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就业问题目前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个问题不仅事关到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涉及到大学生的家庭安宁,更关系到高校的稳定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在大学生的就业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思想政治问题。因此,高校不但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就业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更要关注大学生在择业、就业过程中产生的思想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
一、大学生就业制度变革及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此相适应,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也进行了系列改革。自国家教育部实行扩招以来,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多,就业难的问题显得愈加明显。如今的大学生已不再是昔日的天之骄子,已经转变成有知识的劳动者,高等教育也由精英化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具体体现在两方面。
1.毕业生数量剧增,大学生就业难度加剧。自扩招以来,高校每年的毕业生毕业生数量呈跳跃式大幅增长,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则相对缓慢。据教育部相关统计数据表明:近年来企业用人数量并未随着毕业生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且逐年增加的未能如期就业的往届毕业生更加加剧了大学生的就业难度。
2.就业结构性失衡现象严重。主要表现在:第一,地区失衡:毕业生仍以流向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省会城市为主,而一些西部边远地区及经济相对落后的省市则较少有人问津。第二,学科专业需求情况失衡:据“2009年度大学就业能力排行榜”的调查显示,中国应届大学生最难就业的十个专业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法学、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汉语言文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令人尴尬的是,这十个专业目前也是我国高考考生报考最热门的专业。
二、目前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思想问题
1.诚信道德观念淡薄。具体体现在:一是求职履历的虚假现象。目前一些大学生在求职表中为抬高自己的身价,擅自改动成绩,拷贝他人荣誉证书,根据用人单位的喜好填写简历。更有甚者,据某企业人力资源部惊奇发现,在收到的简历中,一所学校里同时有5个校学生会主席,文艺部部长不少于9个,以此看得出,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求职大学生就编造什么。二是就业签约不履约,毁约跳槽现象严重。在经过层层筛选和权衡之后,用人单位与选中的大学生会郑重地订立合同,确立人事关系。但是目前的高校的大学生中,任意变更就业协议,撕毁合同的不良行为可谓不少。这种“跳槽”行为比较集中地出现在刚刚进入社会的大学生当中,不由得引人深思。
2.以自我为中心、成才观念意识片面。大学生即将走向社会,开始关注种种社会问题,学生群中出现了考研热、考公务员热、晚自习率高、去图书馆人多的现象。但他们对自身的成才与国家的振兴、社会的发展之间的关系还缺乏清醒的认识和辩证的思考,因此容易对自己的前途感到困惑。
3.较大的经济、学习压力。由于招生收费并轨,学校出现了部分生活困难的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20%,其中特困生约占5%,特别是在农业院校这两项数据的比例还有所增加。家庭经济能力脆弱,导致学生心理压力较大,具体体现在贫困大学生身上产生自卑、孤僻不良性格,导致其难以顺利完成学业,实现自我完善,对市场经济急需的新知识、新技能也难以及时吸收转化。
4.智商较高,情商较低。处于18至22岁这个年龄段的大學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占据主导地位,思想活跃,反应敏捷,具有顽强的探索精神。但他们由于缺乏社会实践,思想易脱离实际,表现出一定的片面性、盲目性,往往不分是非,易受错误思潮的引领,缺乏辨别能力。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群体利益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大学生在价值观念上常常感到困惑和矛盾。
5.自我完善愿望强烈,自我评价片面。不少青年学生在自己刚刚启程的人生路上崇尚自我,不断以个人为主体,强调个人奋斗,促使自我价值的实现,忽视集体和团队协作观念。在自我评价方面容易过高或过低估计自己,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差距较大。
6.价值取向不稳定,存在严重依赖心理。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青年学生的人生价值的选择和判断极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处于不稳定状态,部分学生对同一问题的判断,会因为遇到一件不顺心的事情或听一场英模报告而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观点。学生普遍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准备,当生活与学习碰到问题、遇到困难时,他们往往最先想到的是父母、老师、朋友。
