在授课之前应该根据教学内容预先准备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之中依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反馈,对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调整,以此提升自身的教学效果。基于以学为中心这一教学理念,在实践的过程之中较为常用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问题式导学。教师在讲授新的数学知识之前,先向学生提出一个全新的问题,并组织学生对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进行讨论,再以总结的形式通过解决这一问题,向学生讲授全新的知识;二是小组分工学习。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之中将不同的学生划分为若干的小组。在教学的过程之中根据教学的需要,小组之间开展各种讨论学习;三是自主交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之中,重难点问题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机会,让学生相互之间对相关知识进行讨论,以此强化学生对于各个知识点的理解;四是强化引导。受限于小学生自身的知识水平,其在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索的过程之中存在方向缺失的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之中要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确保学生思考的内容有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三)新课堂结构
依据以学为中心这一理念,在教学时连接学生和教师的媒介是教学过程之中研究的问题,即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都应该围绕某一个特定的数学问题展开。学生在探索和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之中学习到全新的数学知识,而教师则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实现数学知识的教授。这一教学过程之中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环节:一是教师依据学生所学习的知识,使新知识同学生已经学习的知识产生有效的联系;二是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理解问题,探索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三是组织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讨论,师生之间展开有效的探讨;四是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实现新知识的传授。
三、 以学为中心小学数学课堂构建策略
(一)更新教学理念,转换教学方法
教师的思想观念决定了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变成以“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确保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这时的教师不再是教导者,而是监督者和引导者,教师要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数学知识。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方法的确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良好的教学方法对于巩固学生的知识是十分有利的,教师可以设定表演情境,在教学情境里创设最基本的教学知识,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良好的课堂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要在课堂环境中坚持“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就要建立多样化的评价机制来营造和谐的课堂环境,提高学生的课堂教学参与度,让小学生以积极的学习心态,饱满的学习热情,信心十足地走进教学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找到自信,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依据学生基础,确定教学起点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学习的内容为依托。在确定教学内容之前,教师应采用合理的方法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并以此确定适宜的教学起点。在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学起点设置过低会导致教学内容缺乏探究性,学生无法有效的围绕教学起点展开讨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教学起点设置过高则会导致教学难度增大,使学生产生一定的畏难情绪,造成课堂进度缓慢,无法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应强化同学生的交流。在授课之前,教师应同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和了解程度,并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起点。
例如,教师在讲授《分数的四则运算》这一课程之前,教师邀请具有代表性的学生试做了相关的试题,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试做教师可以认识到学生能够借助以前学习的知识进行运算,但是对于分数运算规律还缺乏有效的应用,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应将分数计算规律作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还可以采用提问、问卷调查、随堂测试等多种形式,了解学生对已经学习过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学为中心这一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之中实践的基础是,教师对学生的真实学习状况有一个全面准确的认识,因此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了解。
(三)依据教学内容,明确课堂组织
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对课堂的作用及价值有一个全面的认识:首先,课堂是教师教学的过程,在规定的课时内,教师要完成相关知识的教学;其次,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一个过程,学生要在课堂上学习到足够的新知识;最后,课堂是一个学生实践的过程,学生要借助自身已经学习的知识来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借助已经培养的数学思维和认识分析思考新的数学问题。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明确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在教学的过程之中需要给学生讲授哪一部分全新的知识;二是借助什么样的方式给学生讲授相关的知识;三是在教学的过程之中,需要学生掌握哪一部分知识,应用哪种相关的技巧。在明确相关问题之后,教师对授课的环节进行设计,明确每一个环节在教学过程之中发挥的作用。
依据以学为中心这一教学理念,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之中,课堂组织划分为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前测。教师借助习题课和课后练习充分的检测学生对已经学习过知识的掌握情况;二是提问。教师根据测试的结果和新的教学内容,设置一系列的问题,通过不断的提问推动教学过程进行并不断地延伸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实现教学的目的。三是总结。在完成教学之后,教师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总结,肯定学生积极的一面,指明学生存在的不足。此外,还需要对课堂之中涉及的各个知识点进行总结,使学生清楚的理解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实际上,教学过程组织不存在固定的模板,其目的在于有效地实现教学目的,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对教学组织过程自由安排。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时,应该注意课堂氛围的营造,尽可能在课堂之中引入新奇,有趣的内容,从而有效的提升小学生对探究相关问题的好奇心,增强学生融入课堂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尊重客观教学规律,优化使用教学资源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之中,需要充分的了解学生自身的认知规律,受年龄和身体发育限制小学生认知特点同成年人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之中,必须要充分地认识到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并针对性的采取相关的措施,进而使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同小学生认知规律相一致,降低小学生学习难度,提升学习效率。现阶段各种教学资源非常丰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之中,应该以学生学习的知识点为核心,拓展教学资源,引入最新颖的教学材料,丰富自身教学内容的同时,拓展学生的视野。
参考文献:
[1]林土法.小学数学实施“耦合·互动·回味”教学的有效策略[J].中小學教学研究,2019(9):7-8.
[2]陈秋蓉.聚焦小学数学智慧课堂 促进师生教学相长[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8):69-70.
[3]李春艳.浅谈如何在科学自主探究中培养小学生的合作素养[J].小学教学研究,2018(4):125-126.
[4]池君英.新理念下实施“生生互动”策略的探索[J].小学教学参考,2017(3):31-32.
作者简介:
吴香芳,福建省莆田市,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城西中心小学。
关键词:以学为中心;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一、 以教為中心存在问题概述
现阶段中国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基于以教为中心的理念,其决定了授课过程之中所采用的各种教学方法和理念均是为了便于教师向学生教授新的知识,而不是便于学生学习相关的新知识。实质上从教和学这两个角度出发,授课的侧重点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在实践的过程之中,会与学生的实际需要产生一定的矛盾,进而使学生不能够深入的理解教师的教学行为,降低了教学效率。教学体制的改革使以教为中心这一教学理念存在的弊病不断的暴露出来,由此推动了以学为中心教学理念的发展,深入剖析以教为中心教学理念在实践过程之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理解和把握以学为中心这一教学理念出现的现实背景,把握以学为中心这一教学方法的核心。
(一)交流互动缺失
传统上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课堂的重点在于教师向学生灌输全新的知识点。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之中极少与学生对教学的内容展开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对于讲授内容之中的重难点,教师通常采用提问的方式,检验学生是否有效地掌握相关的知识点,被提问学生的回答效果通常代表了全班学生的掌握程度。这种教学方式未充分地考虑到不同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存在差异,教师不能够准确有效的把握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在课堂上学生和教师通常只能借助提问的环节进行交流,且这种交流是由教师向学生发起,学生缺乏主动性,只能表达自身对教师讲授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不能够提出自身在学习相关知识点的过程之中遇到的问题,这直接导致了学生在课堂上产生了大量的问题,影响了后续的学习。
(二)教学过程乏味
数学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小学生学习存在一定的难度。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更加关注对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之中的学习感受。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之中,倾向于采用能够最快速的提升学生应试能力的教学方法,而未带领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异化为各种类型的数学技巧的训练,进一步僵化了数学课堂,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之中感受不到乐趣,造成了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存在较强的厌恶心理。以提升成绩为目的的教育也使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内容和核心产生了较大的误解,部分学生以为数学学习的目的在于掌握各种类型的解题技巧,而忽略了对自身数学思维的培养,弱化了数学教学的价值和意义。
(三)局限了学生的学习内容
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在实践的过程之中,使学生学习的内容通常少于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在这样的一种教学模式之中,学生的学习更多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一种模仿,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都被教师所局限。以教为中心这一教学理念长期在小学数学教学之中实践的不良结果是:学生缺乏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索的欲望,也未掌握有效的探索数学知识的方法。学生在课堂之外只能够对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复习和学习,欠缺依据个人的实际需要进行拓展性学习的能力,这极大地限制了小学生自身创造力的发挥。
二、 以学为中心的小学数学教学概述
以学为中心是指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之中,从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角度出发,依据学生实际上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和学习方法,给学生创建一个独立挖掘数学知识的机会,使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之中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以学为中心这一教学理念的核心在于切实的考虑学生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之中可能遭遇到的困难,并以此为基础针对性的创设教学情景,帮助学生克服在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之中遇到的问题,使学生掌握新的数学知识的同时,有效的把握学习数学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并在这一过程之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和乐趣,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学为中心这一教学理念在实践的过程之中呈现出的全新的教学形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交流对话机制
课堂之中的交流对话机制决定了课堂的话语权,决定着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之中哪一方占据了绝对的主导权。以学为中心这一教学理念肯定学生在课堂之中的主体地位,只有两者的有效合作才能够切实的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之中,合理的把控学生和教师的话语权,对于能否按照预期实现教学目的有着直接的影响。在传统教学的过程之中,课堂的话语权基本上掌握在教师方,学生几乎不能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之中发出自身有效的声音。采用以学为中心这一教学理念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发出自己的声音。在开始新知识学习之前组织学生对新知识进行交流和思考,从而使学生融入教学的过程之中。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之中,要鼓励学生去思考和总结新的问题,以此培养学生探索数学知识和数学问题的积极性及主动性。在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点进行提问。受限于师生比,有限的课堂时间无法满足每一个学生向教师进行提问的需求,因此教师可以分组进行提问,即学生之间进行互相提问,小组内学生无法有效解答的问题,再向教师提问。课堂提问的过程能够有效地活跃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在完成课堂内容的授课之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对自己进行检测,即学生依据自身所学习的内容出各类测试习题。这种训练有助于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考核的方式和特点,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握应试的相关技巧,提升学生的应试成绩,实现对学生的全方位培养。
(二)新的学习方法
教学理念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在教学的过程之中适宜采用的教学方法,依据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在选择教学方法的过程时,要充分地考虑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学生的课前预习状态以及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等方面的因素。教师在授课之前应该根据教学内容预先准备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之中依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反馈,对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调整,以此提升自身的教学效果。基于以学为中心这一教学理念,在实践的过程之中较为常用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问题式导学。教师在讲授新的数学知识之前,先向学生提出一个全新的问题,并组织学生对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进行讨论,再以总结的形式通过解决这一问题,向学生讲授全新的知识;二是小组分工学习。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之中将不同的学生划分为若干的小组。在教学的过程之中根据教学的需要,小组之间开展各种讨论学习;三是自主交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之中,重难点问题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机会,让学生相互之间对相关知识进行讨论,以此强化学生对于各个知识点的理解;四是强化引导。受限于小学生自身的知识水平,其在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索的过程之中存在方向缺失的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之中要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确保学生思考的内容有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三)新课堂结构