三、新时期如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1.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树立求真务实的诚信成才观。随着市场经济的愈加发达、市场竞争也越演越烈,而在市场经济时代,其运行过程中最基本的要素是公平交易、等价交换,这势必要求竞争双方诚实守信,相互信任,若有一方不守诚信,等价交换原则即刻将遭到毁坏,而不等价的交换无疑是难以维持长久。大学生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必须要有强人之处:扎实的专业成绩、较高的综合素质、良好的道德品质、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要摒弃投机取巧、弄虚作假、投机钻营的不良心理,树立诚实守信的成才观。
2.更新就业择业观念,确立正确的就业目标。首先毕业生应该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通过在相关或相近专业的锻炼中培养自己多方面的适应能力,这才是目前一条值得提倡的成才之道。其次,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上出现了许多新行业和学科交叉行业,从而迫切需要大批复合型人才。“一岗定终生”的传统观念早已成为历史。
确立正确的就业目标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正确认识就业形势,经常了解本专业的发展趋势、信息、前景,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考虑自己与专业匹配的职业职业在社会上的需求量如何;二是正确认识自我,要认真客观地分析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气质、能力水平,不要刻意追求现实中不可能达到的目标。在大学学习期间及今后的工作生涯中要通过不断汲取新的专业知识,不断修正就业意向。
3.加强就业心理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周济在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讲话中指出:“要调动全校上下的力量,怀着对学生无限关爱的深厚感情,努力帮助每一位毕业生就业。院长、系主任要亲自带队跑市场,找信息,广开就业渠道,了解用人需求,主动感知市场变化;辅导员、班主任要进学生宿舍,了解每个学生的就业进展和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务实性,要结合他们的实际和接受能力,细致分析,正确引导,教会大学生如何对待压力,让他们明白压力不是来自外部环境,而是自己施加给自己的,要学会控制自己的压力,用压力激励自己,积极进行就业选择。
4.加强大学生社交礼仪教育。知书达礼,以礼待人,应当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基本修养。然而,在现今大学校园仍有许多不知礼、不守礼的行为,存在许多与大学生的礼仪修养、精神文明建设极不和谐的现象。这些行为都直接影响着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面试和招聘。可见,对大学生进行社交礼仪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必需,又具有强大的现实意义。高校应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和引导,从大一新生入手,不断提高在校生在语言表达、社会交际等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粱金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热点问题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
一、大学生就业制度变革及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此相适应,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也进行了系列改革。自国家教育部实行扩招以来,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多,就业难的问题显得愈加明显。如今的大学生已不再是昔日的天之骄子,已经转变成有知识的劳动者,高等教育也由精英化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具体体现在两方面。
1.毕业生数量剧增,大学生就业难度加剧。自扩招以来,高校每年的毕业生毕业生数量呈跳跃式大幅增长,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则相对缓慢。据教育部相关统计数据表明:近年来企业用人数量并未随着毕业生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且逐年增加的未能如期就业的往届毕业生更加加剧了大学生的就业难度。
2.就业结构性失衡现象严重。主要表现在:第一,地区失衡:毕业生仍以流向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省会城市为主,而一些西部边远地区及经济相对落后的省市则较少有人问津。第二,学科专业需求情况失衡:据“2009年度大学就业能力排行榜”的调查显示,中国应届大学生最难就业的十个专业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法学、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汉语言文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令人尴尬的是,这十个专业目前也是我国高考考生报考最热门的专业。
二、目前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思想问题
1.诚信道德观念淡薄。具体体现在:一是求职履历的虚假现象。目前一些大学生在求职表中为抬高自己的身价,擅自改动成绩,拷贝他人荣誉证书,根据用人单位的喜好填写简历。更有甚者,据某企业人力资源部惊奇发现,在收到的简历中,一所学校里同时有5个校学生会主席,文艺部部长不少于9个,以此看得出,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求职大学生就编造什么。二是就业签约不履约,毁约跳槽现象严重。在经过层层筛选和权衡之后,用人单位与选中的大学生会郑重地订立合同,确立人事关系。但是目前的高校的大学生中,任意变更就业协议,撕毁合同的不良行为可谓不少。这种“跳槽”行为比较集中地出现在刚刚进入社会的大学生当中,不由得引人深思。
2.以自我为中心、成才观念意识片面。大学生即将走向社会,开始关注种种社会问题,学生群中出现了考研热、考公务员热、晚自习率高、去图书馆人多的现象。但他们对自身的成才与国家的振兴、社会的发展之间的关系还缺乏清醒的认识和辩证的思考,因此容易对自己的前途感到困惑。
3.较大的经济、学习压力。由于招生收费并轨,学校出现了部分生活困难的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20%,其中特困生约占5%,特别是在农业院校这两项数据的比例还有所增加。家庭经济能力脆弱,导致学生心理压力较大,具体体现在贫困大学生身上产生自卑、孤僻不良性格,导致其难以顺利完成学业,实现自我完善,对市场经济急需的新知识、新技能也难以及时吸收转化。
4.智商较高,情商较低。处于18至22岁这个年龄段的大學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占据主导地位,思想活跃,反应敏捷,具有顽强的探索精神。但他们由于缺乏社会实践,思想易脱离实际,表现出一定的片面性、盲目性,往往不分是非,易受错误思潮的引领,缺乏辨别能力。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群体利益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大学生在价值观念上常常感到困惑和矛盾。
5.自我完善愿望强烈,自我评价片面。不少青年学生在自己刚刚启程的人生路上崇尚自我,不断以个人为主体,强调个人奋斗,促使自我价值的实现,忽视集体和团队协作观念。在自我评价方面容易过高或过低估计自己,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差距较大。
6.价值取向不稳定,存在严重依赖心理。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青年学生的人生价值的选择和判断极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处于不稳定状态,部分学生对同一问题的判断,会因为遇到一件不顺心的事情或听一场英模报告而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观点。学生普遍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准备,当生活与学习碰到问题、遇到困难时,他们往往最先想到的是父母、老师、朋友。
三、新时期如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1.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树立求真务实的诚信成才观。随着市场经济的愈加发达、市场竞争也越演越烈,而在市场经济时代,其运行过程中最基本的要素是公平交易、等价交换,这势必要求竞争双方诚实守信,相互信任,若有一方不守诚信,等价交换原则即刻将遭到毁坏,而不等价的交换无疑是难以维持长久。大学生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必须要有强人之处:扎实的专业成绩、较高的综合素质、良好的道德品质、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要摒弃投机取巧、弄虚作假、投机钻营的不良心理,树立诚实守信的成才观。
2.更新就业择业观念,确立正确的就业目标。首先毕业生应该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通过在相关或相近专业的锻炼中培养自己多方面的适应能力,这才是目前一条值得提倡的成才之道。其次,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上出现了许多新行业和学科交叉行业,从而迫切需要大批复合型人才。“一岗定终生”的传统观念早已成为历史。
确立正确的就业目标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正确认识就业形势,经常了解本专业的发展趋势、信息、前景,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考虑自己与专业匹配的职业职业在社会上的需求量如何;二是正确认识自我,要认真客观地分析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气质、能力水平,不要刻意追求现实中不可能达到的目标。在大学学习期间及今后的工作生涯中要通过不断汲取新的专业知识,不断修正就业意向。
3.加强就业心理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周济在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讲话中指出:“要调动全校上下的力量,怀着对学生无限关爱的深厚感情,努力帮助每一位毕业生就业。院长、系主任要亲自带队跑市场,找信息,广开就业渠道,了解用人需求,主动感知市场变化;辅导员、班主任要进学生宿舍,了解每个学生的就业进展和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务实性,要结合他们的实际和接受能力,细致分析,正确引导,教会大学生如何对待压力,让他们明白压力不是来自外部环境,而是自己施加给自己的,要学会控制自己的压力,用压力激励自己,积极进行就业选择。
4.加强大学生社交礼仪教育。知书达礼,以礼待人,应当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基本修养。然而,在现今大学校园仍有许多不知礼、不守礼的行为,存在许多与大学生的礼仪修养、精神文明建设极不和谐的现象。这些行为都直接影响着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面试和招聘。可见,对大学生进行社交礼仪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必需,又具有强大的现实意义。高校应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和引导,从大一新生入手,不断提高在校生在语言表达、社会交际等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粱金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热点问题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