依据以学为中心这一理念,在教学时连接学生和教师的媒介是教学过程之中研究的问题,即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都应该围绕某一个特定的数学问题展开。学生在探索和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之中学习到全新的数学知识,而教师则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实现数学知识的教授。这一教学过程之中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环节:一是教师依据学生所学习的知识,使新知识同学生已经学习的知识产生有效的联系;二是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理解问题,探索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三是组织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讨论,师生之间展开有效的探讨;四是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实现新知识的传授。
三、 以学为中心小学数学课堂构建策略
(一)更新教学理念,转换教学方法
教师的思想观念决定了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变成以“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确保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这时的教师不再是教导者,而是监督者和引导者,教师要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数学知识。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方法的确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良好的教学方法对于巩固学生的知识是十分有利的,教师可以设定表演情境,在教学情境里创设最基本的教学知识,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良好的课堂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要在课堂环境中坚持“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就要建立多样化的评价机制来营造和谐的课堂环境,提高学生的课堂教学参与度,让小学生以积极的学习心态,饱满的学习热情,信心十足地走进教学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找到自信,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依据学生基础,确定教学起点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学习的内容为依托。在确定教学内容之前,教师应采用合理的方法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并以此确定适宜的教学起点。在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学起点设置过低会导致教学内容缺乏探究性,学生无法有效的围绕教学起点展开讨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教学起点设置过高则会导致教学难度增大,使学生产生一定的畏难情绪,造成课堂进度缓慢,无法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应强化同学生的交流。在授课之前,教师应同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和了解程度,并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起点。
例如,教师在讲授《分数的四则运算》这一课程之前,教师邀请具有代表性的学生试做了相关的试题,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试做教师可以认识到学生能够借助以前学习的知识进行运算,但是对于分数运算规律还缺乏有效的应用,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应将分数计算规律作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还可以采用提问、问卷调查、随堂测试等多种形式,了解学生对已经学习过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学为中心这一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之中实践的基础是,教师对学生的真实学习状况有一个全面准确的认识,因此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了解。
(三)依据教学内容,明确课堂组织
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对课堂的作用及价值有一个全面的认识:首先,课堂是教师教学的过程,在规定的课时内,教师要完成相关知识的教学;其次,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一个过程,学生要在课堂上学习到足够的新知识;最后,课堂是一个学生实践的过程,学生要借助自身已经学习的知识来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借助已经培养的数学思维和认识分析思考新的数学问题。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明确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在教学的过程之中需要给学生讲授哪一部分全新的知识;二是借助什么样的方式给学生讲授相关的知识;三是在教学的过程之中,需要学生掌握哪一部分知识,应用哪种相关的技巧。在明确相关问题之后,教师对授课的环节进行设计,明确每一个环节在教学过程之中发挥的作用。
依据以学为中心这一教学理念,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之中,课堂组织划分为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前测。教师借助习题课和课后练习充分的检测学生对已经学习过知识的掌握情况;二是提问。教师根据测试的结果和新的教学内容,设置一系列的问题,通过不断的提问推动教学过程进行并不断地延伸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实现教学的目的。三是总结。在完成教学之后,教师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总结,肯定学生积极的一面,指明学生存在的不足。此外,还需要对课堂之中涉及的各个知识点进行总结,使学生清楚的理解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实际上,教学过程组织不存在固定的模板,其目的在于有效地实现教学目的,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对教学组织过程自由安排。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时,应该注意课堂氛围的营造,尽可能在课堂之中引入新奇,有趣的内容,从而有效的提升小学生对探究相关问题的好奇心,增强学生融入课堂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尊重客观教学规律,优化使用教学资源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之中,需要充分的了解学生自身的认知规律,受年龄和身体发育限制小学生认知特点同成年人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之中,必须要充分地认识到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并针对性的采取相关的措施,进而使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同小学生认知规律相一致,降低小学生学习难度,提升学习效率。现阶段各种教学资源非常丰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之中,应该以学生学习的知识点为核心,拓展教学资源,引入最新颖的教学材料,丰富自身教学内容的同时,拓展学生的视野。
参考文献:
[1]林土法.小学数学实施“耦合·互动·回味”教学的有效策略[J].中小學教学研究,2019(9):7-8.
[2]陈秋蓉.聚焦小学数学智慧课堂 促进师生教学相长[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8):69-70.
[3]李春艳.浅谈如何在科学自主探究中培养小学生的合作素养[J].小学教学研究,2018(4):125-126.
[4]池君英.新理念下实施“生生互动”策略的探索[J].小学教学参考,2017(3):31-32.
作者简介:
吴香芳,福建省莆田市,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城西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